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故事 1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于是弃文从武,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东汉王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shan)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100 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100 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您自己看着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少年儿童故事 2
“砰砰砰”,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遭到了人类无情的捕杀。
王国里的国王老虎被枪击中了,已经奄奄一息了,最后*。动物们非常的着急,是因为已经没有国王来保护它们了。在动物领导的指示下,动物们才逃脱人类的追击。然后,他们决定在老虎国王的尸体旁选举国王。
首先大家推荐的当然是大象了。但大象一一推辞说:“我身体肥重,手脚笨拙,跑起来也很慢,怎能保护大家的安全?”大家又推举狮子来当国王。狮子也说: “我虽然大,但我跑起来也不是很快,怎能来通知大家人类来了!”说到跑不快,大家的目光都转向到豹子身上来。而豹子却说:“大家不要望着我,我虽然跑得快,但是耐力实在是不行,跑不到几十公里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所以我当国王是实在不行的。”这时,选国王的事一时陷入僵局,大家也在绞尽脑汁地想。终于,猴群的领导人说:“你们身边不正好有当国王风范的人吗?”大家都四处望了一下,还是没有找出一个有当国王风范的人。猴子领导人愤怒了,用发火的语气说:“那不就是我吗!”大家疑问的问了一句:“你?”猴子又说:“我身体健康,四肢灵活,跑步又快,又有耐心,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国王!”大家认为猴子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现在又没有别的好国王好选,只能认猴子为国王了。
自从猴子当了国王以后,整天吃喝玩乐,不理睬王国中的任何事,把王国弄得乱七八糟。动物们已经受够了,但又不敢向国王发威,只能忍住。
终于,狐狸忍不住了,决定要去耍国王。在一天,国王正在享香蕉。狐狸走过去,对猴国王说:“国王,我很想孝敬孝敬您,我知道有一个地方有非常多的水果,这件事我只对你说过,没有对别人说过,您快点去吧,如果被人发现就完了!”国王高兴的说:“如果真的是的话,我吃完水果就回来奖赏你!”狐狸假情假意的点头了。
国王顺着狐狸说的地方真的找去了,发现那里真的有很多水果,就猛的扑上去!谁知,从猴子过往的头上掉下来一个大笼子,把猴子国王笼在了笼子里。原来这是一个人类捉捕动物的方法!就在这时,从草丛里跳出一位猎人,把猴子国王从笼子里绑在一根木头上,就这样,把猴子国王捉走了。狐狸则在一棵大树下,偷偷的奸笑!
猴子国王被抓后,动物王国又选了其它动物来当国王!
少年儿童故事 3
有个黄色的气球,耸起肩膀往上一跳,他的那条小辫子就挣脱了那个小孩的手。他飘呀,飘呀,飘向了天空。
他飘到半山腰,一棵大松树伸出一只粗胳臂来,把他的小辫子拉住了,他再也飘不起来了。听说他要飞到天外去,松树说:"你这么小,飞不到天外就要累死的。你就留在这里吧,做我的干儿子。""我才不做你的干儿子呢!我要做这座山上的大王。""哈哈!你的口气可真大啊!"松树对着黄气球笑起来说:"我得把山上所有的鸟啊,兔子啊,老虎啊,狮子啊,树啊,还有花啊,都叫来,间问他们,是不是同意你做大王。""我才不呢!"黄气球摇着头说,"我做我的大王,哪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不行的!"松树也把头摇了一下,"他们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不答应,你就做不成大王,懂吗?"黄气球点点头同意了,就在松树那里过夜了;山脚边有一个树林子,住着乌鸦一家。他们喜欢管闲事。
在夜色里,他们看见了黄气球,大家都惊奇地伸着脖子瞧,不知道这个黄*东西是什么。有的说是桔子,有的说是香瓜,也有的说那是个怪东西。
乌鸦妈妈喜欢冒险,想飞到山腰上去看个明白,她跟乌鸦爸爸说:"我飞到那边瞧一瞧,要是真的是个大桔子,带回来让大家吃个饱,那多好啊!"不一会儿,乌鸦妈妈就飞到山腰上了。这时候,松树已经睡觉,黄气球也在做起美梦,他梦见自己真的做了大王了,老虎、狮子都跑来拜他,野兔、松鼠那些小家伙更不用说了。他要娶一个世界上最漂亮的王后,他想,就叫菊花做王后吧。
乌鸦妈妈睁大眼睛瞧着,走近几步,直走到黄气球身边,伸出尖尖的嘴巴,在黄气球身上用力啄了一下,只听"啪—"像枪响了一声,乌鸦妈妈吓得赶忙张开翅膀飞回家去。可是没飞多远,她又掉转身向松树一看,啊,黄气球不见了,只有一条又细又长的小辫子还紧紧地捏在松树的手里。她哈哈大笑,飞回去睡觉了。要是乌鸦妈妈知道了黄气球还要飞到天外去,还要做大王的消息,岂不笑破肚皮吗!
拓展阅读
1、儿童成语故事
【成语】: 出尔反尔
【拼音】: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
2、儿童成语故事
【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儿童成语故事
【游刃有余】
宰牛技术十分熟练,刀在牛的骨缝里自由移动碰不到一点阻碍。比喻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游刃,运用刀子。余,余地。
有个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依靠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盖抵压的地方,都哗哗有声。刀插进牛身,也嚯地一声响。这些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曲的旋律,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
文惠君说:“啊!太美妙了,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样的地步呢?”
厨师放下屠刀回答说:“小臣喜好的是摸透事物的规律,这远远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见的没有不是浑然一体的全牛的;三年以后,就不再看到整个的牛了。现在,小臣凭心神来领悟而不必用眼睛看,省去五官的作用只将心神作用施展出来,就能依顺着牛的天生结构,劈开那自然的缝隙,循着那骨节的空窍,按照它本来具有的情况自如地运刀。经络、肌腱、连筋着骨的部位都不曾碰一下,何况大骨头呢!好厨师一年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割;一般厨师一月得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硬砍。如今小臣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杀的牛有好几千头了,可是刀刃就像从磨刀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那些骨节地方都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什么厚度,用没有什么厚度的刀刃**那有空隙的地方,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一定是大有余地的。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还像刚从磨石上新磨出来的一样。虽说这样,每当碰上筋肉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刀,就总是惊恐地戒备起来,目光集中在一点,行动慢慢地缓下来,用刀非常轻,待嚯地一声那关键已经分解开了,像一堆泥土似地散落在地上。这时,我才提着刀子站在那里,向四周环顾,为完成这活儿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妙极了!我听了厨师的话,从中懂得了保养生命的诀窍了。”
4、儿童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