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园即事》王维阅读答案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4:17

《春园即事》王维阅读答案及赏析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 “春寒着弊袍”和“间柳发红桃”两句综合起来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 简要分析。(5分)

2.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

1.这两句意思分别是“在料峭春寒中穿起了破旧的棉袍”,“在翠绿的柳树丛中,绽放着几簇粉红的桃花”,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2分),冷色与暖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2),凸显了田园风光之美以及诗人的欣喜之情(1分)。

2. 这首诗的诗眼是“隐”(1分)。首联描摹了隐士的衣着;颔联写了隐士的幽美生活环境;颈联写了隐士对弈的高雅情趣;尾联写了黄昏之后隐士隐身在草野(4分)。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1分)。

二:

(1)诗歌的颔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隐士的隐居生活?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

(1)颔联描绘了一幅田园春色图: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垄之间,从远处看,清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簇火红怒放的桃花。诗句清丽淡远,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2)首联描摹了隐士的衣着,颔联写了隐士的幽美的生活环境,颈联写了隐士对弈的高雅情趣,尾联写了黄昏后隐士隐身于草野的归宿。全诗采用渲染的手法描写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描绘春中田园景色,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前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的一个春天。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

颈联“开畦分白水,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拓展阅读

1、《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译文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①,贼酋张汉潮拥众至,乃置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之战,辰集午散,无废农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逸,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勒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游击②某诬以,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属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③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以理喻,蔽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逸:逃跑

B.大吏属以兵 属:归属

C.方泌勒乡兵二万勒:率领

D.蔽罪如法蔽:判决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罝药面中 ②是乃仁术也

B.①亲教之战 ②句之不知

C.①方泌一以理喻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寿

D.①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 ②怒而疏屈平

1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置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

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 ⑤皆区画久远 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

C.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D.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17.把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3分)

(2)游击某诬以,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4分)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3分)

2、《明史于慎行传》原文译文解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寻迁礼部尚书。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B.故/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C.故/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D.故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之”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

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

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

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诸子求请,当

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对。他也因此被多次提升官职。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

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僚属皆夺俸。

参***

4.C

5.D 中试者称为“举人”。

6.C 是前往抄家。多次提升官职与前无直接关系。

7.(1)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他日”“子吾所厚”“为”各1分,语句通顺得2分)

(2)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责以’“要”“夺”各1分,语句通顺得2分)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十七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为新举子举行的宴会上为他加冠,他以没得到父亲的许可而推辞了。隆庆二年(1568),考中进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穆宗实录》撰成,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负责日讲,没有涉史官的。于慎行与张位、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参与日讲,是为少见。他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诗词做成后,吩咐别人书写好,并详细地从实告诉了皇帝。皇帝很高兴,曾经大书“责难陈善”四个字赐给他,这在词林诗界传为盛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独于慎行前往探视。等到张居正服丧未满夺情出仕时,他与同官便上奏劝谏。吕调阳从中阻拦,没能递入宫中。张居正听说后恼怒,日后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人,也这样做吗?”于慎行从容自如地回:“正是因为您厚爱我的缘故。”张居正很不高兴。于慎行不久就称病回乡。张居正去世后,他出任原职。晋升左谕德,主持日讲如故。当时张居正已被追究论罪,侍郎丘木舜前往江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给他,称张居正的母亲年老,诸位儿子在覆巢之下,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应该推明主覆盖之恩,成全大臣曾经侍候皇上的情谊。话语极为诚恳真挚,当时的舆论也认为他是对的。他由侍讲学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又转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职,负责詹府。不久,升任礼部尚书。

万历十八年(1590)正月,上奏请求早日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请求。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劝谏:“册立的,由我部负责,我们不提,是罪过。希望皇帝迅速决定大计,将我放归乡里。”皇帝更加不高兴,责备他要挟皇帝,怀疑圣上,搅乱国家的根本,将他的同僚下属都剥夺了俸禄。山东的乡试,预先传说负责考试人的名字,后果然如此。言官便弹劾礼部*,于是礼部*都停发俸禄。于慎行称罪请求退休。奏章接连呈上,皇帝终于应了。

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内外屡次举荐,均不复。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定。

3、文言文古诗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 。武陵变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节)

注释:①擐:hu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察孝廉,辟公府 辟:征召

B. 诸山越不宾 宾:成为宾客

C.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 夙:早

D. 自讫夏,冠乱尽平 讫:通“迄”,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 两掾所署,入诺出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项日因留沛公与饮

D. 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0.下列用“/”给下面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A.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B.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C.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D. 盖当官决断/无留滞/国人思之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

11.下列各句对原文理解与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言出必行,处罚有据,收到奇效。

B. 黄盖外表虽严肃刚毅,但他善于关心照顾士兵,因此每次征战,士兵都奋勇争先。

C. 武陵*叛乱时,黄盖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妙计而取胜,体现了他有勇有谋。

D.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周瑜采取火攻,并利用苦肉计,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1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3分)

(2)令长不德,徒以武*,不以文吏为称。(4分)

(3)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诘问。(3分)

参***:

8. B/宾:服从,归顺

9.C/因:连词,于是,就。A.助词,与“署”构成“所”字结构;助词,表被动。B.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代词,指代情。D.介词,在;介词,比。

10. C

11.D/“利用苦肉计”文中并未提

12.(1)孙坚在南部打败了山贼,在北部击退了董卓,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记分点:“南、北”“走”“拜”)

(2)我这位县令没有什么才德,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凭文官(的才干)而著称。(记分点:“德”“徒”“以武*”“以文吏为称”)

(3)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酒宴招待,乘机拿出违法乱纪的情责问。(记分点:“悉”“赐”“出”)

4、《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译文解

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大臣、贵族以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汝训被调往南京。

B.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身亡,汝训被革去职务。

D.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琉一出,*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5分)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5分)

参***

4.A

5.D【解】错点有二:谥号应是由朝廷授予的,“有功绩的平民”也不在授予之列。

6.C【解】“操之过急”的应是彭应参。

7(1)每次上疏一出,到处*。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罪行,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狼籍、发、荒徼各1分语,意通顺2分)

(2)祭祀祖庙,皇上不想亲自去。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说的是直话,也没有怪罪他。(亲、以、“不之罪”宾语前置各1分,意通顺2分。)

汝训,字古师,山东聊城人。隆庆五年中进士,授职元城知县,逐渐升到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中海宁陈与郊是大学士锡爵的门生,又依附申时行,很专横。汝训上疏列出他的罪行,说:“陈与郊今天推荐巡抚,明天推荐监司。每次上疏一出,到处*。部曹吴正志一揭发他的情况,就被贬到荒远的`地方。吏部尚书杨巍也曾对侍郎赵焕说他是个小人,陈与郊请求皇上立将杨巍罢官。科道本是议论国的,不吭声的人被提拔,直言进谏的人被贬退。有时直言冒犯皇上,还蒙皇上宽容。但稍稍涉到当道的人,立遭到贬斥。言官不难犯颜直谏,难在借刀*,这是为什么呢?天下唯有公正才能让人信服。现在言官不论说的对还是不对,被议论的人不论是正是邪,都模棱两可,从中调停。乞求皇上特令吏部,以后升迁,转入科道,不要厌恶异己喜欢同类,不要好阿谀之人而憎恶正直的大臣。”这时,杨巍因为执政的缘故,与陈与郊培养感情。听到汝训言词中引用了他的话讽刺陈与郊,很生气,说:“我没有诋毁过陈汝郊。汝训以光禄侍臣身份攻击言官,正是严重分裂政体的人。”于是将汝训调往南京。没有多久,陈与郊因儿子*犯了死罪,郁郁而终。

汝训入朝廷为太常少卿。孟秋时节,祭祀祖庙,皇上不亲自去。汝训极力劝谏。皇上很愤怒,但因为他说的是直话,也不怪罪他。不久,他升为太仆卿,调为光禄。汝训先前为少卿时,寺中每年花费二十万,到这时滥增四万多。汝训依据《会典》,请求将内府的食用全部减去,皇上不许。

万历二十二年,他改任左佥都御史。汝训生性耿直、廉洁,嫉恶如仇。巡抚御史南昌彭应参平素也以正直、严厉著称,两人互相支持全力锄除豪门。乌程原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居家行为多有不轨,汝训正准备将他绳之以法。刚好彭应参到了,与范应期有仇的人家千余人遮蔽道路、呈上牒子。彭应参操之过急,命令乌程知县张应望抓住他,范应期*身亡,他的妻子吴氏到官府喊冤。皇上命令逮捕彭应参,在狱中审问,革去汝训的职务,

汝训在家十五年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召改为工部,署理部。起初,矿税兴起,以资助修建大殿为名,后全部输入内库,不足以营建大殿,而四方采伐树木的需要多达千万,经费更加不够,汝训屡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工程,都没有得到复。在工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宦官请求经费,就上奏坚持不给,节省无益费用数万。死后,被赠为工部尚书,谥号恭介。

点击查看更多《春园即事》王维阅读答案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075.html

热门阅读

  1. 创意感人的生日祝福语
  2. 伟大的平凡为主题的师德演讲稿
  3. 地球一小时活动感想的优秀作文
  4. 关于重阳节的经典诗词
  5. 《蝙蝠和雷达》的课堂教学设计
  6. 国庆节见闻小学生作文400字
  7. 2016小学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8. 小象吹泡泡童话故事
  9. 形容爱情温暖的句子
  10. 新员工入职培训感受心得
  11. 关于运动的快乐的散文
  12. 告诉全世界情感美文
  13. 2016最新的师风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14. 雪中梅散文
  15. 小水点历险记儿童童话故事
  16. 中学生寒假学习计划
  17. 大学生寒假电子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8. 写离别之情的诗句
  19. 学习的经典谚语20则
  20. 拔苗助长的故事300字
  21. 全世界路过经典语录
  22. 浅析当今视角下竞技运动文化发展规律论文
  23. 关于小年的古诗句
  24. 丑小鸭的故事作者
  25. 小学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
  26. 个性qq签名搞笑语句大全
  27. 2018新年展望贺词
  28. 201感恩教师节的作文
  29. N开头的英语谚语
  30. 55天的夫妻故事
  31. 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32. 找春天生活随笔
  33. 世界上有哪些小名人的故事
  34. 龙抬头的微信祝福语
  35. 最美的霜降贺词精选
  36. 201年五一劳动节祝福语短信
  37. 学校医务室承包经营协议书
  38.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39. 关于游泳的诗歌
  40. 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总结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9:46:04
本页面最近被 54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内蒙古,TA在页面停留了 12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