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3:36

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拓展阅读

1、《》的

、引入题。

(出示幅小痛哭的画面。)师:们,老师给大家看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生介绍略)

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请大家齐读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生初读,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

1、体会两年多来节。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生朗读,师评价。

,把习的.主动权交给了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师请生找找有几听见了,几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师基本上是让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生用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怎样的人?

通过劲儿的朗读,让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生评价之后,师是否应该让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生自读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朗读今天段。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感情朗读

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如果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些虚假的激情。

四、总结,引导实践。

1、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吁?他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师:习了,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段话,完全可以让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是,在同们的提议,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的发言稍微具体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下铃响,生的感情达到了**。这点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较为成功的点。

2、假如没有灰尘的第

知识目标:习本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主要内容,继续引导习说明的表达方法,体会假、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育。

重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前准备】多媒体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时安排】 时 【过程】

、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题。

2、找出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习灰尘特点“小” 1、生上黑书写“尘”字。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3、习灰尘的特点“小”。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般在百万分之毫米到几百分之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2、人们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范例。

通过生回答的“作用”相机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⑸总结法。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⑴出示表格,提出自要求。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⑵小组合作习,师**指导。⑶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列数字、作比较

散射光线 削弱阳光 假、作比较 散射七色光 改变天空颜色 假、作比较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 假、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六、拓展延伸

师补充《丑石》(贾平凹)。

《假如没有灰尘》这篇共5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转,以问句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自然段在结构上有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重难点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我用多媒体进行,整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生从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阶段,先出示自主习要求,即“默读,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章最后句及第段的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

进行拓展,列举生活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我自认为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本的空白,使生拓宽其知识面,跟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生在轻松的气氛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生自主习的方法,在堂上能大胆放手让生自主探讨,尊重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生去读,创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3、假如没有灰尘的第

1、认识4生字

2、默读,把握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到的说明方法。联系说话写话,推销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的新型产品。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的表达方法。

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多媒体件。

、创情景,激趣导入

1、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定和我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习第12《假如没有灰尘》。”

2、题。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朗读,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讨论

1、指明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句话,你从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交流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

1、生活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2、完成指导丛书的练习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

4、假如没有灰尘的第

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谈话导入,创情境

上节我们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生正确认读:

勿(wù) 埃(āi) 漉(lù) 晕(yùn)

3、段指名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自主

1、精读,自主习:

出示自提示:

⑴ 默读,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 与同组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⑴ 小,从哪感受到的?

⑵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 在空飘浮。

⑴ 反射光线。

⑵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 填写内容。

⑵ 补充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5062.html

热门阅读

  1. 元宵赏灯作文550字
  2. 欢乐圣诞节优秀作文
  3. 世界名人的故事的大道理
  4. 朋友结婚幽默搞笑祝福语
  5. 好的生活方式只看这三点美文
  6. 羊年春节的祝福短信
  7. 《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7:49:26
本页面最近被 93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辽宁,TA在页面停留了 19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