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3:36

弟子规里的故事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译文] 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 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小故事]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朋友行侠仗义去了。这次出门后,因为无牵无挂,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死在外地了。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译文]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

[小故事] 三国的时候,刘备临死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他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说,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小,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国还没有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译文] 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小故事] 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最终成为了晋朝著名的清官。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

[小故事] 郯子是古代的一位大*,对父母特别孝顺。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郯子听说鹿乳对恢复视力有好处,他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郯子来到山上,却无法靠近鹿群。于是,郯子买了一张鹿皮,披在身上混进了鹿群中。郯子的耐心获得了回报,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经过一段时期的*,郯子父母的眼疾被治好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译文] 要爱惜身体,遵守道德。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亲丢丑。

[小故事]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皇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的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朝臣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的恶行使其家庭也受到了牵连,连年迈的父母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我岁了,也被依法处死。实在是可悲啊!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 孝方贤

[译文] 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最可贵的。

[小故事] 王祥是晋朝人,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取了继母。继母对王祥很苛刻,但王祥从不忌恨,仍然对她很孝顺。继母生病了,他总是伺候在旁。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病了,想吃鲜活的鲤鱼。大冬天的,哪里能捕鱼呢?但王祥还是来到了河边,河上已经结冰了。为了能捉到活鱼,王祥竟然**服卧在冰上用体温化开冰捕鱼。真巧,两条鲤鱼一跃而出。他不知有多高兴.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格外关心起来。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译文] 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

[小故事] 春秋时,有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十分孝顺长辈,可他的父亲对祖父极不孝顺。有一天,父亲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里去。孙觉元哭着跪倒在父亲面前,恳求他不要这样做。可是父亲却哄骗他:“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来到了山里,父亲把爷爷放下就要离开。孙元觉一声不吭地背起抬爷爷的竹筐,父亲不明白他的意思,孙元觉说:“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亲一听,大吃一惊,最终改变了主意,又把爷爷接回了家。

拓展阅读

1、精选哲理:三座房的小蜜蜂

四月,油菜花开了,黄灿灿的一片,远远看去,就像在厚厚的绿毯上铺了一层金

油菜花放出醉人的芬芳,诱惑着小蜜蜂们:勤劳的蜜蜂妹妹,快帮我授粉吧!我会给你们优厚的报酬,送给你们芳香的花粉和甜美的蜜汁。

蜜蜂们说:油菜花姐姐,我们很想多传花粉,多采蜜。可就怕力量不足,采得不多。

管理蜂群的金大伯乐呵呵地说:小丫头们,愁什么?我会帮你们想办法的!

蜜蜂们听了,高兴得在蜂场上又是唱又是舞,说:好啊!金大伯又帮我们想办法啦!

金大伯笑眯眯地说:对!这回我帮你们搞‘分组管理’提高你们的采蜜效果。

金大伯帮蜜蜂们组织起来,把她们分成三群一组。白蜂箱、黄蜂箱、蓝蜂箱正好排在一起,这些房的蜜蜂是一个小组。

金大伯对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说:你们力量比较弱小,就当繁殖群吧!又对白蜂箱的蜜蜂说:你们是大群,蜂多势众,就当采蜜群吧!

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们听金大伯这么一说,不禁想起了半个月前的一件:金大伯把她们家的封盖脾搬到白房去。这些封盖脾是小蜂儿的房间。那时,小蜂儿们正关在房,还没到出房的时候呢!

黄蜂箱和蓝蜂箱的蜜蜂们恍然大悟地对金大伯说:怪不得您把我们快要出房的小妹妹搬到白房去,原来是要支援白房的姐妹,让她们多采蜜啊!

白蜂箱的工蜂也说:是啊!现在这些小妹妹都出房了,她们哺育妹、侍候蜂王和雄蜂、酿蜜、营造巢房干起工作来可负责哪!有她们担任内勤工作,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出去采蜜了。再过两天,封盖的小妹妹出房满半个月,也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干外勤工作了。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暖融融地照着大地。蜜蜂们嗡嗡嗡地唱着快乐的歌儿出去采蜜了,春风在她们后面跑着,给她们送行,对她们说:孩们,祝你们采集更多的花蜜!

蜜蜂们飞到花丛,油菜姐姐热烈欢迎她们,拿出最香的花粉和最甜的花蜜款待她们。

勤劳的蜜蜂开始工作了!她们把身探到花朵,用管般的舌头吮吸着花蜜;她们停在花蕊上,用那六只毛茸茸的刷般的脚扫下花粉,搓成花粉球,装进后腿的花粉篮。采了一朵又一朵,飞来飞去忙不停,花粉篮终于沉甸甸地装满了花粉,蜜胃鼓囊囊地灌满了花蜜。有什么比完成工作任务更值得自豪呢?蜜蜂们满载胜利果实,愉快地唱着歌儿飞回家。

白蜂箱的蜜蜂一眼看见了自己的白蜂房,就往房飞去。站岗的工蜂认出这是自己的姐妹,便亲热地招呼道:辛苦啦!快进去休息休息吧!

蓝蜂箱的蜜蜂却找不到自己的蓝房,黄蜂箱的蜜蜂也找不到自己的黄房。她们在蜂场上空不住地低飞,转着圈圈,焦急地互相询问:我们蓝房到哪儿去了?我们的黄房怎么也不见啦?

春风姑娘暗暗好笑,她悄悄告诉柳树阿姨:你知道吗?这些小蜜蜂出去采蜜的时候,金大伯把她们的房搬到别的地方去了。瞧,她们现在找不到家了,简直象捉迷藏,多有趣!

蓝蜂箱和黄蜂箱的蜜蜂们互相商量了一阵,便决定一起到白房借宿。她们飞到白房前面,向门口的哨兵请求道: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让我们进去吧!我们情愿把蜜汁和花粉都送给你们。

忠于职守的哨兵却不答应,说:不行,不行!我们这凭气味做通行证。你的气味跟我们不一样,没有通行证怎么能进来呢?

的其他蜜蜂听到了,忙说:不,还是请她们进来吧!瞧,她们带来多么丰盛的礼物啊!就凭这个,我们也应当欢迎她们!

失去了房的客人,就在这白房住下了。主人和客人相处得很好。过了几天,主人邀请道:亲爱的朋友,你们很勤劳,我们很喜欢你们,请你们永远住在这儿吧!客人也说:这确实不错,我们也不想离开,今后我们就一起生活吧!他们终于变成了一家人。

再说黄房和蓝房的蜜蜂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家那些出去采蜜的姐妹们不回来,都着急起来,说:他们还不回来,这可怎么办呢?

蜂王安慰他们说:不要紧,她们要走就走吧!房空了,我还可以多生些儿女呢!

蜂王产了很多,黄房和蓝房的蜜蜂繁殖得更多了。她们高兴地说:等下一次苕开花的时候,我们家那些小蜂妹妹都长大了,那时也能采很多很多的蜜了!

当紫色的苕花开遍田野的时候,三座房的蜜蜂们又碰到一起了,她们满心高兴地说:金大伯结咱们搞的‘分组管理’真好!咱们采的蜜比过去多了!

2、房的房睡前

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小老鼠在一块空地上盖房,他满头是汗,满身是泥。

黄牛伯伯看着辛苦的小老鼠,说:“小老鼠,你别盖了,到我的房住吧,我的房非常大,再住进20只老鼠也没问题的。”

“哦,谢谢您!”小老鼠说,“我要住自己亲手盖起的房,这样住着才舒服。”

小老鼠盖呀盖,半个月后,一座新房盖起来了。

可是,小老鼠还没住两天,下起了大雨,不远处河的水涨上来,把小老鼠的房冲垮了。

小老鼠重新找到了一块空地,动手盖起房来。

黄牛伯伯看着忙碌的小老鼠说:“你别盖了,还是到我的房住吧。”

“不,我一定要住自己亲手盖起来的房。”

小老鼠盖呀盖,半个月后,又盖起了一座新房

可是,小老鼠才住一个星期,下了两天暴雨,山上的洪水冲下来,把小老鼠的新房又冲垮了。

小老鼠十分伤心,黄牛伯伯说:“别伤心,你到我的房住吧!”

“不,我还要盖房!”小老鼠坚定地说。

“这……”黄牛伯伯想呀想,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大声说:“对,是应该住自己亲手盖的房。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盖!”

黄牛伯伯带着小老鼠回到了自己又高又大的房,说,“这十分宽敞,你在这盖吧!这地势高,洪水再也冲不到了!”

“哦,谢谢您!” 小老鼠十分感激。

小老鼠盖呀盖,半个月后,一座漂亮的房盖起来了。

小老鼠住进了新房,真舒适。他和黄牛伯伯住的真近呀,他们每天一起快乐的生活。

3、被放进棺材的孩睡前

从前有两个流浪汉,白天四处流浪,晚上随便找个地方栖身。

一天晚上,他们来到一个村庄。他们想找个地方过夜,可是,全村没有一户人家肯收留他们。他们无论敲哪家的门,都遭到拒绝。

末了,他们找到一户穷苦人家,这家人的孩比一年的月份还要多。这时,正赶上主人的妻又快要临产。

穷汉对流浪汉说:“我倒很乐意让你们在家过夜,可就是找不到给你们躺下的地方,我们家的孩太多啦。”

“没关系,”两个流浪汉回答,“在地上铺点麦秸,凑合睡一个晚上就行了。”

“好吧,”穷汉说,“如果你们愿意睡地上的话。不过,还有个问题,我老婆眼看就要生了,你们怎么办呢?”

“只要想办法,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谈妥之后,穷汉抱点麦秸进来,铺在地上,好让他们睡觉。主人实在太穷,连铺在麦秸上的床单都没有。两个流浪汉问主人要点面包吃。

穷汉告诉他们说:有二十年了,他没见过面包,光靠玉米饼过活。

于是,两个流浪汉只好饿着肚躺下。

突然,穷汉的妻痛苦地呻吟起来。

“嗳哟,”她叫喊着,“疼死我啦!”

听到呻吟声,穷汉吓了一跳。他想,万一妻现在生孩,那两个流浪汉上哪儿住呢?再说,又没有接生婆。

这时,一个流浪汉对另一个说:

“到外面去看看天色。”

流浪汉出去后很快回来,说:“云很厚。”

“嗯,”他的同伴回答,“那就是说,离孩出生还早得很哩。”

可是,女人的呻吟声越来越大了。

女人哼哼得很利害,第一个流浪汉又对同伴说:

“再出去看看天色。”

流浪汉出去后回来说:“乌云开始散了。”

“离孩出生还早,”他的同伴回答说。

然而,女人的哼唧声更大了。她呻吟得太利害,第一个流浪汉又对另一个说:“再出去看看天色怎么样了。”

他的同伴出去后回来说:“天气晴朗,万无云。”

“那么,孩该出生了,”那个年纪较大的流浪汉说。

果然,不到一分钟,那女人便生下一个漂亮的小男婴。

在同一时刻,邻居家也生了个婴儿。那家是个财主,非常富有,主妇生的是个小女婴。就是这家的财主不肯让流浪汉借宿。

天亮了,两个流浪汉起身上路。那个年纪较大的意把一枚戒指落在麦秸。其实,他是有心要考验一下穷汉的为人。

穷汉收拾屋,从地上抱走麦秸时,发现了那枚戒指。

“嗳呀呀,”他说,“这两个流浪汉把戒指落在这儿了。就在麦秸头。”他对妻说,“我这就去送还给他们!可我该走哪条道呢?我连他们朝哪个方向去都不知道哩。”

尽管如此,穷汉还是跑出去寻找他们。在远离村的地方,他看见两个流浪汉的身影,便跟在后面喊叫他们,还挥动着帽,可是他们都没听见。

其中的一个流浪汉终于听到他的喊声,便对同伴说:

“听,那个穷汉急急忙忙追赶咱们来了,他还在摇晃着帽哩。会不会出什么啦?”

“咱们等等他吧,”另一个说,“看看出什么了。”

穷汉赶上他们时,气喘吁吁地说:

“你们谁落下戒指了;我是送戒指来的。”

“太感谢你啦,”那个年纪较大的说,“我们得报答你。”

“既然这样,我有个请求,”穷汉回答说,“劳你们大驾跟我回去一趟,因为我太穷,找不到人给我那个刚出生的孩行洗礼。”

“我们很乐意跟你回去一趟。”

于是,他们便一同回去。那家人实在太穷,家连包裹婴儿的破襁褓都没有,两个流浪汉只好把光着身的婴儿抱去受洗礼。

与此同时,财主的女儿也被抱会受洗礼。教母们——你知道,有钱人是不愁为自己孩找教母的——催着让财主女儿在穷人儿前头洗礼。见此情景,其中的一个流浪汉说话了:

“不能这样,好人们!戴帽的先,围头巾的后嘛。”

于是,穷汉的儿在富人的女儿之前洗了礼。

施完洗礼回到家,教母们把情经过一五一十说给财主听。她们说,有两个流浪汉抱着穷人的儿去洗礼,他们愣是不让财主的女儿先受洗礼。一个流浪汉还说什么戴帽的先,围头巾的后哩。

听了这翻话,财主又是骂街,又是诅咒;他翻来复去地说,那个穷鬼连玉米饼都不够吃,看他拿什么招待孩的教父!

穷妇虽然头天晚上刚刚分娩,却一点病疼也没有。寒暄一会后,一个流浪汉问她:

“有没有一点白面给我们烙几张饼?”

“唉,”穷妇回答,“我已经二十年没见过白面的影啦!”

“你往那只木桶瞧瞧,”流浪汉说,“桶边上总会粘着一星半点面粉吧。兴许能划拉点出来哩。”

穷妇走出去,好不容易才从木桶边上刮下一点面粉,少得连顶针圈也填不满哩。

“行,”流浪汉对她说,“把面粉倒进木盆去。”

“这么点面粉,还不够粘盆底哪!”穷妇说。

“没关系,你只管把面粉倒进盆去吧!”

穷妇于是把面粉放在木盆,然后往上头浇了点水。

“你就揉面吧!”流浪汉对她说。

穷妇尽量照吩咐的去做。可是,盆头没有什么可揉的呀。她干脆把面粉全都揉成一团,才那么一小点,像玉米粒一般大。

这时,另一个流浪汉叫穷汉到阁楼去看看,也许还能找到剩下的一小点肉吧。

“唉,”穷汉唉声叹气说,“连吊熏肉用的绳都早被老鼠啃光啦。”

“照我说的去做吧,”流浪汉鼓励他说,“去仔细瞧瞧。”

穷汉上阁楼去了。他刚踏上阁楼,脑袋就撞在一扇猪肉上。他往四下看了看,啊,那么**,有好几扇熏肉,还有排骨、香肠和各种各样的肉,塞得满满当当。他不由得从阁楼朝下叫喊。

“拿哪块肉下去呢?”他问。

“就拿你最先碰着的那块吧!”下面在回答。

于是,他便把那整扇肉扛了下来。

流浪汉对穷妇说,先别去碰那团面。他要她先去生火,把火生得旺旺的。于是穷妇就像人们烘烤面包时那样,把炉火烧得通红。

“行了,”流浪汉说,“把那团面切成六份,放进炉去烤吧!”

“放进哪儿?”穷妇莫名其妙地问。“在这么旺的火烤这么点面团,还不烧成炭呀!连灰也不会剩下的。”

“你就别管啦,”流浪汉安慰她说,“只管把面团切成六份,投进炉去吧。”

穷妇把面团揪成六份,每份只有麦粒那么大。

她把它们统统放进炉,码放好。她寻思: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烤面包了,不知道能不能烤出面包来。

过了一会儿,流浪汉叫穷妇过去看看炉的面包是不是烤得了。穷妇往炉一瞧,啊,她简直被这一景象惊呆了:六个小面团竟成了六个大面包,每个足有一蒲式耳重。

流浪汉又问穷汉,家是不是还有少许的酒。

“唉,”穷汉回答,“我们一直用酒桶装玉米粉,天晓得装了多长时间了。现在,酒桶也朽了,连玉米粉也装不了啦。”

“去吧,到地窖去看看!”流浪汉催促他说。

穷汉走进地窖。啊,木桶装着满满一桶酒。上好的红葡萄酒。他盛了满满两罐酒上来。

“嗬,”穷汉说,“地窖有满满一桶酒呢。”

“瞧,这不就是嘛!”流浪汉说,“刚才你还硬说没有肉,也没有酒呢!”

他们把一扇猪肉放进一口大锅去煮。菜饭很快做得了。他们便坐下来共进晚餐。

这时,财主家也在举行晚宴,邀请来的亲友们大吃大喝,纵情欢乐。突然,财主对他孩的教父说:

“不知道那个叫化用什么东西款待他孩的教父。”

聚在财主家的那帮婆娘,同其他女人一样,都生性好奇,便去穷汉家打探虚实。正当她们往屋偷看时,其中一个流浪汉发觉窗下面有人,便从锅捞出两块肥美的排骨从窗口扔出去,嘴说着:“那是给狗吃的!”

女人们把排骨全捡起来,一块也没给狗留下。

“哟,这家的洗礼宴可真丰盛!比咱们那家强多了。”

流浪汉又把一大块雪白的面包扔出窗外。女人们又把白面包捡起来,兜在围裙。流浪汉时不时往窗外扔肉和面包,不一会儿工夫,所有的女人都兜了满满一围裙的吃食。

她们回到财主家,财主惊奇地问她们:计算谷物等的容量单位,一蒲式耳约等于35至36公斤——译注

“喂,太太们,那怎么样呀?”

“那正在举行一个真正的洗礼宴,跟咱们这的可大不一样。”她们回答。“瞧,他们把多大块的肉从窗户往外扔呀,还说是给狗吃的哩!我们都把它们捡起来了,是我们,而不是狗要吃它们。他们喝的葡萄酒,红得就像血一样。”

穷汉家的洗礼宴还在继续。这帮婆娘又蹑手蹑脚来到穷汉家门外。一个流浪汉附着另一个的耳朵说悄悄话,可声音大得足够让那些婆娘听得清清楚楚:

“喂,你等着瞧,这孩将来准要娶财主女儿做妻!”

那帮婆娘当然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回去告诉财主。

“什么,娶我的女儿?”财主愤怒地嚷嚷起来。“那个叫化的小?我要先把他宰了!”

第二天,两个流浪汉告别了穷汉一家,又继续上路了。穷汉家那些肉和酒,没过多久便全吃喝光了。他们一家又只能靠吃玉米饼度日。

从那以后,财主便一直在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穷汉的孩骗出来杀死。

因此,有一天,他去穷汉家,对穷汉说:

“把你的小儿给我算了,反正你们也养不起他。没准我将来还要把女儿嫁给他嘞。我会好好照看他的。我用两蒲式耳玉米换他吧。”

穷汉为了不让孩饿死,不多加思索,便同意财主用两蒲式耳玉米把小儿换走。

回到家,财主做的头一件是钉一口小棺材。他把穷汉的儿装在棺材,然后把棺材放进河中,让河水把它冲走。

河水把小棺材冲走了,愈冲愈远,一直冲到河边一座磨坊的墙上。

这时,正在河边钓鱼的磨坊主发现了那口小棺材。“莫非上游什么地方下大雨了,”磨坊主在自言自语,“大水冲走了屋的小棺材。”

磨坊主从水把小棺材小心翼翼地勾上岸,扛回家去。他对妻说:“瞧,孩妈,这是水上漂来的一口小棺材!不知道面装的是什么。兴许是个孩哩。”

磨坊主把棺材盖打开,面果然躺着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已经奄奄一息。

“噢,咱们多么走运呀,命运之神居然给咱们送来一个儿!”磨坊主说,“咱们没孩,而且都上了年纪,没有希望再生孩了。”

他们解开破布片,把孩裹在干净的襁褓,然后喂他吃的。从此以后,他们像对待自己亲生儿那样精心喂养孩。磨坊主和他的妻都已经老了,因此更疼爱孩

渐渐长成英俊的小伙。财主的女儿也长成待嫁的姑娘。很快来了许多求婚的,姑娘也答应嫁给第一个求婚者。于是,财主家便忙着张罗婚

财主套上四头牛拉的大车,载着满满一车麦到磨坊去,好磨成面粉供婚宴使用。

当他来到磨坊时,发现那有个英俊的年轻人。年轻人在磨面,老磨坊主只是上上下下来回在走动。财主马上想到,这小会不会是他装在棺材扔到河中去的那个男孩?他仔细观察了一会,肯定小伙就是当年的那个孩

“现在我女儿虽然已经订婚,仍有被他娶走的危险。”财主在心暗暗说。

于是,他对磨坊主说:

“我忘了点,请你打发这小伙给我老婆捎封信。”

老磨坊主回答说:

“我很乐意让他去,不过这活儿多,他不在我一人忙不过来。”

“他很快会回来的,”财主要他放心。

经他再三恳求,老磨坊主终于答应让小伙走一趟。

小伙带着财主的信上路了。他得经过一片草地。

那片草地长着许多灌木丛。正当他打那经过时,从一簇灌木丛后面传来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的声音:

“孩,你急急忙忙要到哪去?”

“我要到村去,”小伙回答,“给财主的妻捎一封信。”

“把信拿来给我看看!”老人对他说。

“可不许拆信,”小伙提出抗议。

“得了,让我看看吧!”

老人坚持要看信,小伙拗不过,只好把信递给他。老人拆开信,头是这样写的:

“我的爱妻,如果你一向听从我的话,那么,这次更应该双倍听从我的吩咐!务必把足够毒死一个人的毒药搀到酒,给送信的小伙喝,因为他必须死去。”

老人想了想,马上另写了一封信,装在信封,照原样把信封好。

“嗯,孩,”老人说,“这是你的信,拿去交给那位太太吧!”

小伙把信带给财主太太。她拆开信来读,信是这样写的:

“我的爱妻,如果你一向听从我的话,那么,这次更应该双倍听从我的吩咐!见信后,马上把女儿许配给捎信的小伙!务必照办,不得有误!”

财主老婆看完信,马上去村公所,要求公证人给两个年轻人证婚。

原来站在灌木丛后面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流浪汉,小伙出生时,他正好在那过夜,而这封信就是他写的。

财主把磨好的面粉装进口袋,用牛车往家运。他一跨进院,就看见两个年轻人站在门廊上,正像年轻人常做的那样在紧紧拥抱。财主见此情景,气得把鞭抽得噼啪响。

“老婆,”他气呼呼地问。“我是这样写信给你的吗?”

“信在这儿,”他的妻回答,“你自己看吧!是你的亲笔信。”

财主看了看信,果然是他的笔迹。

“唔,没关系,”他说,“即便如此,他还娶不走我女儿。我得想法把他除掉。”

他转身对那个可怜的小伙说:

“你同我女儿举行结婚仪式也白搭,她还成不了你的妻。你只有从尊贵的花王那取来三朵花以后,才能真正娶我女儿!”

他们给小伙打点行装,小伙便上路了。他走呀走,走过七七四十九个国家,还接着往前走,一直走到行囊的食物全吃光。

他终于来到一个城镇。那居住着一位国王。小伙想了想,怀着也许能从国王那得到点食物的希望,进去晋见国王。

国王长了一身的烂脓疮,动弹不了。他问小伙

“你要去哪儿?”

“我要去尊贵的花王那,”小伙回答,“向他要三朵鲜花。”

“噢,真的吗?”国王说。“既然你要去那,务必问问花王,为什么我全身长满烂浓疮。等你返回来时,到这来,把原因告诉我。”

他命人把小伙的行囊装满食物,还给了他盘缠。小伙又上路了,他走呀走,走过七七四十九个国家后,还接着往前走,一直走到行囊的食物全吃光。

这时,他来到另一个城镇。那也居住着一位国王。国王是个瞎。小伙怀着能从国王那要点食物,好再继续上路的希望,到宫去晋见国王。

这位国王也像上次的国王那样,问他:

“你要去哪儿?”

小伙回答他后,国王说:

“唔,你见到花王,问问他我为什么双目失明。等你返回来时,到这来,把他的回答告诉我。”

小伙的行囊又填满了食物,他向国王辞行。他走呀走,走过七七四十九个国家后,还接着往前走,一直走到他行囊的食物又全吃光。

这时,他来到一条大河边。怎样才能渡过这条河呢?

正当他在那不知所措时,发现一个妇人在岸边来回地拉木筏,先往上游拉,然后又往下游拉。他冲那个妇人叫喊:

“渡我过河吧!”

“你要去哪儿?”

“去尊贵的花王那儿。”

“好吧,”妇人说,“我把你渡过河去,不过你得问问花王,我为什么要成年累月在这上上下下地拉木筏。”

“好吧,”小伙要她放心,“我会替你问的。”

于是,妇人便把小伙渡过河去。

小伙终于来到花王的家,不巧花王不在,家只有他的妻。王后说:“嗳哟,你是怎样来到这块遥远的土地的?这可是连鸟儿也不敢飞来的地方呀!”

“尊贵的王后,”小伙回答,“我是来取三朵鲜花的。”

“天哪,”王后说,“要是我丈夫回来,他会当场把你杀死的。你知道该怎么办吗?我把你藏起来。我丈夫一回到家,总是疲惫不堪。吃完晚饭,他就**睡觉了。”

于是,王后将小伙藏在床底下,用一个大木盆把他扣上。她对他说:“千万别睡着,留心听我丈夫讲些什么。”

得,小伙被扣在木盆下面了。不久,花王也回家来了。他刚踏进房门,便立刻对妻说:

“谁来过这?屋有一股怪味。”

“谁也没来过,”妻说,“因为你去了许多地方,身上带着一股怪味回来了。”

“肯定有人来过。”

花王不住地追问王后,王后却一口咬定,因为他去了许多地方,身上才带着一股怪味回来的。

最后,花王只好同王后和解了。他吃过晚饭,**躺下便睡着了,王后也挨着他身边躺下。

花王一入睡,王后便从他头上揪下一根头发。花王的每一根头发都是一朵鲜花。

当她拔下他第一根头发时,便捅了他一下。花王被捅醒了,问王后:“干吗打扰我?让我睡觉吧!”

“嗳哟,”王后说,“你听听我做的梦。”

“你做什么梦了?”

“我梦见在某个镇上有一个国王,”王后说。“他身上长满了烂脓疮,动弹不了。他身上怎么会长那么多烂脓疮呢?”

“该他那么着,”花王回答说,“因为他有一个烤面包的炉灶,炉灶下面有一只癞蛤蟆。仆人在那个炉灶给他烘烤面包吃。所以他才全身长烂脓疮。只要他叫人把那个炉灶拆了,再砌一个新的来烤面包,他吃了那种面包后身上的烂脓疮自然就消了。得了,现在别再打扰我了。”他喃喃地对王后说。

花王又睡着了,当他睡熟时,王后又从他头上揪下一根头发,又用力捅了他一下。花王又醒了。

“你干吧老打扰我?”

“嗳哟,我又做了个梦,”王后告诉他。

“又梦见什么啦?”

“我梦见在某个镇住着另一位国王。国王是个盲人。他怎么会瞎了呢?”王后问。

“该他那么着,”花王说,“因为他那座王宫,连同鸡窝和篱笆上面的顶盖全是金做的。要是把金顶盖卸下来,扔进流经王宫旁边的河。换上茅草的,他就能立刻重见光明。”

这样,已经有了两朵鲜花,现在就缺最后一朵啦!

花王又睡着了。他睡得很熟。王后又从他头上揪下一根头发,并捅了他一下。

“哎,你真不让我睡觉啦!”花王说。“你再捅我,我可就不客气啦。”

“嗳哟,我又做了个梦,”王后说。

“又梦见什么啦?”

“我梦见在一条大河边,有一个妇人在吃力地拉着木笺。她不停地拉着,一会儿往上游拉,一会儿又往下游拉。她怎么老在不停地拉呢?”

“该她那么着,”花王回答,“因为有好麦,她也烤不出好面包来.只要她能烤出好面包来,就用不着老来回拉木筏啦。你要再打扰我,我可真不客气啦。”

“别担心,”王后安慰花王说,“我不会再打扰你啦。”

花王又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深沉。王后把扣在小伙身上的木盆拿起来。

“他说的你全听到了吗?”王后问。

“一字不漏,全听到了。”

“不过,在那个妇人还没有把你渡过河去之前,千万不要把花王说的告诉她,”王后对小伙说,“你到了对岸,才能把花王说的话告诉她,不然,你就永远过不了河啦。”

小伙拿着三朵花,谢过王后的好意,开始往回家的路上走。

他又来到河边,看见那个妇人正抓着木筏在等候他。她不耐烦地问小伙:“你说说,花王都说了些什么?”

“你先把我渡过河去,”小伙说,“然后我再告诉你。”

“你不先告诉我,我就不渡你过河。”

“你不把我渡过去,我就不告诉你,”小伙回答。

他们就这样争执不休,末了,妇人终于说:

“好吧,上筏吧!”

他坐在木筏上,妇人把他渡过河去,他一上岸,妇人就追问:“说吧,花王都说了些什么?”

“花王说,你之所以得在这来回地拉木筏,是因为你不会烤一手好面包。”

“噢,你在对岸时干吗不说呢,你早说,我就永远不会把你渡过河来的。”

“别犟了,你还是去烤好面包吧!”

“我不会呀!”

“那你就一辈拉你的木筏吧!”

“算你走运,过河之前没告诉我,要不然你就得永远留在那啦。”

小伙不再同她争辩,离开河岸走了。他很快来到瞎国王居住的城镇。他走进王宫,把花王说的话对国王讲述了一遍。

可是,他刚把话说完,便立即被投进监狱,原因是他胆敢要国王把整座王宫上的黄金取下来投到河去。但是,国王仍然叫人把金顶卸下来,以便证实小伙是否讲真话。

国王召来的工匠把整座王宫的屋顶全卸下来,换上茅草做的屋顶。

茅草屋顶一上好,国王又像二十年前那样,得以重见光明。

国王很高兴小伙讲了真话,马上叫人把他从牢房放出来。

“我又重见光明了,”国王问他,“我该如何报答你呢?”

“陛下愿意给什么,就给什么吧。”小伙回答。

国王立刻叫人牵来一匹漂亮的骏马。国王的仆人还装了两马褡裢的金,搭在马背上。

“这些够你过一辈幸福生活啦。”国王这样对他说。

现在,小伙可以骑马,不用步行了。他很快来到另一个城镇。他做的第一件是去见国王。

国王问他:“唔,你问花王了吧?”

“问过了,”小伙回答。

“他说什么来着?”

“他说,陛下烤面包的炉灶下面有一只大癞蛤蟆。”小伙回答,“要是陛下命人把那个炉灶拆了,另砌一个新的,陛下吃了用新炉灶烤的面包,身上的烂脓疮自然就消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国王听了,马上命人把小伙关进牢房,原因是他胆敢说要拆掉国王烤面包的炉灶。可是,国王还是立刻吩咐人把炉灶拆了,重砌了一个。国王一面叫人砌炉,一面吩咐厨揉好面,等炉灶一砌得就点火烤面包。国王希望尽早吃上新炉灶烘烤的面包。

炉灶一砌完,仆人便立即生火,把面团放进炉灶去烘烤。国王的厨都有农妇们烤面包的习惯,烤面包时总要放一个小面团进去,小面团熟得快,好让国王早些尝尝。

果然,小圆面包先烤得了。国王一刻都等不及,把小圆面包吃了。国王刚把小圆面包咽下去,身上的烂脓疮就开始结疤,脱落了。国王饱饱地吃了一顿,身上的烂脓疮居然全好啦。

“嗯,”国王叫人把小伙从狱中放出来,对他说,“你是讲了实话。”

国王又问他:“你要我给你什么呢?”

“陛下愿意给什么,就给什么吧。”

同那个国王一样,这个国王也叫仆人牵来一匹漂亮的骏马,还给了他满满两马褡裢的金,对他说: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孩,因为你向花王询问了治好我身上疾病的方法。”

小伙谢过国王。现在,他有了两匹马和四马褡裢的金,便动身回家。

他到家时,看见财主正蹲在一堵篱笆下面,冷得瑟瑟发抖。只见财主家的窗户都被用钉钉*,院长满了杂草。财主再没有充足的食物填饱肚,只好勉强糊口度日。

小伙朝那儿快步走去,他帽上插着三朵鲜花。他向财主打招呼:

“噢,岳父,这是三朵鲜花,是我从尊贵的花王那取来的。”

“孩,为你弄到鲜花感到高兴。你只管戴着吧,那是你该得的。现在,鲜花对我已经没用了。”

“别悲伤,”小伙对他说,“你只管进来吧!”

他们一同进了屋。小伙同妻见了面。于是,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宴,因为上次他们举行婚礼时,没有来得及设宴庆贺呢。

他们要举行盛宴的消息传遍了七七四十九个国家。小伙邀请了所有的亲友:父亲、母亲,还有那两个流浪汉。婚宴如期举行,讲人——我也蹲在屋的一个角落,期待着有人给我点吃的。我果然拿到一大块肉,大得吃不完,还带回家去呢。

点击查看更多弟子规里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5066.html

热门阅读

  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
  2. 流动人口计生的活动总结
  3. 卫生工作自查报告
  4. 周年庆贺词简短
  5. 新春拜年小学生作文
  6. 教师节给老师发的祝福短信息
  7. 那一刻的举动不同寻常散文
  8. 描写秋季菊花的诗句
  9. 午后阳光茶随笔
  10. 饥不择食杂文随笔
  11. 卖车的幽默广告词大全
  12. 下雪的好句子摘抄
  13. 学业成就的自我评价范文
  14. 席慕容《淡淡的花香》散文阅读及答案
  15. 表示心情的好句子
  16. 《水质分析》教学设计范文
  17. 小学家长的发言稿
  18. 2016年简短圣诞节祝福语英文版
  19. 李白《长干行》全诗翻译赏析
  20. 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21. 三八妇女节的礼物作文范文
  22. 《开心树》教学设计
  23. 关于建军节的诗歌
  24.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日记
  25. 201年经典除夕祝福语
  26. 爱国古诗词选集
  27. 鲁迅谈读书的名言
  28. 祖国在我心手抄报文字
  29. 春节拜年祝福语短信
  30. 关于季羡林的八个故事
  31. 雪地上的脚印凌乱不堪散文
  3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33. 农村信用社主办会计的竞聘演讲稿优秀范文
  34. 贺年祝福诗句
  35. 201西方复活节祝福短信
  36. 2015年端午节祝福语
  37. 有关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38. 初探秋叶原杂文随笔
  39. 优美的句子拟人句大全
  40. 2015关于幸福伴我成长征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7:12:39
本页面最近被 13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16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