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张嗣初《乡老献贤能书赋》诗词
嗣初,贞元八年进士。
◇ 乡老献贤能书赋(以「行艺昭洽,可升王庭」为韵)
皇上尊教本,旌艺能。征乡举里选之人则哲,俾含光抱素之用必称。故讲信修睦之徒,坦然宏大;谦光素履之士,赫尔昭升。时乃正月初吉,乡老旁戾,奉简牍之词诣阙,倾葵藿之心献岁。且曰君不可以独理,必敷求以兼济。贤不可以失时,故修己而献艺。惟古训之是式,叶周官之旧制。自家刑国,率是道而克明;选贤与能,诚致远之不泥。逖览虞舜,稽古唐尧。明扬侧陋,惠访庶僚。由是金镜朗,玉烛调。礼崇俭约,乐奏咸韶。致王道之易易,启贤路之昭昭。岂不以道不远人,宏之在我。察言行之枝叶,执礼义为缰锁。惟仁是与,谅俾善以交修;在邦必闻,非据德而孰可。
斯实义光前古,道冠百王。德政者介尔以昭进,学殖者暗然而日彰。贱不遐遗,邦教以顺乎九有;下无沉抑,圣谟犹洎于万方。矧乎职有司存,令申先甲。能自上而下下,诚德优而化洽。是以敦育德,礼穷经。激浮惰以食力,耨甫田于拾青。片善罔遗,君子何辞于在野;刍言式众,多士必见其盈庭。吾君于是纳远谋,守至正。钦若前典,申锡时命。曰酌尔之素德,竭尔之文行。俾敷奏沃余一人,而声教加乎万姓。是亦尊贤以崇德,致君而齐圣。丕休哉揭捍之道,成君人之大柄。
拓展阅读
1、《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初一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
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可当我看到阿长踩死“隐鼠”的那一段时,感觉真有点气愤,同时也为鲁迅失去“隐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觉阿长真坏,不仅踩*可爱的“隐鼠”,还把罪祸强加在了猫的身上,使鲁迅错怪了猫。
从看了《阿长与》开始,如今我已不记恨她了。在《阿长与》中的她,虽然多嘴,礼节多,但是她爽直、淳朴、又能帮鲁迅买《山海经》,人品也是不错的。
《朝花夕拾》的内容简短但不缺乏经典,看来我想读透这前半本书,还得好好体会、体会!
2、《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初一
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受益匪浅。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非常非常讨厌猫,因为猫总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这就要说起鲁迅先生养的隐鼠了;那次,他回到家,问长妈妈(鲁迅幼时的保姆):“我的小白鼠呢?”长妈妈说:“被那只猫给吃了。”从此鲁迅就非常讨厌猫,憎恨它吃掉了自己养的小隐鼠。实际上鲁迅是讨厌那些当时欺压老百姓,做坏事的人,也就讽刺了那些令人讨厌的人。
鲁迅又写了平时与长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又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但是她非常迷信,唠叨等。鲁迅非常喜欢长妈妈。《阿长与寻海经》写出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鲁迅经常看一本书,关于古代二十四个*故事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宣扬二十四*的孝道。这篇文章揭露了*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猖会时。是鲁迅心中盼望的一个节日,但是那一天他却被父亲强迫读书,这是*教育对儿童的压制。无常是一个有人情味的鬼,为了一位母亲能够见儿子一面而挨了打。无常给鲁迅悲凉的心添了些安慰。
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表达了应该让儿童快乐生活。
父亲被*治死,说明了当时草菅人命的实质。
后面写了他探求真理的欲望和他对范爱农的同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真本书使我受益非浅。
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初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描绘了许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经历。当读到《范爱农》中的一段:“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书上踌躇满志的鲁迅,原来他也像我一样,在那个纠结的年龄里,对范爱农又爱又厌,正如我昨天为作业和好朋友争吵,继而又在好友安慰中与她深深拥抱。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当这些字句映入眼帘,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以前,以前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会触动我们甜甜的笑。或许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吧。即使是曾经的不开心,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当下的生活永远比不上过往的岁月。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过去。正如黄磊说,“你在某个午后看见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阳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许不仅是鲁迅写给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看的。可读着读着,又觉得它不仅指引我们体会鲁迅,更让我们回味自己。
于是本不该是朝花夕拾的年纪,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
然而,总有人说人不能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里。我也懂得,人应活在当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阳光里。所以,“朝花夕拾”过后,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的时光!
暑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这篇文章记录了鲁迅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所发现的乐趣。
那个荒芜的百草园,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杂草和虫蚁鸟兽,而鲁迅却从中发现了无限的乐趣,这有高大的皂荚树,也有矮小的珊瑚珠,还有轻盈的叫天子。偶尔翻开石头,还能发现其中的虫虫蚁蚁,更是增添了无限乐趣。鲁迅在这里发现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满足了那颗好奇的童心,他置身于百草园中,抛开一切烦扰,尽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在鲁迅童年的生活里,除了有个让他开阔眼界的百草园,还有个让他难以忘怀的长妈妈。这里记载着他与长妈妈生活的点滴往事,有长妈妈对他的批评教育,有他对长妈妈的不满,有长妈妈带来的《山海经》的感动于欣喜。这一点一滴到最后都凝聚成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无限感激与思念。
生活中,有很多像长妈妈一样带给我们感动和恩惠的人,父母、老师、朋友,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生活中对自己重要的人,不要等到只留下回忆时才知道后悔。
读《朝花夕拾》,我们感受到鲁迅在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也感受到他与长妈妈的深厚感情。我也从文章中体会着生命的乐趣和意义,感悟着生命的价值。
4、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死因
陆游哪个朝代的诗人
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时北宋灭亡,成长在南宋接连战乱、被动*的时代,所以他一直都以报效国家、收复失地为己任,即便他因为上书直言“主战”的策略而被接连贬黜、壮志未酬,可他始终未改初衷,因此他的诗词里大部分都在表达这种思想。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爱国诗写的精湛,还包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可以说他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1、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作七绝的时间比较早,在唐朝的诗人当中是写七绝比较早而且取得非常优秀成就的名家,所以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
2、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3、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4、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
5、《出塞》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同时慨叹守将无能,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1、宋代诗人有很多,比较闻名的有陆游、王安石、苏轼、杨万里、范仲淹、范成大、辛弃疾、刘克庄、黄庭坚等等。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佳作,如《梅花》《绝句》《春宵》《游山西村》等。
2、宋朝文学十足发达,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宋诗虽不及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正在编撰的《全宋诗》收录宋诗作品达十六万多首。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以天然风景为主;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诗风清丽秀婉;陆游的诗以爱国著称,他的诗对偶工整,后人言“好对偶被放翁用尽”。苏轼的诗变化多端,雄放洒脱,并长于各种诗体,可谓别开生面,奔放灵动,成为宋诗一代大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