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3

音乐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拓展阅读

1、高中鉴赏

中国戏曲——京剧。

通过欣赏和唱,使生进一步了解和喜欢京剧。

难点、重点:

通过观看京剧片段、京剧常识的介绍,激发习京剧的兴趣。

重点要唱会《唱脸谱》。

收录机、带、京剧片段(VCD)、媒体件。

1、导入: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年历史。它在继承宋元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与表演程式。上保存和吸收了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戏的特点,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板式极为丰富。

2、观看京剧片段(VCD)。

1、京剧常识:

(1)京剧的行当:生、旦、净、筹。(脸谱展示)

(2)京剧的伴奏:文场、武场。(器展示并变听器声)。

2、欣赏京剧唱段:

(1)都有一棵洪亮的心。(红灯记)

(2)智斗。(沙家浜)。

(3)唱脸谱。

3、唱京剧《唱脸谱》。

(1)反复听唱。

(2)跟伴奏视唱。

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通过今天的欣赏和唱,同们能进一步喜爱我国的京剧。

后记:通过京剧片段的观看,同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2、高中鉴赏

唱歌曲《雪花》。

1、通过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

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

3、了解顿的唱法,并能按照顿记号演唱歌曲。

1、复习欣赏曲《雪花飞舞》。

2、请几位生按自己的动作随表演。

3、导入新师提问:“雪”是怎样形成的?

4、播放录带或cd,听歌曲《雪花》的录(也可由师范唱)。

5、师分句唱。

6、在生基本会歌曲后,启发生(师示范):

①注意顿的唱法。注意第一、三句第一、二小节中顿的唱法,应唱得有跳跃感。

②注意歌曲情绪的变化。

虽然歌曲是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但是,歌曲仍然在情绪上有一定变化:从大的方面看,前4个句可以为一部分,为一种情绪,后4个句为一部分,是另一种情绪。从小的方面看,第一、三句应唱得跳跃,而第二、四句则应抒情等。

③注意力度的变化。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注意歌曲强弱力度的走势及顿记号的作用。第一句中第一、二小节,应唱得富有弹性,第三、四小节唱得连贯一些,力度也应由弱渐强;后四小节再由强渐弱;第二句与第一句相仿;第四句,力度从强到渐弱;第七句力度渐强,表达一种迫切的心情;第八句可唱得稍强。

7、最后,全班同按照以上要求,完整地演唱歌曲《雪花》。

1、歌表演动作的广泛性。

2、生参与歌表演的投入程度和和谐程度。

3、生听赏时的专注程度。

4、生听赏的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

5、随做动作的和谐程度。

3、高中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生对打击的浓厚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滚核桃》,让生在氛围中体验打击的*力。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作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使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

1、打击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2、对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掌握《滚核桃》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种形式进行创作。

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

媒体件、鼓

(一)导入:创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艺术魅力。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出示题《鼓铿锵》。

(二)出示图片,了解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及发展历史

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长鼓、手鼓)

(三)生讨论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最早的鼓不是以器形式出现的,同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猎、祭祀、*活动、集体劳动、活跃生活)

(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称及色特点

出示道具——鼓,让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生感受各部位的色特点。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钉:金属质、尖锐

请同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2∕4XX·X︱XO︱XX·X︱XO‖

2∕4XX·X︱XXX︱OXX︱XXOX︱XO‖

(五)欣赏绛州鼓《滚核桃》,观察鼓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生上台展示。

1.双手敲击鼓面

2.敲击鼓梆

3.双手交替敲鼓面

4.闷击

5.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6.刮击鼓梆

(六)复听《滚核桃》根据曲的情绪划分段落。

探究各段特点有何不同?

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器!

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曲推向**!

4/2XXX︱XXX︱XXXX︱XXX‖

“尾”跟头相似。

(七)拓展与探究

引导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

4/2XXX︱XXX︱XXXX︱XX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

(八)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为民《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

要求:运用本节所演奏技法创编节奏

九)深化与小结:

希望这堂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们在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利用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

4、高中鉴赏

一、育理念

欣赏应从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生活的时代特点,*陈旧的育模式和方法,以素质育和主体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育*,充分运用本体语言,使生真正走进、感悟、理解,使会欣赏通俗

二、内容

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时:

四、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的社会价值。

五、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

七、具准备:

媒体

八、过程

一、组织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生在声中走进室。

二、导入新

1、用歌曲导入题:

生根据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习的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生分析并回答。

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题:好听,易唱易的歌曲和,比如轻、通俗歌曲、爵士、摇滚、迪斯科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

(创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习兴趣。导入题。)

三、新

(将知识的习放在首位,使生对本节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生阅读本中的知识,师生共同习。

1)通俗定义。

2)通俗的内容。

3)通俗的特点。

4)通俗与民间的关系。

5)通俗和古典传统的区别。

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知识的习,我们对通俗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在今天的欣赏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1)、阅读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师总结:歌曲表达了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生阅读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与传统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调)、《天堂》(蒙古民歌调)等。

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聆听,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彩的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媒体技术等吸引生专注地聆听,深入体验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的方法,对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生根据个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创造。提高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师总结:现在的中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生进行思想育,引起了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欣赏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数是未得公认的创作。通俗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

5、高中鉴赏

1、知识目标:

(1)、通过使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的基础知识、激发、培养生对民间丝竹的兴趣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之特色器的知识及判断其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风格的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让生在民间丝竹欣赏中感受丝竹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这节习,能够让生在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的同,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队来演奏,从而提高生自主习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的基础知识,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之特色器的知识及判断其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风格的原因。

江南丝竹和广东的辨别。

方法:聆听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工具:媒体件(powerpoint)。

一、组织:

1、上礼仪

2、请几位懂得民的同上台表演一段民合奏。

二、导入:

们刚才看到了这几位同的表演,精不精彩?(生:……)。那同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几位同在表演中分别使用了哪些器吗?(生:……)。同们回答得非常好,有二胡、笛子。

中国民族器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魏晋的清商,隋唐时的琵琶,宋代的细、清,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器种类众,刚才同们看到几位同表演中使用的器只是我们众民族器中的一小部分。同们那么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族器呢?知道我们中国民族器的种类及划分吗?(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1、民族器的种类及划分:

吹:指吹管器有笛子、萧、唢呐、管子等等。

拉:指拉弦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弹:指弹拨器有琵琶、筝、古琴、三弦等等。

打:指打击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钹、碰铃、木鱼等等。

(通过观看投影使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些器的印象。用屏幕上显示的器图片以及相应的色文件作对照,重点对比二胡与高胡的色)。

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民演奏有独奏和合奏,那你们知道民合奏有哪几中形式呢?(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2、民合奏的基本形式:

清锣鼓:打击器合奏。

吹打:吹管器和打击器合奏。

弦索:拉弦器和弹拨器合奏。

丝竹:拉弦器和吹管器合奏。

(通过观看投影,让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民合奏的形式)。

3、刚才几位同用二胡和笛子表演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民合奏,那么同们能告诉我这是属于民合奏的哪种形式呢?(生:……)。同们回答得很好,是属于丝竹。因为它是由拉弦器和吹管器一起合奏的。上一节我们习了吹打和清锣鼓这两种民合奏的形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习另外一种民合奏的形式——丝竹。播放投影,引出题:《丝竹相和》,激发习兴趣。

三、授:

本里选用了丝竹的两个种,一首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一首是广东《娱升平》。今天我们通过这两首曲的习来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的联系及区别。

1、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种。其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江南丝竹所用的器以民族器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十,小者一二、一丝(二胡)一竹(笛子)即可。江南丝竹的风格大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曲内容表现江南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江南山清水绣的美丽风貌。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小(小型)、灵(灵活)江南丝竹典型的风格特征。

有一首古诗赞扬丝竹:“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霓裳间回。”从诗中可以看出,江南丝竹早已为们喜闻见。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1)、播放《中花六板》并且让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曲里同们听到了哪些器?其中最主要的器有哪些?

(b)、这首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c)、一边听一边对照后51页《老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品分析及和同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

在这首曲里萧、琵琶、扬琴、二胡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弦则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

这首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有江南色彩。抒发了们追求幸福、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刚才我有让同们对照《中花六板》的旋律与《老六板》的旋律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我请一位同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同们仔细听,讨论思考后来回答。(生:……)。

《中花六板》是由民间器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那么什么加花呢?刚才我们听了一位同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我们再来对照后51页的谱例,第一第二组的同唱《老六板》的旋律,第三第四组的同唱《中花六板》的旋律。同们唱完后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中花六板》的旋律是在《老六板》的旋律的基础上加了许,使曲谱变繁密了,其骨干是没变。这也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一种加花变奏手法。

(3)、拓展思考:生小组讨论,在我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够听到江南丝竹?(在农村里的婚丧喜庆、庙会、集镇茶馆等)。

刚才我们了解了丝竹其中的一个种——江南丝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丝竹的另外一个种——广东

广东是我国过传统民间器——丝竹的一个种。它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种。广东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队编制。次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器。1949年以后,广东更大的发展。

广东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曲的改编,(如:粤古调源于戏曲,粤小曲源于传统曲,粤过场谱源于地方性民歌等)。一部分则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有清新色彩的广东,这则称之为粤新谱。广东曲都短小精悍,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群构成习惯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流畅动听的风格。

欣赏广东《娱升平》。

(1)、播放《娱升平》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曲里同们听到了哪些器?其中最主要的器有哪些?

(b)、这首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分析及和同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娱升平》是广东中流行较广的一首曲。作者是广东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曲中主要的演奏器有高胡、扬琴。曲为一段式(带重复),徵调式。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创作的作曲技巧,从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观向上的情绪。

(3)、拓展与思考:许民间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中的一些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四、巩固复习:

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及聆听三首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的各是第几首?加深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重点、难点。

1、拓展与探究:生小组讨论

还有其余的丝竹种,请同后通过收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填写上去。

2、聆听三首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的各是第几首?并且能说出其判断的依据。(生:……)。江南丝竹的是第2和第3首,广东的是第1首。其判断的依据主要就是从器的演奏来判断。

五、堂小节:

们,通过这两节的听赏,我们见识了许中国的民族器,聆听了许不同合奏形式的传统民的经典片段,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吹打、清锣鼓、丝竹风格,特别是今天我们习了丝竹里的两个种江南丝竹和广东,你们说咱们中国的民美不美?(生:……)。

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咱们这么美的却不能进入世界主流文化圈。外国不能理解它,甚至咱们本国的许年轻也不了解它。面对民的这种命运,咱们大家应该怎么办?(生:……)。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我们同应该在平时的习生活中勇于去发掘、探索。同们可以利用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包括上网下载并且参与讨论习,懂得民的同自己可以组成一个民队进行演奏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我们了解更的有关中国民的知识。从而开拓我们的文化视野。

点击查看更多音乐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6159.html

热门阅读

  1. 3妇女节送给女神的祝福语
  2. 有种力量叫团结军训总结
  3. 梅的诗句大全
  4. 2018春节祝福语贺词
  5. 2016年的万圣节精选幽默贺卡祝福语
  6. 春天的赞歌诗歌
  7. 羊年除夕快乐的QQ祝福语
  8. 白马的诗句赏析
  9. 江城子 秦观
  10. 关于忠诚的名言集锦
  11. 初中生作文800字:给老师的一封信
  12. 2015关于银行合规心得体会
  13.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14. 《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650字
  15. 描写春天的古诗与优美句子
  16. 银行储蓄所主任竞聘上岗演讲稿范文
  17. 小学六年级组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18. 《奋发向上崇德向上》读后感范文
  19. 课文红领巾真好的教学反思范文
  20. 会说话的小绒球幼儿寓言故事
  21. 小学毕业心得体会范文
  22. 柳永《永遇乐·薰风解愠》介绍
  23. 时间的优秀日记
  24. 一个人在家无聊说说
  25. 平房买卖的协议书
  26. 可爱的家初中一年级作文800字
  27. 爱情早安语录
  28. 七年级开学第一周日记:开学有趣的一周
  29. 《两个小熊》幼儿园活动教案
  30. 微电影剧本《附体》
  31. 清明节缅怀先烈诗词
  32. 柳永《望海潮》赏析范文
  33. 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年级
  34. 关于佛教的经典语录
  35. 关于翠鸟的教案设计范文
  36.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作文
  37. 关于影视的名言语句
  38. 儿童故事丑小鸭的故事
  39. 小学五年级暑假写事的作文500字
  40. 中学校长开学典礼发言稿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13:52:30
本页面最近被 66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15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