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2:08

王维《终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站在终南山主峰之上,放眼遥望,山势广阔,四周景物不同,阳光照射在各个山谷中,或明或暗,或浓或淡,千姿百态尽收眼底。诗句可谓尺幅具万里之景之势,收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①分野:古代按天上星座把地面分为十二个区域,叫分野。后也用来指区分事物的范围、界限。

②中峰:指终南山之主峰。

③阴晴:指阳光照射在各个山壑中不同的明暗度。

④殊:不同。

参考译文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第三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拓展阅读

1、《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长安秋望”这首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的末句,赋予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还有晚唐赵嘏同名作。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2、“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这两句是李白讽劝谄附权贵的朋友黄裳要学“亭亭凌霜雪”的长松,这两句是长松在说:上天赋予我百尺高的躯体,岂能被小小的恶风吹折?以松之坚贞,喻人气节之重要,小小挫折或名利所诱而改气节,岂能为之。喻理透彻,讽而不讥,为友之道。

出自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之一

太华生长松⑵,亭亭凌霜雪。

桃李卖阳艳⑷,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⑴韦侍御黄裳:即韦黄裳。尝为万年县尉,后为殿中侍御史。此为赠友之,勉励友人要学长松,勿以风霜改色并勉励老友要*清正廉洁,不要叹老哇卑。

⑵太华:即西岳华

⑷阳艳:亮丽美艳。

参考

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望君要学长松,切勿作桃李。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是唐代大人李白的组作品。韦黄裳馅媚权贵,李白写规劝他,希望他向长松学习,不要做桃花李花,认为只有遭受困难和挫折也不改变决心,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针对性较强,立场鲜明坚定,讽喻辛辣而刺直切。

分三层来写,每四句表达一层含义。“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首四句以青松之傲岸,喻君子之高风亮节。太华,指西岳华。微飙,微风。这四句表面是说:西岳华之上,生长着高大的青松。它巍然挺立,不畏风雪严寒。大自然赋予它百尺高的躯干,微风岂能将它吹弯吹折?实际义则是,真正的正直之士,都是些在权贵面前傲岸不屈的人,面对*势力的迫害毫不畏惧。他们耿介正直,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绝不动摇。人用“长”、“亭亭”、“百尺高”来描绘着青松的形象,显示出其生长于高峻雄伟的名之上挺拔傲岸之姿。以此象喻君子坦荡*怀、正直的德行、耿介的性格、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志。而“岂为微飙折”一句,以反诘作颂语,顿挫有力,表现出人对丑恶势力充满蔑视的鲜明态度。

接下来四句,写与青松形象恰恰相反的桃李。“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桃李之花在阳光明媚、天气晴暖、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来卖弄自己鲜艳的姿容和美色,走路由此经过的行人莫不被其迷惑。然而,本质使然,当春光逝去之后,花儿褪色、凋零,乃至秋风起,便连碧叶也飘落得荡然无存,都化作尘泥了。这里,以桃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钻营投机、取悦权贵而得逞一时的小人,他们虽然暂时占据春光,得非凡,使人们一度为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会永远春风得。但是一旦“春光扫地尽”,小人们所依附的权贵犯科、倒台,他们所依仗的*势力大势已去,那么,这些人也就会“树倒猢狲散”,随之彻底完蛋。最后只落得个“碧叶成黄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可悲*。

桃李和青松,人是以对照的方式来描绘的。以松树的挺直,衬托出了桃李的低矮、卑琐、弯曲;以松树的凌霜傲雪,衬托出了桃李的畏风畏雨;以桃李的卖弄阳艳,来反衬松树的刚正不阿;以“花、叶成泥”,来映衬青松的四季不改其容、千载仍挺立、雪压霜摧不失其青翠本色的坚贞个性。这种对比的写法,通过相互映照、反衬,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不仅节省了许多笔墨,也言简赅地逐层揭示了题旨,给人以非常深刻豹印象。是非曲直异常分明,使人一望而知,马上便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人奉劝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希望他能够学习松树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而千万不要象桃李那样,靠着趋附时势而娇艳一时。作为*御使,更应坚持真理,即使受到打击和挫折,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受屈不改心”,这是李白在唐玄宗统治集团黑暗统治之下,坚持进步*理想的决心,也是向打击、迫害他的*权奸的勇敢挑战,对黄裳之流的讽刺与规劝。

这首*针对性较强,立场鲜明坚定,讽喻辛辣而刺直切,使人读之,对作者的观点一目了然。但是,因为较为直白,因而想内涵不够丰富、浑厚、博大,认识的深度也略有欠缺。艺术上,首四句写青松,次四句写桃李,末四句为劝戒之语,形式整饬,结构完整,形象对比鲜明。

3、“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这两句是说,现在,沙面平坦,水波不兴,人影晃动和嘈杂之声已经没有了;在这万簌俱寂的时候,我举杯请你放声高歌。可见张署当时情绪低沉,郁郁不乐,人劝他饮酒高歌。故作旷达,实乃以酒销愁,以歌遣闷。

出自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 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 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 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 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纤云:微云。河:银河。

月舒波:月光四射。

属:斟酒相劝。

君:指张署。

参考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湖水连天九疑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有苦向谁说。

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这篇七古,唐永贞元年(805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与张署皆任*御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广东阳)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临武)县令。贞元廿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借中秋月圆之夜,写下这首,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表达的是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人感情的变化。

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的主要部分。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4、“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大是:九月之夜,轮台狂风怒吼,一川酒斗大的碎石,被狂风吹得满地乱滚。句用夸张手法展示“石乱走”的情景,表现出边塞狂风的迅猛。可用于形容大风态势边地独具的风光。“吼”字形象地显示了狂风像疯狂的野兽一样,在怒吼,在咆哮。“满地石乱走”,更表现出风的狂暴,极言风之狂猛。到过新疆*风区的人,对此会有深切的感受。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行军的艰苦勾勒了出来,烘托出将士不畏艰苦的精神。

出自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注释

⑴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行:歌的一种体裁。封大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⑵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雪海:在天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⑶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⑷匈奴:泛指西域游牧民族。

⑸金:指今新疆乌鲁木齐东面的博格多

⑹汉家:唐代人多以汉代唐。

⑺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⑻五花连钱:五花,连钱 指马斑驳的毛色。

⑼草檄(xí):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⑽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创作背景

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岑参对当时征战的艰苦、胜利的欢乐,都有比较深的体会,曾经写了不少歌来反映。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代人岑参创作的一首。此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头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唐军凯旋。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这首主要表现了军队在莽莽沙海、风吼冰冻的夜晚进军情景。环境虽然恶劣,但将士们却充满着高昂的战斗气志。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由造境转而写人,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中是不多见的。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终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1620.html

热门阅读

  1. 身心疲惫的说说
  2. 与教师节相关的作文
  3. 课文再别康桥教案
  4. 关于表达爱恋的一些经典语句
  5. 三字经 檀作文
  6. 201年给好友的元宵节简短祝福语
  7. 钢结构厂房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论文
  8. 圣龙剑心学生作文1200字
  9. 何须三两句欲言以还休杂文随笔
  10. 八个字的古风说说有哪些
  11. 班级聚餐活动策划书范文
  12. 关于时间的经典句子
  13. 从匾牌错别字说开去杂文随笔
  14. 大学毕业入职培训心得范文
  15. 关于《乡思》的全诗翻译赏析
  16. 《我为你骄傲》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17.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全词赏析
  18. 小学关于以春节为话题的记事作文800字
  19. 告别2015迎接2016的句子
  20. 格林童话:野兔和刺猬
  21. 平安夜暖心祝福短信
  22. 李白的将进酒诗意
  23. 201年除夕手机祝福语短信
  24. 狗年2018年新春对联
  25. 经典青年节诗歌朗诵
  26.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鹳鸟The Storks
  2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28. 天赐的符号卜心情随笔
  29. 感谢你的敌人美文摘抄
  30. 2016年猴年新春贺词大全
  31. 关于三年级随笔
  32. 老师的自荐书范文
  33. 201年恭喜结婚的祝福语
  3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培训心得
  35. 关于大学生的暑期公司实践报告
  36. 《做个好玩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37. 201年给朋友的腊八节祝福语
  38. 教师新年祝福语
  39.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范文
  40.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55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1:52:02
本页面最近被 74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1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