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27:49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原文及赏析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

全解: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跳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了!

拓展阅读

1、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作者:姜夔

朝代:宋朝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缕云。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由于他有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层意思。

那么,这位曾风光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着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绝代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般。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红乍笑,绿长嚬”。“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嚬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嚬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嚬”六字用得高妙奇绝。“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嚬”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缕云!”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深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人了。“何曾惯”,也深层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此时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西楼上空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种冲冷*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情过度,因热情过度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理。此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此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2、春望、注释

春望词四首·其

唐代:薛涛

不同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落时。

不同落不同悲。

的时候你不能和我起欣落的时候你无法与我起悲伤。

欲问相思处,落时。

想要问我相思之情让人最为难耐的时间?那定是在谢的时候。

不同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落时。

欲问:想要问。

这首诗写思妇渴望与久别丈夫相聚首的无限相思之情。

思妇面对百的撩人春色,面对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触景生情。“不同酵步翻”,而无百日红,其易衰,其色易逝,落,最惹思妇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胜低回与哀婉,自然使思妇联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边,辜负了青春年华,这让她怎能不思念远别的丈夫(或恋人),也就自然而然倾述出心中既怨又的伤春情怀。

“同”,落“同悲”,这是思妇与丈夫(恋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爱境界。然而,事与愿违,却不能“同”,落也不能“同悲”,这恐怕是夫妻之间的情爱的不幸与悲怆。有哪对情人不希望“比翼双飞”,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处,欢乐与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长河里,碰见点风雨,有哪对真正的情侣不能同舟共济呢?

在共渡难关中的“同悲”,又何尝不是含有苦涩的爱的甜蜜呢?何况“苦中甜”,即诗中说的爱情生活中的“同悲”,这要比“同”更有其深刻的内涵。“同”与“同悲”共同构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爱、休戚相关、相濡以沫、相互依恋,这恐怕才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要讲的爱情真谛!这恐怕是这首诗中所说的不能“同”,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怅和无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炜《古今女诗选》称此诗:“不同悲胜不同’多多。”赵世杰《古今女史》说此诗:离恨绵绵。

3、春望、注释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

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道斜。

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

是谁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长满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绿色裙腰弯弯斜斜。

望海楼:作者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

堤:即白沙堤。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员逃到吴国,佐吴王阖庐打败楚国,又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受谗毁,为夫差所杀。民间传说伍员死后封为涛神,钱塘江潮为其怨怒所兴,因称“子胥涛”。历代立祠纪念,叫伍公庙。连立庙的胥山也称为“伍公山”。

苏小:即苏小小,为南朝钱塘名妓。西湖冷桥畔旧有苏小小墓。

红袖:指织绫女。

柿蒂:“杭州出柿蒂,者尤佳也。”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八说:“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纹特起,色样织造不。”

青旗:指酒铺门前的酒旗。沽酒:买酒。

:酒名。作者注云:“其俗,酿酒趁梨时熟,号为‘梨春’。”案此二句写杭州的风俗特产:夸耀杭州产土绫“柿蒂”色好,市民赶在梨时饮梨春酒。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明”“白”,渲衬成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的年华和火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时熟,号为‘梨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创作背景

白居易自穆宗长庆二年(822)秋至长庆四年春任杭州刺史,此诗即作于是时。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春望、注释

南北朝: 萧悫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池竹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不飞,到畏飞尽。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样。

窗梅落晚,池竹初笋。

窗外的梅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不飞,到畏飞尽。

不愁见不到春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天很早就来临。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纵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池竹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不飞,到畏飞尽。

这是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定的心境。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池竹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振。

于是引发出声感叹:“不愁不飞,到畏飞尽。”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5、春望、注释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阒菀粞赌训茫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般解释是,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种解释为,以鸟拟人,感时伤别,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则触景生情,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千二百余年来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点击查看更多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8660.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于元旦的诗句有哪些
  2. 有关写爱情的诗句
  3. 小河马管理寓言
  4. 爱人结婚了却不是和我情感散文
  5. 201乡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6. 5则民间故事
  7. 关于公司开票授权委托书
  8. 幼儿园重阳节祝福语
  9. 2016年世界无烟日祝福语推荐
  10. 关于感悟人生的说说106句
  11. 中秋节的祝福诗句大全
  12. 征兵宣传标语分享
  13. 精选婚礼贺词短信
  14. 公路养护施工工艺及安全管理论文
  15.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6. 有个人一直在临睡前想你生活随笔
  17. 鲁迅散文复仇
  18.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19. 春未暖心已暖散文
  20. 睡前故事《青蛙与蛤蟆》
  21. 京京的解释及造句
  22. 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范文
  23. 门里门外美文
  24. 乔迁新居贺词精选
  25. 有关《寻访小动物》教案课件模板
  26. 学生诚信考试承诺书范例
  27. 美丽的女孩诗歌
  28. 社区双拥工作总结
  29. 2016年圣诞节搞笑短信祝福语
  30. 李四光的故事
  31. 来自于大学生洗衣业的实践报告
  32. 很霸气很有杀气的句子
  33. 宝贵的一分钟优秀读后感
  34. 过年主题手抄报
  35.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案
  36. 桐花那梦中的抒情诗歌
  37. 端午节说说短语大全
  38. 《卡罗纳 》教学设计
  39. 春茗活动总结
  40.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0:08:38
本页面最近被 43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3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