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0:42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恶”。

2。理解“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难点是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易错生字,新词卡片;课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褴褛”及“大义凛然时”的图片;课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课件;课件三: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略)

一。复习巩固易错字:

1。出示卡片:“卖”和“买”,齐读后区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恶”和“凶恶”,齐读后指名区分音和义的不同。

3。出示“侮辱”,巩固正确读音。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字词的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齐读课题,激*趣:

1。谈话: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学生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说说你对这个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2。自由谈感受:你对文中的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并把有关词语板书出来。(老师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让学生把感觉少年可怜和可敬的词语分别写在黑板两侧作为副板书,再进行归类。)

3。教师板书:

同情敬佩

点评:把邀请同学,分配读书任务和板书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谈感受使学生免去举手等待的约束,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也可培养学生的谦让合作意识。。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上问号。

5。利用工具书或问周围的同学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一会儿向全班提出。

点评:让学生在读,思过程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任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向谁提出都可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用字典,问同桌或下座位问自认为有能力解决的同学)。尝试提问,解答和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分层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再次质疑,老师板书学生问题:

(1)少年那么需要钱,为什么还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给少年钱,他却用钱砸那些人,是不是没有礼貌?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描写少年穷困,悲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导入,引发思考: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这个少年需要钱。

2。投影:少年()需要钱。

问:他不仅需要,而且是怎样的需要?(极为)(特别)(万分)。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

4。指名读自己所画出的语句,谈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点评: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至读中。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在学生读句或谈体会时(不固定顺序,学生随意说和读)适时引导学生重点从少年的遭遇、衣着及船上的人的态度等三方面使学生感受其贫困和无助。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理解少年对金钱的急切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导读:

(1)课件出示“衣衫褴褛”的少年形象,理解词义。激*感。

问:看到这样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2)课件出示文字:

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问: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真可怜!真不容易!)读出你的心情。

(3)课件第二自然段文字(略):学生自由练习读出感受,学生评议,老师点击重点词语(打,骂,欺负,重活,实在,终于,搭)使其变色。指导学生朗读。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略):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几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学生提问时,或引发思考时点击“低声”,“捡”,“躺”,“拉”等使其变色)

引导学生结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声”,捡”,“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虽然钱是被人扔过来的,虽然他心里不高兴,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太需要钱了)

(6)板书:扔愿意读读吗?

(7)小结: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就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太可怜了!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什么?

(8)板书:钱

(9)有了钱就可以怎样?

五、研读表现少年爱国的部分。抓住词语,展开想象,感悟少年的内心,读出感受。

1。导入:少年如此需要钱,但他得到钱后为什么又扔回去了?

2。板书:扔

3。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浏览课文,读出找到的语句(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虽然(),但是(),所以()。

5。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也可以用其他的关联词语(尽管——可是——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训练点适时适度地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你觉得最令你敬佩的是这个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读。画出有关词语。

7。自由结合,小组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谈看法,抓词语,朗读,表演等。)

点评:自愿组成合作伙伴,自由选择合作方式,给学生设立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也给了他们表现的时机和舞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引发争论:少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不礼貌呢?(引导学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点评:引发争论,促进思维,尊重个性。教师不统一认识,只要学生说得有理就充分肯定,允许保持个性差异。

6再塑人物形象:课件出示“衣衫褴褛”图,问:开始我们心中出现的少年令人怜悯,同情。此时你心目中的少年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如果让你再画一幅画,你准备怎样画?

课件出示几种图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树立起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7。总结升华: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对祖国这种神圣的爱使得这个衣衫褴褛,贫穷无助的少年在金钱面前显得高大,坚强,勇敢。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出你的敬佩之情呢?

8.引导学生看黑板词语作诗、写几句话、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自愿组合,也可独自完成)

点评:再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使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在合作意识的增强及合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积累与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发展。

9.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拓展阅读

1、《奇妙的际互联网》优秀

理解文内容,了解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一、复习

上节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解决问题一: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网”……起来的。

(1)齐读

(2)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呢?(巨型、团团包住、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的网。

(5)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师强调:

“网”不是指普通的网,

“线”也不是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那是表示特殊义。

(9)引读:

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解决问题:同学们,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来工作的。

(三)情境体验,解决问题三: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

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轻人什么都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4、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5、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6、既然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三小节)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词看出五个方面呢?(可以)

8、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可以……(这是生活)

9、“……”这说明了什么?(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10、你知道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11、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12、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的方便,可以这样说,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四自然段)

三、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际互联网》这篇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2、小壁虎借尾巴

义务程标准实验科书语文一级下册17《小壁虎借尾巴》。

1、本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识字、朗读。可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例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识字读书。

2、本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线索清晰明了,要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学习借助图画朗读。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重点指导三段,四、五段放手让学生自读。

3、本语言优美,动词使用巧妙适当品析。对话较多且富有浓重的感情色彩,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粗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一些知识。

识字、朗读,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生字卡片、件。

学任务是认识9个生字,正确流地朗读文。

学任务是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好对话的语气。下面是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指板书齐读17小壁虎借尾巴)生字还记得吗?

⑴ 咱们做一个小游戏,你们只张嘴不出声,老师就能猜出你读的是什么。

(师出示字卡壁、虎、蚊、蛇、姐)

⑵ 这几个看谁读的正确,声音响亮,并组词。

(借、逃、难、新)

⑶ 男女生对读、齐读。

2、生字都记住了,谁还记得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回答的同出示一自然段的件)

、新授

过渡:看来同学们记住了生字,学懂了一、自然段,剩下的几个自然段能读懂吗?

1、放手让学生自学剩下的几个自然段。先自己学,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所得,不懂的'讨论。

2、汇报:

(要点)

⑴ 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结果都没借到,因为小鱼的尾巴用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蝇子,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他们的尾巴都有用。

⑵ 没人借给他尾巴小壁虎很难过,但后来又长出了一条新尾巴,他很高兴。

⑶ 其他可以结合朗读感悟。

在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件,帮助学生理解。

3、指导朗读:

看来这几个自然段你们都学懂了,能读好吗?

⑴ 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谁就读谁,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⑵ 汇报读,读后评议。

⑶ 在小组中分角色练习读,然后找一组表演读,同学评议。

评议要点:

① 读小鱼声音要细一些,老牛要低沉一些,燕子不高也不低,慈祥些。小壁虎引导读出有礼貌而且伤心焦急的感情。

② 注加上一些合理的动作,同体会动词挣、摇、甩、摆的用法的准确。体会件帮助理解。

③ 注读出小壁虎长出尾巴后的喜悦心情。

⑷ 再指几组读,边评边体会,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表演。

4、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你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壁虎的尾巴断了又长出来,是他的一种自卫行为,世界上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都长着尾巴,他们的尾巴形状各异,用处不同,你能说说吗?

三、指导写字

四、扩展练习

1、照样子说词:

游来游去 飞来飞去 ( )来( )去

2、仿照三、四、五自然段写法,叙说一两个自然段。

3、小鱼的尾巴能拨水 ( )的尾巴能( )。

3、《闰土》

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又知识丰富的农村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尝试仿写。

3、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

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学过程】

一、导入新

1、同学们,咱们先猜个谜语:我们浙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人才辈出,有一个人,他的故乡在绍兴,小候在三味书屋读过书,你猜他是谁?(鲁迅)你了解鲁迅吗?

2、简介鲁迅。中现代最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写了很多小说和杂文。

3、鲁迅先生1919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想起了他三十前儿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出示文插图。)

指名说说图

师小结:

画中的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你想认识这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板书闰土

、整体感知

1、下面请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读文:

自学要求:

⑴ 读读生字,注文中生僻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⑵ 填填你读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说说理由。

⑶ 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⑷ 如有不懂的地方在文中做上记号。

2、学生反馈交流:

⑴ 检查学习字词。

⑵ 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三、学习闰土的外貌

一:由学生问题进入一自然段学。

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人初次见面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惜,可惜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家对“我”的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可以继续研究。

四、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① 指名读一句:

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师点播:

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③ 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学:

① 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五、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文《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4、公开《美丽的小兴安岭》

1.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2.了解小兴安岭一四季美丽的景*、丰富的物产,激发热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文的2段,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之情。

描写春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思。

一、揭示题,导入新

师板书题,并强调:美是上下结构,丽字写好眼睛,兴最后一笔是长点,岭左窄右宽。(学生齐读题)

、检查上节学习情况。

1.件出示词语白桦、淙淙、嫩绿、产卵、蘑菇、名贵、严严实实、葱葱茏茏(说思)、当每餐。

2.师:上节我们已经初读了文,这篇文共有几段?开展朗读接力,师提问?朗读要注些什么?师提要求:读的同学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想一想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老师特**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欣赏风景)配乐简介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

春姑娘来了,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急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什么似的。夏天,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展露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起迷人的舞蹈,庆祝今又是一个丰收。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们的足迹。

三、精读文,体会四季美。

(1)精读一段,授予学法

1.我看见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是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简单说说原因。

2.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四季的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那我们先去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吧!

3.朗读感悟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段,找找自己喜欢的景物?标注出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

a、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

如:春天的树怎样?随机出示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标注“抽出”,说说抽出好在哪里?(写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

学生读这句话,读出“快”。小叶子在动。

师:还不够快、再快点……

②“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花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还有哪些字用得好?“汇”写出雪化成水的动态美。师:积雪融化,流水汇成小溪,代表什么季节?“淙淙”写出溪水流淌美妙的声音。(师播放流水声,学生感受)

③“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小动物的喜之情。)

小鹿在干什么?谁来表演表演?读出小鹿的活泼可

b、总结写法,这一段写的是小兴安岭的春天的景*,先写了(师板书:季节),再写了什么呢?(师板书:树木)最后写了什么呢?(师板书:其他景物)

c.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真叫人喜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次,师生合作读文,老师读描写树木的句子,你们读描写其他景物的句子。(师生合作,配乐背诵)

(2)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1.分组合作,感悟小兴安岭其他季节的美。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景*这么美,夏秋冬季的景*一定也很美,让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在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吧!(学生分组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们哪个季节去的小兴安岭?那儿有哪些美丽的景*?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a.“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b.“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c.“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四、总结全文,引领升华

a.为什么每段都写树?(没有树,小兴安岭就失去一半美丽)一自然段就给我们讲了小兴安岭的树多,让我们回过头来读读。板书(总述)

b.为什么写其他景物?(烘托,突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文最后一自然段也总结了这点,(板书:总结)让我们来读读吧!读出我们的赞美!小兴安岭是我一处美丽的风景,除了小兴安岭,我们祖还有很多好的河山,美丽的景*,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读出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c.师总结:文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这是分述。全篇文,作者就是按照总——分——总的方法在写,让我们来学学作者这种写作方法,写写家乡美丽的景*。

5、《杏儿熟了》

1学习文,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体验有快乐与家分享的乐趣

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联系生活,层层剥笋地让学生自悟自得,争取使德育育自然地渗透到学中去。让学生在自读中发挥主动性,在基本读懂文的基础上,抓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想法和人物的性格品质。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实际分杏儿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快乐应与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一、出示件,谈话导入。

件出示(杏儿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看到这些杏儿,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这一节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家院子里的这棵杏树,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

1轻声朗读段,读读找找:在这个故事中,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汇报,随机板书(小淘淘、我、奶奶)

3对整个故事你有什么看法吗?

他们各有什么想法和做法?

(1)小淘淘有什么举动?

学生回答,师板书:小淘淘想吃杏儿偷杏儿

你能理解小淘淘的做法吗?说说你的见解。

(2)而我是怎么说的?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你们这些馋猴儿,偷*家的东西,摔了活该!

如果是你,当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让学生试着读,并问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你觉得我的说得有没有道理?说说你的见解

(3)

奶奶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4、分小组讨论:你觉得这是一位_____的奶奶。

2、交流汇报:你从哪儿感受出?

找出奶奶表示动作的句子,细读体会。

师随机出示奶奶动作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并指导朗读。

(果子成熟,奶奶开心,看孩子吃杏儿奶奶也开心。多好的奶奶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奶奶还说了一句让人回味的话。找出奶奶说的这句话并出示:果子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理解:这里的香甜是不是就指果子的香和甜呢?那你认为还指什么?你能听懂奶奶话里的思吗?(学生畅谈体会)奶奶的笑跟老师今天的笑一样吗?

导: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让我们一起再把奶奶的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

5、引:奶奶亲手载下了这棵杏树,又亲手摘下这杏儿,再亲手送到孩子们的手里,看着孩子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心里觉得?所以她的.嘴角上?这种微笑与毛老师笑的原因一样吗?说说为什么?

6、是啊。分享是一种喜悦。可我就不高兴了,当奶奶说了这么一句话。

7、出示果子家吃才香甜,要记往杏儿熟了,送给乡亲们尝尝鲜

这香甜是不是就指果子的香甜呢?理解并齐读这句话。

8、是啊,果子家吃才香甜。分享是一种喜悦,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9、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感受奶奶的宽容度。

三、学习三段

引:与人分享是一种幸福,听了奶奶的话以后,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听了奶奶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1、指名学生说,并及写下来

2、交流汇报。

3、那么文中的我又是怎么对待的呢?齐读九小节。

四、创情境、总结全文

引:这不,他也给老师送来了一些(出示杏儿)

1、看着这些杏儿,此刻你想干什么?

情景:

(说明:师特造成学生多,杏儿的局面,从而引导学生分杏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

C、说说你想说的(可以说杏儿,说奶奶、说文中的我,也可以夸夸刚才在吃杏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愿分享的同学。)

2、堂总结:奶奶宽厚待人的品格,以及她说的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不仅影响了她的孙子,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有快乐,要与人共享。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变得更快乐。

板书:

小淘淘

想吃杏儿偷杏儿

没好气

不高兴

你们这些馋猴儿,偷*家的东西,摔了活该!

奶奶

宽厚善良送杏儿

果子家吃才香甜

点击查看更多《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1121.html

热门阅读

  1. 简析公民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实现论文
  2. 家乡的美景小学三年级作文
  3. 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纪实故事
  4. 象棋的艺术美文欣赏
  5. 把8亿美元抛入大海美文摘抄
  6. 新年幽默祝福句子
  7. 管鲍之交的成语故事
  8. 我想做个安静的女子诗歌
  9. 兴趣小组假期活动工作计划
  10. 包装科技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11. 关于新年的祝福应该怎么写
  12. 教育工作半年的总结范文
  13. 租房合同怎么写才有效
  14. 关于梦想的寓言故事
  15. 古诗中描写春花的诗句
  16. 夏天的古诗句
  17. 严明纪律严格履职心得体会
  18. 201春节幽默祝福语大全
  19. 适合38妇女节的古诗词
  20. 没人陪我过情人节说说
  21. 生活没那么多弯弯绕美文摘抄
  22. 森林童话故事作文350
  23. 时宜的解释及造句
  24. 单位诚信计量承诺书
  25. 六月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26. 《万年牢》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27. 七夕逗女朋友开心幽默短信201
  28. 小学生周记400字范文
  29. 石印如何造句
  30. 不一样的布丁随笔
  31. 日记:暑假作业中的苦和乐
  3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美文
  33. 潘婷英文广告语及文案
  34. 项羽虞姬的故事
  35. 《长城》优质课教学设计
  36. 送别1 王维
  37. 《野火集》读后感
  38. 《小乌鸦爱妈妈》说课稿范文
  39. 工作表态发言稿
  40. 自我评价范文范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22:12:52
本页面最近被 45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5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