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拓展阅读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习迁移。
(1)40+250+320+560+150+440+3
(2)40+2050+3020+5060+1050+40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
(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
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习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习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习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习(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习部分习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习惯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理解算理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一、复习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习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习,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习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习,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