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故事音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4:17

世界名人故事音乐

每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有着**夜夜不明不休的奋斗的故事。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世界名人故事音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在西方音乐史上,天才并不少见,但作曲能够做到像吃饭和呼吸那样随意的人却不多见,尤其是从小就如此。但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人。他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辨明任何乐器上奏出的单音、双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轻易地说出杯子、铃铛等器皿碰撞时所发出的音高。如此过硬的*音准观念是绝大多数职业乐师一辈子都达不到的。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轰动了欧洲。正因为如此,莫扎特在当时就被公认为“音乐神童”。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 年,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兹堡。他父亲是一位宫廷乐师,这使莫扎特从很小就接受了音乐的熏陶。他自幼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可以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终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可以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791年12月9 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作为一个早熟的天才,莫扎特受到过王公贵族的种种厚爱和赞赏,但也饱尝了贵族社会对他人格的蔑视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击。在当时的社会上,做一个自由作曲家并不为人们认可,选择这条道路就等于选择了艰辛。莫扎特的父亲力劝他的儿子向大主教赔礼道歉,重归于好,但莫扎特坚决拒绝。他在给父亲的回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莫扎特来到维也纳的时刻,也就是他开始苦难生活的时刻。

在维也纳的大部分时间里,莫扎特都是在窘迫中度过的。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是他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体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他已痼疾缠身。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连一个零钱也没有。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最后他被埋在了一个穷人的墓地里,几天后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身后留下尚未还清的1682弗罗林的债务。

比起长寿而晚成的海顿来,莫扎特刚好相反。然而就在他不足36岁的一生里,却为人们创造出数量惊人的音乐瑰宝。其中包括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交响曲41部,以第39、40、41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27部,以第20、21、23、24、26、27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第4、第5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尽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满坎坷和艰辛,但他的音乐始终给人带来的是真正的纯美。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为莫扎特做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音乐是生活的画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尽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须取悦于精神,而不伤及肉体或损害听觉。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乐是生活和谐的表达。不仅他的歌剧,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乐,无论看起来如何,总是指向心灵而非智力,并且始终在表达情感或激情,但绝无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说得好:“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是18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可能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和海顿、莫扎特并列为西欧古典音乐的*。

贝多芬生于德国莱茵河流域的波恩,他的父亲和祖父是当地的选帝侯马克斯·弗雷德里奇的宫廷歌手。这个家庭是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嗜酒成癖,使贝多芬很早就被迫接过了抚养母亲和两个弟弟的担子。12岁时,贝多芬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年)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在那里他有机会为莫扎特演奏,他用莫扎特给的一个主题作了辉煌的即兴演奏,使得莫扎特对朋友说:“注意他,有一天他将名扬全世界。”几年后,选帝侯出钱安排他在维也纳跟海顿学习。他在22岁时离开了出生的城市,以后再也没有回来。不幸的是,上了年纪的海顿看不惯年轻的贝多芬那种暴烈的气质和独立的精神。当贝多芬和其他名家研究音乐时,其中一位最学究气的宣称:“他什么也没学到,他不会用正统风格写出任何东西来。”

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欺辱,他虽也偶尔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制度的*,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年)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年)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至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尽管出生于音乐世家,而且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提琴,但贝多芬并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30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像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40部左右的交响曲了。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其早期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但后来发展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个性鲜明,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正是这部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创作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6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100年的*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奋斗和希望,因而具备了鲜明的社会性和深刻的哲理性。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大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序曲《柯利奥兰》、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第九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第三号、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号浪漫曲。

1818年,舒伯特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抱着对艺术和生活的天真的幻想,毅然辞去了教师的职位,决心当一名“自由艺术家”。然而,他哪里料想得到,像他这样出身低微的作曲家,在19世纪初叶的维也纳,将会是多么的不自由啊!

舒伯特(1797—1828年)是19世纪奥地利的天才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父亲是中学教师。童年时代,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也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11岁起,他进免费的神学院读书。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学生乐队,有时还担任指挥,熟悉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许多作品。与此同时,他从13岁起就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1813年,16岁的舒伯特离开神学院后,在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这时他虽然忙于教课,但仍然创作出许多焕发着活力的作品。1818年舒伯特毅然辞去教学职务,全心投入音乐创作。由于没有固定收入,他穷困潦倒,31岁就英年早逝。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他所崇拜的贝多芬的墓旁。

1811年,舒伯特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14岁作第一交响曲,17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等谱曲。18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5部歌剧及140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31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总共写下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舒伯特生活的19世纪初叶的维也纳,社会极其黑暗,到处是皇帝的秘密警察,官方严密地监视着社会上的书报、戏剧、演出以及一切文化生活,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民主空气。但是,另一方面,为了腐蚀、**人民,*却大力提倡享乐主义的文化艺术,粉饰太平。

舒伯特既不愿依附于权贵的门下,去做他们的忠实奴仆;也不愿用自己的艺术为统治者粉饰太平,去写那些*娱乐用的浮华、空虚的作品。他要用自己那才气横溢的音乐去倾吐出当时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唱出市民阶层所憧憬的美好希望。正因为这样,舒伯特的作品很快地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正因如此,他当然不会受到当局者的重视和欢迎。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臣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当然不是皇帝的忠诚“臣仆”。在国家警察的档案中,舒伯特被记录为是一个“鲁莽的人”;而当他的一个具有自由思想的朋友被警察逮捕时,他也因受牵连而被拘留。虽然舒伯特的歌曲和音乐作品当时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1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直过了5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他写的歌曲《流浪者》出版后,只拿到两盾钱(奥地利钱币名,值美金48.2分),而出版商却从这个作品中总共赚取了二万七千盾。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有一次,舒伯特又冷又饿,却已身无分文。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家饭馆,在菜谱上作了一首曲。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要饭的,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并免费给了舒伯特一盘土豆。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摇篮曲》。他逝世前病在床上没钱买药时,朋友们把他写的《冬之旅》送到出版商那里去,但出版商仅给其中的《菩提树》一歌付了一盾钱。在出版商的残酷剥削下,舒伯特艰难地生活着。

舒伯特和贝多芬被后人称为世界乐坛上两颗最灿烂的金星。这两位大师都处于当时*王朝的黑暗统治时期,他们一生都用音乐艺术来反抗这种统治。他们尽管交往不多,但却是相知很深的朋友。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经常谈起舒伯特,说他对舒伯特相知恨晚,并预言他的音乐将震惊世界。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常提到他所钟爱的贝多芬,说自己愿意和贝多芬在一起。在他死后,他的哥哥花完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满足了弟弟的这一要求。

舒伯特的一生是短暂的,贫困潦倒的,可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抒情歌曲600多首,被誉为“歌曲大王”,是世界上歌曲创作最多的伟大作曲家,也是18、19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音乐家。当他写出那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纺车旁的马格丽塔》时,才只有17岁;而《魔王》、《野玫瑰》等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优秀歌曲,是他18岁那年写成的。据说,贝多芬临死前在病床上读了几首舒伯特的歌曲后,曾惊叹地说道;“真的,在这个舒伯特身上闪耀着神奇的火花!”此外,舒伯特还创作有歌剧14部,清歌剧6部,交响曲13部,序曲6首,弦乐四重奏15首等大量作品。由于舒伯特在世时的地位所致,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后来被人们挖掘整理出来的。

拓展阅读

1、三年级的作文水果们的会300字?儿童

秋天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果们身上,它们欢快地唱着歌,跳着舞,准备一场特别的会。

小苹果脸上绽放着甜美的微笑,它开始唱起了《小苹果》的歌,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一阵欢呼。随着轻快的,小苹果又跳了个欢快的舞蹈,让大家都被抓住节奏,脚不由自主的随着蹦跶起来。

接下来,草莓和蓝莓登场了。它们唱起了《草莓味的小情歌》和《蓝莓之恋》,小朋友们听得非常开心,纷纷跟着唱起来。

接着是橙子和柠檬的表演。它们唱起了《我爱橙汁》和《你丑你拍照》的歌曲,为会带来了不同的风格和气氛。大家都听得目不转睛,一直跟随着它们的节奏。

最后,主角们——水果们集体登场,唱起了大家最喜欢的歌曲——《水果篮子》和《水果甜甜圈》。小朋友们看着它们一起欢地唱歌,心情也跟着变得非常愉悦。

会结束了,但是每个小朋友的心里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它们走出校园,回到自己的小家,却发现,自己的老师也在森林里静静地欣赏着这场会,它为小朋友们的启蒙感到格外高兴。

2、出生贫寒的历史和他们的例有哪些?儿童

家境贫寒却成功的

1、李嘉诚

李嘉诚15岁丧父,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读书,就离开潮州到香港投靠亲戚。22岁开始白手起家创业,30岁的时候建立起庞大的塑胶花业,后来转战地产、码头、零售、IT等多个不同行业,商业上的成就惊

2、匡衡

匡衡少时因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借着偷来的一缕烛光读书,感动了邻居,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时期,被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赏识,后被封为郎中。埋庆

3、朱元璋

朱元璋因家贫没读过书,曾放过牛做过小沙弥,但经过自身的努力,最后成为了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4、岳飞

岳飞生逢乱,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加入到了抗金改盯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5、俞敏洪

俞敏洪出身贫寒,补弯歼握习三年考入北大,去北大时穿着布衣挑着扁担,毕业后创立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长兼总裁。

3、出生贫寒的历史和他们的例有哪些?儿童

1.头悬梁锥刺股

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字季子。苏秦是洛阳,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正咐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举扰纯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2.凿壁偷光

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李罩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的学者。

点击查看更多世界名人故事音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124.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夏天周末祝福短信汇编
  2. 豪夫童话故事与王尔德童话故事
  3. 五一劳动节的温馨祝福语
  4. 描写桂花的诗句、古诗
  5. 《我的五样》读后感
  6.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400字
  7.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读后感
  8. 描写花的唯美散文
  9. 关于钢材购销合同
  10. 关于五年级下册 Unit3 M Birthda 第三课时教案
  11. 2016年中秋手机短信祝福语
  12. 《泥泞》迟子建散文1200字
  13. 2018企业新年拜年贺词
  14. 201年清明节问候安康祝福语
  15. 过中秋节的作文
  16.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亲子教育
  17. 讲故事不单是哄孩子也是在培养阅读
  18. 幼儿园班级常规安全教案
  19. 小学三年级关于我的新学期作文
  20. 大学升学典礼发言稿
  21. 春节幸福的预兆随笔
  22. 2016结婚贺词祝福语
  23. 描写春花的诗句两句
  24.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精卫填海》的教学设计
  25. 汽车维修实习报告优秀范文
  26. 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27. 201描写月亮的诗句
  28. 描写热闹场面的句子
  29. 怀才不遇的诗句
  30. 圣诞节手抄报简单
  31.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
  32. 《离你最近的零工资员工》的读后感
  33. 排在第二也不错的美文摘抄
  34. 结婚祝福语大全
  35.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范文
  36. 关于七夕的古诗大全赏析
  37. 2016最新周末问候语大全
  38. 高士其读书故事
  39. 201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40. 《大地巨人》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4:51:17
本页面最近被 64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西藏,TA在页面停留了 10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