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山《山路梅花》译文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7:25

冯山《山路梅花》译文及全诗赏析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注释

(1)车帷:车四旁的帷帐。

(2)参差:(cēn cī)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此处意为多次、不时。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路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

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

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

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作者

冯山,北宋诗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

这是出自宋朝的山路梅花,这首七律,是旅途即兴之作。作者用素描手法,写山路梅花,不添香,不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只写梅花带来的春意,却非常传神。

开头两句:“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这时作者正在车行途中,有人传告山下有冬梅数株,正在含香开放,触动了赏梅的清兴,随即停下车来,揭**帷,下车前去观赏,可见诗人的雅兴之浓。第三、四两句:“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这两句用流水对,在意义上互为因果。作者在下车之后,步行到梅树中间,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东风才放最高枝,所以在折梅花的当儿,不觉春意逼人而来。又因为作者是闻知山下有数株梅花,才开帷下车的,在闻得此讯之时,就已经感到春到人间了。所以前句的“试向”,后句的“早知”,都显出探梅、赏梅、折梅的情趣,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清旷*怀。第五、六两句;“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参差”,本意是高下不齐,也有先后的意思,这里表示多次见到。初见梅花,已觉逸兴横生;参差见到,更增旅程中的情趣。由此,作者寄意东风,希望能依次地把梅花吹放(次第,依次之意)。在诗句中作者是直接表达这样的情怀的,但纡徐曲折,摇曳多姿。“何妨”、“更遣”,都是用的期望语气,并不显得唐突。

结尾两句:“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语。他深情地说:如此高洁的梅花,不要把她当作寻常的花蕊看待,须知一年一度,她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也带来了江南隔年的消息。纵使开在山路旁边,无人赏识,也还给行人带来温暖慰藉之情。“等闲报得江南信,岭上先开一树梅。”古人早就有折梅寄远的故事,成为长期流传的佳话。据《荆州记》上说:“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杖与晔,并赠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虽然未逢驿使,欲寄无由,但此行的见梅和折梅,也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厚谊,非笔墨所可言传的了。

拓展阅读

1、《早秋》阅读答案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

遥夜:长夜。

翠萝:攀缘植物,女萝。

玉露:白露。

晓:破晓。

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拂:掠过。

泛:弹,犹流荡。

还密:尚未凋零。

(1)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其妙处。

【参***】

(1)“ 残萤”、“ 早雁 ”、“ 高树晓还密”、 “远晴更多”。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更多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三百首栏目。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情画意。

《早秋》是唐代人许浑的作品。这首描绘初秋景色。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在描绘秋景的过程中,人注重高低远近,落笔细致而层次井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

人写景咏物,寄托自已的情怀,颇多感慨,描绘了一幅秋色图。句句写景,字字切中“早”字,生动细致,用典贴切,主旨明确,清新优美,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是咏早秋景物的咏物。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 “残萤”、“早雁”、 “晓还密”、“一叶下”、 “洞庭波”都扣紧“早” 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人从听觉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更多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三百首栏目。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2、《商早行》阅读答案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枳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对此加以分

答案:①这两句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说说这首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枳驿墙

言外之意:道辛苦,羁旅愁思。

3、“枳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

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7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答: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任一点即可)

8“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9“枳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意对即可)

10、 “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1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那一句/

答:思念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2、“槲叶落,枳照驿墙”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照亮了。

13.本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本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14.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4分)

答:这两句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这首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枳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3、杜甫《放船》的阅读答案

送客苍溪县,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⑴本前四句与题“放船”之间有何联系?请简要说明。(3分)

⑵后人评价“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两句写得“入神”,请作简要。(5分)

参***

(1)①本前四句点明题,交代“放船”的原因。(2分)②作者送客到苍溪县后,碰上连日阴雨,湿滑,返回时只能弃马乘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这两句从视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舟行的迅疾。船上之人远远看到一片青色,还没来得看仔细,两岸的峰峦便一闪而过;刚看到一片黄色,岸边成熟的橘柚就好像扑面而来。这样的视觉效果均源于舟行之快。(3分,意思对即可)②句中,“青”“黄”互衬,“过”“来”交织,凸显了两岸风景的独特优美,使本来静止的峦和橘柚立即鲜活灵动起来。(2分,意思对即可)

放船即乘船。但顺水而下方可言放船,谓其顺流而下,放任可也。逆流而上则撑篙摇橹,言摇船、撑船,不言放船。

这是记叙粹公春季时一次乘船出行的`经历的,一首七言绝句。“上四放船之由,下四放船景事。见青而惜峰过,望黄而知橘来,皆舟行迅速之象。青是雨后色,黄是秋深色。”【赵汸注】青字黄字略读,乃上一字,下四字格。

很精炼地描述了清晨时坐着船顺流扬帆前进时的景况,两岸的景致很美,心境也很欢快;预示着这次旅行一定会很顺利。写得很活泼,很生动,很有情趣!

杜甫一家人流浪寄居川西并顺着川江向东而去的上所作。一条小船,载着杜甫家老小,满载着年迈的杜甫,在川江上飘荡。中表现了作者前程渺茫,正如小船在江中无助地飘摇,承载着满腹心事。

这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川江帆船,在缺乏动力的唐朝时期,在黄昏时候到达云安县的码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杜甫是在重阳节前几天到达云阳的。秋季的川江,水势还是湍急的,没有帆船可能在傍晚的“戎戎暗,淰淰寒,独鸟怪,夜色阑……”的恶劣环境下从上游的万州放船下行的。况且这只小船还要穿过云阳境内的窄窄的水流湍急的巴阳峡和大小磐石——青龙滩?这里的“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和 “江市”好像都指明了,杜甫的小船就泊在现在的州。前程渺茫,小船飘摇;阖家大小,天地沙鸥。面对夜色与明月,听微风细语,看大江奔流,想病老官休。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云淰淰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上四放船暮景,下四泊船暮景。帆以御风,幔以蔽日,曰收曰卷,日将晚矣。市暗、云寒,行舟所见。荒林、独鸟,停舟所见。无径入,林已昏也。怪人看,鸟将宿矣。自放而泊,夜色未阑,正见行舟之速。

庾肩吾:“离舟卷幔城。”《》:“何彼穠矣。”注:“穠,犹戎戎。”张衡《冢赋》:“乃树灵木,戎戎繁霜。”【黄注】戎戎,市中晚烟之盛也。董斯张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注:“群队惊散貌。”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孔氏曰:读淰为闪者,淰从水,闪从门中人,言水中之形状忽有忽无,如人在门,或见或不见也。何逊:“独鸟赴行楂。”阑,尽也。胡应麟曰:用叠字最难。叠字中最譬语,对属尤不易工。如“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下句稍逊。不若“市戎戎暗,江云淰淰寒”,铢两既敌,而骈偶天成。昔人有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为的对者,彼特常格常语耳。

点击查看更多冯山《山路梅花》译文及全诗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3108.html

热门阅读

  1. 如何写竞选主持人发言稿范文
  2.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3. 2016元宵节卡片祝福语
  4. 《背影》教案综合资料
  5.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
  6. 201清明节放假祝福语精选
  7. 湘教版《树根》优秀教学设计
  8. 儿童故事《小贝壳找妈妈》
  9. 表达相思与明月的诗句
  10. 2015年强基层学习心得体会
  11. 爱我中华主题的高中生演讲稿
  12. 关于《明天不封阳台》的教学设计范文
  13. 《席慕容诗集》青春的爱读后感
  14. 姐姐真了不起500字作文
  15. 2015年元旦短信祝贺词
  16. 中秋节的深情祝福语
  17. 励志唯美英文句子
  18. 2018新的一年唯美祝福语
  19. 关于以我们的节日—春节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20. 高人一等的造句
  21.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900字
  22. 感恩母亲节的诗歌
  23. 借雨抒情的诗词
  24. 科学复习轻松应考期末考试前演讲稿
  25. 对心爱的人说的句子
  26. 关于母爱的作文:感恩母爱
  27. 小学一年级竞选班长发言稿参考
  28. 经典公司开业庆典贺词祝福语
  29. 2015新年贺词祝词大全
  30. 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31. 小学作文 我的理想
  32. 国庆节诗歌朗诵
  33. 我的暑假我做主暑假计划安排
  34. 有关圣诞狂欢的优秀作文
  35. 素质拓展训练的活动总结
  36. 清明上河园游记作文
  37. 一次辩论会作文3000字
  38.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二教学反思
  39. 学校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40. 联通公司客服部主管竞职演讲稿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8 21:48:19
本页面最近被 98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0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