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经典单口相声剧本
前清的时候,北京东城根儿小哑巴胡同住着一位姓曾的京官,弟兄九个,他是老幺,人称九老爷,曾九是个在旗的人。列位,前清时代,在旗就是编入八旗的人,只要在旗,从娘肚里落下地就有一份口粮,长大了说不定还许来个官儿做,平日讲究的是吃喝穿戴、规矩排场。曾九老爷既然在旗,又是京官,那个派头儿就更甭提啦。特别是对他用的跟班儿的,处处要规矩,半句话答应不好,开口就骂,动手就打。北京干听差这一行的,都知道九老爷不好伺候,无论给多少钱也不给他干。这一来,可把曾九老爷憋坏啦,过去他出门,或是会客,或是玩儿,后面总得有两三个跟班儿的,如今九老爷成了光杆儿啦!
这一天是四月十三,他忽然想起四月二十日是他的盟兄弟——住在西城根儿坛子胡同的闷三老爷——家里办喜事,他必须贺喜去。可是没有跟班儿的,叫赶车的拿着拜匣充跟班儿的?那叫人家看了还不笑掉牙呀!情急生智,曾九忽然想起乡间给他看坟的赵二有个儿子,九老爷叫他,还敢不来呀。
这看坟赵二的儿子,乳名叫三儿,有十七八岁,为人忠厚老实,不爱多说话,曾九看他那种老实样子,就管他叫“傻三儿”。其实三儿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赵二给曾九家看一辈子坟,种一辈子地,给累死啦。曾九欺侮三儿傻,就跟三儿说:“三儿啊,你爹*,我家这坟就归你看着,地嘛,还归你种着;到秋后交租的时侯你就别交租价啦,交粮食吧。”三儿问:“交多少粮食呢?九爷!”曾九说:“把地皮上边的都给我送来,把地皮下边的你自己留着。”三儿点头说:“好吧。”等到秋后收了粮,三儿就把地上边的用车拉着给曾九送来了。曾九一看,气得眼都直啦。原来三儿没种别的庄稼,全种的是山芋,他把山芋都留下了,把山芋蔓子都给曾九送来啦,曾九干生气,没说的,因为当初是他自己要地上边的嘛。曾九把山芋蔓子收下,又跟三儿说:“过年咱们换过来吧,我要地下边的,你留地上边的吧。”三儿说:“也好。”等到第二年秋收,三儿又给他用车拉来啦。不错,都是地下边的了。曾九一看,把鼻子都快气歪啦,这回三儿种的是高粱,他给曾九拉了两车高粱根子来。三儿走的时候,曾九又说了:“明年我要地上地下两头的,你留当中的吧。”三儿又答应了。到了过年秋后,三儿又交租来啦,这回种的全是玉米,三儿送来两大车玉米根儿和玉米穗儿,曾九爷真气急啦,跟三儿大吵大闹。他老婆九太太在旁边劝说:“算了吧,他是个*,你这不是跟他白生气吗!”曾九说:“他才不傻哪,我倒真是个*啦!”
这回曾九要给人家贺喜去,没跟班儿的,忽然想起三儿来啦。跟老婆一商量,老婆说:“那怎么行啊,老爷出门儿带个傻蛋。”曾九说“那孩子脸上傻,心眼儿里可透着机灵,好好教导教导准行;自己家门的奴才,省了花工钱!”太太一听能省工钱,就再没个不同意的,这样就把三儿给叫来啦。
三儿来到曾府,见过了九老爷和九太太,行礼已毕,站在旁边,等候九爷的吩咐。曾九说:“三儿呀,我叫你来,是想提拔你,你给我当跟班儿,放机灵着点儿,将来我上衙门给你挂个名字,比种地强。”三儿说:“是!”九太太说:“好好伺候老爷,手脚勤快点儿,别那么呆头呆脑的。去吧!”三儿住下来啦。一夜不提。次日清晨,曾九梳洗已毕,穿上带马蹄袖的袍子,系着凉带,外罩红青八团龙的褂子,足登青缎官靴,头戴缨帽。顶子、翎子、朝珠、补褂,补褂上绣的是平金的麒麟。穿戴好了,把拜帖、礼单放在拜匣里,又拿出出门儿用的烟袋。这烟袋是乌木的烟袋杆儿,白铜的烟袋锅儿,翡翠的烟袋嘴儿,烟嘴是水绿玻璃地儿,放到嘴里吃烟的时候,半边脸都能照绿了,平常在家曾九舍不得用,非到出门的时候不用。曾九因为没跟班儿的,一个月都没出门啦,今天拿过烟袋一试,不大通气。便叫三儿:“三儿啊,你把烟袋拿去通一通。”三儿接过烟袋问道:“老爷,这怎么通啊?”曾九说,“茶房门外墙上挂着有一根通条,拿它通通就行了。”三儿到了茶房门外,把烟嘴烟锅拧下来,放在茶房的窗台上,也没抬头看门外挂的通烟袋杆儿的通条,却看见了茶炉房的通火炉用的火筷子。他抄起火筷子就通烟袋杆儿,通了半天通不进去。一看,台阶上搁着一个砸硬煤的锤子,他就拿起锤子把火筷子往烟袋杆儿里砸,这回可省事了,没锤两下儿,就喀嚓一声,烟袋杆儿劈成两半儿啦。三儿吓了一跳,“呀!两半儿啦!”三儿站在茶房门口发愣,九老爷在上房里催他,正着急,忽然看见茶房窗户上挂着一根秤,那个秤杆儿长、短、粗、细和这烟袋杆儿差不多,忙伸手把它取下来,摘去秤砣,解下秤钩秤绳,剩下一根光秤杆儿,这头安上烟锅,那头安上烟嘴,看着蛮好的一根烟袋,就是多了些秤星儿。他拿着进了上房。曾九骂道:“怎么这么慢手慢脚呀?快放在烟袋荷包里,你带着。拿上拜匣,走!”赶车的早把车套好在门外等着啦,一见老爷出来了,忙把车凳子放在地下。曾九一蹬车凳,先把左腿跪在车上,然后弯腰,大低头,把翎子让过去,一矮身形,坐在车内。三儿站在车下问:“老爷,我坐哪儿呀?”因为刚才三儿通烟袋手脚慢了些,老爷已经生了气,这时又傻问傻问的。老爷更气了,说:“没你的座位,跟着车跑吧!”北京城由东城根儿到西城根儿,当中绕过紫禁城,足有十五里路。等三儿跑到西城根儿问三爷家,早累得连话都说不上来啦:净剩下喘气。
曾九带着三儿到里边见了闷三爷,道喜已毕,闷三爷让九老爷客厅待茶。客厅里面坐着许多人,大家见曾九进来,全都起来拱手打招呼,有叫九哥的,有叫九弟的,把曾九让在上座,大家谈天。三儿也不装烟,也不倒茶,站在曾九身后张嘴喘气。别人看了都很纳闷,心想曾九老爷平素都是带两三个跟班儿的,还都是手口相应,怎么今天只带一个二愣子?人家拿碗斟了一碗茶,送到曾九的面前说:“九老爷,您喝茶。”曾九一见别人的跟班儿的倒过来的茶,就稍欠了欠身子说,“有劳尊管。”可是不能立时就喝,这是派头儿。这时候,三儿跑得又热又渴,正想来口水喝。他见这碗茶曾九没喝,便伸手端过来说:“老爷,您不喝,我喝了。”话没落音,一扬脖子把茶给喝了。曾九说:“放下!”三儿说:“放下就放下。”曾九一看剩空碗啦,心里火直冒,又不好在别人家里发脾气,气哼哼地说:“来呀!装烟来!”三儿说:“是!”拿出烟袋,装上烟,把烟袋嘴递到九爷口里,这头燃了根火纸捻儿给点烟,曾九一边跟人说话一边吸。越使劲越吸不出烟来,还直对三儿嚷:“你点一点!”三儿说:“我的火纸没离开烟锅呀!”曾九把嘴都吸酸了,也没吸出烟来,问道:“三儿,这烟袋你没通吗?”三儿说:“通啦!”曾九说:“通了我怎么吸不出烟来呢?这是哪儿来的毛病呢?这……”说着话眼睛就往烟袋杆儿上看,大家也就随着往烟袋杆儿上看,哟!烟袋杆上怎么有这些星儿,这是什么呀?三儿说:“秤杆儿啊。”这一来满屋子的人都笑啦,曾九又气又羞,脸都紫啦。大声喊道:“滚回去!”三儿说:“回去就回去。”三儿到大门外找着赶车的说:“走,老爷叫我坐车回去。”赶车的刚把车卸了,听说老爷叫回去,心里说:“也好,回家去睡它一觉。”于是套上车让三儿坐上去,一甩鞭梢儿走啦。
再说曾九在闷三爷家玩了一天,吃过晚饭,向主人告辞,闷三爷送到二门外,曾九回身相拦说:“三哥留步。”闷三爷拱了拱手,转身回客厅照应客人去了,曾九走出大门一看,门外车马很多,都是别家的,就是看不见自己的车。他站在台阶上扯着嗓子嚷:“我的车哪?我的车哪?”有人应道:“九老爷,您的车回去啦!”曾九说:“啊?谁叫他回去的?”“您那位管家坐着回去的。”曾九一听,气得直翻白眼,没办法,只好走着回去。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电车、汽车、三轮车,只有步行,曾九这一走,又受了罪啦。如果是穿便衣,无论快走慢走,走累了歇息歇息都行。如今他穿的是官衣,袍褂、靴帽、顶子、翎子,还挂着朝珠,这种打扮一定要迈方步才好看,穿着这一身衣服又不便歇息,跑快了点儿就成活僵尸啦。没奈何只得一步三摇晃地走完这十几里路,那个滋味儿就别提啦。等到了自己家门口,已经是一步挪不出二寸远,弯着腰像是要拉痢疾,又像是犯了痔疮。九太太隔着窗户上的大玻璃,看见曾九走路哈巴哈巴地成鸭子啦。赶快走出上房说:“哟!老爷!您这是怎么啦?”曾九狠狠地骂道:“唉,别提啦!等到屋里再说。”九太太挽扶着他来到上房里间屋,曾九连嘘带喘地把前言后语讲了一遍,最后伸出脚来说:“太太,你看看,我这两只脚都磨成泡啦!”太太一看,可不是,两脚满都是大泡。赶紧叫老妈子:“张妈呀,你到下房喊三儿来!”三儿这时正在床上睡觉哪。张妈叫醒他,来到上房,曾九一见,眼里出火,跳下床就要揍人,没想到一欠**两条腿耷拉在炕沿子上啦,脚板上火燎发烧的,下不了地。太太赶紧扶着九爷对三儿说:“傻小子,你怎么把老爷的车坐回来了?你看,老爷走回来的,磨了两脚泡,我胆小不敢下手挑,你去到外边找个修脚的来,给老爷挑泡!”三儿说:“什么是修脚的呀?”太太说,“就是拿刀子割脚指甲的。”三儿又问:“上什么地方找去啊?”曾九真气急了,也顾不得脚痛啦,跳下床,照三儿身上就是一脚,“混帐东西,去找,到外面去找!”踢得三儿噘着嘴,一边走一边说:“找就找!踢人干吗?”
找修脚的本该上澡塘子里找去,或是到市场庙会上找去。三儿刚进城摸不清,在马路上找起来啦。他走到哈德门大街,看见一个马掌铺,有两个人正在给马钉掌,一个人正用铲刀切马蹄子哪。三儿一看,心里说:“噢!修脚的在这儿哪。”走过去说:“喂!上我们那儿修修去。”马掌铺里的误会啦,认为是叫他去钉马掌。就问三儿:“有几个呀?”三儿说:“一个。”两下里搭话就是把个“人”字儿给忘啦。人家又问:“闹手不闹手呀?它要是踢人,我们就拿着驴皮去,把它的上嘴唇拧上,它就不踢人啦。”三儿说:“对,拿着吧,就是喜欢踢人。我临上这里来的时候,还踢了我一脚呢!”钉马掌的连忙拿着驴皮,带着铲刀、锤子、钉子、铁马掌,跟着三儿上曾府来啦。到了大门里,三儿说:“跟我往里走。”来到二门以内,钉马掌的站在院里等着。这时九老爷隔窗户早就看见啦,拉着太太说:“太太你瞧瞧,他把我当成*啦!”话没落音,三儿进来说:“老爷,修脚的来啦,您在哪儿修啊?”曾九也不答话,跳下床来照着三儿狠命地抬腿一脚,接着又踢了一阵,踢得三儿直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嚷:“修脚的!快!快!快拿驴皮来给他拧上啊,它又踢人啦!”
拓展阅读
1、群口相声剧本5人搞笑 群口相声剧本短一点
【**--故事】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文学样式。
乙:各位观众,大家好!(大声,鞠躬)下面这个节目是相声,由我来为大家表演。
甲:***,你在这儿呢,正找你呢。
乙:有事吗?
甲:哟,大家伙都在,(面向观众)我想死你们了。
乙:别学人家冯巩,和大家套什么近乎啊。
甲:我不是套近乎,我和他们是真近乎。你们说是不是啊?我观众朋友们。
乙:嘿,行了。我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甲:我想问问你,你在这儿,这是干什么呢啊?
甲:这么说你是相声演员?
乙:是啊。
甲:相声演员好啊,风吹不着,雨打不到,往台上一站,俩嘴一bia达,就能挣钱。
乙:这么说,你不是相声演员。
甲:不是。
乙:那你是干什么啊?
甲:我是*公司代理人。
乙:(转身走)保安呢?
甲:(拉乙回来)干什么?
乙:怎么混进来一个卖*啊?我最烦卖*了。
甲:为什么呢?
乙:我经常接到你们打来电话。先生您好,我是*公司代理人,我们新推出了一份家庭理财计划,很多朋友听了之后都很感兴趣,我想它一定对你会有帮助,你是周二有时间还是周四有时间呢?我们见个面。
甲:嘿,话术背得比我还熟啊。你可以说你没时间啊。
乙:正是考虑到您时间很宝贵,我才先打电话给您,约一下时间,您看你是周二有时间还是周四有时间呢?
甲:我不需要*。
乙:您看……
甲:你原来卖过*吧?
乙:没有。
甲:那我们说话,你怎么记得这么熟呢?
乙:废话,你们一天八个电话,换着人不停打,我早记住了。
甲:我明白了,你是因为接电话太多,所以才烦我们。
乙:不只是电话。
甲:还有什么原因呢?
乙:在大街上拦住你又没事干人,不是安利,就是卖*。
甲:也就是说,你是因为生活被卖*打扰了,所以才烦卖*。
乙:是。
甲:假如我保证不去打扰你,你愿意听我讲讲*吗?
乙:不愿意。
甲:为什么呢?
乙:*是骗人。
甲:三舅。
乙:去。
甲:这句话我三舅说过。
乙:看,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吧。
甲:现在他可不这么说了。
乙:为什么呢?
甲:我三舅虽然说*是骗人,但还是给我表弟买了一份意外*险,有一次,我表弟踢球时候把脚崴了,一共了花了1068块2毛4,结果,*公司全给赔了。
乙:等等。*那么容易赔吗?我可听说,买*容易,理赔难啊。
甲:四姑姑。
乙:去。
甲:这话我四姑姑说过。
乙:你四姑姑又是怎么回事?
甲:去年,我四姑姑听别人介绍给我堂弟买了一份*。后来我堂弟踢球时候把脚崴了,一共花了1068块2毛4,结果,*公司一分都没给赔。
乙:怎么表弟赔了,堂弟没赔呢?
甲:我把我四姑姑保单拿来一看,原来她买全是教育金,不包括意外*险,发生意外当然不赔了。
乙:*还分这么多种类啊?我得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再买*。
甲:大表姐。
乙:去。
甲、乙:这话我大表姐说过。
甲:你也知道了。
乙:你大表姐又是怎么回事呢?
甲:呜(哭)。
乙:怎么了,这是?
甲:我大表姐原来自己做买卖,忙得昏天黑地,天天累得要死要活,挣钱倒是不少,但是很辛苦啊。真是应了那句话:拿命换钱啊。
乙:那可得悠着点。
甲:这么拼命干活,身体是越来越不好啊,我就想啊,让她在健康时候买份*,将来万一有事,提前做个准备。
乙:大表姐怎么说?
甲:她说,等我把*都搞清楚了,再买*。
乙:有道理啊。
甲:呜(哭)。
乙:怎么了这是?
甲:我大表姐还没来得及买*呢,就得了一场大病。
乙:赶紧买份*啊。
甲:生了病怎么能买*呢?*是健康时为预防风险所做准备。
乙:就不能通融一下。
甲:当然不行啊。
乙:那大表姐怎么办啊?
甲:只能花自己钱治病。应了那句话“拿钱买命啊”。
乙:这是何苦啊。
甲:所以啊,不管你买没买*,你都已经投保了。区别在于,你是向*公司投保,还是向自己腰包投保。
乙:有道理。
甲:怎么样,你听我讲一讲*?
乙:你觉得我该买什么*呢?
甲:意外*。
乙:还有吗?
甲:**。
乙:还有吗?
甲:重大疾病*。
乙:还有吗?
甲:养老*。
乙:还有吗?
甲:你还要给你嘴上一个特殊*。
乙:为什么啊?
甲:你想,刘翔靠腿去跑110米栏,所以给腿买了*,科比靠手打篮球,所以给手买了*,布特菲尔德是一名测试床舒适度试床员,他靠**试床,所以给**买了*。你靠嘴说相声,所以要给嘴买*。
乙:噢。
甲:你嘴就相当于刘翔腿,科比手,布特菲尔德……。
乙:(捂住甲嘴)我该给我嘴买多少*呢?
甲:100万。
乙:这么多?
甲:英镑。
乙:100万英镑?
甲:对。
乙:你确定?
甲:确定。
乙:我嘴这么值钱啊。
甲:是。
乙:我嘴万一出了点事儿,就赔给我100万英镑?
甲:是。
乙:为什么是100万英镑呢?
甲:你想知道?
乙:是啊。
甲:你真想知道?
乙:别卖关子了。
甲:那我告诉你,你可记好了。
乙:好。
甲:为什么你嘴值100万英镑呢?这是因为:布特菲尔德**值100万英镑。
乙:去你。
(结束)
2、相声台词剧本范文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俩是第一次上台,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谢谢!
甲:谢谢,我叫……,记住我叫……,谢谢你们的热情,我爱你们!天哪,我是在做梦吗?这是真的吗?
乙:你这是怎么了?
甲:我是说刚才那么多人为我鼓掌,是真的吗?
乙:当然是真的,你今天怎么了?
甲:可我啥都没说啊,就赢得了这么多掌声?太意外了。你们的掌声不要钱吧?
台下:不要。
甲:麦嘎哒,不过你们要钱我也没有啊。
乙:人家是鼓励咱们,因为我们第一次说相声。
甲:哦,第一次都得有掌声?
乙:对啊
甲:可我第一次考大学,没有掌声都是埋怨声。
乙:啊?
甲(学妈妈):你不吃点营养品,怎么去高考?你整天唱歌,怎么静得下心复习?你上厕所都上了五分钟了,还要不要做试卷了?
乙:听出来了,他考大学时,他妈在他耳边不停的唠叨埋怨。
甲:(对台下)那时我真想说,亲爱的妈妈爸爸,你们好,我是第一次考大学,心里非常紧张,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谢谢!
乙:大家鼓掌,哇,你爸爸妈妈真多。
甲:去,你爸妈才多呢,我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年轻人都是有梦想的,尤其我们这个年纪的年年轻人最在乎鼓励。
乙:对、鼓励很重要,鼓励是成功他妈。
甲:但我还是很迷茫,我们是大一新生,刚走进江湖,还不知道该投奔哪个门派,该拜哪个做老大,该到哪里找掌声。
乙:等等,你加入*啊。
甲:社么*,我是说我好想成功,好想让别人都知道我,我们刚进校门,我发现金职院社团是个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很想加入社团,但是不知道该假如哪个社团。
乙:这不,听说心理援助社团在招人。
甲:好,随便加一个吧,同学们,我第一次参加心理援助社团,心里非常紧张,请给点掌声鼓励吧。
乙:鼓掌,好大家欢迎某某同学加入心理援助社团。
甲:谢谢掌声,我叫……,我爱你们!请问,加心理援助社团有啥好处?
乙:好处?加入心理援助社团是给别人带去好处,比如给孤僻的同学,社区的独居老人,曾经有心理创伤的人,我们给他们送去心灵鸡汤。
甲:哦,送鸡汤啊,是外卖吗?可以手机付款吗?
乙:你有没文化啊,什么外卖啊,这是心理关怀为了让人感受到爱。
甲:这么说,加入心理援助社团很快就出名?
乙:出名?对不起,出不了,而且我们都不用真名。
甲:哦,那拜拜。
乙:啊,你加入社团就为了出名?
甲:废话,一个不想到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出人头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是一个尊重个性的时代,这个世界你要红,不红你啥都做不了。哎,雷锋公益社团在招人,去看看。亲爱的同学,我第一次加入雷锋公益社团,心理有点紧张,能给点掌声吗?谢谢!
乙:鼓掌,欢迎加入雷锋公益社团。
甲:谢谢掌声,我叫……,我爱你们!请问加入雷锋公益社团能出名吗?
乙:又来了,对不起,告诉你雷锋公益社团是帮助大家解决困难脱离困境的做好事不留名的社团,不可能出名。
甲:不对啊,雷锋做好事不是出名了?你们别蒙我了。
乙:人家是做了一辈子好事才出名的,你以为做点小事就出名啊。你的动机非常不纯。
甲:太传统了同学,做一辈子才出名,那出名还有啥用啊,不行,我必须立马出名,我们要有自己的办法,一辈子太久只争朝夕。
乙:你的意思是你加入社团立马出名了?
甲:那当然,算了先加入雷锋社团试试看吧。那天有一位同学说他的手机丢了,我立马到金职院的每个电杆上帖了一张寻物启事:有同学丢失手机一只,如有捡到者,请与雷锋公益社团的某某联系,我还贴了一张我的大头贴。我的妈呀,我发现同学们都站在电线杆旁在看我,都知道我在学雷锋。哇我出名了。
乙:对了,我想起来了,后来咱们的校报也替你做宣传了。
甲:不好意思啦,就做了点小事,还惊动了学校。
乙:校报通报批评,某某同学随意在公共场所乱贴乱画,破坏环境,这回你果然出名了。
甲:算了,雷锋公益社团呆不下去了,哎,学校声乐社团在招人,中国好声音不是那么多人唱出名了吗?对加入声乐社团。亲爱的同学,我第一次加入声乐社团,心理好好紧张,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完结)
3、相声台词剧本范文
甲:诸位领导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齐:大家晚上好!
甲:今天上报告厅来
乙:啊!
甲:是来给大家说段相声
乙:可不是嘛,要是吃饭就上食堂啦。
甲:我们的相声名字叫《普通话》。
乙:是这么个名儿。
甲:什么是普通话呢?
乙:听她给您解释解释。
甲:普通话啊!!
乙:啊!
甲:有这么大,皮薄馅多,咬一口一嘴油……
乙:去!你这是小笼包子吧!
甲:对对!!要说这小笼包子啊!那是真好吃!咬一口,一嘴油……
乙:甭咬啦!!!象话嘛你!咱们今天说的是普通话。
甲:我是在说普通话啊!
乙:怎么回事?
甲:你……敢说我刚才说的是地方言?
乙:骇,这么个普通话啊!我的意思啊,您得大伙解释解释!
甲:用得了解释吗?现场除了你这么笨的……都知道!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的,别人也就不知道。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啊!你都知道什么呀?外表美丽有什么用!讲过多少次,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啊!我之所以没有正面解释什么是普通话,是因为我不知道吗?
乙:(垂头不语)
甲:是因为我为人谦虚谨慎。所谓普通话,啊,(背手)就是普普通通说话。
乙:啊?这不望文生义吗!
甲:这是不对的!
乙:你吓我一跳!
甲:给你一个机会表现一下。告诉大家什么是普通话。
乙:哦!(怯生地)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以北方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我说得对吗?
甲:啊对!你说得很好嘛。知错就改还是好**嘛!啊,普通话是……这个……啊啊就共同语。
乙:啊!
甲:二者!普通话的发音要规范。
乙:没错。
甲:我们都用嘴说话。
乙:多新鲜,用鼻子……那是打呼噜!
甲:可是我们中有极个别的女同学有着不良的发声习惯。
乙:怎么不良习惯啊?
甲:为了显得乖巧、可爱、讨人喜欢,不好好说话!
乙:哦,都怎么说的
甲:有男生夸你长得漂亮,你怎么回答?
乙:当然是要说“谢谢”了啊!
甲:到他们这变味了!
乙:怎么说?
甲:SIESIE!
乙:SIESIE?
甲:显得可爱,小鸟依人啊!
乙:是嘛?
甲:还有就是滥用双音节词!
乙:哦,什么是双音节词呢?
甲:你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都是双音节词。
乙:哦,都怎么个滥用法呢?
甲:我们管那咬一口一嘴油那叫什么?
乙:小笼包啊
甲:她们管它叫“小笼包包”。
乙:改成日本菜了啊。
甲:我们管那两头尖,当不间宽那吃的叫什么?
乙:饺子啊
甲:她们叫“饺饺”
乙:这能听懂吗?
甲:你甭管听懂不听懂,说出来音节明朗、音调柔和、就是好听讨人喜欢。
乙:这我不信,这是人家的语言风格。
甲:不信咱俩给大伙学学!
乙:怎么学
甲:你就是那追我的男生。
乙:我是女的,
甲:这不演戏嘛!
乙:演戏?演戏我也是女的呀!
甲:假如,假如你是男的。这回总可以了吧?
乙:假如我是男的
甲:对!
乙:那我凭什么追求你呀?
甲:……我……你说我怎么找这么一搭档啊!……你不想追我。有的是人想追我,什么黄宏啊赵本山啊,特别是潘长江,哭着喊着要追我!……你想追还来的及!
乙:(不语,神气)
甲:不演拉倒!现场有哪位同学想做我搭档的,您尽管站出来,演完了之后我请您吃小笼包子!
乙:嘿!嘿嘿!我说过我不演了吗?
甲:改变主意了?
乙:我不一直站在您一边嘛!
甲:好,现在你就是我男朋友了啊
乙:恩!我怎么演?
甲:你得甜言蜜语
乙:甜言蜜语?
甲:就是你男朋友平时说的那个
乙:明白啦!
甲:开始啦!怎么没有掌声哩?
乙:亲爱的!
甲:恩?
乙:我想死你啦!
甲:哦!
乙:我快把你想疯啦!
甲:啊哦!
乙:你*啊?
甲:你才*呢?
乙:没病你老叫唤什么呀!
甲:这不显得暧昧嘛!继续继续!
乙:亲爱的!
甲:恩!
乙:你今天好好漂亮哦!
甲:siesie
乙:你的眼睛好妩媚哦!
甲:siesie
乙:樱桃小嘴更好看
甲:siesie
乙:吃饭了没有啊?
甲:siesie
乙:问你吃饭了没有?
甲:哦!没有哩!
乙:想吃点什么
甲:饺饺
乙:还有呢?
甲:小笼包包
乙:去!肉麻不肉麻!
甲: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乙:关系挺大的
甲:我们应该带动更多的同学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乙:对,我们要积极推广普通话
甲:广告词我都想好啦!
4、相声台词剧本范文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7了吧。
乙:都8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上二年级,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叫王小虎,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乙: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9分......”
乙:不是不知道啊。
甲:上次考试得10分。
乙:又少1分。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我算了一下,我们小学生,能学习的时间太少了。
乙:是吗。
甲:每年两个学期,每学期20个星期。
乙:一年就上280天的学。
甲:去掉周末两天,还剩多少。
乙:一年就上200天的学。
甲:每天睡觉八个小时,三八二十四,有三分之一睡觉了。
乙:那吃饭走路呢。
甲:每天不得四个小时啊。
乙:吃饭睡觉走路又刨去一半,还剩100天了。
甲:这100天也不能全是学习呀。
乙:还干什么呀。
甲:看电视,玩游戏。
乙:就这还玩呢。
甲:玩玩棋,打打球,没事来盘“争上游”。这又得占去一半时间。
乙:还剩50天了。
甲:上课走走神儿,下课闹闹事儿。
乙:这还不好好学习。
甲:考试前,抓时间,问前桌,问后位。
乙:着急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