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全诗
【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意思】孤舟上坐着一位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的老渔翁,顶着风雪独自在寒 冷的江上垂钓。
【鉴赏】 千山里的鸟儿都飞光了,万径上的人踪都消失了,举目四望,看不到 一个行人; 只有那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渔翁,孤独地坐在一条小船上,寂寞地垂钓着一江的风雪。原诗是柳宗元最为后人传诵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渔翁寒江独钓,孤高清远,悠然显出一种苍凉、脱俗的意境。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孤身一人 在冰雪天或其他时候垂钓的情形。 [例]有时,我也充当柳宗元笔下那“孤 舟蓑笠翁”去“独钓寒江雪”,有时,我也 像张志和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 细雨不须归”。(吕金华《漓江醉钓》)
二、用以比喻遗世独立或孤立无朋。 [例]隐逸这条路为古代士大夫知识分 子在*黑暗、世道污浊的时候保持人 格独立提供了可能。他们常常像“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自勉。(陶东风、徐 莉萍《死亡·情爱·隐逸·思乡》)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二句极写大雪中环境的静寂,群山中栖鸟不飞,所有路上行人绝迹。②蓑(suo):蓑衣,棕制的雨具。笠(li):笠帽。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以入声字入韵的古体绝句。它和另一首《渔翁》向来为读者所喜爱。在《江雪》中诗人以新颖深邃的构思、通俗平易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意境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并通过对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背景广阔辽远,画面安谧冷寂。一切山岭上的鸟儿都飞到别处去了,所有的道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天地之间完全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这两句没有提到“雪”,却极为出色地描画出了雪景。“千山”、“万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目力所及的广大范围之内,没有人迹,没有鸟鸣,寂寥空旷,十分幽静。诗人只用了十个字,就烘托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由远及近写来,从远处的山野写到了近处的江上。就在这个飞鸟绝迹,渺无人迹的大雪天,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一叶孤舟上,手持钓竿,正潜心静气地在江上垂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一落入江面,便融进了水中,老翁对于飘雪、寒风全然不顾,他的心志该是多么集中专一。四句诗便是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描写得既有层次又有中心。无怪乎历来不少画家爱以“寒江独钓”为题来作画了。
《江雪》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的作品,它同《渔翁》诗一样,都有所寄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况。**失败后,柳宗元感到十分孤独,但是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在他所描绘的这幅寒江独钓的图画里,诗人以渔翁自喻,流露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同流合污的精神。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表面上看似恬淡平静,其实,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柳宗元的诗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或描绘山水景物,诗中常常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蕴含着深长的寄兴。诗人在表达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时,既从“至难至险”处思考,又能做到通俗平易,深入浅出。苏轼说柳宗元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这种评论是很中肯的。
这首诗的韵脚“绝”、“灭”、“雪”三字都是入声,音调短促,朗读时构成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
拓展阅读
1、柳宗元江雪古诗赏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蓑衣,斗笠。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2、古诗江上渔者全文翻译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及注释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3、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大全
中秋节在习惯上被中国人视为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在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以下小编为大家分享了描写中秋节思乡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5、《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雪天安全防范通知
各位领导:
今天下午4点突降小到中雪,路面有积雪道路湿滑,预计1—2天内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望各单位领导提醒员工注意工作安全及上下班交通安全。(特别是农业部、农机队下乡员工的安全) 重点单位:
1、农业部:下乡员工的交通安全、自用车行驶安全、防冻安全。
2、管控部:物料产品的防雪安全。叉车安全:行驶速度等。倒运上垛安全。路滑,登高等。
3、制糖车间、动力车间、干粕车间、机修车间上班员工的交通安全及用电、防雪安全。
4、现场站、二场地的车辆行驶安全,员工现场工作安全。(防滑、放摔倒、坠落)特别是天黑后照明不足视线模糊的情况下更要注意车辆、人员的安全。
5、办公室:出车安全——车速、安全驾驶、司机注意力集中等。 其他各单位注意上下班的交通安全及室外工作安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