梁实秋散文《鸟》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邻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nong)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的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人,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已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鸟并不*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ji)(ju)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馀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拓展阅读
1、梁实秋散文经典语录
1、 从前*习惯,有所谓端茶送客之说,主人觉得客人应该告退的时候,便举起盖碗请茶 ,那时节一位训练有素的豪仆在旁一眼瞥见,便大叫 一声「送客!」另有人把门帘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辞之外,别无他法。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梁实秋
3、 “他是非常热烈的异性恋者——就一个英国人身分而言也许是超过了正常的程度。” ——梁实秋 《雅舍小品》
4、 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5、 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为了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习静也不过是一个手段。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6、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7、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8、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时的大诗人龙沙有这样的诗句:当今世上谁也没我那么厌恶猫我厌恶猫的眼睛、脑袋,还有凝视的模样一看见猫,我掉头就跑。 ——梁实秋 《雅舍小品》
9、 英国爱塞克斯有一小城顿冒,任何一对夫妻来到这个地方,如果肯跪在当地教堂门口的两块石头上,发誓说结婚后整整十二个月之内从未吵过一次架,从未起过后悔不该结婚之心,那么他们便可获得一大块腌熏猪肋肉。这风俗据说起源甚古,是一一一一年一位贵妇名纠噶者所创设,后来于一二四四年又由一位好事者洛伯特·德·菲兹瓦特所恢复。据说一二四四至一七七二,五百多年间只有八个人领到了这项腌猪肉奖。这风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年还没有废除,据说后来实行的地点搬到了伊尔福。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10、 禅家形容人之开悟的三阶段:初看山是山、水是水,继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终乃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梁实秋 《雅舍小品》
11、 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梁实秋
12、 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梁实秋
13、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 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 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 雾,一片弥漫。 ——梁实秋 《雅舍》
14、 "你若来,我无论风雨会去接你。你若要走,我却当你从未来过。 ——梁实秋"
15、 爆双脆是北方山东馆的名菜。可是此地北方馆没有会做爆双脆的。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北方馆就点爆双脆,而该北方馆竟不知地后天高硬敢应这一道菜,结果一定是端上来一盘黑不溜秋的死眉瞪眼的东西,一看就不起眼,入口也嚼不烂,令人败兴。就是在北平东兴楼或致美斋,爆双脆也是称量手艺的菜,利巴头二把刀是不敢动的。 所谓双脆,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旺火爆炒,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6、 今所谓“炸活鱼”,乃于吃鱼肉之外还要欣赏其死亡喘息的痛苦表情,诚不知其是何居心。...兽食人,人屠兽.......野蛮残酷的习性深植在人性里面,经过多年文化陶冶,有时尚不免暴露出来。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7、 你走我不送你,你回来,不管狂风暴雨我都会去接你。 ——梁实秋
18、 “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19、 剪雪裁梅—— 有人嫌太瘦, 又有人嫌太清, 都不是,我知音。 谁是我知音? 孤山人姓林。 自从西湖别后, 辜负我,到如今!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20、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样萧然若*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1、 使我们不能不想起古罗马的文明秩序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有劳苦的大众在那里辛勤地操作,解决了大家的生活问题,然后少数的上层社会人士才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大多数人是蚂蚁、蜜蜂,少数人是人。做“人的工作”需要有闲暇。所谓闲暇,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谓,是免于蚂蚁、蜜蜂般的工作之谓。养尊处优,嬉邀惰慢,那是蚂蚁、蜜蜂之不如,还能算人!靠了逢迎当道,甚至为虎作伥,而猎取一官半职或是分享一些残羹冷炙,那是帮闲或是帮凶,都不是人的工作。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2、 你走我不会去送你,你来,不管风雨再大,我也会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23、 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联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4、 只有切实地克制情欲,方能逐渐地做到“情枯智讫”的功夫。所有的*无不强调克己的修养,斩断情根,裂破俗网,然后才能湛然寂静,明心见性。就是佛教所斥为外道的种种苦行,也无非是戒的意思,不过做得过分了些。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25、 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妆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梁实秋 《雅舍小品》
26、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梁实秋 《雅舍》
27、 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梁实秋
28、 蔷薇与荆棘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 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梁实秋 《谈徐志摩》
29、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梁实秋 《雅舍谈吃》
30、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 《送别》
31、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梁实秋 《雅舍小品》
32、 陈酿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 ——梁实秋 《雅舍小品·中年》
33、 我明白你回来,所以,我等。 ——梁实秋
34、 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香,以鸡汤煮的适宜,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梁实秋 《雅舍谈吃》
35、 “只有*和野兽才喜欢孤独。”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36、 志摩*,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班人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 ——梁实秋 《梁实秋散文》
37、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 《雅舍》
38、 “长舌男”是到处有的,不知为什么这名词尚不甚流行。 ——梁实秋 《男人》
39、 我看世间一切有情,是有一个新陈代谢的法则,是有遗传嬗递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如是而已。又看佛*载轮回的故事,大抵荒诞不经,可供谈助,兼资劝世,是否真有其事殆不可考。如果轮回之说尚难证实,则所谓了生死之说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理想了。 ——梁实秋 《闲暇处才是生活》
40、 燕丹子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梁实秋 《雅舍小品》
41、 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个,但是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茏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条八条的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梁实秋 《汤包》
42、 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 ——梁实秋 《汤包》
43、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梁实秋
44、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去接你。 ——梁实秋 《送行》
45、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梁实秋 《雅舍谈吃》
2、梁实秋散文经典语录
1、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2、轻柔而低缓,是女人最好的优点。
3、只有*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4、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
5、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6、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7、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
8、人心里的空间是有限的,一经塞满便再也不能填进别的东西。我不但游乐无心,读书也很勉强。
9、树与人早晚都是同一命运,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
10、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
11、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12、每一个破落户都可以拿了几件旧东西来,这是不足为奇的事。国家亦然。多少衰败的古国都有不少的古物,可以令人惊羡,欣赏,感慨,唏嘘!
13、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14、艺术与自然本是相对的名词。凡是艺术皆是人为的。西谚有云:Arsestcelareartem(真艺术不露人为的痕迹),犹如吾人所谓“无斧凿痕”。
15、“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16、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17、暴发户对于室内装潢是相当考究的。进得门来,迎面少不得一个特大号的红地洒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挂历着的,表示福到了。如果一排五个斗方,当然更好,那些是五福临门。
18、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
19、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
20、诗不能卖钱。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
21、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
22、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只有苦没有乐,不但自己唉声叹气,恨自己选错了行,还会谆谆告诫他的子弟千万别再做这一行。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23、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八十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五十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24、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25、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
26、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27、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28、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
29、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30、又有一位诗人名Kilmer,他有一首着名的小诗——《树》,有人批评说那首诗是“坏诗”,我倒不觉得怎么坏,相反的“诗是像我这样的傻瓜做的,只有*才能造出一棵树”,这两行诗颇有一点意思。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侈言创造,你能造出一棵树来么?
31、鲁迅死前遗言“不饶怒人,也不求人饶恕。”那种态度当然也可备一格。不似鲁迅那般伟大的人,便在体力不济时和人类容易妥协。我僵卧了许多天之后,看着每个人都有人性,觉得这世界还是可留恋的。不过我在体温脉搏都快恢复正常时,又故态复萌,眼睛里揉不进沙子了。
32、人从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过玩具不同。小时候玩假刀假枪,长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枪;小时候一角一角地放进猪形储蓄器,长大了便一张一张支票送进银行;小时候玩“过家家”,“搀新娘子”,长大了便真个的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有人玩笔杆,有人玩钞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都是玩。
33、譬如登临,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回头看看,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细看看,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有好多处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这种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34、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35、“褴褛的衣衫,是贫穷的罪过,却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职业的优美的标识,他的财产,他的礼服,他公然出现于公共场所的服装……没有人肯过问他的*或*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的,如李铁拐和济公之类,游戏人间的时候,才肯短期的化身为一个乞丐。
36、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戕害生机的桎梏。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的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到从前妇女的缠足,缠得趾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37、其实哪一个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过颠踬?哪一个不再憧憬那神圣的自由的快乐的境界?不过人生的路途就是这个样子,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一个梦想。人作画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还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处理。偶然作个白昼梦,想入非非,任想象去驰骋,获得一进的慰安,当然亦无不可,但是这究竟只是一时有效的镇定剂,可以暂止痛,但不根本*。
3、秋雨令我陶醉作文450字散文初二作文
手捧一杯香茗,缕缕轻烟泛起,渐渐模糊视线。那轻烟如同家乡的雨雾,朦胧而飘渺,却轻易地勾起了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思念。
柳枝软下腰,轻点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窗外细雨靡靡,窗内的桌前,却摆上一杯香茗,一副棋盘,在无法出去的天气,倚在窗户旁听雨。一室茶清香,悠然地下棋,一切都仿佛一幅写意画一般。儿时的我赏不了这幅景,却对雨天情有独钟。秋天的雨很细,很绵,就像爱人一般温柔缠绵,却又带着梦的轻灵飘逸。没有烟花绚烂,没有明月皎洁,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素净地渲染天空,渲染出一幅幅细腻的工笔国画。竹林里滴滴答答地落下,就如那站在桥头的姑娘指尖滑落的琵琶,泠泠作响。滑过脸颊,流到了心里。秋雨,是思念的魂。
一场秋雨,不只浸染了天空,也渲染了整个世界。雨,是寂寞的吗?他是多情的,却也最无情。从云头跌落,从花间滑落,从风中抽离……告别俗世的喧嚣,荡涤凡间的尘埃。他就如此离开,却把自己的多情注入了曾经走过的地方,让天空等待,让云朵等待,让花儿等待,让清风等待……
路人匆匆,对于天地的洗礼视而不见。但是,雨仍走着,四处挥洒季节的果实,留下缱绻悱恻的情,却留不住他的脚步。散了,风干了,他连背影都没有再留下。可是,他又是否知道,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为他写诗赋词,痴痴追恋……
4、陶醉秋的梦境作文1000字散文初三作文
秋天,没有春的天真浪漫,没有夏的年轻热烈,也没有冬的深沉老练。我眼中的秋天是成熟而平淡的,她总是温情地展露自己宽厚的笑容,情不自禁地敞开无私*怀,把蕴藏了许久的秘密捧上枝头,将一份美好的憧憬填充得饱满而富丽。
我喜欢秋天,喜欢她洁白飘逸的云,喜欢她温柔爽朗的风,喜欢她碧蓝如洗的天,喜欢她淅沥缠绵的雨。“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美在她的风景,美在她的意蕴,美在她的空旷与豁达。
但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雅士赋予秋一种凄美与悲凉的意境。他们多以秋为悲,见秋霜而悲华发,观残英而泣红颜,望归鸿而思故乡,听寒蝉而叹余生,闻秋雨而断愁肠……更有数不尽的诗文让人心生感伤,其中最著名的当数马致远的那首《秋思》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情景是那样的凄凉和黯淡;更有《红楼梦》中林黛玉写的那首“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格调又是那样的低沉哀婉。而在我眼中,秋天是美好的,是辉煌亮丽的,是生机勃勃的!我也知道秋天花会凋零,叶会枯黄,然而你可曾想到,当又一个春天来临时,在这片落花残叶的背后,又会生出多少新绿?只要你以一颗豁达之心欣赏秋天,感悟秋天,那么你就会远离忧叹与惆怅,才能真正发现秋天与生活的美好。
我喜欢在晴朗的秋日下,抬头看晴空,然后闭上眼睛,回味碧空白云的辽阔与纯净,任秋风在耳畔轻轻拂过,会感觉神清气爽,思绪轻盈的像在飞翔。
我喜欢在绵绵的秋雨时独坐窗前,沏一杯浓茶,望着窗外细雨如丝,静心聆听雨的旋律,茶香缭绕中任心中的想象随着雨丝飘远。
我喜欢在月朗星稀的秋夜,遥望沉静似水的苍穹,听北雁南飞落下密密的低语,细细寻觅天幕里那一颗最明最亮的星星,会痴痴地幻想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会不会心有灵犀也在细细地寻觅?
秋风习习,秋雨霏霏,秋月皎皎,秋夜幽幽。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支歌,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在蝶儿翩跹的舞姿中,在菊儿弯弯的柳腰中,在金黄灿烂的落叶中,欣赏着秋,触摸着秋,感悟着秋,心也变得风轻云淡。所以,在春夏秋冬四季更叠的永恒里,我总是对秋多一份亲近和情有独钟。
有人爱秋的多愁善感,有人爱秋的浪漫婉约,有人爱秋的丰盈富足,而我独爱秋的淡泊与宁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年又一年,我欣赏着秋的壮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一年又一年,我领略着秋的洒脱。秋天如酒,余味悠长,秋天如禅,发人深思。在这个深邃的季节里,我总会用心同匆匆的岁月交谈,同飘零的落叶倾诉,同自己的悲欢对话。在这些交流中感悟秋天,感悟生命,领略生命的卑微,也领略生命的伟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