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8:43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原文及译文赏析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

背人偷盖小逢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前言: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是苏轼怀念妻子王弗所作。上片写苏轼在妻子王弗灵柩前的**忆旧情景。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暗含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全词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⑴翻香令:词牌名,创于苏轼,因词中有“惜香更把宝钗翻”,故名。《词式》卷二说“全调只有此一词,无别词可较”。

⑷惜香:珍惜麝香、供香。

⑸宝钗: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⑹重闻:再嗅。

⑺余熏:余留的香味。

⑻背人:趁人不知道,躲避着人。

⑼偷盖:暗暗地盖上。

⑽小蓬山:相传为仙人居地,这里代指香炉。

⑾沈水:即沉水、沉香木。

⑿然:“燃”的本字。

⒀氤氲(yīn yūn):弥漫的浓烈的香气。

⒁嫌怕:厌弃而害怕。

⒂断头烟:断头香,谓未燃烧完就熄灭的香。俗谓以断头香供佛,来生会得与亲人离散的果报。

香炉还是暖的,炉中的香烧的所剩不多了。爱惜香,哪怕剩的不多了。也要用宝钗把那点残余未尽的香翻动,使它全部燃烧完毕。再嗅那里,余留的香还存在。趁着别人不知道,把沉香木加进香炉中,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再偷偷地把香炉的盖子盖上,想让香气飘的更久一些。这么做因为两人感情很深,害怕香没有烧完就会熄灭。

上片,写灵柩前的**忆旧情景。第一句用了主谓语忆旧。忆当年,每天祝福的**的“金炉”暖气犹存,伴读时的“麝煤”已是所剩无几了。第二句用递进句忆旧。忆当年,君“借香”希望香气长留身边。更为可贵的是,用“宝钗”将那残余未尽的香翻动,让它全部燃烧完毕。最后四句用叙述的语言写现实。“重闻”那个地方,“余熏”还存在。“这一番气味”远远超过了从前的**祝福。整个上片饱含着浓烈香气,以象征着苏轼与王弗昔日幸福绵绵。

下片,描叙殡仪式上精心添香及其忠诚心态。第一、二句写感情上的隐私:“背人偷盖”着小蓬山式的香炉,再把沉香木加进去,和燃烧着的香料一同暗暗燃烧。这是为了什么,最后几句,从两层意思上作了回答:一是“且图得,氤氲久”;二是“为情深,嫌怕断头烟”。尽管“嫌怕断头烟”是陈旧习俗,但反映了苏轼对妻子王弗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

全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咏一个妇女焚香,羞怯的希望香气溜得更长久,以象征幸福绵绵。实则是苏轼从妻子王弗平日生活里的习惯角度,表达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就香炉焚香、今昔对比之景来怀念王弗。“背人偷盖小蓬山”,这一举动,虽极微小,但典型地刻画了苏轼的虔诚专一爱情。“嫌怕断头烟”,不免含有*迷信色彩,但从一个侧面更加强化了苏轼与王弗的深挚的生死之情。

拓展阅读

1、三峡

【 重要实词 】

1 .略(完全)无阙(同缺,空隙、缺口)处12 .春冬之时(季节)

2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13 则紊(白色的)湍(急流)绿潭

3 .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月 14 .回清(清波) 倒影

4 .亭午(正午) 15.飞漱(冲荡)其间

5 .夜分(半夜) 16 .清荣(茂盛)峻茂

6 .水襄(冲上、漫上)陵 17 .良(甚,很) 多趣味

7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 18 .每至(到)晴初霜旦(早晨)

8 .或(有)王命急宜 19 .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9 .朝发白帝(早晨) 20 .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

10 .虽(即使)乘奔(飞奔的马)(驾)御风 21 .空专响(回声)

11 .不以疾(快)也

【 重要虚词 】

春冬之(结构助词,的)时

不以(如,比得上)疾也

【 通假字 】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 词类活用 】

( 1 )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2 )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同,急流)

( 3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4 )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 古今异义 】

( 1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2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

【 特殊句式 】

( 1 )省略句

清荣峻茂【省略主语应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

( 2 )倒装句

1 有时朝发白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2 飞漱其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间飞漱” ] 【 一词多义 】

1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

自(如果)非亭午夜分

2 .沿溯阻绝(断,隔断)

绝(极,极高)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消失,停止)

3 .其(这) 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它们,指山峰)间

4 .故(所以)渔者歌曰

并驱如故(来,从前)

温故(旧知识)而知新

何故(因、缘故)

【 内容理解 】

1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 《 水经注 》 。

2 .本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西施咏西施咏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

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傅脂粉:即搽脂敷粉。

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奉告。

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识。

3、西施咏西施咏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4、西施咏西施咏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点击查看更多《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0592.html

热门阅读

  1. 《圣萨瓦和魔鬼》的童话故事
  2. 疾首痛心的伤感句子
  3. 校园友情微电影剧本
  4. 关于古代唯美的优美诗词欣赏
  5. 企业委托书范文
  6. 爸爸的眼睛记叙文作文
  7. 学校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8. 《她是一个废物》童话故事
  9. 薛健爱情诗歌
  10. 鲁迅读书的故事
  11. 联通公司渠道经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12. 关于新年搞笑祝福语精选
  13. 乖巧的我初一作文
  14. 2019年的春节对联大全
  15. 2016年护士节祝福语短信
  16. 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的计划方案
  17. 《捉迷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8. 饲料业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19. 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20.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购销合同
  21. 第三者忍辱负重只为曾经那份爱纪实故事
  22. 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语95条
  23. 清明节二年级作文
  24. 愉快的国庆节五年级优秀作文
  25. 我的班主任小学作文500字
  26. 感恩节祝福短信:摩羯座
  27. 高考考前祝福语简短
  28. 201年精选全国爱耳日祝福语
  29. 描写雨的诗句整理
  30. 2015年学习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31. 我的竞聘优秀演讲稿
  32. 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大全
  33. 现代版画教学思考艺术论文
  34. 《安全教育》征文范文
  35. 关于寒假归来话实践的主题班会总结
  36. 要有改变的能力也要有适应的心态美文
  37. 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春分
  38. 关于品德的国外名言汇总
  39. 美籍记者Tyler:像斯诺那样写长征故事
  40.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节假日教育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5:23:53
本页面最近被 17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贵州,TA在页面停留了 10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