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20世纪的《诗经》研究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人们也做过相关的学术总结,但还需要我们从20世纪的学术理念、学术价值体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另一种反思。
一、关于《诗经》的性质问题
《荀子·儒效》说:“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
礼》《乐》之归是矣。”可见,在战国时代,《诗》已经被认为是圣人的传道之书,已经有了“经”的意义。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也者,恒久之治道,不刊之鸿教也。”可见,在中国古代人的眼中,《诗经》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诗”的形式表现圣人之“志”的“经典”。
古人关于《诗经》的这种看法到“五四”时代开始受到严厉的批判。1922年,钱玄同在给顾颉刚的一封信中说:“《诗经》只是一部最古的总集,与《文选》、《花间集》、《太平乐府》等书性质全同,与什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书的编纂,和孔老头儿也全不相干,不过是他老人家曾经读过它罢了。”(《古史辨》第一册)于是,《诗经》不再具有了“经”的性质,而成了一部普通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这种认识奠定了20世纪研究《诗经》的基础,标志着《诗经》学的根本转向。
这里面显然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诗经》在我们今天看来固然是普通的诗,但是当时人对它的看法并不如此。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鱼兽草木之名。”可见,孔子认为《诗》在当时是承担着多种功能,是有多种应用价值的。从现有的先秦文献记载看的确如此。《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一功能是礼仪功能。《颂》诗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的礼仪活动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雅诗主要用于宫廷燕飨等礼仪活动中,风诗也用于各种世俗的礼仪活动中。诗在当时所承担的第二功能是*教化功能。中国古代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又有公卿士大夫陈诗献诗之说。无论是采诗还是陈诗献诗,诗在这里都被当成是为*服务的东西,而不是用来审美。诗的第三大功能是作为贵族子弟的教学教本。《周礼·大司乐》说:“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武》。”这里所说的乐德、乐语和乐舞,都与《诗》有直接的关系。这说明《诗》包含着用于贵族教育的多方面内容。总之,正因为古人对于《诗》的理解与今天有着如此多的不同,所以我们就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待,从这个意义上讲,说20世纪的学者们恢复了《诗经》的文学的本来面目并不准确,这导致了《诗经》研究的狭隘化。今天,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思考《诗经》这部书的“文学”性质了。
二、关于《诗经·国风》的大部分是否民歌的问题
在20世纪的《诗经》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国风》是否民歌的问题。在《风》《雅》《颂》中,《国风》受到了当代人特别的关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20世纪的学者看来,《雅》《颂》都属于统治阶级所作,而只有《国风》的大部分才是劳动人民的作品,属于民歌,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上世纪30年代,朱东润就发表了《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50年代,胡念贻又发表了《论国风的大部分是否民歌的问题》。这两篇文章多方列举证据,说明《国风》不可能出自民间,它的大部分不可能是“民歌”。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没有被那个特殊时代的学术界所接受。
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彻底纠正这种观点,这对深化当前的《诗经》研究极其重要。在这里首先要为《国风》正名。说《国风》不是“民歌”,除了有朱东润、胡念贻等人提出的诸多证据之外,同样可以得到文字学和语义学上的证明。风的本义是指风土、风情、风俗。“国”指的是当时周代的一些诸侯国和地区。“国风”两字合在一起,就是指那些表现周代社会各诸侯国和地区的文化风俗、风土、风情的诗。同时我们还知道,在《诗经》中,《国风》是一个与《雅》和《颂》相并立的概念,它的最初意义与音乐相关。简单地说,《颂》是宗庙之乐,《雅》是周王朝的朝廷之乐,《风》是周代各诸侯国与地方的世俗之乐。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歌”,自“五四”以来已经有了特定的意义,即指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可见,无论是从诗的角度还是从乐的角度,《国风》都不是一个与“民歌”相等的概念。前者强调其地区性、民俗性和音乐性,而后者则特指其作者的阶级归属,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其次是我们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周代社会的文化环境以及《诗经》的产生过程,虽然我国古代早就有“采诗以观民风”之说,但是我们不能把凡是从各地采来的诗都当成是“民歌”、即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国风》中有相当多的诗所写的都是贵族社会的世俗生活,真正可以认定是出自下层劳动者之手的微乎其微,而且这些诗篇也不一定是它的原始形态,同样是经过乐官们整理后的艺术品。其三是要纠正多少年来在《诗经》研究中形成的以作者的阶级性为标准的价值评判尺度。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各阶层共同创造的,它们大多数都出自于各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之手,即便是其源于民间,也往往经过无数代的选择与淘汰,最终又经过专业艺术家的加工,而不再是它的原生形态。因此,简单地把《国风》中的一些作品认定为民歌的根据是不充分的,以作者的阶级性作为对《诗经》的价值评判尺度本身也是不科学的,由此而导致的在以往的《诗经》研究中重《国风》而轻《雅》《颂》的倾向也是需要改正的。
三、关于《诗经》的文化价值重估问题
在古代,《诗经》被当作中国文化经典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本身的价值,它起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诗经》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总集,而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表现与艺术的升华,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从传说中的远古走到周代,已经基本上发育成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培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比如爱国爱家的乡土情结,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以孝为本的伦理观念,礼乐相配的文化制度,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等等,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在《诗经》这部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有了充分的表现。因而,这就使它成为了一部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原薮和文化原型意义的著作,这是中国后代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能与之相比的。第二、《诗经》在周代社会并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总集,而是周代历史**哲学的艺术表现,是礼乐文化的一部分,是贵族子弟的教科书,是周人精心编撰的杰作。而周代社会的*、哲学、文化、制度等等,又对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后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法可比的。进入20世纪以来,《诗经》不再有那种崇高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以为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20世纪的学者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诗歌总集来认识,价值评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在古代社会里,当人们把它当做文化经典来认识的时候,经学家们的重点是通过《诗经》的文本阐释来认识蕴含于这部伟大作品里的思想认识价值和丰富的内容;而20世纪的学人们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文学作品来研究,重点不过是认识其“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虽然也有些学者关心它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思想内容,但是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它的“文学”特性,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评估角度,而这正是导致当代人对《诗经》认识偏低的根本原因。第二、在20世纪的《诗经》研究中,由于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把对《诗经》的文学研究又进一步狭隘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多数学者都没有结合周代社会以至中国上古社会的特殊情况来对其丰富的内容进行客观的阐释,而是用极其简单的阶级分析方法来对待它,说《诗经》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国风》,是因为它的大部分是“民歌”,说《诗经》中最没有价值的是《颂》诗,因为那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庙堂之作。而《雅》诗是否有价值,则要看它是否对当时的周代社会进行了批判,是否反映了民生疾苦。把这样的价值评估标准用于《诗经》研究,不仅是对《诗经》在中国历史中的经典价值的一种彻底否定,也是对《诗经》“文学”价值的一种扭曲。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要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就要溯源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经典,就要对它进行新的价值评估,要重新确立《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要重新思考我们的学术理念。
拓展阅读
1、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心得体会怎么写
研修日志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首先的一条是爱,一个不懂的爱孩子的人不配当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把孩子当成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学会包容、原谅孩子,孩子在不断跌撞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意味,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放弃,更不要挖苦。
有些老师看不起差生,从语言、行为上,贬低嘲笑差生,首先这种行为和表现,就违背作为老师道德标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做好自己,体会生命和人生的意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思想道德模范,以思想唤醒思想,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2、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发展问题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代社会开始发展为网络经济时代。在该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活动都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财务会计发展问题,其改变面对一定挑战。因此,文章对财务会计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网络经济发展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是采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能够对其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处理,促进会计数据使用的规范性,保证会计信息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所以说,对网络时代下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在网络经济时代发展下,实现财务会计工作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而来的,其中,将计算机作为主要载体,促进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在该背景下开展会计工作,主要是网络数据在使用期间,存在开放性与共享性特点。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使有些企业对其不够重视,增加该工作的严重性。网络使用过程中不够安全,导致财务会计工作系统也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如果企业无法对其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将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受到侵袭与修改,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也会受到一些*的攻击,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与执行①。不仅如此,财务会计工作在执行期间,使用的一些资料都会存放在计算机系统中,在该工作中,如果没有对其有效保管,也没有为其做好相应的备份工作,将导致工作因为人工错误操作、*的入侵产生数据丢失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针对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在工作中没有较强的密码保护意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更严重的错误。如:企业在每个月都会产生自己的财务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要对其统计与整理,在工作执行期间,针对其产生的错误如果不对其改正,不同的会计岗位也会产生较大问题;同时,如果使用的密码都一致,也会产生一些入侵危害。所以,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修改,减少一些泄露、威胁等现象②。
(一)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网络时代发展下,财务会计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有效掌握。企业在逐渐进步与发展下,需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保证他们的自身专业性与技能都能得以提升,还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保证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③。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具体的工作内容为:第一,要保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更熟练,能够认识到电子计算技术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第二,要促进财务会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保证他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第三,还需要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使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减少产生的错误,掌握财务会计系统与相关软件,以保证实现更好的维护工作与运行工作,促进系统的良好应用和开展④。
(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建
财务会计数据中存在*性特征,为了对期间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制度进行改变。在具体工作执行期间,要促进企业分工工作与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岗位进行划分,实现完善的财务会计系统。在工作期间,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对个人账户密码*,防止密码产生泄露现象。还要实现用户权责的授权管理体系,对财务会计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证各个岗位职责都能划分在合理范围内。不仅如此,还需要在内部控制工作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的完善性与安全性,其中,工作执行期间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防火墙,使用*查杀、隔离技术,对一些重点文件实施访问权限,保证能够维持会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第二,要实现定期更新、维护工作等,促进财务会计操作系统的完成,以达到维护财务会计网络安全性与完整性的作用。第三,促进网络系统的有效设计,针对财务会计网络系统中产生的漏洞,要利用相关软件备份。同时,财务会计人员在使用一些软件期间,还要认识到软件使用产生的一些问题,无论在结算方面、核算方面等,都需要对其核算。在该工作中,不仅能减少一些错误现象,还能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⑤。
(三)对会计档案实现内部控制
对企业档案进行控制,是财务会计工作在执行期间需要具备的工作内容,能够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稳定运行。在内部工作中,为了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稳定发展,要促进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相关数据更完整。在具体控制期间,主要表现为:其一,为其构建合适的财务软件,该软件能够对财务档案进行编号,缓解数据丢失现象产生,能够促进查询工作的有效执行。其二,还需要引进专业人员对档案实施管理,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需要相关人员对其登记,促进档案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也能对其中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其三,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审查与考核,在工作具体实施期间,不仅要引导财务会计人员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促进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保证能够维护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发展。其四,企业还可以促进审计工作的完成,期间,为其构建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双重审计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与控制,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企业内部档案控制工作。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会计方式以及会计制度得以创新。财务会计工作也会产生较大改变,为了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需要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针对其中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进一步维持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注释:
①马妍.关于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经济,2015(32):77
②杨炳昕,陈耿飞.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探讨[J].经贸实践,2015(7):97-97
③胡婷婷.网络会计条件下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15(2):77-78,84
④张小兰.试分析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5(1):153-154
⑤王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5(4):33-34
3、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心得体会怎么写
一直在农村小学沉默教学的我,自我感觉是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课堂教学*的大潮了。以往总是自哎自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吗?还是我……?我感到迷茫、困惑,不知语文教学路在何方?2我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与老师一起研讨语文教学,机会难得。老师与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交流互动,研讨教学,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像他的小学生,他让我切身感受到他在语文教学上的深厚功底和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特别是他治学态度更加值得我们学习。他像老师、像朋友,让我们坐在一起相互交流讨论却无拘无束。在语文教学上,我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我们做为教师的从小学开始就要给学生打下良好基础。再接下来的“四讲”更是让教师开阔了眼界,让我要从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以住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已深深的知道,我现在所走的是弯路,包括我们学校的老师,现在都是在走弯路。难怪平时老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确实是在努力的在教学,可就是教不好。听了陆老师的讲座,我已体会到教育理论指导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就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了。
想想我们现在的农村小学,很多家长根本就不重视这个小学教育。很多家长们都是为了钱外出打工、做生意……于是很多小孩就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里爷爷奶奶,或叔叔、伯伯等只能管孩子吃、住,却不能像父母亲一样教育孩子,于是很多小孩子在平日就过着“放羊式”的生活,他们没人管也就没自觉性,在家习惯了,在学校也就难管了。但不管怎样我们做为老师的要给学生们更多的爱,尽可能让他们自主、自觉、有志向,让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老师还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诵背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是静止的字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足可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规定:第一阶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第二三阶段诵读优秀诗文;第四阶段诵读古代诗词。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简单的课件,利用多媒体中的优美画面、诗一般的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优美的音乐在学生的耳畔萦绕,让学生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此种情境中诵读,能够达到“以美育情”的效果,使他们感受到诵读之美,从而激发起诵读的兴趣。还记得几年前在镇小举行的那个"千人诵"那场面,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在那种情景下,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书读多了,才能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推行精细化管理,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老师也强调了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以读书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一笔重要“财富”:“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作为教师,必须也要有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自觉读书、备课思考、务实科研,活到老,学到老。同时我们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
老师们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永远的舞台。学习,教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我要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让学生乐学、善思。积极投身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研究生个人的自我评价
两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要从学校走向社会了。回顾这两年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这两年的研究生学习,使我不但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受益匪浅。
在学习上,文化课的学习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使我对专业的相关进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实验相关的课程使我对很多仪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了知识和经验;在平常的实验中,提高了动手技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的领域有了全面而具体的认知。
在生活中,我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与同寝室、同专业、同班级的同学保持十分融洽的关系。平常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并且在足球、篮球等有特长的方面努力为集体争取荣誉。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注意节俭,抵制各种浪费行为。提高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在思想觉悟上,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员,处处以身作则,以一名合格*员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时事新闻,对国内外发生的事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当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自己还是暴露了一些缺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在两年的学习中并没有发表相关的论文,说明自己在学术研究上还需要继续努力。平常的待人处事中容易冲动,有时脾气比较急躁,做起事情来有些时候也欠缺考虑。所以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继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