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生活随笔
男孩儿阿木生活在一个寒冷的地方,这里常年冰天雪地,大风呼啸。阿木与同学们穿着暖和的*与大衣,坐在教室里上课。当老师讲到春天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问:“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春天穿什么衣服?”“春天有喜欢的宠物吗?”“同学们……”老师无奈地摇摇头,“这些问题我恐怕不能准确地回答,因为春天真的很久很久没有来过了。”看着同学们失望的眼神,阿木决定乘坐时空转换机,去找回春天……
经过一番颠簸之后,阿木睁开眼睛,发现很多很多双眼睛正看着自己。
阿木扑闪着自己那双明亮的大眼睛,望着周围的人们,小心翼翼地问:“我……是在哪里呀?这里是……是春天吗?”人们听他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是谁家的孩子啊?”“他是从别的星球来的吗?怎么穿这么多衣服啊,这都春天了,不热吗?”阿木在大家的议论声中,听到了“春天”这个词语,他一骨碌地站了起来问道:“春天,春天是长什么样的呢?你们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找到春天吗?”人们都以为他是个疯子,纷纷散开了。
阿木惊奇地看着四周,好大的一片绿色啊!这是传说中的草地吗?他俯下身子,用手抚摸着青青的绿草,软软的,柔柔的,真舒服!他把鼻子放上去嗅了嗅,“嗯……真香啊!”阿木深深地陶醉在草的芳香中。他躺在草地上,在上面滚来滚去,非常快活。
突然,耳边传来了清脆的鸟鸣声,一只长着五彩羽毛的鸟儿飞来了。“啊!多美的鸟儿!”他忍不住跳了起来,想捉到它。鸟儿非常敏捷地躲开了,阿木就跟着鸟儿跑。
小鸟把阿木带到了小河边。平静的河面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岸边长着一排排漂亮的柳树,柳树的枝条柔软得就像小姑娘的头发,垂下来,正对着小河梳妆打扮呢!河里的小鱼小虾在水底快乐地嬉戏。多美的画面啊!比书本上描述的还要生动千百倍呢!
“嘎嘎嘎……”一群白白胖胖的小鸭子不知从哪里游来,只见它们不约而同地上了岸,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摇摇摆摆地向前走去。阿木从没见过这么多小鸭子,他也随着小鸭子一直向前走去。
小鸭子把他带到了田野上。好一片宽阔的稻田!里面插满了绿色的秧苗,微风吹过,小秧苗在风中点头哈腰,像在跟阿木打招呼呢!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朵,不时地会飞过几只活泼的小鸟,尽管它们飞得匆忙,但也不忘给田野留下一串串悦耳的歌声当作礼物……
春天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实在太美了!阿木真恨不得自己身上长满眼睛,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看个够,瞧个饱!他是个特别有心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手机拍摄下来,他要把这些美丽的画面珍藏,回去后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
拓展阅读
1、今夜的酒都生活随笔范文
——狂书流云(2012。8。18)
客车在高速上近一个钟头拼命地奔跑
渐见崖壁凸凹
狭间一片青翠
穿过隧道
再穿过隧道
在预计的午饭前
终于到了久仰的仁怀
她也如负重释般重重地长长地喘着粗气
生平第一次来到这座陌生的城
住进生平第一次舒适豪华又些许孤独的宾馆
墙上双手托一缸不知是酒还是什么的俊女郎
轻盈地多情地凝视着
一个个客人匆匆进来
又匆匆脚步出去
她每天与喧嚣应该过得快乐吧
但细从她轻盈的微笑飘逸的长发
又看出几分清寂几许惆怨
兴许这个宾馆这座城是这年轻的女郎
来欢迎、欢送过往的急赶的四海宾朋
事办妥后的我漫无目的地游走在
灼热的闷的几乎窒息的道旁
印着各式的酒名的牌魁梧地挡住我的视线
茅台特别的耀眼
我在站立的威风十足的柱前观望
上面刻着豆芽般行云流水的不懂的文字
除了想到濮人和酱香
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狠恨自己对这里的人文地理了解太少
老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凭感觉认出
“荣获中国酒都称号”几字
继续漫步在午后的街道
老远扑来一股浓浓的醉人的香
拐弯处绕到对面半天回走
向摆满酒架旁飒爽英姿的靓丽警花走去
可到警花执勤的地方已是车水马龙
路过醉人的巷道酒家
“来二两!”冲口欲出
到这儿都不整点实在是有些对不住自己
可想到钞票在兜里决斗般疯狂地向外奔而兜里……
咕噜咕噜的口水猛烈着我快要爆炸的喉咙
经过良久的搏斗终于幸得以摆脱
瘫痪地回到晚上的宾馆
飞旋的霓虹装点着这座陌生的不夜城
扶着窗边瞭望
乘凉拉着闲话的人们和过往的车流行人
唯有一颗淡淡的不知何时消失的星星挂在今夜
墙上女郎的脸上不知为何没有一滴幸福的惆怨的泪
远道而来的陌生的孤寂的我此刻也没有
茫茫中的明天该去向何处
相信清贫的困苦的奋进的年轻的朋友也不会有
在不久的将来
他们的热泪会化作更醉人更芳香的克姆孜
——写于仁怀某宾馆凌晨(0:58)
2、害自己的病做自己的梦生活随笔范文
前些日子乘休假住医院做了个不大不小的手术。康复,正好休假结束上班,有朋友来,得知后笑曰:你这人怎么得病也和别人不一样。我随口答:这年月什么都要和别人一样,得病这种很私人的事情总得有些个人特色吧。朋友半晌哑然,而朋友那句笑谈却令人生出些许感叹来。
自打记事起就被种种条条框框规矩着,唯父母之命是从,甚至还要唯年长之命是从,容不得半点挑衅,稍有顽皮,便斥责为叛逆、坏了规矩,轻则痛骂,重则*伺候,整天听得最多的就是“乖”、“听话”、“不准”之类。六龄儿童进得学校又加上了老师的“管教”,上课时双手后背、上身挺直、两眼直视黑板,完美地诠释着“正襟危坐”这一古老成语,胆敢旁逸斜出者定要吃一顿老师准备的“棍子面”。那时城乡植被很好,竹棍随处可见,老师的教鞭大都就地取材,即得之容易还不化一文钱,成为最好也最实惠的教具,起到了教鞭和戒尺的双重作用,这样的教鞭老师使用起来出神入化,简直可以和武侠小说中的剑客相媲美,让你防不胜防,一不留神那柄“利剑”便如蛟龙出海一般直捣你心窝或晴空霹雳般直奔你脑门而来。因此,一周之内老师需要换几根教鞭也是常有的事,而学生们的任务就是放学后忙着给老师准备新的“手刃”,相互之间还要比比谁的更直更顺手更好用,以便博得老师的表扬,似乎浑然不知那可是用来教训自己的啊。现在想想真的可笑,别人要给自己套枷锁,自己却还在乐此不彼地为之鼓掌欢呼。
整个学生时期最爱上的是语文课,最恨上的也是语文课。爱之,是因为语文不像数、理、化有那么多冷若冰霜的公式和不明就里的符号、数字,枯燥、乏味,如一脸阶级*的老学究般让人犯晕,而是多了一点“人”的情味。恨之,是因为本该很抒情、很意象、很感性的文字,却被老师早早地“画地为牢”,整出些末名奇妙的所谓标准答案,不管你是否理解,不管你是否真的能体味作者用文字营造的那种意境以及所包含的深层意蕴,只要你能一字不啦地背诵下来便万事大吉,其目的是让那些僵化的说教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思维习惯,即使你从那些文字生发出如何经典的体悟,最后的结局都将只是得到一场严厉的训斥。像是操场上用白石灰划出的一条条整齐的跑道,从起点到终点通透而规整,凡上场的运动员那怕有半点越轨,便会豪不留情地取消你的比赛资格。而学生们就如同被放牧的羊群,永远在同一个牧场放牧,只允许吃调配好的饲料或青草,“同吃一捆草,同饮一江水”哪怕到最后吃得你营养不良、弱不禁风。
不仅语文,地理、历史、*等等莫不如此,除了“对”就是“错”,别无他途,更没有“两分法”式的中间道路可走,谁要标新立异整出个“不同看法”来,那你就瞧好吧,你这棵被毒化的“资产阶级的苗”,万万不可能留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中。
原想着等到逃离学校,解除束缚,不仅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将获得思想的彻底“解放”,谁曾想情况更糟,十多年的教育成果早已在自己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甚至每一个细胞内生根发芽,而自己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身体力行深化着这种“成果”,像是被拴住鼻子的耕牛,解脱不得,而那根拴鼻子的绳索一旦去除,自己又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应,只会跟着那些“先辈”、“精英”乃至“主流媒体”的脚步,随着他们的眼神行事,沿着他们的思路亦步亦趋。在“新八股文”的熏陶之下,对生活、对人生、对世象如此等等也开始说的头头是道,唾沫星子乱飞。久而久之,“出头的掾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格言警句被我们牢牢抱紧,生怕一不留神成为众失之的。我们开始用别人的双脚走路,用别人的嘴巴说话,用别人的眼睛审视世界,用别人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别人的标准评判是非,用别人的表情装扮自己,循规蹈矩、且乐此不疲,并不失时机地对初出茅庐的愣头小伙传授“为人之道”,以表明自己的老成、干练。最终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几句肯定的评语:成熟、稳重、懂规矩、有思想……。但当某一时刻似从梦中惊醒时,却发现对自己的高谈阔论连自己也其实仍然是一片茫然、昏昏然,而且自身本真的性格早已似棱角分明的砾石被时间、被世俗的锉刀打磨得比鹅卵石还要光滑。不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别人眼中的世界?为什么我们的脑袋却按照别人的轨迹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嘴巴说出的却是别人的语言?为什么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像是别人的影子?环顾左右,身边人的行事作派、思维方式都像是从同一个钢炉里炼出来似的有着同样的火色同样的质地。此时此刻,我们“自己”又在那里呢?
不知什么时候朋友已离去,我也该下班了,拾掇拾掇,回家,吃饭,睡觉。继续害自己的病,做自己的梦吧。
3、北京一个无法挣脱的围城生活随笔范文
夜已深,然窗外依旧灯火通明,十二层的楼顶,阵风吹过这初夏的深夜,亦然丝丝凉意,遥望远方,车辆依旧穿梭,行人依然走动,这就是北京,一个无法挣脱的围城。
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最近发生了很多的事,渐渐的感到了压力,也许是真的长大了,对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需要给自己压力。转眼间来北京已有几年的时光,对北京有了自己的认识,很多人都说北京是个穷人哭,富人笑的地方,其实不太恰当。“穷人”离开就可以了,但是为什么含泪也要坚持留下呢?其实北京更像一座围城,没来之前他是一个向往,一个渴望,一个东方红、太阳升的地方,一个三朝古都,一个现代文明。然而当我们真正进来之后,我们会发现他真的没有那么美好,路边也有乞讨,车上也有骂街,太多的人为了工作无奈的奔波,太多的人拥挤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生活,还有很多的小商贩被可恶的城管逼的走头无路,只能惨惨戚戚。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着,坚持着那个那个他们曾经的梦,即使知道他不能实现,但是依旧坚持,只因他们“不甘心”。
“不甘心”把多少人死死的困在围城,“不甘心”使多少北漂伤痕累累,太多的太多只因"不甘心",很多的人劝我离开北京,我也想过,想去房价低点,压力小点的地方和你去过安逸的生活,但是我也“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离去,不甘心就这么抛弃曾经的向往,我有我的梦想!曾经写了一篇“我的一点感想”,那应该是对我梦想诠释,现在依然对此执着。今天又看了电视剧《大生活》,其实很欣赏柳东对待生活的安逸,在平淡生活中保持那份善良本份。也欣赏丁爷的那份豁达和淡定。剧中的各色人物虽然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都是为了生活,一句“生下来,活下去”应该是整个剧中的核心,其实这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的。如果,仅仅是如果,如果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这句话“生下来,活下去”,但是这只是如果。所以我的梦依然需要我去奋斗,依然无法挣脱这个围城。
已经是深夜3点了,但却没有一丝困意,朦胧中闪现过很多镜头,过去的、现在的、以后的,只能会心一笑。曾经的已属过去,现在的正在进行,明天无法预计,现在脑子挺乱,想到那儿里便写道那儿里,记得有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我想适合所有的人,金东民离开家的时候那深深的一跪,跪别母亲,跪别自己的家,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也禁不住落下眼泪。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为了生活。我也想过离开北京去你那个地方,但是觉得那不能实现我的梦想,但北京有我太多割舍不断的情缘,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有太多的不甘心,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我必须坚持,我也希望执子之手奋斗于这围城,你若不离,我定不弃,选我是你一生的赌注,怎会舍得让你输。
今日的奋斗诠释了昨日的梦,明日的挣扎怎样摆脱今日的围城?“最后一个饺子皮包好最后一点陷,最后一颗花生米喝完最后一口酒”这是丁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的生命,可以像号子,无悔的穿越浩渺的涛声;可以如纤绳,无悔的荡漾起悠长的悲壮,其实我们的生命更应该像浪花,涨潮时,欢腾起精彩;退潮时,也要留下破碎的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8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