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五样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40:15

我的五样教案设计

上课,师生问好。(投影孟子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在卡片上抄名言。

师:同学们,孟子在批评怎样的读书态度,倡导怎样的读书方法?现在,让我们学习读本上的《站着读与跪着读》,来回答这一问题。(投影课题)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制作卡片。(投影问题一:文中哪些人是“站着读”的?结合这些例子概括“站着读”的内涵,写在卡片上。)

学生读书,勾画,制作卡片。师巡回指导。

师:完成了吧。请同学读读自己的概括。

生1:敢于批评孔子,指出杜甫诗歌中庸俗浅陋的一面,对有的诗歌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生2:能够自主独立思考,不迷信老师,有自己独到见解。

师:同学们,概括要注意方法。你们读读“问题一”,看看有没有启发?

生3:“问题一”提示了概括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先找出“站着读”的人和事,然后根据这些人和事各有侧重地概括。

师:很好。那么,你说说刚才两个同学概括中的不足。

生3:第一个同学不是概括,而是列举事例;第二个同学概括得不准确,比如“不迷信老师”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师:你能按你说的方法进行准确概括吗?

生3:文中先举嵇康、李卓吾、王充对孔子的怀疑追难,可概括为“质疑问难”。然后举的是王遵岩等五人对杜甫两首诗的评价,评价吹捧当官的两个儿子的《徐卿二子歌》是吹捧过头了,表明这样伟大的诗人,也有庸俗浅陋的一面,倡导全面看待作者,客观评价诗人;对《杜鹃》评价各不相同,(师问:“怎么不同?具体说说。)邵子湘认为其“古拙”、“不害大家”(师:“不害大家”怎么理解?)不影响他作为大诗人。评价是不褒不贬;宋牧仲是贬;王遵岩也是贬,(师:怎么贬的?)“不可为训”就是不能作为学习的榜样;王阮亭是褒。这个例子强调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师:谢谢,你很会概括,你给同学做了示范。请大家快速整理,然后交流。

生4:“站着读”要求读者与作者平等,全面看待作者,客观评价作者,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重在形成独特见解。

师:很好。但是,我不明白,你根据什么概括出“与作者平等”的内涵?

生4:文章前3节把读书比做谈话,“跪着读”就像和圣人谈话,有一种压迫感;“站着读”就像和朋友谈话,因为地位平等而畅所欲言。可见,“站着读”首先要求读者与作者平等。

课堂响起一片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概括得真好!可是,你敢“站着读”吗?你认为作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怎样“站着读”?

生4:我敢!我认为,我们学语文要独立思考,敢于怀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作者,不迷信参考资料。

师:也敢怀疑我吗?

生4:也敢。

师:我很欣赏你。大家敢“站着读”吗?(全班大声说:敢!)那么,我们就进行尝试,请大家“站着读”毕淑敏的《我的五样》,是褒是贬,独立思考。

学生读课文,思考,书写。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又认真思考了,不少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按学习小组交流,3号同学负责组织。

小组交流,较热烈。

师:讨论很热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发现。现在全班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你发现的幸福。

生5:我认为作者先舍弃空气,后舍弃阳光是不明智的。因为没有阳光,生命不会马上消失;而没有空气,人就活不多久。

师:言之有理。

生6:我认为作者的选择不合情理。她宁愿选择鲜花,也不选择父母、孩子或爱人,真叫人不可思议。我幸亏不是她的女儿。

师:这样说来,我也该庆幸不是她的爱人了。你再看看32页第一节,她这样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生6:是“情感上的真爱”。我就更不理解了,难道亲人不算“真爱”吗?

生7:我认为作者不是选择具体的花,而是表明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6:难道美好生活不应该有亲情吗?

热烈鼓掌。

生8:我也不理解作者的选择。我读过毕淑敏不少文章,都很有情感,很温馨,而这篇给我的感觉是感情虚假,我想,作者这样写,也许有其原因吧。

师:你认为什么原因?

生8:比如为后文的舍弃着想,如果选择亲人,后面舍弃时总不好舍去亲人吧,不舍去亲人,又怎能最后保留“笔”呢?不保留“笔”,又怎能充分表现她的事业追求呢?不表现其事业追求,写这篇文章的价值何在?

一片掌声。

师:你的思维如此敏捷和严密,表达得如此完美,真让老师为你自豪。

生9:我认为文章写得很好,因为作者的选择很有个性,突出她的事业追求。作者是作家,“笔”是自己的最爱,就像宋祖英最爱嗓子、刘翔最爱双腿一样。

师:那么,你的最爱是什么?

生9:我还没有想。

生10:我觉得作者写作时,思维有些混乱。(师:噢?怎么混乱?)作者一会选自然,一会选器官,一会选工具,好像没有标准。

生11:血管、心脏只是想了,而没选。

师:同意说作者思维混乱的举手。(多数举手)不少。到底混乱不?请同学比较一下。

老师板书三个短语: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维持生命最必需的东西

构成生命最主要的部件

学生思考交流。

生10:我明白了,“维持生命最必需的东西”指阳光、空气、水等,每个人都一样,不需要选择;“构成生命最主要的部件”指血管、心脏等,也不需要选择;只有“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因个人事业情感追求不同而不同,文章要写的正是这方面的选择,如笔、亲人、足球等,而不能写阳光、血管之类。所以,刚才我说的思维混乱是作者审题不清造成的。

一片掌声。

师:我非常激动,你们真的站起来了。我也忍不住想发言,说说个人的看法,参与课堂讨论。我初读课文,觉得写得不错,仔细研究,也发现作者审题不准,情感虚假,那么,一个著名作家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她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事业追求而设计这篇文章,而不是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后写了文章。这叫“主题先行”,不值得提倡。这样说来,本文如果不“站着读”,不发现问题,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站着读”,其作为课文的价值又会以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当然,我们应该按照“站着读”的要求那样,全面看待作者,继续读她的优秀作品。

师:快下课了,同学们还有发现,请课后继续交流吧。这节课我们进行“站着读”尝试,同学们的独立思考,独特见解真让老师骄傲。相信今后,大家坚持“站着读”,平等地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与老师对话,你们的语文学习会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最后,我送给大家三句名言,你们看看有不同意见吗?

投影:站着的人,总比跪着的人海拔要高。

站着读书,总比跪着读书视野要开阔。

同学们,站着读书吧,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巨人!

部分学生:我不同意第一句。

师:为什么?

学生:太*了。

师:太好了,你们正在站起来。下课!

拓展阅读

1、《放风筝》

余杭实小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学重点、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连贯地组织语言。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的动作和心情。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作文。

3、试写一个片段。

一、揭题,谈话。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昨天,们也去放了风筝,你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读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四、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指名

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六、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作文,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一、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二、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们应该按怎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四、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眷抄作文。

例文: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2、苏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等。

学习目标: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2、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鞭,拂袖而去。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会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

前几天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对联的知识,大家搜集了什么?(1-2位生答)

二、 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

1、看来大家搜集了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4、展示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知识。

有关对联的知识: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国的春联是怎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3、《放风筝》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孤岛第一小学 陈相萍

期盼已久的《小古文100课》终于到手了,今天,便带领学生们一同走进小古文世界。该怎上,学生才会不觉得难,不觉得是个负担呢?思前想后,还是遵从朱老师的话——多读,少讲。带着一份忐忑,今天下午,开始了第一课的尝试。 原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课堂片段一:猜猜PK ,乐趣多

“读了这篇古文,你觉得文中的‘汝’和‘吾’会指的谁呢?老师提示一下,在们现在的说话和写话中可是最常用的称呼哟!下面,们来个‘猜猜’PK,看谁先猜出来!”

“爸爸!”有孩子尝试猜了起来。摇了摇头,“再猜!” 孙欣茹举起了手,不紧不慢地说:“觉得‘汝’是你。” “不同意,认为‘汝’是指。”立刻有人反驳。 “还有吗?”继续问道。 “汝是指们。”还有孩子嚷道。

笑了,对孩子们说:“看看老师做的动作,你再来猜一猜。”接着读起古文来,当读到“汝前行”时,用手指了指学生,读到“吾后行”时,指着自己。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嚷道:“‘汝’是指你,‘吾’是指。”“真聪明!”竖起了大拇指。本课的难点就在猜一猜的游戏中解决了。看来,“猜猜PK”的游戏,不仅在现代文的学习中很管用,在古文的学习中也是很灵呀! 课堂片段二:角色PK,乐趣多

在朗读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这篇仅有12个字的小古文兴趣不减,一方面运用以往常用的男女接读、师生接读,同桌互读等方法,还想到了不同角色的运用。于是,一场角色PK大战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想一想,如果是小朋友在放风筝,该怎么读这篇文章呢?谁来试一试?”问道。

“小朋友读应该快一些。”有几个孩子说。

接着,找了3个孩子进行了首轮PK,又让孩子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张怡婷读得最好。感觉她很快乐。”有孩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那如果是陈老师来放风筝,应该怎么读呢?”看着学生。 有人举起拉手,说:“觉得应该慢一些,因为老师是个大人。” “好的,那就慢一些读。”说完之后,用稍慢的速度将文章读了一遍。 话音刚落,有的孩子举起手来:“觉得陈老师读的和平时不一,平常陈老师说话速度快,很干脆,所以觉得陈老师读这篇小古文时,应该快一些,像说快板一。”

“是吗?那就按平时说话的语速来一遍,大家听一听怎么?”

接着,便右手轻叩讲桌,打着节奏,犹如说快板一干脆利落地又读了一遍。“这遍感觉像陈老师在说话吗?”

“像!”孩子们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刚读完,孩子们便给予热烈的掌声。“谢谢大家的鼓励。如果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女来放风筝,该怎读呢?谁来试一试?”顿时,许多双手举了起来。“张奶奶,你来读一读。”指着张欣冉说。 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大笑起来,小心眼里肯定在说:“陈老师叫张欣冉张奶奶,多有趣呀!”这位“张奶奶”确实不错,慢悠悠地将课文读了出来。接着,“范奶奶”、“陈奶奶”也毫不示弱,都将自己的感受读了出来。“奶奶”都读了,“爷爷”哪能甘心寂寞?班里的男孩子都急得站了起来。几位爷爷争相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水平。

人物的性格与人物的说话语速是息息相关的。在几位“爷爷”争相亮相后,又问道:“听了几位爷爷的朗读,你们觉得哪位爷爷是个急性子?哪位爷爷是个慢性子?” 略加思考之后,有的孩子指出了急脾气的“郭爷爷”,慢性子的“杨爷爷”。别说,这些小家伙的眼睛还雪亮的,们这位“郭爷爷”什么时候都是风风火火,而“杨爷爷”恰恰相反,什么事情都不急不慢,连读课文都是如此呀!真的是:本性难移! 孩子们打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摇头晃脑,读得饶有兴趣,那童声真如天籁!别说,这场PK赛还真够激烈的。

小古文的学,在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中结束了。瞧着他们闪着快乐的眼睛,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4、《放风筝》

严丽菊

------------------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六节。 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张) (1)各式图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朗读

一、二节。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有(),有()„就是没有()。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的风筝,“”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

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师适时点拨。 5.朗读

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师的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绿的“大蜻蜒”,(),犹如()。 8.有感情朗读第

、六节。 9.背诵

、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小蜜蜂”,(),好像()。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好像()。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仿佛()„„ (2)独立背诵。 (3)集体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语:“天空中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多么快乐的心情。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更是一种心情:舒畅、满足、快乐、无忧无虑„„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5、《放风筝》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4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学重点: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学难点:

1、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学准备:

1、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

翱翔

徘徊

小心翼翼 (3)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2、学媒体。 学过程

一 媒体引入,激*感

播放媒体: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的视野中多了一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出现了。

出示课题:放风筝

学习“筝”,注意读准后鼻音。换部首,帮助学生复习形近字:睁、挣、净。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昨天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学生交流,小结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倒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坛里。

3、 这是怎一个孩子?请你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4、 学生自读,交流: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悠悠的白云。

小结: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

5、 听写上述句子。

校对出示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三 深入学习,读文析句

们跟随着小男孩一起放风筝,他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风筝飞起来了!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翱翔于蓝蓝的天空中,牵动着的心。

1、“翱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就是飞翔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作者看见的是风筝在天空中翱翔,让学生想像描述一下,风筝在空中忽上忽下,慢慢向上,进一步理解翱翔与飞翔的区别。

指导字形

2、 自渎课文4——9节,用直线划出描写男孩表现的句子,说说你觉得这是个怎的男孩,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1) “远处,那孩子正慢慢地拉回风筝线,风筝终于落地了,孩子呆呆地站着,看着面前的一畦花苗”。

联系上下文,可以从他“呆呆地站着”、“看着”的神态和动作中,想像到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在思考该怎么办,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补种了损坏的花苗,说明男孩诚实的心灵。

指导朗读句子 (2)师生配合读第

说话训练:呆望着天空,站了很久„„心想:( )

师: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 (3)“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过来。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噢,他刚才不小心踩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来几棵补上了。” 理解:“小心翼翼”(查字典)指导“翼”的字形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补种花苗说明了什么?

男孩的动作以及“小心翼翼”的神情说明他补种花苗是那么的认真,而且花苗是从自己家移来的,更体现了他懂得爱护绿化,损坏东西就要赔偿的道理。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称赞的语气,

3、“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你是怎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用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联系上文“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体会天空变得越发美了,是为了突出孩子纯洁的心灵。

4、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把们的喜悦欢快读出来,齐读全文。

四、全文总结,说话练习

1、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2、 说话训练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抓住他(她)外貌上的特点,然后有顺序地进行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练习

一、 填量词

一( )面孔 一( )眼睛 一( )白云 一( )风筝 一( )花苗 一( )花盆

二、 词语搭配(见多媒体)

三、给句子搭配(见多媒体) 板书:

放风筝 风筝落地,小男孩跑了

小男孩搬来自家种的盆花,移植到花坛里

风筝又飞起来了

作业:

1、熟读课文。

1、家长报听写生字10个,词语12个。

3、完成写字课课练。

4、完成上海作业第4课。

5、预习第5课(读课文、查生字词语、预习课后习题)。

风筝美,小男孩的心灵更美

点击查看更多我的五样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2644.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中国梦三句半剧本
  2. 希腊神话故事《忒修斯在寻访父亲的路上》
  3. 201年鸡年事业祝福语
  4. 仰马嘶鸣的英雄梦美文
  5. 妇女节句子50句
  6.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
  7. 201元旦爆笑话剧剧本
  8. 青岛版数学《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9. 异想天开 童话故事
  10. 古代寓言故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1.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
  12. 关于失败的句子
  13. 妇女节宣传标语
  14. 春节给朋友发的祝福短信精选
  15. 难忘的除夕作文范文
  16. 201参加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17. 关于春节习俗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18. 施工企业劳务合同模板
  19. 明经堂散文
  20. 2018年企业春节祝福语大全
  21. 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的论文
  22. 小学语文《七色光》教学设计范文
  23. 那一边优秀作文1200字
  24. 送给朋友的感恩节祝福语分享
  25. 2016年世界难民日公益祝福语短信精选
  26. 席慕容诗歌精选四则
  27.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
  28. 民工工资保证金承诺书范文
  29. 爱因斯坦传记读后感
  30. 用你的大气面对小人美文摘抄
  31. 最新猴年开门红口号大全
  32. 图书漂流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33. 用积极的心态去创造成功演讲稿
  34. 感恩的诗歌朗诵简短
  35. 201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雨水
  36. 水池承包施工合同模板
  37. 2015年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
  38. 最新夏天周末祝福短信汇编
  39. 豪夫童话故事与王尔德童话故事
  40. 五一劳动节的温馨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7:42:49
本页面最近被 69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9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