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10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2000+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口算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要加强口算训练。
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略)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和统计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小黑板,挂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在这里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页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2.二年级各班存放图书数目如下。
拓展阅读
1、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
兰海鸿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名。该班学生部分思维反应较慢,学习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多数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二、复习目的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
2、 使学生对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相加减,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以及有余数的除法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三、复习内容
第一部分复习认数和统计知识;(第二、九单元)
第二部分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第三、五、七单元)
1 第三部分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
第四部分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第一、八单元) 四、复习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以及乘法的笔算。 2、认识东、南、西、北以外的其它四个方向;确定位置与方向。 3、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复习难点
1、能数出复杂图形中角的个数,正确画出直角。 2、联系实际生活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的填写。 3、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统计表的填写。 六、复习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性地组织复习。
2、重视基本的计算练习,重视算法交流,重视计算错误原因分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注重从学生生活中选取素材。
4、注重学生的思考、分析和交流,多读、多想、多说,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加强个别辅导。
2 7、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强调读题——要多读几遍要读明白,强调细心抄写数字,细心计算。
8、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适当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形成和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数学学习。 七、复习时间安排
第一部分复习认数和统计知识;(第二、九单元) 2课时
第二部分复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第三、五、七单元) 2课时
第三部分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 1课时
第四部分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第一、八单元) 3课时
复习内容:书本第100页期末复习第1--3题,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4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对数的读、写、组成和大小的比较。能正确进行千以内的加减计算。学会统计。
2、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复习重点:千以内数的正确读、写、组成和大小的比较以及统计表格的正确填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这本书上所有的内容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就开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相信你们通过复习,肯定会比以前学得更棒!(板书课题)
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 书本第100页第3题
(1)月球表面的最高温度是一百二十七摄氏度。 (2)月球上的一天是六百五十五小时。 (3)上海金茂大厦高四百二十米。 ①要求:在座位上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据。 ②生读数据,指名读。 ③生写数据,集体订正。
④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说数字时,可以请其余的学生板书。
⑤你们举的例子真多。那刚才这些数分别是由什么组成呢?自己选一个说给同桌听听。
指名说数字的组成。
⑥谁能把这些数字排列一下顺序吗?
⑦学生排列数的顺序,汇报交流,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指名学生小结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三、题组练习,发展提升
4 1、看谁连得快
(1)我们一起看书本第100页第1题“连一连”,请你们在书上完成。
(2)生动笔连一连,汇报结果。 (3)你们是怎样想的? 2、书本第100页第2题
黑板出示四个数字:0、2、5、8
(1)我们来看这4张数字卡片,你能从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吗?小组内合作,动手把三个数字排一排,比一比哪个小组中找到的三位数最多?
(2)小组合作找三位数,汇报结果。
你们找到了许多三位数,那怎样介绍就不重复也不遗漏? (3)那在这些三位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如果要用三个数字直接排出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你有什么好方法?先与同桌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方法。
(4)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谈话:排最小数时,最高位上不能写0。那用四个数字直接排出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方法会吗?
(5)总结:要使组成的三位数最大,首先要使百位上的数最大,再每次从余下的数中挑选最大的数,分别填在十位、个位上。要使组成的三位数最小,必须使百位上的数最小,但不能是0,然后每次从余下的数中挑选最小的数,分别填在十位、个位上。
四、补充练习
1、4个百、9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
5
2、703里有( )个百和( )个一。
3、个位上是0,十位和百位上都是6。这个数是( )。 4、30个十是( )。
5、接近500的数是哪些( 502、399、603、495) 6、100、300、500、( )、( ) 7、112、233、334、( )、( ) 五、复习统计
出示“期末复习”第24题图片。 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1、图中的图形可能按哪几类进行分类整理?学生回答 2、你能说说“合计”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 3、会求吗,怎样求?动手试一试。 4、学生独立填表。
对这两张统计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六、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好方法与大家交流的?
复习2 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
复习内容:书本第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7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 ),一张方桌高8( ),旗杆高9( ),一枝钢笔长16( )。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8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3 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
复习内容:书本第页期末复习第4--7题.
1、掌握几十、几百加减几十、几百,或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口算题。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2、通过实际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表格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在解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复习重点:三位数加减的口算及笔算。
复习难点:在实际活动中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我们这本书马上要学完了,想不想在这节内容丰富的复习课上来检验一下。
二、回忆旧知
1、提问: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有关加减的计算知识? 学生说出主要类型,教师加以概括总结。
2、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概括的计算类型,同桌之间相互出些题目并计算。
3、总结:着重强调进位加、退位减、隔位减的计算的注意点。 三、勇夺红旗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小朋友们对本学期所学的加减计算肯定更加熟悉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勇夺红旗”。
1、口算旗:书本第100页第4题 (1)完成第4题口算。
(2)学生在书做完成,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
10
(3)集体纠正
让学生交流各种口算方法。 2、笔算旗:书本第100页第5题
谈话:我们在做计算题的时候要细心,有时要注意观察发现其中的奥妙,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1)一起来做369+504和399+504,注意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 2)提问:你认为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你觉得什么地方容易出错?
3)算一算,比一比: 自主计算2、3组
3、验算旗:书本第101页第6题
1)小朋友们真聪明!连夺两面红旗,接下来我们先做书上的第6题。 2)集体核对。 3)总结:
验算是检验笔算是否正确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再加一遍的方法检验加法,也可以用减法来检验加法,用加法来检验减法,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4、方向旗:书本第101页第7题
1)认识方向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看图上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
你觉得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2)你能算经过邮局的那条路比经过体育场的那条路近多少米吗?首先要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 5、表格旗:
11 1)补充有关加、减的一张表格,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
2)提问:从表格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求出二班有多少本图书的?
要让学生明白330里面包括了三部分的内容,减去一班和三班的本数就是二班的本数了。
三年级一班有多少本图书该怎么求? 6、应用旗
1)谈话:小朋友们非常聪明!连夺5面红旗,现在还剩下最后一面旗帜等大家来拿。
2)出示补充的应用题。 3)指名到黑板上来做。 4)集体核对。 5)总结: 四、学习小结
复习4 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及笔算
复习内容:书本第页期末复习第13--23题. 复习目标:
1、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一位的口算与笔算。初步接触并感知周长的含义。
2、从多个条件中选择有用条件的能力,提高解题水平。使有余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正确率和速度有所提高。
3、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后进生的关心,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在复习中激励学生的学生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复习重点:估计、估算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12 复习难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复习什么内容呢?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乘除法的复习,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二、复习有余数除法、乘法的口算及笔算
1、出示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3题,学生填在书上。集体交流 结合图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口算抢答:
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4题
谈话:我报完题目说开始以后,就可以举手。 3、笔算能手
书本第102页期末复习第15题
我们做第15题的题目,看谁又对又快,做笔算能手! 提问:在做笔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6题 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2、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7题 知道了哪些条件,该怎样解答?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3、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8题
13 花园里有好多形状的花坛,谁能来分辨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提问:这些花坛每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它们接近哪些整十数?你估计哪个花坛周围的栏杆最长?
我们用计算来验证我们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出示书本第103页期末复习第19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5、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0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6、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1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7、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2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8、出示书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3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首先要求什么? 二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学习小结
谈话:小朋友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小朋友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和我们今天碰到的相类似的问题,然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它。
14
2、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的真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好玩的物、好看的景,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留心,没有关注!大家想不想补上这一“课”,做一个真正的乡下孩子呢?
(设计意图)巧设问题,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感悟乡村田园风光美,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二、在生活积累中“寻找”乡村田园
师:孩子们,乡村田园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是我们自由的天地,我们在齐鲁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了解它、喜欢它吗?(生说),下面大家在小组说一说你知道的乡村田园美景。(生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知道黄河入海口,那有万亩**园、芦苇荡,是很有名的生态旅游观光景点。 生:我知道桃林山区那里有漫山遍野的桃林茶、樱桃、花生等好吃的东西。 生:我知道我的老家昌城有板栗园,得利斯集团,还有许多养貂的专业户。
生:我知道辛兴有牡丹园,一到初夏,所有的牡丹都绽放了,乡村的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清香,引得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在玩捉迷藏呢!
??
师:孩子们,你们讲得真有趣,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想起了我的家乡,那是一个美丽的小乡村,那里有满山的大豆高粱,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春天满山的杜鹃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夏天小河里的鱼儿在欢乐的嬉戏,秋天蓝莓、红豆、山丁子让人垂涎三尺,冬天是白色的世界,更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你知道老师的家乡是哪里吗?(生说)
(师多媒体展示东北美丽的风光图片,播放歌曲“家在东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再次激发孩子们口语表达的热情)
生:老师,我的爸爸妈妈常常告诉我他们跟我这么大的时候,在割麦子、收玉米、花生的时候,都要在地里干活,今年您让我们主动跟父母去乡村学习如何割麦子?我跟爸爸到老家跟爷爷学会了割麦子了。(此时会有很多学生说自己学习割麦子的经过和趣事,师跟上表扬)
师:大家真能干,在干农活方面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了,以后大家可以把自己最拿手的农活相互展示一下,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乡村小能手。
??
师:同学们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让老师对我们所生活的乡村田园也有了新的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言不如一行”。这样吧,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成研究小组,共同商量,将自己想看的风景,想研究的问题,想开展的活动,制定一个小小的计划。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做到在“玩”中学
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玩”!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咱们举行“美丽的田园我的家”诗文朗诵会、“魅力乡村”摄影展、“神奇的田园”故事会、评选“最美乡村代言人”活动,孩子们,你们可以大显身手了!(布置各项活动的要求)
(设计意图:目的让学生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板书设计
黑板上写上大点的美术字:“走进田园 说出乡村美景”
第二课时:在语言交往中“再现”乡村田园
一、 展示活动,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最亮点,不仅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大展台,而且也为各小组探究质量、各位学生参与的态度进行评价提供了契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针对主题特点,结合学生的活动情况,展示活动分为几个板块:
1.“美丽的田园我的家”诗文朗诵会
诵读的内容是:描写乡村田园的诗歌、散文,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记叙文,甚至可以是本单元的课文。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诵读作品一篇,可以配乐,脱稿朗诵,依据朗诵的情况给小组加分,分值为5、4、3、2,四个等级。
2.“魅力乡村”摄影展
参展内容:描绘乡村生活、文化遗产(如过去的石磨等)照片每组至少准备五张,给每张照片取一个诗意的名字,贴在一张4K的纸上,在全班内进行评比,分为四个等级:5、4、3、2的分值,然后把作品贴在教室的墙壁展示区。(为后面学生的习作做好铺垫)
3.“神奇的田园”故事会
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介绍诸城的某处景点、某种风俗、某项民间艺术的传说,引导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生动、条理、有趣,评选出优胜者为“故事大王”。
4.评选“最美乡村代言人”
为诸城的某种农副产品、工艺品,旅游景点设计广告语,解说词,然后在班内交流,自愿报名,同学们人人都是评委公平公正地选出“诸城最美乡村代言人”。(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田园的美丽,充分享受到参与的精彩,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拓展延伸:在情感交流中“守护”乡村田园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满怀希望地走进田园,又满载而归地走出田园,活动中,大家不仅把乡村田园的美好装进了记忆,还对它产生了一种难分难舍的情感,从你们的文字
中、演讲里、照片中,已经将这份情感一览无余地流露出来,让我们为自己的这份情感,这份精彩鼓掌喝彩吧!(生鼓掌)
师: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一定受益匪浅!不过每个人的收获是不同的,下节课大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珍藏自己心中对美好田园乡村情的热爱。
诗文朗诵 摄影展 “再现”乡村田园 故事会 最美乡村代言人
第三课时:习作方法巧指导
一、积累构思酝酿情感:
师: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发现、你们的搜集无疑是你们学习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享受快乐的活动之后,不妨用精妙的文笔把它们记录和描绘下来,然后我们相互交换阅读,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精彩,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
1.小组交流:你阅读本组课文后积累的优美词句有哪些?(小组内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 3.融入构思
(1)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描写,写作的顺序是什么,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是什么?让大家给你参谋参谋。
(2)班内交流。(目的是帮助个别思路不清晰的学生理清思路。) 二、明确要求,确立题目 1.写作内容:
(1)本单元习作主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选材空间,可以写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色,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乡村的趣事,还可以写一写那里的淳朴善良的人们。
(2)如果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同学,可以写一写那里的生活、变化、景物、特产,可以写你身边熟悉的人,可以写一写田园里不同季节的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可以写一写于小伙伴之间的趣事,还可以写一写乡村里的家禽等。
(3)如果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同学,可以写一写你看到的乡村景色和感受,也可以写一写农家生活的体验,还可以写一写自己乡村老家的亲人??总之,只有下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题目要求
(1)能概括全篇内容,简洁而醒目的短句或词。 (2)可以以地点、景物、人物、事物为题目。 三、理清顺序,当堂习作 1.写作顺序
(1)写景——可按时间或者空间顺序来写。如《乡下人家》 (2)写人——可按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写。如《麦哨》 (3)写物——按实物的不同特点来介绍。
(4)写感受——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成初稿后,进行自我修改,小组内互评互改,每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教师作适当的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特别要体现出习作中的“独特感受”。
四、再次修改,誊抄作文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工整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板书设计:
经历的 写景——时间或空间顺序 看到的 写人——不同的活动
走进田园:听到的 写物——不同特点 热爱乡村 想到的 写感受——看后的认识
(诸城市府前街小学 田梦梅)
(山东省诸城市几所学校共同完成)
【教材简介】
本组教材以“乡村生活”为主题,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乡下人家》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幅幅乡村风景画面;《牧场之国》介绍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首首都反映难过了古代的农村生活;《卖哨》用明快活泼的语言,介绍麦田割草孩子的快乐生活。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延续。本组教材主题鲜明,语言朴实优美,教学时应以品读、感悟为主。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师生、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简简单单引领,学生简简单单学习。
预读课
1.认识本单元28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感受田园生活、乡村生活的诗意和意趣; 3.默读课文,体味乡村生活的美好,做批注,写感受。 【教学重点】
认会本单元的50个生词;读通4篇课文;初步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意和意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第六单元——“乡村生活”,一起了解乡村生活独特的场景,感受田园生活的诗趣和乐趣。
1.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六单元的目录,读出这几篇课文的题目; 2.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初读正音
1.请同学们将这四篇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帮同学解决读不标准的地方。小组长把小组内都不会读的字词或认为难读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3.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黑板上的字词读音;
4.教师多媒体出示所有的生字词,一起读正确,并引导学生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有选择地指导重点字“巢 觅 鹭”的书写,学生自己书写生字;
三、再读感知
1.字词的读音解决了,课文会读得更好。小组内再轮读课文,读后交流自己读课文的初步感受;
2.边听小组同学交流,边圈划出最触动自己的句段; 四、默读深思
3、小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计划表
一、复习目标:
1、学习习惯: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四声,会读轻声,准确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准确认读400个生字;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能按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默写100个生字,做到正确、规范,姿势端正,书写整洁。
4、口语交际: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能认识句号,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二、复习重点:
准确认读400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默写100个生字。
(一)汉语拼音
1、复习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声调。
2、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
3、运用汉语拼音正音。
(二)识字写字
4、小学三年级期末复习计划表
一、复习内容:
以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主,适当补充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切勿因基础题而粗心导致错误。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发散学生的思维,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了解编码及集合。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学习水平的整体提高。
1、计算,主要在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和计算品质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加以努力。
2、解决问题:
(1)从图片、文字、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炼,在练习中熟练。
3、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二)复习难点:
1、时间的认识及进率,计算经过的时间;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4、分数的含义。
5.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6.倍数的认识
7.编码及集合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课前认真梳理,自主归纳所学知识,精选习题;
2、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认真组织课后练习和综合练习,及时反馈,及时补差,及时改进。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
5、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问:钝角必须符合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钝角的概念。 反馈:
(1)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
3.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80°角与( )°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 )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 )角。 (4)钟面上( )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2.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比90°大的角叫钝角。 ( ) (2)一个角的边越长,它的角度越大。 ( ) (3)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这时成的角叫做周角。 ( ) (4)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3.根据下面各角的度数判断分别是什么角? 35° 96° 360° 135° 90° 180° ( ) ( ) ( ) ( ) ( ) ( ) 四、拓展练习
有( )个直角, 有( )个锐角, 有( )个钝角。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4.3.4 画角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2.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二、自主探究 1.角的画法。
还可以用量角器来画角。
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 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试着画一个80°的角。
3.还可以怎样画角?
(1)在小组内交流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75°、105°的角。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角都可以用三角板画出?为什么?
三、课堂达标
1.用量角器画角。
85° 120° 40°
2.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 A.160° B.40° c.120°
3.求下面图中指定角的度数。
(1)已知∠1=35° (2)已知∠1=90°,∠2=45°
∠2= ∠3= (3)已知∠1=130°
∠2= ∠3= ∠4= 四、拓展练习
1.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两个角一共是多少度?
2.∠A是280°,比∠B的2倍多40°,∠B是多少度?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4.3.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辨别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知道角的含义,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发现:线段是( ),有( )个端点,可以度量;为了表示方便,可以用( )来表示线段
2.画出一条线段,并标出端点。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直线。
(1)画一条直线。
(2)直线( )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认识射线。 (1) 像激光笔射出来的光线,可 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线叫( )。 射线有( )个端点,可以向另一端无限延伸。 (2)试着画出一条射线。
3.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名 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4.认识角。 图形 不 同 点 端点个数 长度 相同点 (1)想一想:从一点可以引出( )条射线。 (2)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这个点叫角的( ),这两条射线是角的( )。角通常用“∠”来表示,角有( )个顶点、( )条边。 (4)画出一个角,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直线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线段有( 个端点。
(2)从直线上截取一段,就可以得到一条( )。 (3)一条( )长5厘米。
(4)从一点引出(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5)从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 )条直线。 (6)经过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在线段下面画○,在直线下面画△,在射线下面画☆。
( ) ( ) ( ) ( ) ( ) ( )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 ) (2)一条射线长100米。 ( ) (3)一条直线比一条射线长。 ( ) 4.画出一条射线,并从它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四、拓展练习
下面图中有( )条线段,( )条射线。 ww
A B c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和同桌比一比,谁画得角大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
(1)结合自己买的量角器,课下自己事先制作一个量角器,了解量角器的制作过程。
(2)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量角器上有:
(3)指一指量角器的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2.认识1°角。
(1)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就是( )度,记作( )。
(2)0度刻度线到1度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 问:你觉得1°角大小怎么样? 3.认识几度角。
在量角器上找出一个30°角、60°角、90°角、25°角。 4.学习角的测量方法。
(1)用量角器来度量一下知识铺垫1所画的角的度数。 (2)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测量步骤。
5.实际测量,发现规律。
(1)量出下面两组中每个角的度数,并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2)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角的大小与( )没有关系,与( )有关系。 (2)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 )表示。 (3)在一副三角板上,最大的角的度数是( )度;最小角的度数是( 度;还有的角的度数是( )度和( )度。
(4)3时整,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度。 2.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 )度 ( )度 ( )度 3.想一想,填一填。
(1)用一个2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的度数是( )。 (2)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 )度,( )度,( )度,( )度的角。四、拓展练习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
4.3.3 角 的 分 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2.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画出一个直角。
2.量一量上面画出的直角的度数。 直角=( )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角、周角。
(1)你能在扇子上找到下面的角吗?描一描。
A: B:
(2) 图A、图B中的角有什么特点?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
做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
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3)量一量平角、周角各有多少度?
平角=( ) 周角=( ) (4)周角、平角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平角=( )个直角 一个周角=( )个直角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量一量角的度数,并标出来。
(2)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可以分成几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