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纪实故事
1980年初夏,我接到电话,一听就是张瑞芳的声音。“打电话老找不到你,忙什么呐!有空来一下。”我知道她刚从北京回来,以为有什么新闻要说说,连忙赶到她家。只见瑞芳老师坐在饭桌旁边,她的丈夫严励窝在靠窗的单人沙发里。瑞芳老师笑嘻嘻地说.“也没有什么大事,把你作为朋友,随便聊聊。”
“随便”聊的,是一曲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初恋往事,虽然经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但还是那么清晰。
他叫郑曾祜,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有谈情说爱——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感情是那么的纯洁,那最多只是朦胧的爱情萌芽吧。
轻松、浪漫的日子是那么短暂。其时,日本对华北虎视眈眈,少年人平静的学习环境彻底被搅乱。张瑞芳受母亲、姐姐的影响,很快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了民族**先锋队。后来,张瑞芳决心取道武汉,南下重庆,彻底地投入到**的怀抱。她并没有忘记郑曾祜,也曾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南下……
聊到此,瑞芳老师叹息了一声:“我们道不同,各自的选择有了分歧,他受父亲的影响,坚持学生应该好好求学,或者到香港继续读书,还要说服我和他一起去……”
分离于是在所难免。离别的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晚餐,他一口菜也没有吃,只是哭得泪人似的。瑞芳老师说她没怎么抹泪伤感,还以为很快赶走日本鬼子,就能重聚。但是,命运无常,这一分手,两个人再无续缘的机会。
一腔热血的瑞芳老师到了重庆,整日沐浴在**文艺的激流中,全身心地献给了话剧艺术,《北京人》《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安魂曲》……她在舞台上光彩夺目,被媒体和观众誉为“四大名旦”之一。风风火火的生活,也冲淡了她对郑曾祜的思念。
但是,痴情的郑曾祜一日也没有淡忘张瑞芳。数年苦熬之后,他辗转来到重庆。但是,再次相见时,心中的恋人已为他人之妻。等到张瑞芳的那段婚姻发生变故,恢复自由之身时,他却又已为人夫。
郑曾祜去了台湾,成了台湾大学的教授,后来也做生意。他虽为人夫,也明白此生再无和张瑞芳接续前缘的可能,但此情绵绵难割舍——在台湾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摆放着张瑞芳的各种照片,有剧照,也有生活照,都是他千方百计从香港报刊上或托朋友觅来的。
1987年,台湾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郑曾祜利用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转道来到离开了30多年的魂牵梦绕的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当年的同学,又通过他们找到了张瑞芳,大家在北京聚会。席间,老同学们为他俩的重逢笑着、闹着,硬是把他们推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瑞芳老师动情地说:“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
我曾委婉地问她:“快半个世纪了,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瑞芳老师的回答是.“人世间,有着太多太多的阴差阳错,但是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
后来,郑曾祜再次来大陆上门看望瑞芳和严励,细心而多情的他给瑞芳老师带来整整一大箱衣服,也给严励订制了两套西装。所有的衣服尺寸都挺合身、有品位。
1999年,严励因患胃癌去世了。只差两年就是他们夫妻的金婚纪念日。这对瑞芳老师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又过了一段时间,郑曾祜的夫人也在台湾病逝了。
每逢除夕之夜,张瑞芳第一个接到的,总是“小郑”从台湾打来的祝福电话。又一个除夕之夜,电话铃照例响了。但电话那头只有唔唔的声音,伴随嗯嗯的哭声。他中风了,再也不能对她问候,说一句“你好吗”。
再后来,他也走了。
沧海桑田,物是入非。瑞芳老师说,唯有心中的那份牵挂,始终没变过。
拓展阅读
1、最感人的真实爱情故事
谁能说她不优秀呢?漂亮、有文凭,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二十九岁了,婚姻问题却还没解决。要知道,早些年总是她在挑选别人,包括因她而骄傲的母亲也常常为她参谋。
第一位是个军人,母亲说你怎么能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呢?第二位是她的同事,但是他却是农村出身,没有钱,买不起结婚的房子。母亲说,嫁这样的人,要受一辈子的穷。
于是,她放弃了。对她的刺激是,这两位可以成为她男友的人,现在生活得都不错。一位军队转业,分到了金融系统工作。一位则考取了研究生,有了一个美好的前程。
她有时恨自己,并且迁怒母亲,如果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也许会很幸福。
她在30岁时候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认识了一位校友。校友已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读大学时,曾是她的追求者,不知什么原因,他至今仍是独身。
那天,他们谈了很多。她回来后,才发觉自己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开心过,并且想起以前的一些事。
他们开始交往,很快进入了状态。
他很喜欢她,也尊重她的母亲。但是,她的母亲对他并不满意,说他举止轻浮。母亲极力反对女儿和他交往。
这一次,她没有听母亲的话,和母亲大吵一场,搬出了家,并且很快就与他结了婚。
她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为人诚实,并且他的公司发展很快,资产总值已达到了几百万。看到女儿幸福,母亲也原谅了她,并且重归于好。
有次她问起母亲,为什么说他举止轻浮。母亲说:“我们第一次一起逛街,他在我的面前竟然勾你的肩。” 她回来向丈夫说起,丈夫听了,想了一会。他说:“记起来了,那次我是拍拍你的肩,让你不要走得太快,你母亲跟不上你了。” 她听完后,就呆住了,她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是啊!自己总不能老是跟在母亲的后面。
2、有份爱 不可言喻不可替代情感故事范文
小的时候我喜欢“跑着走”,她跟在我后面,大声喊着,小心点,前面路不平,看看,鞋带都开了。她蹲下身帮我系鞋带,我从不在意这种普通的动作,反而着急的看着前方............我将要跑到的目的地。
九岁,第一次数学成绩考了56分,语文成绩85,我拿着成绩单不敢回家,几天后,她严厉地问我卷子的事情,原来是爸爸在学校里问了我的班主任。她说要找我谈谈,我害怕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她没有再说什么,反而奖励了我很多糖。
13岁,升入初中,我住了一年的宿舍,她说怕我日久了吃不好、睡不好,就把家也搬到了学校附近,爸爸工作也调到了我的初中。那时我开始迷恋电视上的明星海报,家里挂满了明星的图片。就连初中的桌子上都有。我也记不清是谁的了!可是,我有一次分明看到她蹲在路边单位门口的书摊,和一群孩子挤在哪里,只为买到最新的明星贺年卡,她对老板说,我女儿喜欢这个。
16岁,我升入高中,青春终于开始了一点点叛逆,我不再喜欢那些明星,反而觉得自己像明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被人关注,被人宠爱,于是就理所当然的交了男朋友。
她知道后,经常在学校门口某个角落或者门口出现,估计试图等那个男孩的出现,咪唑了半辈子教师是她,相信自己的说服力,可是始终是我们看到她................现在想想她在冬天寒风里,守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的样子,只为自己的女儿不陷入早恋,心酸酸的。
19岁,我参加高考。高考成绩算理想,父母让我去“师大”,我一个人把自己闷在家里,不听他们任何意见。也固执的认为师范大学是虎穴,坚决不读。一天我听到她在屋子里低低的哭泣,我知道自己听错了!以后我不在呆在家里,我高兴的四处报喜,因为他们不会逼我上师大了!
20岁,我已大二,听说我在外做兼职、找工作,她紧张得不得了。说要小心点,父母离你远,身体养好重要。做事要踏实,重要的是锻炼,钱是次要的等等,说了那么多,唯一忘记的就是她前几天感冒了!
我用自己挣的钱买了礼物给他们。谁知他们却说,这么远 ,你把自己带回来就好。又一年回家,我才发现哪些礼物仍然放在柜子的*............
22岁我大学毕业了。在繁华的城市中找着适合自己的位置,她还是经常寄钱给我。
之后听他们的话我回去做了晨报的记者,在记者的一年中,多次感动、多少辛酸,其实都和工作本身有着密切关系,我经常看到类似的父母身影,像他、也像她。顺利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她终于不忍心让我呆下去。
23岁,因为有男朋友在身边,感情中卿卿我我的,对她就有忽视,直到某天我突然看到她满头的长发已不在的时候,才想到,她已经满头华发。满脸皱纹了!想到:她似乎经常抚摸着哪些我的旧照片,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突然心无比的疼。
我开始珍惜他们的所有,她给我的每一个训导、每一次关心、每一次.....................童年那些小玩具已经找也找不到了,她给我缝的布娃娃我也早已忘记了,还有我们曾一起全家四个人的合影,我知道这些都承载了她的想念和对一个女儿的关心以及对一个家庭的希望。
24岁,也就是现在,我懂得了关心他们,爸爸还在上班,我劝妈妈找个事做,去打发时间。但是她说自己的钱留着自己用,我买了新被套、新蔬菜等等,等你回来!
快要过年了,前几天男朋友和我说,要不咱生个孩子让**照顾,她就有事做了。我白了他一眼,什么事都想着我妈,**做什么?
可是没几天,她就对我说,现在要个孩子,妈还能帮你带带。
静下心来想想,我与他们竟然真的是聚少离多,我看电视上那个广告,那个等待孩子回家吃饭的老人,哪些个不会来吃饭的话,最后那个妈妈孤独地守着一桌子的饭菜坐在沙发上睡着了。眼前是没有关掉的电视,不时,我想到了他们。一辈子善良的他们。
我看到街边一个妇女蹲下身为小女孩儿系鞋带,往事一段段扑面而来,时光就这样轮回着,有朝一日我也会像妈妈那样。爱就是这样一年年滋生,一年年转换,一年年延续下去。
我爱他,她就像他们爱我一样!
3、最感人的真实爱情故事
女孩终于要到临海的大学念书了,很是兴奋。女孩白净瘦小,像个没有长大的小姑娘。
在同屋的女孩都出双入对时,她还是独来独往。同屋的女孩们都很“同情”她,没有男朋友,意味着周末的夜晚是很孤独的,新年晚会,也没有舞伴陪她跳舞。大家都闹通宵,只有女孩一个人在宿舍里正常作息。女孩一点也不着急,日子就这么过着,照样很充实:晚自习回来后独自在宿舍里看书,熄灯之后就休息,一点儿也不耽误第二天的功课;周日要么逛书市,买回自己爱看的书;要么去海边走走,闻一闻大海那带着咸味的海风,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看书晒太阳也是一种享受。
也有男孩喜欢过女孩,但女孩告诉他,我们只能成为普通朋友。同屋的女孩不理解:其实你也可以和他成为朋友,先处处呗,省得这么寂寞呀。女孩淡淡地说,我没觉得寂寞有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
四年大学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女孩参加了工作。两年后,好朋友聚会,大部分人已经结婚了,一小部分都有孩子了,只有她依然是孤身一人。朋友笑着劝她别太挑剔,看看差不多就行了。女孩笑着说,宁缺毋滥。不是挑剔,只是在等待而已,等待那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如果没有,宁可不要。
日子就这么无声地过着。女孩工作到第六个年头时,竟然有几个好朋友都离婚了。她们告诉女孩,要是当初像你这样,也许就不会这么草率地结婚。而女孩终于要结婚了。女孩的男朋友无论是为人还是工作都很优秀,两个人举手投足之间,自有着一份默契。看着女孩一脸幸福的样子,朋友羡慕地说,你真幸福,也给我介绍介绍经验。女孩笑着说,没有什么经验,我只不过多等待了一些时间而已。
多数人都不善等待,被眼前的利益所惑,把快要升值的“*”急不可耐地抛出去,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于是草草收场。真爱必须等待,幸福必须等待,而等待的背后是执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