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词选集
我热爱我的祖国,胜过热爱我的生命。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爱国古诗词,欢迎查看!
1.《春愁》
朝代:清代 作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韩江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丘逢甲
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
3.《赠梁任父母同年》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4.《病牛》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5.《关山月》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拓展阅读
1、诗词研究·中国古典诗论在东方
古代日本、韩国和越南诸邻国,历来以中国诗论为本国诗论,指导汉诗人的创作。它们的诗话即受中国影响而产生,形式丰富、多样,其论中国诗说,自然也受中国学术的影响。对于风、骨、神、韵、气、味这些特有的概念,邻国学者同样熟悉。例如,黎贵惇(越南黎朝显宗时人)说越诗,直追“汉魏齐梁”、“隋唐宋元”(《全越诗录例言》);李奎报(*朝高宗时人)说朝诗,亦明“夫诗以意为主,设意最难,缀辞次之,意亦以气为主,由气之优劣,乃有深浅耳”(《白云小说》)之意;而日本平安时代大江匡房的《江谈抄》,已有类似诗话的片断,镰仓时代虎关师炼的说诗评韵之文,更直接以“诗话”名之。所有这些做法,与中国古人并无二致。日、韩、越三国,至今保存古人的诗文序跋、诗话文话和有关诗文的书信,成了这些国家诗歌理论发展的基础。明治维新以后,它们先后接受西方的影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西学的东渐,深刻地改变着日韩学者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以致使其中国诗论研究,与西方、俄苏相比,也独具特色。以日本为例,中国诗论研究大体分为如下三个时期。
一、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末为垦拓期。研究者多出生于明治末年,他们接受了西方思想,一改尊经重史、轻视小说戏曲的旧习,以新的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的性质作出概括。铃木虎雄的《支那诗论史》(1925)是第一部中国诗论史著述;青木正儿的《支那文学思想史》(1943)和《清代文学评论史》(1950),则属这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多数学者注重对该领域的总体性描绘与把握。因此,近藤春雄的《文心雕龙》、《诗品》研究,也冠以《支那文学论的发生——〈文心雕龙〉与〈诗品〉》之名。这时虽在总体认识上沿袭西方观念,但在具体问题的认识上,日本学者可能深于西方学者。当时,日本文学界“艺术至上”的思潮对研究者有所影响,这表现为过高评价魏晋的文学思想和理论。
二、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为培植期。这时有战后民*、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学术研究已深入到某一时代或某一著述的考证、辨析之中。高松亨明、高木正之等人的《诗品》研究,京都大学的《诗品》、《文心雕龙》研究,九州大学目加田诚、广岛大学斯波六郎的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横山伊势雄的宋代诗论研究,横田辉俊的明代评论史研究等,都在各自领域潜心耕耘。当时中日之间不便交流,日本学者如吉川幸次郎、斯波六郎、目加田诚等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培养新生力量。诸如横山宏的《南齐书·文学论》译本、丰福健二的《六一诗话译注》、小西甚一的《文镜秘府论考》、小林建志的《二十四诗品》译本、横田辉俊的《诗薮》译本、泰田青丘的《日本歌学与中国诗学》、久松潜一的《六朝诗学与古代歌论》、国崎望久的《〈沧浪诗话〉给近世歌论的投影》等等,均是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著述。
三、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末为收获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日学术交流有所加强,战后日本新一代研究者的惨淡经营也开始奉献成果。这时仍以几部要籍为重要研究对象。户田浩晓积数十年《文心雕龙》之研究,结成了《中国文学论考》一书;林田慎之助的《中国中世文学评论史》、兴膳宏的《中国的文学理论》、船津富彦的《中国诗话研究》,也均是多年成果之集大成。这些著作对垦拓期先师的继承关系,十分明显。近来的《文心雕龙》考辨,仍然层出不穷,清水凯夫、门胁广文、安藤信广等人,在此争立新说,研求精义。中国其他诗论,从先秦诸子到清季王国维,也均有书文涉及。现在日本已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研究阵容,研究家多达数十人。
日本学者治学,注重大量占有资料,穷搜欲尽,考辨严谨,不尚空论,但又时有罗列过繁、阐发不足的弊端。在思考方式上,多拒绝*化、极端化的观点,而取兼容折衷的态度。研究者甘于寂寞,埋头著述,这种敬业精神是他们的成功之本。
2、有关“信任 责任 无私 博爱 宽容”词语的古诗名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无私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责任1、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爱也是一份责任
3、凡是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
4、真正进步的人决不以“孤独”、“进步”为己足,必须负起责任,使大家都进步,至少使周围的人都进步。(邹韬奋)
5、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西塞罗)
6、要使周围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应该像蜡烛那样燃烧。(高尔基《蟑螂的故事》)
7、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狄更斯《马丁·矍述伟》
8、我的职责是要我说出我认为公平的合乎人道的话。无论这会使别人喜欢或厌恶,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发表了就会自动流传。我充满希望地把它们播种在血腥的泥土中。收获的季节会来到的。——罗曼·罗兰《超越混战》
9、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笑面人》
10、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姆昌德
11、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列夫·托尔斯泰
1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美】
1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1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20、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16、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17、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余秋雨【中国】
宽容: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黎巴嫩)纪伯伦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1.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2.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崇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无私: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和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坚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责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诗词曲赋文论·中国古代的诗歌
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以至于人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不但起步早,而且起点高。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产生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六百多年的诗歌,是我国诗歌光辉灿烂的起点。《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双声叠字叠韵的语汇,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美感,开辟了中国诗歌的道路,对后代的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产生于战国末期以屈原的作品为主的楚辞表现出了与《诗经》显著不同的面貌:篇幅加大了,句式加长了,华美多彩的文辞写出了奇幻的想象,带来了明显的神话色彩,表现了更丰富的情绪和美感。楚辞杰出的艺术成就,使它取得了与《诗经》同等的地位,并称“风**”(风指《诗经》中的“国风”,“**”指楚辞的代表作《离**》)。在后世的李白、杜甫等人身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深远影响。
承继先秦时代的东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历时八百余年。比起《诗经》和楚辞,这一时期的诗歌有了许多发展变化,对中国诗歌的最强音——唐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体裁样式的更新:五言诗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体;七言诗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南朝齐梁时,由于受声韵学发展的影响,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注意区别四声,加上晋宋以来诗歌中形成的对偶,使五七言诗向新的方向发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完成准备了条件。此后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止,五七言诗就成为我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两种形式,产生了众多的著名诗人和佳作。
这一时期的诗歌,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两汉时代;曹魏西晋时代;东晋、南北朝及隋朝时代。两汉时代约四百余年,主要标志是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诗歌,主要由乐府诗和文人诗两部分组成。乐府诗是朝廷音乐*——乐府,配制音乐演唱的诗歌。汉代乐府诗现存约五六十首,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不能确知其名的文人对民歌的仿作。后人统称这几十首诗为“古辞”,现代则称为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故汉乐府民歌多叙事诗。长诗《孔雀东南飞》是其间的杰作。乐府诗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也极富于创造性。句式多样,有四言诗、杂言诗,更多的是新兴的五言诗。产生于民间的五言诗,影响、推动了文人去创作五言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民歌影响文人创作的一件大事。汉乐府民歌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从汉末建安到明清时代,屡有诗人仿效。汉代文人诗,现存数量不多,创作于东汉末期的《古诗十九首》可为代表。这一组诗艺术造诣很高,被后世文人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紧承两汉且历时百年的曹魏、西晋时代,诗歌发展的显著特色是“五言腾踊”,五言诗确立了在诗坛的统治地位。曹魏又可以分为建安、正始两个时代。建安时期,频繁的战乱使社会各方面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文人们忧时伤乱,悲叹人生的易逝,渴望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三者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及其门下的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曹植的成就最高。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残酷,正始文学显示出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西晋时代,文人很多,除稍早的傅玄、张华,稍晚的刘琨、郭璞外,又有所谓“三张(张载、张协、张元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之目。其中陆机、潘岳并称“潘陆”,在当时评价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左思、刘琨则表现出了另外的特点。
历时约三百年的东晋、南北朝及隋代,不仅五言诗进一步发展,有了不少的新变化,七言诗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代表作家有开创了田园诗派的陶渊明,开创了山水诗派的谢灵运及其后继者谢朓,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鲍照,由南入北后诗风大变的庾信,等等。南北朝时代,乐府民歌出现了新的面貌。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五言四句体,是后代五言绝句的先声。语言天真活泼,风格婉转缠绵,其强烈的抒情风格和明朗自然的语言,对南朝和唐代文人的不少抒情小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的北朝民歌则表现出了迥异的风貌。有名的《木兰诗》和《敕勒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经过汉魏六朝时期八百余年的酝酿和发展,诗歌在唐代达到了它辉煌的顶峰。唐代诗人之多、作品之众都超过以往各代。《全唐诗》就已收录了二千三百多人的近五万首诗作。唐诗的内容不仅空前广泛,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纯熟的境地。除李白、杜甫两个最伟大的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盛之势。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七律绝和排律,无不具备。这些形式,上承风**,下启词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流传最普遍,影响最深远的诗体。唐人在这方面的成就,几可说是空前绝后。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一种与音乐关系极为密切的新体诗——词。词大约产生在初盛唐时。经过了在民间的长期流传,影响推动了文人的创作。晚唐的温庭筠是第一个以词名世的作家。五代时期,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温庭筠和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录在《花间集》中,因此被称为“花间派”。这一派的词,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对后来词人均有很大影响。南唐的词人以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为代表。其中李煜尤为出色,是整个词史上的一流大家。南唐词风对宋人有很大影响。
随后的两宋,在诗歌的创作上表现出了与唐诗不同的风貌。宋代的诗歌,虽不能和唐诗并驾齐驱,但在诗歌的语言技巧方面却有明显的创新和发展。苏轼、黄庭坚、王安石、陆游等人都是自成一家的大诗人。在黄庭坚的影响下,还形成了在宋诗中影响很大的江西诗派。与宋诗相比,宋词更具艺术独创性,以至于后人以宋词为宋代文学的代表。词在两宋达到了极盛,名家辈出。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秦观、贺铸、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张炎等人,都是两宋词坛上的佼佼者。尤其柳永、苏轼、周邦彦、姜夔四人,在词史上有重大影响。除两宋诗人外,金末的元好问,诗词创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当词在文人手中越来越雅化的同时,在民间却沿着另一条路发展。在北方,结合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散曲。元明时代,虽然诗歌创作陷入了低谷,没有出现有大影响的诗人,但是元代的散曲创作却放出了异彩,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后人将之与唐诗宋词并列,作为元朝文学的代表。重要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乔吉、张可久、徐再思、贯云石等人。清代诗词,号称“中兴”。不仅在清朝中叶出现了我国*社会的最后一个大诗人龚自珍,而且还有乾嘉体、同光体等各种不同的诗歌流派。清代词坛,也是流派纷呈,名家迭现,从清初直延续到晚清。使得元明之际沉寂的诗词创作重现繁荣之势,超越了元明,直追唐宋。一言以蔽之,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值得珍视、也最值得骄傲的组成部分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