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节约》教案分析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48:21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节约》教案分析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学习比较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节课中的两个题目是被除数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节课是因为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不够商1而商0,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612÷3要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简便写法。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

(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

(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

(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

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

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拓展阅读

1、人美术工作总结

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生情况

生对美术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生平时就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保持生对美术的习兴趣,并在此基础,给予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更的魅力。

材紧跟义务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五美术材一共为16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有浓厚的湖乡味。注重在娱乐中让生体验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措施

1、注重对生造型·表现的培养。中,让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鼓励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生通过美术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生的双边关系,确立生的主体地位,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习,加强美术与其他科的联系与生生活经

1 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习方法的研究,引导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习方法,进行自主习与合作交流。

六.用具

水彩笔,油画棒,色纸,胶水,橡皮泥,剪刀、陶泥等

七.进度安排

周 次

第一周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

第二周

第二课《色彩的和谐》

课《美丽的纹样》

第四周

第四课《礼物的外套》 第六周

第五课《趣味文字》

第八周

第六课《地球的新生》

第九周

第七课《古朴精美的华表》

第十周

第八课《鸟语花香》

第十一周 其中

绘画竞赛

画展

第十二周

第九课《陶泥的世界》

第十

第十课《诗情画意》

第十四周

第十一课 《为*叔叔画张像》

第十五周

第十二课《会跳的玩具》

第十六周

第十课《电脑美术》

第十七周

第十四课《美术习记录袋》

第十八周

第十五课《元宵里挂彩灯》

第十九周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

第二十周

画展

第二十一周 全期

2

2、人美术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这一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我感触颇多,我越来越感觉到书仅有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生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满足不了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现将本期的语文总结如下:

一、课堂中,努力体现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好每一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材,吃透材,并结合本班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生的习兴趣。课堂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鼓励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材与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习兴趣。现在本班生喜欢语文课,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也是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

第 1 页 日**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习积极子,这样促进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领读,既培养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生的写作能力。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利用课前一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生在黑板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期的尝试,本班生的词汇量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还获了奖。

)加强写字指导,提高生的写字能力。的写字往往被老忽略,本期,我重视了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生认真书写。在校里举行的铅笔字比赛中,本班生获得了一等奖。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生得以发展。

第 2 页

本班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生能在原有的基础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生的习兴趣,促使每一位生都有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的经验的不足,本期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生的不良的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生字迹潦草。还有的生作业不能按时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班中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导致全班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模式还不够到位。

总之,本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的实践中,使每一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每一位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

第 3 页 文素养。

第 4 页

3、陋室铭语文

一、 目标:

1.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故事导入

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并把房屋从间缩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时光,搬了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

《陋室铭》复习指南

一、字句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关键字:名:有名,著名。灵:有灵气(显得灵异)

句译: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蛟龙就有了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关键字:斯:这。惟:只。馨:原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句译: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3.苔痕阶绿,草色入帘青。

关键字:入:可译为“映入”。

句译:绿色苔痕爬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关键字:鸿儒:儒。鸿:。儒:读书人。“鸿儒”此指博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此指没有问的人。

句译: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而品德高尚的人,与我往来的没有没有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关键字:调:弹奏。素:朴素的,不加装饰的。金经:泛指佛经。

句译:在这里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关键字:丝竹:泛指音乐。乱:使……乱,扰乱。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

句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关键字:云:说。

句译:(我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铭,古代的一种文体。

2.全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可个部

第一部(“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第二部(“苔痕……劳形”)从居室环境、来往客人和日常生活方面来写陋室及陋室生活,具体表现主人的“德馨”,揭示“德馨”的内涵:——环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而德高,反映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日常生活悠然闲适,充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南阳……何陋之有”):以古贤人的旧居作类比,引用孔子语,点明“陋室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首尾呼应

3.中心归纳: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抒发自己安贫乐道,不与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填空:《陋室铭》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本文选自《 》。

二、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抄写语句一遍。

1、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 。

2、 苔痕阶绿 ,草色入帘青( )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4、调素琴,阅金经。( ) , 。

5、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 ) , 。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 。

7、何 陋之有?( ) , 。

、解释圈画词语,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点击查看更多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节约》教案分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4642.html

热门阅读

  1. 再见亲爱的母校演讲稿
  2. 生命中的课堂日记
  3. 2016年的万圣节精彩祝福语精选
  4. 201年清明节手机祝福语短信
  5. 配图早安心语录句子
  6. 关于打拼的经典语录
  7. 中秋节给客户的祝福语录
  8. 2016最后一天的说说精选
  9. 简历财务出纳自我评价
  10. 我们的秋游计划幼儿园社会教案
  11. 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
  12. 有关育在乡村我的教师梦心得体会范文
  13. 部分企业员工学习弟子规心得
  14. 让生命之水沸腾的演讲稿
  15. 聚积的造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