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4:17

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制第十册教材中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

1、板书课题:

2、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出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怎样?想说点什么?

(2)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詹天佑品质的句子。(齐读,板书)

(二)分析课文:

1、围绕前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自由读书,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詹天佑面对那么大的舆论压力毅然接受了修筑铁路的任务,真了不起!当老师读到这两段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而喜、时而忧、时而愤慨、时而拍案而起,请大家再读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在书上批注。

(1)交流汇报:用当我读到时,感到,因为的句式来回答。(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阻挠、要挟、嘲笑去读去谈。)

(2)补充,进一步体会当时的背景:(参考书)

(3)理清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指导朗读这段)

2、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合作学习,探究开凿遂道和人字形线路的原理。

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解决了,真的很杰出。

(1)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

思考他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请同学们作为詹天

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一下。

(2)你还能想出什么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3)出示课件,讨论人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

詹天佑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忱,终于比原计划提早两年,历时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就连到中国来的外国人都对这一伟大工程赞叹不已,这在当时确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通过与二、三自然段的对比,体会在这为什么用回击?

2、引导学生畅谈此时你心中的感受,从而体会詹天佑的伟大,他再次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四)拓展,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

詹天佑的杰出不仅表现在修筑京张铁路上,在他刚担任中国铁路工程师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渝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了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值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塌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周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你会对詹天佑发表怎样的评价呢?(写完后,交流)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搜集詹天佑的资料,进一步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六、板书:

居庸关隧道

杰出八达岭隧道

人字形线路

面对压力毅然接受任务

爱国

勘测线路

拓展阅读

1、上册语第三《桂花雨》

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集、小说集及儿童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常识,提高学生的学修养。】

二、初读(出示件4)

1、学生读,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握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边读边思考: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分成几部分?(出示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章的结构。这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件7)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作业布置。

1、听写本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2、二上册语《新疆鹅湖》

新疆有一个鹅湖。它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湖连接而成的,东西长约30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鹅湖畔,冰峰雪岭、青松翠柏、野花绿草倒映在碧蓝色的湖中,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湖中,成群的鹅在悠然嬉戏,远远望去,像点点白帆。每3月到10月,是观赏鹅的季节。游人登上瞭望塔,鹅湖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湖中优雅的鹅尽收眼底。

知识目标

1、自主认识本的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

1、联系上下或生活实际,揣摩本生字、生词的意思。

2、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从优美的字中感受鹅湖的美,湖中鹅的美。

2、激发学生对鹅湖的喜爱,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都到过哪些地方?看来,大家去过的旅游胜地还真不少。前不久,我也去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还有鹅呢。我还带回来一些照片,想看吗?(出示件)喜欢这个地方吗?它就是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鹅湖。

齐读题。

师:今,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可是生字宝宝发话了,他说,要想去参观鹅湖,可先得记住我这个“疆”字。

学生说识字方法。

师:看来大家都很想去,那我们就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二、检查认字情况

1、同桌考卡片。

师:通过预习,咱们已经圈出了生字生词,还制作了生字卡片。在预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办的呢?(问爸妈、老师、同学,找拼音小朋友帮忙,查字典……)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还可以交流好的记字方法。快开始吧。

2、你们圈出的生字宝宝可淘气了,看,他们已经跳上了大屏幕,想和他们交朋友吗?(想)那咱们就来读一读,会读哪个读哪个。

3、请看,屏幕上有什么变化?(有些字变红了)变红的字是什么字呀?(是生字)对呀,读生字的时候,可要特别用心了。咱们来开火车读,好吗?

提示:在开小火车的过程中,师适时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字?这个字你怎么记住的?你能给它找朋友组词吗?”等话提醒“疆、畔、赏、僚、碧”的读音和记字法,并请读得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遍。

三、再读,感知内容

师: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把生字解决了,下面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把你喜欢的句子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参考句子:

A、第一段第二句。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个同学喜欢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2、鹅湖这么大,我看同学们都很喜欢,来,用自己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自己先练一练,待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读。

3、抽生读。

B、第一段第三句。

1、指名读第一段第三句。

2、我也喜欢这句话,(件)请看屏幕,我很想读读这句话,想听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3、生交流看到的景色:山峰、松树、柏树、红花、绿草……

师:鹅湖周围只有这些吗?从这里我们还可以想象到什么?与不同的,就更棒了。谁来?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亲自去感受感受冰峰雪岭一片雪白,青松翠柏一片碧绿,彩缤纷的野花,还有那碧蓝色的湖水。

师:鹅湖周围的景色怎么样啊?(很美,很迷人)

4、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蓝白云的映衬下,鹅湖周围的景色有雪白的山峰,美丽的花草树木,这些景物倒映在碧蓝色的湖中,同学们,那景色真是太——(生:迷人了)

四、小结

师:领略了新疆鹅湖优雅的自然风光,观赏了美丽的鹅,你们的心情怎样?(生:开心、高兴)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鹅湖太美了。(师板书:美)

师: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游览了新疆迷人的鹅湖,如此这般的美景,想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一下吗?

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美丽的鹅湖,可以读一读,也可以讲一讲。

2、画一画你心中的鹅湖。

3、把你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新程标准的要求,整个题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构思,学中的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注重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主题鲜明。以学生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用一颗诚挚的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运用温和、亲切的语言组织学,使得整个学环境更加和谐融洽、轻松愉快。

由于实施综合素质育,学的'知识面更广泛、更多样。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制作了多媒体件,在学中穿插使用。由于使用了件,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优美的舞蹈表演、作曲家的图片而且还听到了一些优美的剪辑音乐片断等,使整个学环节更加自然流畅、生动活泼,并且为整个学增添了美感,提高了学的质量。

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模仿、小组创编等手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层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3、上册语第三《桂花雨》

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重点:

抓住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童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是啊,童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题:桂花雨)

2、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上一开始激发学生,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快速默读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4、针对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展示交流)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展示自学的生字词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1、看“摇花乐”的图片,分小组读并画有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⑵“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

⑶“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2、全段以“乐”字为线索,“摇桂花”不仅乐了“我”的一家,也乐了乡亲们。再让学生美美地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以至于背诵这一段。

3、品读体会并诵读

(1)学生自读的7、8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①东西是自己的好;②月是故乡明。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7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对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的人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用生动的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

()拓展练习。希望学生能够学习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4、上册语第三《桂花雨》

学目标】

能抓住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中父亲所写的诗。

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学过程】:

我要学的是《桂花雨》,这篇章写了作者”童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作者琦君以童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情感丰富而真挚。所以在这节我打算引导学生抓住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母亲对家乡那份特殊的爱

一、激情导入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生活。今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

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

3、学生交流,师小结:

板书:香

三、花香四溢

1、细细读读全,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

(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

(3)全,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都有呢?

A、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

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

四、乐在其中

过度: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

1、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

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他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

3、学习摇桂花的乐。

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

相机指导朗读:

读出摇桂花的乐。

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

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读好这一句

(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一起吟诵: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思乡情浓

1、过渡:多少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带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

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板书:思乡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吟诵:父亲的诗

六、阅读引航

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

2、推荐《乡愁》,师配乐朗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073.html

热门阅读

  1. 《特殊的葬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2. 201植树节祝福语短信精选
  3. 描写荷花的诗句
  4. 关于平安夜圣诞节送给朋友的祝福短信
  5.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优秀范文
  6. 整人的愚人节祝福语大全
  7. 有关曾国藩的对联集锦
  8. 2016五一国际劳动节整人搞笑短信
  9. 十一国庆节网上祝福祖国的祝福语
  10. 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11. 关于庆祝国庆的诗歌
  12. 关于感慨时间的句子
  13. 我的压岁钱小学生作文600字
  14. 世界名人故事音乐
  15. 国家宪法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16. 《海底世界》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7. 卡耐基名言参考内容
  18. 桂花开放的句子
  19. 我的烦恼英语手抄报
  20. 有关于元旦的诗句有哪些
  21. 有关写爱情的诗句
  22. 小河马管理寓言
  23. 爱人结婚了却不是和我情感散文
  24. 201乡镇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25. 5则民间故事
  26. 关于公司开票授权委托书
  27. 幼儿园重阳节祝福语
  28. 2016年世界无烟日祝福语推荐
  29. 关于感悟人生的说说106句
  30. 中秋节的祝福诗句大全
  31. 征兵宣传标语分享
  32. 精选婚礼贺词短信
  33. 公路养护施工工艺及安全管理论文
  34.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5. 有个人一直在临睡前想你生活随笔
  36. 鲁迅散文复仇
  37.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38. 春未暖心已暖散文
  39. 睡前故事《青蛙与蛤蟆》
  40. 京京的解释及造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5:23:12
本页面最近被 36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东,TA在页面停留了 6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