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7-24 12:11:46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

【出处】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意思】两水:指安徽的宛溪、句溪。夹:宛溪与句溪在宣城东北相合, 将宣城“夹”在当中。明镜:形容水清澈。双桥:指凤凰桥、济川桥。

此联的意思是: 宛溪和句溪二水像晶莹剔透的明镜一样 环抱着宣城,凤凰和济川两桥像两道彩虹一样卧在“明镜”之中。后 用来赞美美丽如画的山城风光。

【赏析】环绕宣城的句溪和宛溪合流处的潺潺溪 水,清澈晶莹宛如明镜。横跨在溪水上的凤凰桥与济川桥倒映在秋水中 的丽影,五光十色如同缤纷的彩虹。此时诗人登高俯瞰,映入眼帘的是 江城秋日落照的璀璨夺目、绚丽迷人的风姿。诗句想象丰富,比喻新颖 奇妙,笔致活泼空灵,其状摹景色之美艳令人叹为观止。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 城郡太守所建的“私邸”,人称“北楼”或“谢公楼”,唐时改名 “叠嶂楼”。宣城北十里,就是著名的敬亭山,峰峦丘壑,明洁 秀美;绕城的宛溪和句溪,清澈如镜。李白一生中曾多次游 历宣城,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754),李白又一次到宣城时 所作。

起句开门见山:“江城如画里”,把宣城美不胜收的自然 风光,高度概括在“如画里”三个字内。这是李白登楼以后, 四面环顾的总体感受。好像他还来不及仔细地一一观览,一 下子就被这早已熟悉,但每次总是呈现出绝然不同特点的 景色倾倒了,不由先发出一声赞叹:啊,太美了,江城真如在 画中一般! 以下五句便一层层勾勒点画“如画里”的具体内 容,好像给我们不断展示一幅幅水墨画。

诗人一登楼,自然而然地首先远眺四周。宣城地处山环 水抱之中,那首先映入眼帘的定是那挺秀盘屈的峰峦叠嶂, 这“山晚望晴空”接得就顺理成章。“山晚”指进入秋季的山 岭,已经失去了夏日那苍郁青翠的颜色,但岚光山影,映衬 在朗晴秋空的天穹上,苍暮幽邃,又别有一种动人的景致。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两水”指宛溪、句溪两水 流,绕城汇合。由于秋天来临,溪水更加明净清澄,如镜子一 般。李白还有“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的诗句,也是说宛 溪、句溪的。“双桥”指溪上架着的凤凰、济川二桥。诗人从亭 楼上望出去,居高临下,桥影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溪水中,虚 虚实实,璀璨神奇,简直像从天而降的两条七彩虹霓。

诗人引导我们的目光由山到水,由远而近,最终落在绿 树掩映的点点人家上。“人烟”指树丛中人家冒出的炊烟,如 丝如蔓,笼罩在房前屋后绿意残退的橘柚树上。这里的“寒” 不是寒冷,而指秋意,下句接上便是“秋色老梧桐”。“秋色” 不只说橘柚熟了,梧桐叶黄,诗人感受到“秋色”的内容很 多:苍暮的山、明彻的水、天空高远,风的流动和空气中的清 冷,甚至诗人心中内在的感受、情绪等等,诗人是被拥在一 片秋意的氛围中,但他只点画出最惹眼的梧桐。梧桐叶片阔 大,绿也绿得浓稠,黄也黄得令人注目,似乎是诗人信手拈 来的,实际上他把握住了大自然最细微、最典型的变化,通 过对景物的一一描绘,把郁结在内心深处、无人领会的情 绪,一点一点地吐露给读者。这样,末一联突然由写景转入 抒情,就不使人感到突兀了。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谢朓是李白十分仰慕的诗 人,李白吟咏这位前辈诗人的诗作竟有十五首之多。这次重 游宣城,面对谢朓曾吟赏过的山光水色,诗人的思路自然联 想到这位已古今隔世的先辈,深深地感慨到:现在谁还记得 修建这座北楼的谢朓呢?人们可能都已经忘怀了,只有我还 深深地思念着他。李白由于*失意,登楼凭吊,发怀古之情 是自然而然的,但这首诗前六句都是写景,镜头是流转的,却 属静态的描画。最后一联以一种淡淡的愁思,弥漫于每一幅 画面上,这便使前面每一处流转的景色,都含情无限了。

拓展阅读

1、刘克庄词名析: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释】

⑴孚(fú)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著作有《南冠萃稿》等。

⑵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⑶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⑷斫(zhuó):用刀砍。

⑸东溟(míng):东海

⑹脍(kuài):切细的肉块。

⑺圉(yǔ)人:养马的官。

⑻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龙媒:骏马名。

⑼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⑿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⒀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⒁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⒂谁信:谁想,谁料。

⒃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⒄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他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个地方,意在表示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唤厨人斫就”四,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里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三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2、岑参词名析: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注释】

⑴大梁:战国魏都,唐时为汴州治所。却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属县,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⑵一从:自从。鱼钓:指隐居生涯。

⑶十载:自开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献书阙下”(《感旧赋》序)至天宝元年(742)作此时,历时九载,“十载”乃举其成数。干王:向君王求取功名。干,干退,求取。王,即主,指皇帝。

⑷谒(yè)天阶:谒见天子。天阶:登天的阶梯,这里指通向皇宫的台阶。

⑸沧浪(làng):名,具体地址说法不一,这里指隐居之地。

⑹东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岑此行大抵沿黄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复由匡城至铁丘,再到汴州。

⑺雨霜:下霜,“雨”作动词。

⑻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旧居。

⑼蕙(huì)草:香草。

⑽平:天亮的时候。铁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⑾拔剌(bá là):象声词。鹅鶬(cāng):雁的别称。

⑿阴气:阴冷的云雾。

⒀晶光,光亮。

⒁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变白。

⒂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烧枯草所纵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枯桑:枯干的桑叶。

⒃南燕:唐滑州胙城县(今河南延津东),汉代曰南燕县。胙城与匡城紧邻,故此处以南燕代指匡城。

⒄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⒅玉壶:取高洁之意。

⒆君子:指周少府。

歌一开头就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人“十五隐于高阳,二十献书厥下”(《感旧赋》),自开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时已九年。“弃鱼钓”,说自己决心出仕,“十载”举其成数说于谓时间之长。“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概括了“十载干王”的坎坷不退的经历,包含着屡遭挫折,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的感叹。以上四语意回环,反映了人内心的波澜,以颇为沉重的情调引起全

次四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心情。人在秋日辞京远行,一路唯见寒霜遍地,这景物衬托了人失意时的心灰意冷。在归程中,人特别突出“昨夜”之“梦”来加以描写,借以表现对“故山”的留恋,而故山却是“惠草色已黄”。如同“鹅鶬昨夜鸡,蕙草色已陈”(《暮秋山行》),“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一样,表现出岁月已晚,宿愿难酬的叹息,也反映出进退难的心境。

的以下八承上继续写归程,而扣应题目“至大梁”,写到大梁后所见。人选定“薄暮”这一时间,有可能是写实,但也有以薄暮景色衬托沉重心情的用意。“仲秋萧条景”一对大梁所见作了总的概括。以下便选择一些典型景物来写这样一个秋日薄暮的“萧条景”:南飞的鸿雁,阴暗的郊野,秋风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凄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用极自然的语言极平常的形象,勾划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环境人焦虑郁闷,百感交集的情怀通过这幅图景含蓄地烘托出来。

的最后四,称赞故友声名,赠玉壶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清正廉洁,呼应题目“奇”字。

人西去长安干谒,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此间的作中不止一次地对此有所抒发,如“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如“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从表现上说,这篇作品与上引一样,多以景习情,显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

3、原文注释、翻译析古大全

中秋节在习惯上被中国人视为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在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描写中秋节思乡的.,希望大家喜欢!

1、《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年何处看。

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5、《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夜思》

唐·李白

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

9、《关山月》

唐·李白

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入尽望,不知秋思谁家。

点击查看更多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1648.html

热门阅读

  1. 希望水窖“1+X”策划范本
  2. 26句饶雪漫经典爱情语录
  3. 相约大洋学堂 共享文艺盛宴的心情随笔
  4. 《正气歌》文天祥的诗
  5. 二年级儿童安全手抄报内容
  6. 初一第二单元语文的测试卷总结
  7. 中学生征文: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8. 《苦儿流浪记》中学生读后感850字
  9. 关于感恩母亲节的句子
  10. 《快乐读书屋六》教案
  11. 非常有理的句子
  12. 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范文
  13.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14. 曾经拥有的句子
  15.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
  16.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17. 多彩的暑假生活日记
  18. 夏天来了优美句子
  19. 有关流行的网络经典签名语句
  20. 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超龄现象的思考论文
  21. 地质钻探实习生报告范文
  22. 财务总监自我评价范文
  23. 简短的好晚辈生日祝福语
  24. 《马拉松》教学反思范文
  25.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阅读理解及答案
  26. 关于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故事
  27. 绝句全诗翻译及赏析
  28. 少年儿童故事
  29. 精选三字经故事10则
  30. 电厂职工年终工作总结
  3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32. 流动人口计生的活动总结
  33. 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34. 周年庆贺词简短
  35. 新春拜年小学生作文
  36. 教师节给老师发的祝福短信息
  37. 那一刻的举动不同寻常散文
  38. 描写秋季菊花的诗句
  39. 午后阳光茶随笔
  40. 饥不择食杂文随笔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6:38:51
本页面最近被 91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11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