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关于赵尚志的征文
2月12日是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壮烈牺牲69周年纪念日。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夏加入中国**,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员之一。同年冬受*组织派遣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加入了中国**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1926年5月,因对*策动的反共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务案”不满,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的要求,回到哈尔滨参加**活动。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他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满洲**、军委*。
1934年6月,赵尚志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
根据*满洲*的指示,1935年1月,以哈东支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军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随后,他率领第3军主力北上松花江下游地区,与夏云杰领导的汤原游击队会合,扩大和巩固了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帮助汤原游击队完成了改编任务。1936年1月,赵尚志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后任*北满临时*执委会**、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半年多的远征中,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0年夏,赵尚志被当时的北满*以反王明、康生为由错误地开除*籍。但他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1942年2月12日,他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誓死不降,痛斥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他的*,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赵尚志将军的*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读了《英雄人物赵尚志》这篇文章,我久久不能平静 ……
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一个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他 11 岁时就先后当过佣人、信差和学徒工,为家庭增加生活资金,并且在 17 岁就加入了中国**。而我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 “小少爷”,很少为父母分担家务,更别提为他们挣钱了。想到这,我不知不觉地成了赵尚志的“粉丝”。
书上说,从 1926 年 10 月开始,他负责*在哈通信站的工作,但由于特务告密,他和**们先后被捕。两年时间内,在阴冷潮湿的狱中,无论敌人如何审讯,如何严刑拷打,他都不曾喊过一声痛,**意志分毫未动摇,真令我敬佩啊!
书上还说,赵尚志的一生,曾先后两次被开除了*籍。第一次是在没收地主的粮食分给农民的工作中,由于日伪军和地主武装的双重打击,再加上**们内部不团结,赵的工作便以失败告终。但有人认为这次的责任完全在于赵尚志,要他作深刻的检查,他不服,竟被开除了*籍。读到这,我既气愤又难过。心想赵尚志肯定会很伤心,自己那么努力,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 但他没有,而是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总结失败的教训,再次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解放事业中。
可喜的是在 1935 年恢复了*籍,但不幸的是命运再次和他开起了玩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因为大家的误解,他再次被开除了*籍。回顾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与苦难,但他仍然满怀信心,坚持带着小分队到处活动,与敌人打游击战,正如他的誓言:“我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战场上!”多悲壮!
这就是我们的英雄 ----- 赵尚志,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万古长青。我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以无数个赵尚志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能告慰先烈们。
拓展阅读
1、关于梅花的托物言志作文
她的花虽小,却能给人们带来幽雅的芳香。枝虽然难看,却利用大地的养分把小花养的洁白如雪……这多像我们的母亲呀!含辛如苦培养我们成长。
别的花下雪之后傲然开放,当雪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些被雪打蔫地花朵。而愈是寒冷梅花开的愈是旺盛,愈是秀气。是冬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雪天过后,我来到我们小区的花园里,白茫茫的一片,忽然,我的眼睛一亮,前方粉红柔嫩的花瓣吸引我跑上前去看看。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我用手摸了又摸,用鼻子闻了又闻。真香呀!我贪婪的用鼻子吸着花粉香气。我赏也赏不够,看也看不够。摸摸这朵,看看哪朵。心情十分的惬意。这时,一股北风吹来,那一园的花儿都好像在舞蹈。我也不知觉的跳了起来。
她的冰肌玉骨、凌寒流香被喻为民族的精神,也被世人所重。梅花以她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奋发立志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当妈妈问我以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我望着洁白如雪的梅花,口中不觉答到:“我要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像工人叔叔那样。只要有任务就飞快地干起来,把辛福留给别人,把幸苦留给自己。要做个无私奉献的人。”
“对,这就是我对你的希望!”妈妈说。
是啊,只要我们身边再多一些像梅花那样有品质的人,我们生活会更美好,祖国会更富强。
2、关于梅花的托物言志作文
说到梅花,相信大家都熟悉吧。梅花,是最超凡脱俗的花。论外表,它并不出众,构成它的只是五片朴素的粉红花瓣,让我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它有一种都淡淡的清香,如果清晨闻到的话,那么一天都会心旷神怡。
梅花,是最坚韧的花。“古人常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形容梅花的坚韧不拔。
梅花也是最无私的花。在寒风吹来的时候,它也有被吹得东倒西歪的时候。但它既不叫苦,也不叫屈。
在五年级的我们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讲的是爷爷想让作者当一个具有梅花品质的人。通过我认真地学习这篇课文,仿佛我就是作者,在感受着梅花那坚韧不拔的品质。渐渐地,我从幻想中走了出来。后来,老师告诉了我们梅花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后,我搜集了拥有梅花精神的人,如:王安石、屈原、文天祥、邓世昌、于谦、王冕、陆游、岳飞、*等等。通过老师介绍上述名人的事迹后,我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梅花品质的人。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作文
3、关于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作文600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我听到这首激昂豪迈的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八十年前,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的长征之歌;八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去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红军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腾飞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了一道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曲折而漫长。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是红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敌人和险饿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者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长征精神,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沉定的长征精神却象古酒一般在我们心中酿出了味道,酿出了感情,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误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