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2:56:49

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㈢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㈣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㈤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㈥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一块仙石迸裂产石猴成王

拓展阅读

1、《芦花荡》

○课型:读研讨课

○课时分配:两课时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思考课后练习,写发言提纲。

第一课时

内容及步骤:

○导入:同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课时他却能神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确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

○早读课同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还有那些生字词需要帮助的吗?(生提师解决)

○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指导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生找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引导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生先讨论,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来的。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不求一致。

○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2、初一地理范文大全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向等)

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请同们画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上来用细绳标示两条经线;

2、生与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生活动:让生上台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标示基多市。

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

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South”的开头字母。

生活动:让两位生上台,一位生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位在地球仪上找纬线。

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同们真聪明,和科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生活动: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任意抽取一张。同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引导:按照我们习纬度的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

生活动:让两位生上台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0°经线(本初子午线)。

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引导:看看在你们找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生讨论并回答)

引导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生回答)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总结此课。

反馈练习: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1、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2、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一、纬线和经线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纬线)

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二、纬度和经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初一地理范文大全

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来,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生回答)

总结:同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们能否提质疑?

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历都有哪些的环球航行?

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的就是16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上来为我们讲述。

生回答 )

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了怎样的道理?

生回答)

总结:我们要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6页图c,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展示挂图:课本图p 5C图地球的大小

生读: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千米

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们看。

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生回答)

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习地理知识,所以,同们应当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总结:今天,我们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布置作业: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课余比比看谁做的。

4、初一地理范文大全

界居民和国家

材分析

1、本节材是要让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的信仰情况;了解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一、授课思路与

1、让生观看界各地风土民情、*、人种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生的习兴趣。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1、掌握界人口、人种、

2、了解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的起源与分布;

2、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准备

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界地图光盘、界人种图。

四、过程

(一)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⑴1987年7月11日是界50亿人口日;

⑵1996年6月底,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⑴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⑵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⑴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界第一,占54%;

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②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⑵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界第二,占37%;

①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②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⑶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①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②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

⑷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 人种

居民 (板书)

* 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5、初一地理范文大全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说1—2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重点:

地形类型、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难点:主要地形类型特点、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

三、具:

沙盘、水、小风扇。

四、法:

讨论法

五、过程

引入:我们的家园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陆地而这陆地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种形形色色的地形构成的。对于这些地形我们的地理家给它们取了相应的名字。它们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呢?

读图4—48———4—51思考并分组讨论:地形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代表发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根据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

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

丘陵有高有底小

平原地面宽广地表起伏小小

山地较高有明显起伏大

高原极高顶面较大起伏小大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那些地形类型?这些类型对我们家乡经济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

师小结:我们的家乡确实有许多矿,开采这些矿对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好处,但是我们以前的家乡是山清水、鱼羊成群。你们的父辈不合理的开发以使我们的家乡上无一片净空、下无一片净土水中无鱼,自然界已经开始给我们惩罚了。合理开发资源还我清山绿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渡:通过前面我们大家的讨论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回答:(山脉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等。)

师再问:那么我们家乡的山上的沟谷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讨论:

师演示小实验:

①用水从沙盘中“山”的顶部冲下。

②用小风扇吹沙盘中的“山”。

师讲解:降水冲刷、风蚀这都是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区由于外力作用的千差万别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形。

对照图4—60至4—65看书P157内容。

生讨论: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我们家乡地形变化的主要外力因素。

师小结:地球的巨大内力是地形的塑造者,而外力则是地形的雕刻师,雕刻千奇百态的特殊地形。外力的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

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谁发挥较大的作用呢?(有时是内力、有时是外力。)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P158、2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一、地形的类型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二、地形的变化

1、地球内力的作用。流水冲刷

2、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风蚀

冰川移动等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2课时

镇初中:徐建平

1、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2、知道绘制等高线的地形图的法。

二、重点:判读简单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绘制等高线的地形图的法。

三、具:老龄土做的山模型(湿土做好晾放一天)、小刀、明胶片做的山模型、等高线地形图等。

四、法:实验讨论法

五、过程

引入:通过前面我们讨论我们得地形有丘陵、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那么我们可用什么法把它们表示到地图上呢?

读图4—52,讨论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可用什么法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是否看到过表示地形的地图。

生讨论:

代表发言:(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呢?

分组实验:(要求把老龄土做的山峰,用刻度尺量高度,按1厘米高度差用小刀刻画等高线,做好后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师巡回指导

生讨论:(P155、1、2、3问题,重点是2、3两问题。)

生代表发言:(把等高线绘制到白纸上法有多种)

师选其一种进行示范:

步骤:①用硬棒从“老龄土做的山模型”山顶直**到底。②用小刀按等高线依次横切“山”但不能切断其中硬棒。③把切好的“土串”正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脚轮廓在纸上描最下面的等高线。④把第一条到第二条等高线之间的`“土块”从“土串”上卸下,再用笔沿第二条等高线在纸上描轮廓等高线,依次在白纸上描相应的等高线。

生分组实验:(要求生尽可能按自己的法做。)

师巡回指导

生展示:

师小结且提问:等高线绘制在白纸上形状是怎样的?(闭合的曲线)

师讲解:对于真正的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师演示:等高线投影1(自制的有陡坡、缓坡、山峰的明胶片山体模型)

等高线投影2(有鞍部、山谷、峭壁的明胶片山体模型)

生讨论:(陡坡、缓坡、山峰、鞍部、山谷、峭壁、山脊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代表发言:

师小结:(陡坡等高线密、缓坡等高线疏、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由内向外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部位相对、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的地为山谷、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峭壁等高线重叠。)

生读图4—56、4—57完成P156的表格

练习:对照等高线地形挂图由生找图中山峰、山谷、陡坡、缓坡、峭壁、鞍部等。

思考:盆地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点击查看更多猴王出世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7592.html

热门阅读

  1. 大学周年校庆社团活动总结
  2. 201年元旦短信祝福语大全简短
  3. 初二语文钱塘湖春行的优质教案
  4. 2016简单而有文采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5. 小学生关于爸爸的作文
  6. 初中毕业离别祝福语201
  7. 现在完成时的句子
  8.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范文
  9. 秋季学期八年级物理的教学计划范文
  10. 《外国诗两首》课堂教学设计
  11. 鸡年春节公司祝福语
  12. 《好宝宝不挑食》教案
  13. 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
  14. 介绍孙杨的英语作文
  15.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节约》教案分析
  16.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17. 毕淑敏散文《提醒幸福》读书笔记
  18.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模板
  19. 拥挤的国庆节五年级作文
  20. 顶岗实习生自我介绍范文
  21.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50字
  22. 201工会个人工作总结
  23. 简论王维诗歌中的道
  24. 有关梅花的名言诗句精选
  25. 三八妇女节精选的祝福语
  26. 父亲这所大学美文
  27. 李白的故事
  28. 难忘的春晚四年级作文
  29. 《狐狸和乌鸦》优秀教案
  30. 规范的施工设备租赁安全责任协议书
  31. 大学毕业实习心得体会
  32. 生活就像一首歌情感美文欣赏
  33. 心情随笔:我们的夏以至
  34. 2016会计实训心得体会
  35. 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36. 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计划范文
  37. 演艺的事务授权委托合同精选
  38. 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总结
  39. 节约粮食的趣味标语
  40. 《国旗多美丽》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4:47:13
本页面最近被 52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重庆,TA在页面停留了 14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