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秦观
朝代:宋代
原文: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艺术成就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秦少游时,习惯上总是把他与婉约词联系在一起,却较少提及他的诗,更少论及他的文。其实,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当然,评价一个作家的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数量而不看质量,有的作家存世虽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的。尽管如此,要历史而客观地评价秦少游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如果只论其词,而不论其诗其文,尤其是不论其策论,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评不出一个完整的秦少游。
紧扣现实,不尚空谈
秦少游的策论共有50篇,其中进策30篇,进论20篇。认真分析这些策论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能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这一方面与当时制科之文的要求有关,一方面也与其业师苏东坡的鼓励与点拨有关。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创作的成就颇高,他的鼓励与点拨当然是经验之谈。
引古证今,说理透彻
策论是古代的一种特有文体,相当于现代的政论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写作上不能长篇大论地泛泛而谈,篇幅要短,立论要明,论据要足,说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议、深入浅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据,言而有序。统观秦少游所写的策论,基本上达到了以上几点要求,特别在引古证今、说理透彻方面更是无懈可击。
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熙宁四年,宋神宗采纳王安石的建议,*科举法,“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为了应举,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对策论写作的重视甚至超过诗词赋。他曾说 “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语也。” 正因为如此,秦少游的策论无论长短都非常注意谋篇布局,注意结构和章法的变化。
铺陈排比,气足神完
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和后来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讲究运用“整句”铺陈排比,让人读起来感到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饱读大量经典散文的过程中,对散文中如何运用铺陈排比心领神会,加之他青少年时也写过《浮山堰赋》《黄楼赋》《汤泉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和渊明归去来辞》等,特别是为纪念苏东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写的《黄楼赋》就很得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这篇赋“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赋中运用得驾轻就熟的铺陈排比又运用到策论中来,就使文章更加气足神完。综上所述,秦少游的策论立论高远、说理透彻、章法严紧、文笔犀利,有一种特有的艺术张力,完全可以用“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来一言以概括之。
其实,对秦少游策论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至于议论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张、无己……”。苏东坡《辨贾易弹奏待罪札子》:“秦观自少年从臣学文,词采绚发,议论锋起,臣实爱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扪虱新话》:“……少游文学西汉,所进策论,颇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东坡,不觉望洋而叹,然亦自成一家。”现代著名学者朱东润则说:“予于少游之书,尤喜读进策三十篇,观其所得,导源东波,所见益卓。其论选举与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为世俗之言。”
拓展阅读
1、《孔子》观后感范文
近日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我却认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懂得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危险依然提出了废除活人殉葬制度。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这不能不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而当子路将漆思弓救到他的家里时,他表现的是那么镇定,没有一丝畏惧,这又是他大义的体现。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他第一站来到了卫国。卫国南子问孔子:“夫子常说,仁者爱人。不知夫子的这个人,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这时孔子无语,但是从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当中,我解读出了《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南子又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孔子答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南子又问:“诗经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夫子又该怎么解释?”孔子答曰:“诗经三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但无邪念!”面对孔子的圣德,最终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这样的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在夹谷会盟上,孔子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当季氏将亡之时,他终于明白了孔子的真确,他决定将孔子请回鲁国,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2、风信子观察日记
1月28日星期一阴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盆花,它的样子很像一个洋葱头,头上发出了几瓣小绿芽,身体圆圆的,穿着紫色的衣服。妈妈告诉我,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将来就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儿,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期待,想知道它是什么花儿?
2月4日星期一阴
今天,我给“洋葱头”浇水,发现它长高了一截,身上的绿芽也张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一株花骨朵,看起来像一株绿色的麦穗。没过几天,麦穗渐渐变成粉色的了。
2月6日星期三多云
我养的小狗花花对这盆花也很好奇,有一天,我看到它围着花盆转来转去,然后伸出舌头想去舔花的球茎,妈妈赶忙把它抱走了,并告诉我:这种花的球茎是有毒的,这下我更加好奇了!于是便去查资料,原来这盆花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风信子”。
2月12日星期二阴
今天我刚起床,就被一股清香味吸引住,我惊喜的发现风信子的花茎上,由底往上开出了几朵淡粉色的小花儿,香味飘满了整个房间。据说,风信子有蓝色,粉色,白色,紫色,黄色,红色,绯红七种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不同的含义,紫色的风信子代表:悲伤、嫉妒、忧郁的爱,道歉,后悔。
2月14日星期四多云
最近的天气好冷啊,昨天晚上,我竟然忘记关窗户,阳台上的几盆花一夜之间都冻蔫了,个个耷拉着脑袋,我赶紧去看风信子,只有她还笔直的开在那儿,花儿更娇艳了,真叫我佩服啊!书上说:风信子喜欢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低寒,但是怕炎热,所以在冬天开放,夏季休眠。
2月18日星期一阴
风信子越长越高了,整个花茎都被开满的花包围了,花瓣的颜色由粉色变成紫红色,你们瞧,花儿像不像一个一个张开爪的章鱼?我太喜欢她了!
2月24日星期日晴
关于风信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太阳神阿波罗和美少年海新瑟斯是好朋友,而西风之神杰佛瑞斯也很喜欢海新瑟斯,他看到阿波罗经常和美少年一起玩乐,便非常嫉妒。有一天,当看到他们在草地上玩掷铁饼时,嫉妒的西风之神将铁饼吹到海新瑟斯的头上,一时血流如注,美少年就这样死去了,不久后在他倒下的草地上,竟然开出串串紫色的花,阿波罗为了纪念好朋友,就给这种花取名“风信子”,意思是“永远的怀念”。
3、小鞋子观后感观小鞋子有感作文
今天,我们在学校看了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影片名字很简单,叫做小鞋子 。影片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小男孩。
阿里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小小年纪就很能体谅理解父母,同时很有担当跟责任感!这值得很多同龄孩子学习。在他把妹妹的鞋子拿去修结果弄丢了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给爸爸加负担,自己和妹妹共用一双已破旧的球鞋争分夺秒的跑着去上学,在这种情况下,阿凡的内心很煎熬,为丢掉妹妹的鞋感到后悔而且为两人上学过程中的辛酸感到无助,妹妹时不时的发牢**,他很难过。有一次学校举行5公里长跑,季军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于是阿里就参加了比赛那时他就有了必胜的念头跟信心,在比赛的过程中,他是那么的投入,那么奋不顾身!(他的头脑中一直会浮现妹妹跑着回来跟自己换鞋时的喘气声,自己上学迟到时老师的严厉的批评)最后他获得了第一名,而其却为没有拿到那双第三名的奖品内心很复难过,显得一点也不高兴,而是哭了。可是还有一件事让人很高兴那就是爸爸给兄妹买的鞋,我觉得当兄妹看到时一定很高兴。
影片中的阿里既懂事又很体谅父母,也很负责任,是一个好孩子。
4、《孔子》观后感范文
《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
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但我相信我们中国拍电影的手法会越来越好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