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0:42

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引导语: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路程,环境艰辛恶劣,红军战士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可以难倒他们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来学习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发生的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征,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十个历史事件,十段永恒传奇。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红军。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至12月1日,*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二: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召开了*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为**局*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的核心地位。

这是中国**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件之三: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重重困难中,*率领*红军上演了我军军史上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

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历史事件之四: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

昆明告急,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

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历史事件之五: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

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

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唯一通道。

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

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历史事件之六: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

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

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历史事件之七: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

如何站稳脚跟?**和*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

1935年11月20日,国民*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

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把中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历史事件之八: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

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危急时刻,军*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事件之九: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

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历史事件之十: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

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

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知识拓展]

揭密:红军长征后到底还剩多少人?

三万还是八万? 长征之后还有多少红军

红一方面军经过一年的长征转战,自1934年10月*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10月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当时,由师长改任由原三军团第十三团编成的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的陈赓回忆说:“我当大队长,骑着马在前面走,不敢回头看,因为一看就把整个大队看完了。”*红军到达陕北时,*面对部队严重的减员,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留下树身和树根。”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都会师陕甘宁,经历了长征的红军还剩多少人呢?

长征出发一个半月,人员损失大半

*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队伍是**的所在,也是介石集中重兵“追剿”的头号目标,加上长征初期的错误指挥,部队减员最为严重。

1934年10月中旬,在夜色掩护下,*红军从赣南的于都县突破敌军包围圈开始长征。出发前夕的10月8日,中革军委做了一个《野战军人员武器弹(dan)药供给统计表》,里面分别统计了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纵队共计86789人。上述人员中除了红军部队外,还有*纵队中的少量**人员和几千名临时召集来搬运物资的民夫。

*红军长征出发时的武器弹(dan)药十分缺乏,全军共有枪4万支、子弹80万发,平均每支步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轻机枪才有百余发子弹。**的许多人手里只有刀矛,长征队伍中年纪最大的徐特立(出发时58岁)为自卫,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有时还当拐棍用。

突围西进之初,由于领导人过分强调*,事先没有做好动员,广大**战士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对于久经战斗考验的老战士来说,坚决服从命令已成习惯。刚动员参军的一些新战士和民夫看到越走越远,却出现思想波动,加上行军疲惫,陆续出现一些掉队落伍。

在赣南、粤北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并不激烈,却减员1.3万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即湘粤交界的郴县至宜章一线时,发生了激烈战斗,减员8600余人。由于红军在经过粤汉铁路时动员了部分工人入伍,部队略有补充,接近湘江前还有近7万人。

11月下旬*红军进至位于湘江附近的第四道封锁线,经九天血战才杀出一条通道,减员高达3万多人。特别是多由新兵组成的八军团下属两个师基本*散,全军团仅剩1000余人。许多领导人后来感慨,长征前匆忙组建这种新部队,虽名义上增加了番号却缺乏战斗力,还不如把这些新成分用来充实久经战斗锻炼的老部队。

6000*红军到陕北,迅速恢复发展

与*南下错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一方面军在北方却获得了新的发展。*红军到达陕北,会合了在当地的红军7000余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当时陕北人少地贫,发展红军困难,于是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扩大了红军8000人。

据彭德怀回忆,新参军的大都是由河南、山东流落到山西的人。此前部队经过长征大都成了空架子,一个团不过几百人,打仗缴获了枪还要请老百姓帮助扛。这时部队充实起来,红一军团就有1万余人,加上红十五军团,野战部队发展到1.7万人。此外,*还将*红军的许多**派到陕甘地区发展地方武装,地方红军也发展到近万人。至同年秋,在陕甘宁地区的* 军 委 直属队、红一方面军和地方红军相加,总数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根据地依托之后,红军又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留在川康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得知红一方面军在北方的发展后,纷纷议论说:“还是*的北上方针是对的!”由于红四方面军广大**要求北上,红二方面军领导也坚决主张北上同*会合,这就促成了三大主力的会师。

过草地,红一方面军5000人编入红四方面军

突破湘江后,*红军只剩3万多人,不过大都是意志坚强的骨干力量。通过惨痛损失的教训,全军认识到错误指挥的危害,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推举*领导红军。随后,*红军在云贵川三省转战途中虽陆续动员了近万人参军,然而这些新成分没有经过远途行军锻炼,在急行军中大都很快掉队。

1935年4月,*红军渡过金沙江时减至2.4万人左右,6月间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减至约1.8万人,重新改称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刚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因刚刚离开根据地,又在川北开辟新区得到补充,部队有8万多人,显得兵强马壮。8月下旬,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通过水草地。当时红一方面军因远征疲惫,指战员多体质衰弱,加上草地环境恶劣,减员很大。通过草地后,*纵队和红一方面军的主力一、三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五、九军团(此时改称三十二军)约5000人。

9月因*分裂红军,*纵队和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陕北只剩6000人,而左路军约5000人的原红一方面军部队编入红四方面军系列,随同再过草地南下。

红四方面军南下的8万部队在川西遭到国民**军、川军的联合进攻,经血战后仍站不住脚,被迫于1936年初翻越雪山进入西康藏区。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补充粮食极为困难,因战斗、病饿和逃亡减员一半,到1936年夏天只剩4万人。

长征后人数“3万”和“8万”两说是由不同统计方法造成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终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抗战初期创作的《八路军军歌》前四句,概括了红军长征体现的坚定性和无敌无畏精神。红军经历过万里长征,虽然有严重减员,保存下来的人却是*和红军最宝贵的财富。*认为长征后红军人数虽然减少,力量却比过去更强,这既是指*的*路线和军事路线已由错误转为正确,也是指红军的质量大为提高。

对于长征结束后红军还有多少人,过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从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的全体人数统计看,西北红军超过8万人。军 委对下属各部人员的统计是:

红一方面军和军 委 直属队共2.2万人(包括红军大学800人);

陕甘宁地方红军8000人(另外在陕南有2000人);

红二方面军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及总司令部直属队3.8万人。

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后,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结果于1937年春基本失败,只剩千余人到达新疆或潜回陕甘根据地。这一时期,红军在陕甘地区又扩大了一些兵员。至1937年夏,军委统计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后方*总计为7.4万人,其中总部为4000人,野战部队为4.2万人。同年8月红军改编时,野战部队编为八路军三个师,编制4.5万人。

经历过长征的一些领导人讲话,又常说长征后红军只剩下3万人。这一数字也有其依据,讲的只是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甘宁的人员,而不计算陕北红军及长征后扩大的人员,以及长征结束后西路军损失的人数。经历过长征而剩余的3万多红军指战员包括:

*红军到达陕北6000人;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3000人;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甘宁1.1万人;

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剩余人员1.4万人。

对长征后剩下的人数从不同角度统计,才出现这两种不同说法。事实证明,经过长征考验的指战员不仅在实际*中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又有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多数战士都可以带兵当**。红军人数虽减少,**力量却增强,并终将发展成一支赢得全国胜利的大军。

点评:军队有“根” 损失才少

红军长征中出现数量减员的历史证明,中国**领导的军队要发展壮大,离不开**根据地。

红军离开根据地远征陷入无后方依托作战,除牺牲外,会经受缺粮和病饿的折磨,伤病员难以随军和妥善安置,这都会造成较大损失,而且难以有效补充。

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减员较少,主要是采取了走一段路休整一段,并在途中建立根据地进行补充的方式。*红军长征在*领导下到达陕北后获得大发展,更是显示出正确路线的威力。

拓展阅读

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启示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 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2、中国近代年表 中国近代简介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中国近代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导火线:马神甫)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定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

1860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械所

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签定

1865年:阿古柏侵占新疆江南制造总局创办

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

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上海吴凇铁路)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878年:收复新疆(除伊犁外)中国开始设立邮局

1881年:中国自己最早修建的铁路(唐胥铁路)中俄《改订条约》签定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中法马尾海战争爆发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签定《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189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

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戊戌变法(维新变法)京师学堂创办

1899年:生纱厂试工

1900年:八国联侵华

1901年:中国与一国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科举制废除南通博物院建立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定山》

1911年:辛亥**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元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宣统退位(两千多年*制度结束)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创办《新青年》

1917年:俄国月**胜利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1918年:新文化运动结束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思想在中国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1921年:中国**建立(*一召开)

1922年:*二召开

1923年:*三召开

1924年:国民*一召开黄埔校建立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北伐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成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三湾改编

1928年: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931年:九一八变(局部抗战开始)第一部有声电影拍摄《歌女牡丹》

1932年:春建立伪满洲国上海“一二八变”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1934年: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吴起镇会师“一二九运动”

1936年:会宁会师“双变”(西安变)

1937年:卢沟桥变(全国抗战开始)“八一三变”*平型关捷钱塘江桥修建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40年:百团

1945年:*七召开抗战胜利(8月15日)国共签定“双协定”

1946年:6月民*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爆发)

1947年:**别山(从被动转为反攻)进攻陕甘解放区

1948年:辽沈战役(48年9月-48年11月)平津战役(48年11月-49年1月)淮海战役(48年9月-49年1月)

1949年:平津、淮海战役结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垮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届三*召开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传入中国

19世纪80年代:收复伊犁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1927年4月12日--1949年4月23日:国民*时期

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战

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952年: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950.10.25--1953.7:抗美援朝

1951:西藏和平解放

1950.6:朝鲜内战

1953--1957:“一五计划”

1957:武汉

1954.9: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1956:三改造

1958:总路线提出

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1956--1966:探索社会道路时期

1966--1976:文化**

1967.1:一月风暴

1967.2:二月逆流

1971.9.13:粉碎*反**集团

1976.10:粉碎“四人帮”文革结素

1966:*文革小组成立文革开始

1977.10:恢复高考

1978.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978.底:一届三*

1980--1982:平反冤假错案

1982: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南海特区建立

1985:国有企业*

198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经济建设三步走)

1992:*(*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以**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确立*理论为*的指导思想)

筹建新中国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民主*

1997.7.1:香港回归

1999.12.20:澳门回归

建国初期:用武力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

*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八项主张解决台湾问题

建国前:华东*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过“科教兴国”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学位条例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1982:茅盾文学奖

1990: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

2008:中国将举办29届奥运会

2001:北京申奥成功

20世纪末我过进入小康社会

建国后:北海,南海,东海舰队

1971: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1974:自行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56:歼5型歼击机

1966: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展导弹核武器

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7:日内瓦会议(瑞士)

1955:万隆会议(印尼)

1971.7:基辛格访华

1972.2: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建交

1971.10.25: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中日建交

1989:亚太经合组织成立(APEC)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64.10.16:原子弹研制成功

1964.6:中进程地地导弹研制

1970:东方一号火箭

1999:“神州一号”上天

2003:“神州五号”上天

2006:“神州六号”上天

1973:袁隆平籼型*水稻

1994:三峡工程开工

1986.3:863计划

20世纪末:我国进入信息时代

2000: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臭豆腐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算不算句俗话,但这世界上的许多儿,确是在不经意间成就的。想必清朝的周希陶也没想到,他老人家重订的《增广贤文》里的“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成就了多少趣闻佳话和“该着的”话题。

常听些成就了业的朋友讲,是如何如何的“无心插柳”的。比如,陪同学考戏剧学院,本主儿成了“舍哥儿”,陪着的这位却被人收入囊中了。今儿说起“无心插柳”的儿。

记得老北京,家家户户别的不敢说都有,但酱豆腐、臭豆腐可都是必备看家的东西。用这两样夹窝头、夹烙饼、夹馒头或就米饭。在老年间,还有用臭豆腐当酱拌面的,那就叫“臭豆腐面”。但那时日子过的都紧,买臭豆腐很少成瓶儿、论罐儿的买,都是拿着碗或小碟儿,到副食店里论块儿买。买回家有稍微讲究点儿的,到吃的时候淋上几滴答香油,吃着不仅香味足,而且还能“保湿”。

到后来,家里的生活都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都闻不得这股子味儿了,于是,酱豆腐还常常为人想起,而臭豆腐确有点被人搁脑后了。所以,昨天女儿一提,我也就赶紧顺坡下驴了,正好2比1,爱吃这口儿的胜出。

话还得说回来,开头咱们不是说了吗,“无心插柳柳成阴”这档子儿。其实王致和的“臭豆腐”就是这么码子儿。您听我往下说:

1669年,也是康熙八年,王致和今京“高考”而名落孙山,身上的盘缠也没了,便落难在京城的安徽会馆。王致和的父亲为维持生计在家里开了间豆腐房,打小王致和就跟他爹,便学手艺,便刻苦读书。有一年夏天,豆腐做多了没卖完,自己个又吃不完,仍了又可惜了的,弄不好夏天还会发霉。正在没折的当口,他想起家乡作腐乳的法儿。王致和灵机一动,找了个坛子,将剩豆腐切块,一层层码好,用盐腌起来。这儿也就过去了。

天常日久,王致和还是边读书,边做豆腐生意。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腌的那罐儿剩豆腐,边连忙把罐子找出了,开盖一闻,哇噻!一股臭气喷薄而出。定睛一瞧,当时白花花的豆腐片成了青灰色。用筷子夹出尝一口,味道还挺鲜美。于是便送给邻居品尝,街坊四邻的也是称赞不已。就这么着“王致和”的臭豆腐就流传开了。

说这么热闹,您概听出“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意思了。您想啊,王致和当年刻苦攻读,但考场失意,而且是屡考屡,可谓“有意栽花花不放”了,但几块没卖出去的豆腐,却让他名传四方,而且流芳百世,这不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吗!

话说到这儿还不算完。王致合的臭豆腐在街坊四邻的口中传扬了名声,于是便前门外延寿寺街开了“王致和南酱园”。根据料记载,至清朝末年,许多太监也竞相食用,甚至将臭豆腐列为“御膳”小菜之一。因臭豆腐的名称听起来不雅,于是皇上赐一名叫“青方”。

传说清末的时候,吃惯了海味山珍的慈禧太后好上了这口。御膳房每天要为慈禧准备一碟用炸好的花椒油烧过的臭豆腐,而且还必须是“王致和南酱园”的当天新货。慈禧怕下面人糊弄她,在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把一粒儿花椒藏在臭豆腐里。次日吃饭时,老太太拔开臭豆腐一瞅,头天藏的那粒儿花椒还在。甭说啊,这可能不是新货。慈禧太后向来眼里不揉沙子该打的打、该揍的揍、该罚的罚。从此,太监们便不敢再动歪心思,乖乖地到王致和的南酱园子买新货。预备着老太太随时示下。

臭豆腐闻着臭也好,吃着香也罢,毕竟这东西不是在庭广众之下吃的,您要真想吃,那就买上一瓶儿,回到家,关上门闷得蜜吧。等吃完了,您在开窗、刷牙漱口的散味儿,剩的冷不盯家里来个人,好象怎么着似的。

点击查看更多红军长征十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1079.html

热门阅读

  1. 乡镇卫生院服务承诺范文
  2. 比较流行的爱情经典语句
  3. 大学实践报告范例
  4.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承诺书范文
  5. 2016母亲节贺卡祝福语
  6. 《只念一点好》读后感范文
  7. 2016公司开门大吉祝福语
  8. 祖国辉煌六十年读后感范文
  9. 中国古代关于朋友的名言
  10. 关于迎接消防考核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
  11. 过春节的作文
  12. 离婚抚养权协议书
  13. 《记承天寺夜游》诗词赏析
  14.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
  15. 幼儿园托班学期计划范本
  16. 《圣萨瓦和魔鬼》的童话故事
  17. 疾首痛心的伤感句子
  18. 校园友情微电影剧本
  19. 关于古代唯美的优美诗词欣赏
  20. 企业委托书范文
  21. 爸爸的眼睛记叙文作文
  22. 学校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23. 《她是一个废物》童话故事
  24. 薛健爱情诗歌
  25. 鲁迅读书的故事
  26. 联通公司渠道经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7. 关于新年搞笑祝福语精选
  28. 乖巧的我初一作文
  29. 2019年的春节对联大全
  30. 2016年护士节祝福语短信
  31. 个人教育教学改进的计划方案
  32. 《捉迷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3. 饲料业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34. 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35.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购销合同
  36. 第三者忍辱负重只为曾经那份爱纪实故事
  37. 二月二龙抬头的祝福语95条
  38. 清明节二年级作文
  39. 愉快的国庆节五年级优秀作文
  40. 我的班主任小学作文50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01:32:25
本页面最近被 40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台湾,TA在页面停留了 18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