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王后和豆角公主故事
从前有个非常肥胖的王后,身体圆滚滚的像个西瓜,大家都叫她西瓜王后。国王是个懦弱无能的人,什么事都由西瓜王后说了算。
西瓜王后是个很好强的人,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听别人的劝告。
有一次,国内举行选美活动,西瓜王后也参加了,因为她认为自己是一个呱呱叫的大美人。当然,她没有被选上,这使她大为恼火。
“我哪一点不美?”她吼叫着说,“是牙齿不白还是鼻梁不高?或者眼睫毛不够长?”
评委们都不敢吭声。评委会主任小声地说:“尊敬的王后陛下,您的五官够得上标准的美人,可就是身体……”
“身体怎么样,嗯?”
“这……这个……太胖了……”
“胖有什么不好?你倒是说说看!”
“没….没什么不好……”
“既然没什么不好,那就是好!”西瓜王后说,“你们说是不是?”
“是!”评委们赶紧附和。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只好改变评选结果,让西瓜王后当上第一号大美人。
可是西瓜王后并不满足于这个,她认为既然她是最美的人儿,那大家自然应该向她看齐,于是,她发布了第一道命令。
西瓜王后的第一道命令:全体国民必须在三个月之内都变成胖子,否则驱逐出境。
这道命令一下,所有的瘦大臣们吓得一齐跪在地上,苦苦向西瓜王后求情。
“这不行!”西瓜王后说, “我不能在我的国家内看到一个瘦子!”
“那……求您开开恩,宽限一些时日……”瘦大臣们说。他们希望王后给一年的时间,好让他们来得及变胖。可是西瓜王后说:“我说过的话不能改变!三个月,这已经够长的了,一天也不能增加!”没有谁能改变王后的命令。所有的瘦公民们只好开始拼命吃东西,希望自己能在三个月内变胖。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收到什么效果,多数人仍像和原来一样瘦,有的甚至比原来更瘦,因为他们搞坏了肠胃。三个月到了,西瓜王后开始大检查,将所有达不到肥胖标准的公民们集中起来,命令军队把他们驱逐出境。这个国家成了胖人的天下。可是西瓜王后并不满足于此,她发布了第二道命令。西瓜王后的第二道命令:建立西瓜王国,除了圆形,不允许任何别的形状存在。
按照她的命令,城市建筑师们开始重新设计城市,拆除了所有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扇形、梯形等形状的建筑物。新建的房屋全是圆形的:外圆,内圆;门圆,窗圆,屋顶圆;圆的卧室,圆的书房,圆的客厅,圆的厨房和厕所;每一件家具和用品也都是圆形的:圆床、圆桌、圆柜、圆椅、圆地毯、圆沙发、圆吊灯、圆镜、圆锅、圆灶、圆扫把……
在圆形街道上,耸立着圆形塔楼,圆形教堂,圆形剧院、圆形舞厅、圆形餐馆、圆形商店……奔驰着圆形车辆。啊,连烟囱和塔楼上的旗帜也都是圆形的。
在圆形商店的圆柜台内,陈列着圆形糕点和圆形糖果。水果摊上,所有别种形状的水果比如香蕉、洋桃、菠萝等等都被取缔了,只有苹果、西瓜、枇杷和葡萄被保留了下来。
学生们用圆形的笔和圆形纸写字;邮局里出售着圆形的信封和圆形邮票;公园里和街道上的树木,也全被修剪成了圆球形。
厨师们根据西瓜王后的命令改变了食品形状,面条、米饭都从餐桌上消失了,汤圆和马铃薯变成了人们的主食。有钱人当然还可以吃肉丸和团鱼。
为了巩固和发展“西瓜王国”,西瓜王后发布了第三道命令。
西瓜王后的第三道命令: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定期评选“西瓜模范”。
这个命令一下,马上就有人遭殃。第一天抓到三十五个躲着抽烟的男人,西瓜王后命令砍去他们的右手,以示惩戒。有两个面包师私自做面条卖,被杀了头。还有一个孩子因为用橡皮泥捏了一只菱角,发现后*了三十板**。如果大人犯这样的错误,就要驱逐出境。
当然也有一些人受到奖赏。一位大臣提出头发、眉毛和胡须是邪恶之物,破坏了人体和谐的圆形美,应当全部剃去。西瓜王后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奖了一个像西瓜那样大的银球给他,并要全体国民照办。另一位大臣提出走路不是球形运动,应当取消。西瓜王后问:“取消走路后,人怎么活动呢?”“可以抱着脑袋在地上打滚!”“好!”西瓜王后说。她奖给他一个坛子那么大的金球,并要全体国民立刻按他所说的办。从这天下午开始,街上到处都是滚动着的人了。 为了鼓励“先进”,西瓜王后每年都要在国民中评选OO个“西瓜模范”(OO的意思就是一百,因为一不是圆形,被取消了,所以不能写出来)。“西瓜模范”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以肚脐为圆心,整个身体呈现出一个标准的圆,才能被选上。
被选上“模范”的国民可以不上班,坐在家里拿双倍工资,还享受免费出国旅游的待遇。
西瓜王后对她的国家感到很满意,再也没有什么使她看不顺眼的东西了。她快快活活地过了好些年。后来她渐渐忘却了别种形状的东西,认为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有一次,西瓜王后看见出国旅游归来的“模范”们闷闷不乐,便问是怎么回事,“模范”们支支吾吾不肯说,她便决定亲自出去看一看。
西瓜王后乘坐着圆形汽车出发了。一出国境,她就被车窗外各种不同形状的东西弄昏了头脑。“太离奇古怪了!太荒唐了!”她喊叫着说,“不看,不看!不能受这些坏东西的影响!快把车窗帘拉上!”她以为换一个地方会好一些,没想到到处都是不堪入目的东西。特别令她无法忍受的是,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人们反倒把她当作一个怪物来观赏,围得水泄不通本文源于_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回去,快给我开回去!”西瓜王后简直气炸了,吼着命令司机将车开回国。可是司机吓坏了,搞错了方向,把车开到豆角王国去了。
拓展阅读
1、翡翠西瓜慈禧慈禧和翡翠黄瓜故事
这年春天,慈禧不知怎的就想起来要学当年康熙爷农耕之风,在御花园里开辟了一块空地,播种了好些菜籽瓜苗。几个月后,蔬果长势喜人,特别是那一棚小黄瓜,绿油油的格外惹人喜爱。
慈禧看了高兴,亲自动手摘了几条小黄瓜下来,这黄瓜皮色鲜绿、瓜形端正,瓜**上还带着一朵小黄花,要多新鲜有多新鲜。
大总管李莲英见机赞叹道:“多亏得老佛爷洪福齐天,保佑大清风调雨顺,才有这五谷丰收。”
慈禧听了心情舒畅,忽然就想到了一件事:“小李子,听说翡翠黄瓜已经回到宫中,你速去拿来,搁在这儿岂不两相辉映。”
说起这翡翠黄瓜,也是命运多舛。这本是官里的一件宝物,后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等人西行,总算是有惊无险,可北京城已经被外国军队攻破,紫禁城、三海、皇史城、颐和园等处被外国士兵洗劫一空,不少老百姓也趁乱哄抢,拿走了很多摆设器皿。慈禧太后归来后听说此事大怒,她治不了外籍士兵的罪,便欲严惩那些趁乱哄抢的老百姓,就让刑部出个告示,叫拿了东西的百姓赶紧把物品送回来,否则就杀头*。
这时,一个内务府的大臣站了出来,说:“老佛爷息怒,如果下旨严惩,老百姓哪还敢把东西送回来,他们肯定会因为害怕而偷偷把东西给毁了,那就太可惜了!还不如我们出个告示,凡归还宫中物件者有赏,归还一件赏银五两,归还两件,赏银十五两。”
慈禧不解地问:“怎么一件是五两银子,两件倒成了十五两银子?”
大臣解释道:“老佛爷您是不知道那些老百姓,他们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一件东西五两银子,两件十两银子,他们肯定是先卖一件,等没钱了再卖一件。一听说两件十五两,那就赶紧都拿出来了。”
慈禧一听,觉得有理,就让这位内务府大臣着手去办此事。公告一发布,老百姓果然争着将东西送还。那些物件儿虽是宫中的宝物,价值不菲,但正因如此,老百姓不敢公开买卖,放在家里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还要担风险,不如换这十几二十两银子更实惠。东西送人宫内,要有个人去清点入库,大总管李莲英便是太后钦点的清查人员。前几日,李莲英呈上一批送回的器物清单里,就有这件翡翠黄瓜。
不一会儿,翡翠黄瓜取来了,果然是通体嫩绿,玲珑剔透,最巧的是,黄瓜头上有一小块黄翠,被工匠雕成了一朵黄瓜花,跟慈禧摘下来的那些黄瓜一起搁桌上,一时间满眼翠绿,相映成趣。
慈禧看后心情大好,说明天要把大臣们召进宫来,也让他们欣赏欣赏如此美景。
慈禧说完就回寝宫休息了,李莲英就让徒弟小扣子将翡翠黄瓜放人锦盒,一路小心捧着,打算送回库房。两人正走到半路上,忽听“喵”的一声,从树枝上跳下一只毛色雪白的波斯猫。这只波斯猫本是慈禧的宠物,最近正在*,昨天无缘无故就失踪了,也不知跑到哪儿去追母猫了,李莲英带着太监们找了整整一宿都没找到,没想到这时却突然蹿了出来。
波斯猫这一跳正好就落在了小扣子抱着的那个锦盒上,大惊之下,小扣子手一抖,就听哐啷一声,锦盒掉在了石板小径上。小扣子赶紧将锦盒捧起,打开盖子一看,整个人如坠冰窖,只见那翡翠黄瓜已经碎成了四五段。
小扣子脸色煞白,颤抖着声音道:“师父,这下我可死定了”
小扣子才十五岁,年纪虽小人却机灵,深得李莲英的喜爱,眼看徒弟闯了如此大祸,李莲英也是心惊肉跳,但他在宫中多年见惯了大风大浪,脸上依旧是临危不乱,沉吟片刻后吩咐徒弟道:“你还是快把猫抓住带回太后寝宫吧,免得它又不见了踪影,这翡翠黄瓜就交给我来处理,你对谁都不要透露风声。”说完,李莲英夺过锦盒,疾步而去。
2、俞伯牙和钟子期故事读后感汇集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一年前读得文章,至今印象深刻,一曲《高山流水》,吟诵千古佳话。未聆听此曲,已为伯牙子期知音之情而感动。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钟子期从一樵夫变成了隐士,也许,他觉得这样高雅绝妙的曲子,这样出身名贵的瑶琴,一个山野樵夫是无力领会,无法知晓的。但是知音不分贵贱,我想不管钟子期出身如何,伯牙都会视其为知音。子期并不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心中唯有家中白发苍苍的爹娘让他牵挂,他的孝心也着实难能可贵,也正为此,伯牙对子期更是另眼相待。
既为知音,信任为先。伯牙江边不见子期,他并没有怀疑他爽约失信,更不为此郁闷不满。他知子期为人至孝,不来相会,定是应了商弦中哀怨之音,家中定有人亡。这便是知音,心有灵犀,毫不相疑。
伯牙只料对了一半,但他万难料到,亡者并不是子期的父母,而是子期本人。每每读到这里,我的内心百感交集,不禁感慨天意弄人,为何子期如此短命,知己难求,子期之后,伯牙再也寻找不到如此知音。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就是因为子期听懂了他的曲子,伯牙便为之摔琴以祭,放弃*厚碌,栖身山野,代其赡养高堂。此情此景,曾感动无数读者,而高山流水,被千古流传,也是必然了。
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就是少了这样至真至纯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即使是住在对十几年也不知道邻居姓什么名什么已不足为奇,当今社会会有几个人把自己一无保留地展现在朋友面前,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拥有一个能够真正读懂自己的人。所以,才有了“人生难逢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的感叹。
3、吴王夫差与勾践相比谁更厉害 吴王夫差最后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
吴越两国一直都是敌对的态度,两国世世代代的征伐和恩怨,终于能够在夫差和勾践这二位君主上,画上了休止符。吴越最后的决战。双方最后的一次交锋,定格在公元前473年。而当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移23年,会发现吴国本来一开始是占上风的,最后的角逐时刻,吴国却败下阵来,想不开的夫差,无颜见吴国的列祖列宗,只好自刎谢罪。
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公元前496年,此时的越国政局尚且不稳定,加之越王勾践刚即位,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吴越两国素来关系极差,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吴国,赶紧举兵围困越国,趁此机会想灭掉越国。因此,吴越两国就在槜李这个地方,发生了一场大战。但吴国的运气不怎么好,本来这是次大好的机会,吴王阖闾却意外在这次战争中,中箭受了重伤,年岁已高的阖闾回到吴国不久后就去世了。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并为其父守丧三年,这三年期间,他让手下的人要时刻提醒他这个嘱托,每次进出宫门,侍卫都会大声地子喊:“夫差!你忘了父仇吗?”每每听到夫差都会泪流满面地说:“不敢忘!”夫差不敢忘记父亲的遗嘱,因此在这三年励精图治,三年期满之后,立即举兵攻取了越国,于公元前494年在夫椒这个地方,打败了越国,攻破越都,使越屈服,越王勾践便成为了吴国的阶下囚,勾践迎来了他人生最耻辱的时期。
勾践,生年不详,相传是大禹的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他的父亲是越王允常,因为“卧薪尝胆”这个典故而闻名后世,越王勾践是个相当隐忍的君主,他为了自己的国家甚至不惜放下尊严,像个狗一样地活着,虽然在很多人眼里,他苟活是很屈辱的事情,让很多人看不起他,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他的委屈求全、低三下四,才有越国的复国,要知道之前的越国还只是一个野蛮的国家,野蛮不开化,生活习俗也很落后,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排挤,而邻国吴国早就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
勾践不听范蠡的劝告,一意孤行出兵贸然攻打吴国,毕竟吴越两国实力差距还是挺大的,勾践的*使得这个差距得以凸显。这二人在春秋的舞台上是各有千秋。勾践成为夫差的阶下囚,却能够放下身段去迎合夫差,并且还偷偷在背后发展越国,他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发愤图强为了告诫自己,睡在稻草堆上,还经常在房间挂着苦胆,时不时尝上一口,提醒不要忘记当初亡国的耻辱。
而夫差打败了越王之后,对勾践放松下来,还中了勾践的美人计。文种献计贿赂了吴国的太宰嚭,太宰嚭进言夫差释越,夫差一时心软保全了越国,从这时起,吴国就败了。不管伍子胥怎么阻止吴王,吴王不听,还沉溺在美色中,整日以西施饮酒玩乐,全然忘却了身边还有勾践这个定时炸弹。
“扮猪吃老虎”的勾践,在吴王夫差身边蛰伏的这几年,完全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还在暗地里重新发展起了越国,转瞬几年,一个奴隶翻身咬住了主子的死穴,而吴王日渐昏庸,最终导致在越国面前显得脆弱又不堪一击,最后吴国最终败给了越国。在无法扭转颓势的局面下,夫差不愿意像勾践一样忍辱负重,而是选择了自裁,在临决前忏悔不已,伍子胥的遗言应验了,而吴王也没有面目去见被自己错杀的伍子胥。掩面*,含恨而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