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提醒幸福》读书笔记
周末闲暇时,无意间翻阅《毕淑敏散文》,读到了她《提醒幸福》一文有关“幸福”的文字,心头一阵温暖,于是和她一起分享了来自心灵的震颤。毕淑敏老师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语言告诉我们,幸福是需要提醒的。而在轻松的阅读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尤如沐浴在夏日凉爽的习习海风中。
生活中,人们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提醒幸福》这一篇文章就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来提醒了我们什么是幸福,告诉我们怎样去享受幸福。
文中毕淑敏老师列举了许多生活中提醒灾难的生活现象。比如:小心着凉、小心跌倒;别骄傲、别高兴得太早;注意风暴、注意路滑……至于幸福,大多数人都觉得幸福是不提醒也跑不掉的,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着谆谆告诫,或者是他们觉得幸福无足挂齿。正如作者所说的“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应对灾难的从容,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太忽视提醒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空闪烁红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欢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是啊,实际生活中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是温馨的,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它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只要我们寻找它,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看着孩子茁壮成长的母亲是幸福的;
辛苦忙碌工作终于尘埃落定的你是幸福的;
努力拼搏,创造出杰出成就,受人尊敬的学者是幸福的;
牵手相伴一生、心灵相通、相敬如宾的老夫妻,虽平凡却也是幸福的;
坐于瓦屋纸窗之下,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知己共饮清泉绿茶,偷得半日之闲,难道不更是一种幸福吗?
幸福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到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所以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们不要悲观、消沉,要把经历的万事万物都变成一种享受,学会体会灾难间隙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说:“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渴望着幸福,所以常常喜欢回忆幸福的往事,希望回到幸福的那一刻。可是我们应该懂得,现在的每一刻其实都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天凉了是谁提醒我们要加衣服?饥饿时是谁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爱人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句问候,大家为了同一个目的而互相协作一起奋斗,这些都是幸福。幸福就在我们微笑的时候,就在我们欢呼跳跃的一刻,就在花开的瞬间,他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去体味。
人生没有一路的坦途,也没有一世的繁华。淡去了云烟,送走了喧闹,拥有了一份宁静的时候,也许这才是一种让你感觉踏实的、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抓住幸福的每一个瞬间,从现在开始,提醒自己有多么的幸福。
2月10日,我读完了《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它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表达了作者毕淑敏的幸福观,也是对读者的睿智提醒,正因为作者的提醒,所以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对待、感悟幸福的意义。
毕淑敏在文章中写道:“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在文中说“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象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光亮亮”。我觉得,在毕淑敏看来,幸福其实是“知足常乐”这个词的另一种解释。所以说,知足就是幸福,幸福就能常乐。
毕淑敏的散文有着女性细腻温婉的特点,通常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世界或现象中发现问题。不仅如此,她还善于超越传统观念去追求和捕捉人间的美好和温情,并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充满生命气息和思辨意味的散文很容易*和打动浮躁的现代人,成为他们缓释压力的心灵鸡汤。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使我感慨万千。“幸福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象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着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毕淑敏在文中如是说。是啊,又有谁能够预测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呢?我们只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意幸福,才能够真正的感觉到幸福。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经历让我神往,她的才情使我敬佩,特别是她写的散文,随笔,充满人生的哲思,饱含智者的醒觉,每一次读来,都让我有深深的震撼.
《提醒幸福》就是这样一篇哲思文.文章告诉人们怎样享受幸福,让人真切地感受幸福,读后如沐春风般惬意,如走在明媚的阳光里.文章开头指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我们太多注重警觉灾难.我们太容易忽视提醒幸福.因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断地提醒,训练.我们要提高对幸福的警觉,当她到来时,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
是呀,少了关注,少了留神,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和幸福的马车擦肩而过.每次从电视广告上看到全家人一起自由生活的情景时,心里就自然会想,他们多么幸福啊!每当朋友不经意对自己开玩笑说,哎呀,你那么幸福啊!心里总会颤抖和发愣,好象有一种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询问自己,你真的幸福吗 我终于忍不住问自己,人生一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呢 文中说:"幸福是心灵的震撼.""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幸福是平平常常的,温馨的感觉.""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也能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活时,我们还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活过."
我眼中的幸福就是每天能睁着眼看到新一天的开始,这就是幸福,换句话说,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就是隔着遥远的玻璃窗看人家给刚出生的小娃娃换尿布!幸福就是周六回家可以看到健康的父母.幸福就是在厨房里忙碌着给丈夫和女儿在可口的晚餐,然后想象着他们意犹未尽地一扫而光,,,,,也许,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感觉它的来到和失去,感觉她的来去匆匆,感觉她像花儿一样开了又落.
常常提醒自己关注幸福,就像在寒冷的冬日要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会感到暖洋洋,这就是幸福.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张鼓励的纸条,一次成功的体验,,,,,,面对天真可爱的学生,做为老师的我要告诉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中,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在勤奋的学习中,你就会感受到幸福.
像花儿一样,尽情地绽放自己,把芬芳和美丽留给人间,你就会幸福.学会感恩,知足常乐,幸福永远与相伴.
拓展阅读
1、精选读书笔记作文300字集合
《环球八十天》是法国着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勒写的。这本书主要描写了费利斯。福克用了八十天环游了世界。
费利斯·福克沉默寡言,生活规律,但富有爱心。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精密的时钟。他生活按部就班,行动精确缜密,凡事皆有准备。以至于走几步、动一动都有节制。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习惯。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按部就班,规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要严格按照计划做。这样,不但不是很忙,而且还能干许多别的事情呢!就像福克在途中还救了一位美丽的夫人。
记得以前,我的生活没有规划,整天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做些什么。
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一大套计划。每天的作业完成了,每天的生活明确了,所以再也没*过。写计划可直是好呀!
费利斯·福克的这种习惯是每个个人都应当学习的。一但养成了这种习惯,就万事无忧了,再加上一个聪明的大脑,就更好了!
费利斯·福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字习他!
2、史湘云的境界——《红楼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说起写诗,很多人都会想起林黛玉这位大观园首席诗人。其实,我们来看看史湘云的诗才。
史湘云很爱作诗,第三十七回中,大家咏白海棠,没有叫上她,她就“急的了不得”。第二天被接到大观园里,马上就要入社作诗,并不计较大家前日忘了她:“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生活中,她的文思创意最活跃,最有趣。宝玉几人的生日聚会上,唯有她的酒令,最复杂有趣,最好玩有意思。她对作诗的热爱,处处可见。
真诚的热爱是卓越才气得以培育生长的土壤。史湘云有着出众的诗才,她才思敏捷,口风爽利。咏白海棠,她的文思惊艳四座。她一边跟人说话,一边构思的两首“咏白海棠”,格调清新,典雅大方,让“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芦雪广联句,她一人大战黛玉、宝钗、宝琴三位公认的最出色的诗人,毫无压力。中秋节,她在凹晶馆和“诗魂”林黛玉单独联句作诗,互诉肺腑。群芳共庆生日宴,唯独她的酒令最有创意最可爱。史湘云对诗的热爱,没有停留在诗社的纸上,而是渗透了她每日的一言一行、一呼一吸,成为她生命中活着的一部分。
大观园中会有才华、会作诗的姑娘不少,但是,能跟最出色的诗人林黛玉进行诗歌和灵魂对话的,只有史湘云。
史湘云和林黛玉是一对“另类知己”,她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可爱可赏。有同寝一床的闺蜜亲密,也有热气腾腾的打闹和吵嘴。性格直爽的湘云嫌弃过黛玉小性儿,黛玉会因为湘云说她像戏子当场耍脾气,气得湘云收拾东西要回家。黛玉讽刺过湘云烤鹿肉像“一群花子”,湘云针锋相对黛玉“假清高,最可厌”。可是,正是这些看似不和谐的小矛盾画面,恰恰在说明她们之间关系的真正状态——两人虽完全不同,但内心非常亲密。她们两个都是宝玉从小一起长大发小,三个人的亲密和信任的程度,是后来的宝钗无论如何都无法实质性改变的。
3、史湘云的境界——《红楼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对于生于侯门史家的湘云来说,命运并没有给她多少温情和笑颜。
第五回中,关于湘云的判词,我们可以对她有个大致的勾画。“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虽然贵为“四大家族”中的侯门小姐,史湘云的生活其实并不如意。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叔婶度日。她在红楼中的出场都是在贾府里,都是短暂的小住。然而她更多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从一个个关于她的细节中了解并大致勾连出来。
端午时节,大热天里,史湘云在书中第二次来到贾家,和众姐妹已是“经月不见”。天气太热,贾母和王夫人让湘云把外面衣裳脱了。湘云回答说:“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几句话里,我们就能够觉察到湘云实际生活的一个侧面——她在家几乎没有一点自由可言,她甚至连自己穿什么都不能决定。
袭人有次麻烦史湘云帮她做宝玉的鞋子,宝钗知道后,对袭人说:“……我近来看云丫头的神情,再风言风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是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差不多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狠。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的,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袭人口中的:“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帮人做这样的活计,还不知道是湘云怎么熬夜赶出来的。
虽然贵为侯门之后,可到了第四代的史湘云,生活已经不再是养尊处优。史湘云在自己家,不但针线活计要自己动手,甚至叔婶还让她接外面的活计来补贴家用!湘云在家天天干活到深夜,咬着牙帮做点贾宝玉的活儿,还要看家里人的脸色。(袭人在这里的可恶,以后再说)
我们可以看出,史湘云在自己家里的日子,是连贾府的丫鬟都不如的——贾家哪个丫鬟说过自己天天干活到三更?
在大观园的小住,是她珍贵的快乐时光。她不想跟姐妹们提起自己家里的生活,不想成为她们的“同情对象”——她在努力保持自尊。更重要的,她不想让灰黯的现实侵蚀她短暂珍贵的大观园生活——短短的小住时日,对她来说,就像美好的梦想。和姐妹们一起作诗、嬉闹的时光,她每一寸、每一刻都无比珍惜,充分享受。欢乐的记忆,美好的画面,会在史湘云心中被一遍遍回味、沉淀,成为温暖光明的珍宝。对欢乐的回忆和向往,撑着史湘云,熬过辛劳和灰黯的日子,让她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对自己笑出声来。
所以,家里人来贾家接她回去的时候,“那史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嘱咐道:“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些,打发人接我去。”——湘云在家里,辛苦和心酸都不敢表露,无处倾诉。她不敢跟叔婶主动提去贾家住,只能眼巴巴盼着,老太太打发人去接她。可是老太太也不会总想起她,她只好求宝玉多提醒。这份巴望和心酸,木兰每每思之,也会不禁喉头哽咽,眼圈发红。
前八十回并没有写到史湘云的命运结局。她的判词:“厮陪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时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似乎在告诉我们,史湘云终究拥有过一段舒心的梦想生活,但是,梦很快就会醒。
跟其他主子姑娘们比起来,湘云更加懂得生活之苦之难。可是,她不抱怨自苦,不孤绝悲观。这个“憨湘云”,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娇惯与疼爱,对苦难和委屈不敏感,而更愿意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她阳光乐观的性格让她始终能够超越自身生活,看到生命中别人看不到的美。她积极地、热情地、踏实地、充满乐趣地生活着,活出了别人都没有的明亮可爱、热气腾腾的生命状态。
史湘云的性格中,有一种深深根植于人格之中的温暖力量极其动人——不哀不怨、随遇而安,真诚乐观,活在当下。这样踏踏实实的阳光性格,让书中只要有史湘云的画面,都那么的精彩生动,明亮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