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梅散文
那一年的冬天,就那么静静地,忽然在一夜之间,飘下了厚厚的一层雪。当我推**门,眼睛霎时被一片炽白刺的生痛。各家的房顶,墙头,落尽了繁华叶茂,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上,全被白皑皑的雪花抱的严严实实。不知是哪个勤苦的汉子,在厚厚的积雪上面,硬是生生地踩出了一条小道,那大大的脚印从村庄窄窄的小路一直伸向了辽阔无边的田野......
忽然记起,奶奶院中的红梅该开放了。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大雪过后,我们全家都要跑到奶奶居住的老房子里,去观赏梅花开放时的美姿。奶奶院中的梅花是全村唯一的一颗梅花。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赏梅,那可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享受。听母亲说,奶奶是南方人,是爷爷去南方作生意时认识的。奶奶嫁给爷爷的那天,全村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他们说“只有在电影上才能看到像奶奶一样好看的美人”。无疑,奶奶的到来,给贫穷落后的村庄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奶奶不光人美,心眼也特好,她把南方一些小吃手把手教给村子里的女人。村子里的汉子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南方的美味。他们砸吧着嘴巴,啧啧称赞说“仙女下凡了,我们村来了仙女了”!
来到奶奶的院中,我仔细观察这棵梅树,只见它的树干有茶碗口那么粗,由于年久的原因吧,它的树皮曲曲折折,像极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婉娫地从树根处一直爬到树枝。层层叠叠的树枝互相交错着,向四周恣意伸展着,奶奶的小院已被它占了一半的空间,放眼望去,一幅雪中美图就在眼前,弯弯曲曲的树枝上,未见翠绿,却看见一排排,一族族的诧紫嫣红,向人们展示着高傲与喜悦。那朵朵粉红的花瓣中间,一点灿烂的黄*花芯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羞羞涩涩地藏在粉红中间,半掩脸面半遮挡着。不论是粉红的花瓣,还是黄*花芯,看上去娇嫩无比,却承受住了数九寒天里的冰冻,你看,她头顶着白皑皑的雪花,开的依然那么灿烂!
奶奶怕冻坏了我们,招呼着我们进了屋。我望着奶奶满是皱纹但很慈祥的脸,觉得奶奶就是那棵雪中的梅花。奶奶的一生啊,历尽力沧桑,吃尽了苦头,她把六个孩子拉扯成人,在那个贫困年代,她靠的是怎样的毅力?
爷爷去世了。奶奶孤零零的一个人守着她的小院,守着她的梅花。每年的春天,她把收藏了半年已发酵好的肥料埋在梅树的树根下,用收藏了一年的雨水慢慢浇灌着。她说“梅花冰情玉洁,要用没有污染的水浇灌”。为了收藏雨水,在夏天雨水多的天气,奶奶把无数个盆盆罐罐放在院子中间,等它们接满了雨水,奶奶又把那些盆盆罐罐搬到柴房里,等到天旱时,奶奶就一瓢一瓢地舀出来,细细地浇灌着梅树。偶尔看见小鸟落在梅树的树枝上,奶奶也舍不的鸟儿欣赏她的小院,生怕踩坏了梅枝,用扑扇扇忽着,嘴里喊着什么,吓的小鸟嗖嗖地飞走了。
还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八点多了,叔叔发现奶奶的房门没开,烟筒也没冒烟,当叔叔用力推开奶奶的房门时,发现奶奶已经躺在炕下。医生抢救的结果:心脏衰竭。奶奶就这么走了,没有惊动任何人,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那一年,奶奶八十六岁。
出殡那天,天空阴沉沉的,鹅毛般的雪花满天飞舞着,因为身怀有孕,没有去送奶奶。我躺在床上,心如刀绞,泪如泉涌。我在心底喊着“奶奶,您帮我看大了女儿,我还没来的及报答你,你就这么走了。”恍惚中,我觉得奶奶坐在了我身边,她抚摸着我的头,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说“我的孙女是个好孩子,谁也比不上我的孙女”。我想亲亲奶奶的脸,想拉住奶奶的手,却发现身边空空的。哦!奶奶,你就这么静静的走了,抛下了你的亲人,抛下了你的梅花。你走了,你的梅花在这个冬天还会再开放吗?
我们喜欢把美丽的女人比作花,有美丽,也芬芳。但确脆弱无比,一夜的狂风暴雨,便可使花凋落成泥。我觉得奶奶是狂风暴雪中摇曵的一枝梅花,美丽芬芳,更可以经历冰天雪地的严寒!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奶奶如梅花一样,始终坚定地站着,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拓展阅读
1、余光中散文欣赏假如我有九条命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苦命的丹麦王子说过: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两个字:“天堂”。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至于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薰。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门,只能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五年前断腿至今,步履不再稳便,却能勉力以蹒跚之身,照顾旁边的朦胧之人。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女人填表,可以自称“主妇” (housewife),却从未见过男人自称“主夫”(house husband)。一个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这样的神思应该细加体会,切勿视为当然。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四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怀念着她们。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跟身边的朋友打完消耗战,再无余力和远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维持庞大的通讯网了。演成近交而不远攻的局面,虽云目光如豆,却也由于鞭长莫及。
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放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假如有一条命*读书,当然就无所谓了。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 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致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 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所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邮轮,谢灵运再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一九八五年七月七日
2、东川落雪的各种美味散文
从天桥到老来红,有三公里多的路程。路的两边,一边是山,另一边还是山。
在卷槽沟后面的路上,才稀稀拉拉的有几棵白杨树,如同24小时值班的矿工一样,直立立地站在那里。距离路五百米以内的山上,冬天是枯*野草,只有春天和夏天,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草,成片成片地绿了起来,里面夹杂着白色花朵的百合、开着幽蓝颜色细小花朵的野参、满身是刺的黄连树、低矮得可以吃的报春花、紫花的野白芨、肉肉的石莲花,最多的是成片成片抢眼的山茶花和杜娟花,再往离公路八百米远的地方,满山星罗棋布地生长着不高的云南松,把云南松渲染起来,又是无尽的野草和迅速生长着的蕨类……
当万物快乐地生长着的时候,曾经连名字都没有的落雪这才热闹起来。它隐藏了亿万年的景致,和突然间冒出来的这么多孩子一起,才让这深沉得一言不发的大山有了名字、有了生机。这满山的风景,其实就是等待了我们这群“落雪人”亿万年的宝藏,山的价值瞬间展现得淋漓尽致。方才没有点到的,除了那一路上东躲西藏的,秀色可餐又确实美味的野草莓外,总会让我们惊喜于有新的发现,比如说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黑色的浆果,我们叫“老娃果”,应该就是现在的蓝莓,另外一种我们叫“索梅”,现在大概是叫“树莓”,这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人类是富于创造的。更何况落雪人是由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俗、不同饮食文化的人群聚集起来的。无论来到落雪之前,你是工程师、医生、教师,还是农村人,到了这块处女地,而且就是一条沟的处女地,不施展出点本事来,那生活一定是乏味的。
天桥的房子旁边有块球场,球场旁边是海子,海子的地下,是千年的森林的遗物,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每年的夏秋季节,一定有足够天桥两百来口人吃上个把月的“荠荠菜”,文山人叫“狄狄菜”,但这山里的野味,是经不住我们一来二往地消灭的,所以,要满足我们一年四季的胃口,还得靠这天南海北的人们地大显身手。
上学的路上,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沿着较近的公路,从天桥直奔老来红,车队的后面叫三岔口,高高低低的红砖房和矿工为家属搭建起来的土坯、木材和油毛毡组成的小间小间的房子中间,藏着一家制售冰棒的小厂。这里的冰棒,陪着两代落雪人走过了差不多三十年。郭庆也是个爱吃的,不吃这个还能吃什么?有一天,一群小伴欢天喜地的手捏着一分、两分、五分的镍币,相互挤拥着进了去冰棒厂的小胡同,早早在那里寂寞了一个晚上的大黑狗,等人来已经等得有些狂躁,大黑狗远远地狂吠着,坚决地展现自己的地盘不容随意侵犯,几个小伴你推我我推你,都怕了这凶悍的大黑狗,可奇怪的是,它绕着四五个小伙伴边跳边吠,偏偏选中了话最多的国庆,一口下去,准准地咬在了脚后跟上。到今天大家聊起来,都说国庆连狗都嫌。当然,这只是大家拿国庆开玩笑。
可无论怎样,冰棒还是要吃的。那个时候,哪里的地上要有些闪亮,说不准就是一枚一分的镍币,要是运气好的话,还会捡到一枚五分的,简直就是发财了。老师告诉我们,捡到钱要交公,谁是公?就是派出所民警和老师。幸好没有每次捡到都交公,交了公的话,谁知道是不是被谁拿去买冰棒吃了。香蕉冰棒5分一根,咖啡味的6分,牛奶味和糯米味的7分,雪糕8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不是天天去吃冰棒的,但要是有了足够的钱的话,还是会跑进厂里,细细地观察哪根冰棒更大些,挑来挑去,老板娘总会耐心地说:“哪根都差不多大的,都是用一样的模子做出来哩。”可我总相信一定会有几根是要大点的,起码它的边沿会多出那么一些来。这样一路舔着冰棒,快乐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甜甜的冰棒上,当回家的路走完一半的时候,不得不加快了品尝的进度,从舔到大口大口地嚼,因为,冰棒快化了,早已不能被那根小小的薄薄的木片所左右。
在学校有学校的故事,这里我先回忆下没上课时的故事。无论是早上还是下午,即使不是艳阳高照的日子,只要不是冬天,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的中学大门外,至紧紧挨着的有着围墙的老来红小学的门口,有着不多的三两个小摊位,除了炒熟的嚼起来满口香脆的瓜子、豌豆、蚕豆外,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染成粉红色的酸萝卜和轻柔富有弹性的晶莹剔透的凉粉。一分镍币可以得到两片薄如透明蝉翼的令人直咽口水的酸萝卜片,要是舍得花上一枚五分镍币的话,可上摞上两小层,然后撒上盐、花椒面和辣椒面,那般美味我是找不到什么字来形容的,反正美得很,现在写着写着嘴里都要淌口水了。更不要说隔壁摊位上那位大妈小桌子上的凉粉了,三分的刚吃完,忍不住咬着牙把兜里,最后一个五分镍币也递给凉粉大妈。
夏天的周末,我最馋的就是杨大妈在天桥卖的麻辣馄饨了,那种味道至今还在舌尖停留,只可惜现在不远的他乡只能想想罢了。一角一碗,值!葱是细细的香葱,酱油是地道的东川酱油,醋是地道的东川米醋,辣椒是杨大妈从四川带回的灯笼辣,里面还有些什么杨大妈从哪里搞到的佐料,我就不能完全知道了,总之,香,香得常常称杨大妈把不是很规正的木门锁上后,还会有小伙伴用长长的棍子,想方设法地挑出桌子上的东西吃。我大概吃杨大妈做的馄饨不下十次,因为我常年在外的原因,加上杨大妈的小馆子开地时间并不长,能吃上十回已经是很有口福了。每次我手里捏着一角钱,认真地看着杨大妈包馄饨、煮馄饨的时候,那种感觉像是在等待喜欢的女孩子的出现,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锅沸腾的汤。当一碗煮好的不需要自己再去添加佐料的馄饨放在桌子上时,我小心地或许是轻柔地将包得很好看的,因加了碱而显出好看的黄色的馄饨,一个一个满足地放在嘴里细细地品尝,这样的感觉像是在品茶,不是嚼,而是茗。最后,我相信我是连汤都喝了个精光。
现在,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市,当地人都很讲究早点的吃法的,但二十多年了,我几乎每天都在为吃不上一碗满意的早点而犯愁。于是,我落下了一个常常盼着吃一碗麻辣馄饨的毛病,母亲是知道的,因此,常常到菜市场买上一些梯形的饺皮,用白菜或者韭菜或者荠荠菜,和着剁细的肉包好等我回去吃。
3、好大的雪散文
早晨起来,往外推卧室的门的时候,感到有点费劲;用力推开门才看到,外面下雪了,足有半尺多厚;到处都覆盖了皑皑的白雪,一片银白,一望无边;哇,好大的雪呀!
漫天的大雪花,像白色的花瓣,像乳白的鹅毛,轻轻地,盈盈的,飞呀,舞呀,慢慢的覆盖到大地上;给万物着上素装,让宇宙展现新的精神风貌!
用手心轻轻的擎到几片大雪花,用心细细的体会一下,感到凉凉的、美美的、妙妙的,焕发很多的遐想。
雪花这么美,您能给解释一下,雪花是怎么形成的吗?也许您会马上说:容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雪花;雪花在空中浮不住了,就慢慢飘落下来!
您的解释就已经很对了,但是,我还是感觉不满意;那么,雪花为什么形成片片状?雪花为什么形成匀匀的小孔?雪花为什么慢慢的往下落?这些您还能说得清楚吗?
我来联想一下,是否:水蒸气经过降温后,在宇宙的动态的平衡系统中,在宇宙万物的共同的作用之下,形成片状,形成匀匀的小孔,慢慢的往下落......
好了,我也说不清楚,留待后人来解答吧!
大雪仍然在慢慢地迷人的飘舞着,雪花夹杂着冰冷的北风不停地向万物挑战;像天苍地老的历史老人,有意识的给他的子孙们出了一道寒冷的难题,考验和锻炼他的子孙们的意志和能力,正等待他的子孙们的满意的答卷!
熟语说的好,“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宇宙万物的本身,会因季节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适应状态,以求更好地生存。当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人类及比较高级的生命,会收缩腠理,保持体温,少汗多尿,等等;禽类等比较低级的生命,会迁移;植物类会保存地下根茎,以求春季复生;甚至,有些特殊顽强的树木、植物、花草,在风雪覆盖的寒冬,变得更加顽强,如:高山上的雪莲,傲雪绽放;山顶上的轻松,迎风傲雪,更加挺立、青翠,等等。
作为高级生命的人类,冬季来临之前,会有意识的提前做好冬储、冬装及越冬保暖等项工作,迎接冬天的光临;当大雪覆盖大地,影响生活、工作、交通的时候,会有组织的进行清除积雪的工作.。
漫天的飞雪,夹杂着刺骨的寒风,冰凉冰凉的,是在向人类挑战,是在考验和磨练人类的意志;经受考验的人们,可以激发潜能、坚强意志、增强耐力,推动进步!
刺骨的寒风飞雪,也象征着侵犯人类的恶势力;人类在与风雪的抗争中,可以提高勇气、智慧、斗志,意义非常深远......
大雪,刺骨的寒风飞雪,您太好了,您太美了;您是美丽的天使,您是上天有意的安排;我珍惜您,我深深的爱您!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将信心百倍的迎接您!
4、春雪精美散文
守望了一冬的雪花,终于在立春过后飘然而至。
走进漫天飞扬的春雪里,到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洋洋洒洒的雪花,把天地间装扮成一个最纯洁、最优美的童话世界,让这萧条的初春平添了许多浪漫和灵动。
春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仰面悠然伸开双手,捧手接住那飘舞的雪花,任凭雪花亲吻着手和脸,继而在我的体温里悄然融化,感受着雪的凉爽,春的浸润,此情此景,让我仿佛觉得红尘里的世俗和污秽,都在这春雪飘舞的纯洁中荡然无存,顿感惬意与轻松,温馨与浪漫……随风飘落的春雪轻柔**,一脚踏上去如踩在海绵上一样,给人一种温暖湿润的感觉。好像是一种抚摸,一种舒爽的沐浴,让人有一种神清目爽,心旷神怡的感觉。在初春的世界里,雪花静静袒露着纯洁的心,以温暖如被的爱心,以博大无私的情怀,温暖着昏睡的大地。于是,我仿佛看到,春雪过后,柳梢变软,泛出鹅黄,渐渐变绿;小草从冰雪的融化中,钻出一片片新绿;各种花儿都在跃跃欲试,一展自己的艳丽芳姿……我似乎触摸到了姹紫嫣红的脉搏,听到了草长莺飞,花木扶疏的交响曲。
春雪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皎洁的世界和唯美的空间。在雪中,我看到酷爱摄影的人们拿着相机,“咔嚓、咔嚓……”按动着快门,把满天飞舞的美景,抓拍定格成影,留在记忆深处;操场上,刚下课的学生,欢快的笑着叫着闹着,有的抓起地上的雪花,揉捏成团一扬手飞了出去,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拉开了“打雪仗”序幕……最有情调的是,一对手牵相偎的情侣,漫步在这漫天飞雪的世界里,滚烫的爱恋,让美丽的雪花,记录下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春雪,你用美妙的舞姿点缀了人们的视线,你用自身的纯洁净化了初春的尘埃,你捐献了白玉般的身躯孕育着生命的美丽,你把世界装扮的银光闪闪分外妖娆。你为春雨探路,为春天邀客,让人们找到绿色的希望。
我爱你,春雪,爱你的洁白如玉无私奉献精神。你让我找到前进的力量,永远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