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树根》优秀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老太太、木匠、艺术家分别想拿树根干什么,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
3.“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在导入阶段教给学生抓关键句子质疑的方法,然后以“疑”,引
4.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认识水平”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艺术品与“木柴”“凳子”有什么不同。
2.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老太太、木匠、艺术家是怎样评价树根的。
一、板书课题,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
2.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议一议,哪些地方读音需要注意。
3.互相交流,哪些好方法帮助我们记忆字形。
“丢”字是“去”字上面加了一撇。“位”“伴”“终”“优”都是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生字,而且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艺”字是上下结构,“艹”下面是个“乙”字。
4.老师针对难字加以指导
5.学生空临,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6.互相临写,互评互议。
三、指导认读,巩固生字
1.卡片显示认读字。
Qì huāng cǎi pī shǎo jī jià zhí jīng
弃荒睬劈烧激价值精
2.老师范读
3.学生互说认读难点。
4.指导学生克服难点,多种形式认读。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人物对待树根的不同态度。
2.明白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美的价值。
3.指导背诵全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检查认读字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样的树根?
老师:一棵普通的树根丢弃在荒野上无人理睬,这时来了位老太太,把它抱回了家,老太太家有三个人,他们准备拿树根做什么?
老太太把它捡回来,准备劈开烧饭。
老太太的老伴准备把它做成两张小凳子。
老太太的儿子打算把它雕刻成一件很有价值的艺术品。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对树根的不同态度。
(1)艺术家把它雕刻成了艺术品吗?
(2)这个艺术品到底有什么价值?(与柴、凳子有什么不同?)艺术品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的创造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它的价值体现在它能给人类的享受或有益的启发。
(3)体会“很长时间”“精雕细刻”,感悟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不容易。
三、再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你从本课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自由交流,指名回答。本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3、老师小结
一个人认识境界不同,他对待事物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丰富我们的知识,成为一个有“高认知水平”的人。
四、拓展延伸,熏陶*
假设老太太和老伴木匠也来到展览馆里观看他们儿子的要雕作品,他们会有些什么表现?
拓展阅读
1、《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2、《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识记“鬈”“髭”“黝”“锢”“锃”“侏儒”“垢”“粲”“袤”“胄”“颔”的音和形,能正确解释“轩昂”“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颔首低眉”“黯然失色”。
2.浏览课文,能理清文章层次并归纳出层意。
3.能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并分析其外貌特征。
候课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书,端正坐姿,准备上课。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2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列夫.托尔斯泰》(板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二、完成学习目标1。(15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注释或查工具书,将生字词的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批注在书上。(8分钟后进行字音词意的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8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7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投影出示:
(一)给加点字注音。
鬈发()胡髭()黝黑()侏儒()粲然()锃亮()纳垢()
广袤()甲胄()颔首()禁锢()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轩昂——
②藏污纳垢——
③鹤立鸡群——
④正襟危坐——
⑤广袤无垠——
⑥颔首低眉——
⑦黯然失色——
三、完成学习目标2、3。(15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浏览课文,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①文章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②从第一部分中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说说从哪几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10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10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5分钟)
指名几个差生回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教师纠偏、评价。
四、当堂训练。(投影出示)(15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指导、批阅、评价。
《导学案》P21“初读课文”1-3题。P23“基础巩固”1-4题。
须发面部多毛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失调崎岖平庸粗陋
托尔斯泰面容表情消沉忧郁丑陋可憎
长相平平普通平常大众一员
课后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课第二课时精读课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品味其深刻含义,感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
2.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夸张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3.能说出文章运用的写法及其好处。
候课
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学习用书,端正坐姿,准备上课。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板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二、完成学习目标1。(15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浏览课文,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①从文章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说说从哪几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眼睛?
②品味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的深刻含义,说说其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10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5分钟)
指名几个差生回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教师纠偏、评价。
三、完成学习目标2。(12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
从文中找出3—5个运用比喻或夸张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请在书上做好批注。
(7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7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5分钟)
指名几个差生回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教师纠偏、评价。
四、完成学习目标3。(8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投影出示:
自学指导:
思考: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5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5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3分钟)
指名几个差生回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教师纠偏、评价。
五、当堂训练。(投影出示)(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指导、批阅、评价。
《导学案》P“互动”1、3题。P“应用拓展”2-4题。
平庸丑陋丰富敏锐
外貌特征眼睛特征
普通平常非同寻常
丑———————反衬—————————美
形先抑后扬神
崇敬赞美
课后反思
3、《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1)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4、《游子吟》优秀教学设计
《《游子吟》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思,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意思。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含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体会诗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图画导入,引领全文
1.出示《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
(预设: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游子吟》。
二、解释诗题,了解作者
1.“游子”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称为游子?“吟”又是什么意思?“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2.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有谁能帮助他们?给你的同学以满意的回答。
3.说说对诗人孟郊的了解。出示多媒体介绍孟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图片,导入本首诗的学习,初步感受母子情。通过解释题目,介绍作者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打下基础)
三、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1.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1)请学生来朗诵。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初步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理解诗意,挥*感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应重点理解?理解了这些重点词之后,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请大家自学古诗,可以同桌学,也可以小组一起学。
3.小组交流自学。
4.学生汇报。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五、精读细品,深入悟情
1.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2.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的妈妈,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你
会对他说些什么?
3.背诵古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再读古诗,进一步感受本首诗所要描写的伟大的母爱)
六、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也可以用上这句话?
当每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妈妈就为你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餐时,你不禁想到( )。
当你摔倒哭的满脸泪花时,面对把你搂在怀里,亲切安慰你不哭的妈妈,你真想大声说( )。
3.母爱是伟大的饿,母爱师无私的,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那就用你们的真心把这首古诗送给他吧。
4.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伟大的母爱,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对母亲的真实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业: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
2.“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老师相信你们会把这首诗放到自己心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母爱就在你在身边,送给同学三个珍:珍惜,珍爱,珍重。(随即播放儿歌“游子吟”)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为妈妈做一件事学会感恩。)
母爱之深母恩难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