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7-24 11:56:42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后世称其为诗圣、诗王。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嫡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按官职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嫡孙。大和三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尤善七言绝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据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甫自称为杜预“十三叶孙”;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亦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推算起来,杜预、杜甫之间是十三代。此外,在杜甫诗文中,常常提到“从子”杜位。据《杜氏宗谱》载,杜位此人出自杜预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是杜预十四世孙。杜位的另一身份为权相李林甫之婿。

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中任参谋。唐肃宗暨至德二年(757年)因抨击朝中奸佞而贬新州任参军,十年后方离新州迁任夔州司马,历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湖州刺史等。有组诗《新昌八景》传世。

杜甫与从子杜位极为要好,有多次赠诗,略举如下:

《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除夕来到阿戎(昵称)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背景:《杜位宅守岁》是唐朝诗人杜甫在自己四十岁之年在族子杜位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杜甫时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杜甫既见*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

后杜甫得知杜位流寓新州,作《寄杜位》诗:“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骨肉真情,溢于言表。在杜位离开新州时,杜甫又作《寄杜位》一诗相寄:“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可见叔侄之间的深厚感情。

综上,杜牧显然为杜甫同族从子(俗称侄子)杜位的胞弟杜佑的嫡孙,因此杜牧称杜甫为从曾祖父,他们之间同宗共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缘关系。

拓展阅读:《感怀诗》杜牧

《感怀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早年以*为题材的一篇重要的抒情长诗,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表达了作者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全诗一百零六句,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追忆了唐朝的建立和唐初的*,表达了对盛世的无限缅怀。第二段以极大篇幅,历述“安史之乱”以后七十余年间藩镇割据、朝廷衰弱、兵连祸结的历史。第三段是面对满目疮痍,自述忧愤,这一段重在抒怀,感情的起伏跌宕加快,忧恨也愈来愈深。此诗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手法:叙述大开大合,议论激情充沛,抒情激昂深沉,充分显示了作者坚实的笔力和精妙的构思。全诗以历史的进程为经,以感情的起伏为纬,经纬交织,熔叙事、抒情、写景和政论于一炉,水乳融合,把作者的激情包寓其中,显得气魄雄浑而又悲愤激切,读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诗向有“诗史”之称,可与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媲美。

【原文】

感怀诗一首

高文会隋季⑴,提剑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⑵,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

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

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⑶。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

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⑷。

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

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

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

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注释】

⑴高文:高指唐高祖李渊,文指唐太宗李世民。

⑵宣皇:唐肃宗李亨。

⑶元和圣天子:唐宪宗,年号元和(806—820)。

⑷舁(yú)襁:背负婴儿之意,这里指准备归顺朝廷。

【白话译文】

高祖文皇正当隋末,提剑起兵顺承天意。扶助万代人民,步骤三皇业绩。圣人自言是承继天神,要用文德把人间治理。恩德普及生灵,像美酒深入骨髓。旄头星光照箕尾,战尘从蓟门刮起。胡兵杀戮汉兵,长安市上堆满尸体。肃宗驱使豪杰,谈笑间扭转中衰之局。安史之*在河南河北盘结,死灰复燃终不得熄灭。驻扎号称精兵的地方,有齐蔡燕还有赵魏。合兵足以环绕千里疆土,争相勾结只为连成一家。叛逆家的女儿嫁给胡虏孙子,好似西邻下聘东里。火热情同手足,唱和就像宫徵。法度自己制作,礼仪争相僭拟。临阶装饰着螭斗角,屋壁画的是龙交尾。颁公文渐不署名,分发赏予也用“赐”。挖掘城壕到万寻,筑设城墙迭千雉。权位定要传予小儿孙,直到*断绝才休止。

大唐九庙仰仗神灵,资财仍需四海供奉。为什么长达七十年,脸红汗流忍着羞耻?韩信彭越不能复生,英公卫公都已死去。如今凶门出征尽爪牙之辈,扰扰攘攘如同儿戏。历朝天子只能终日叹息,阃外将有谁可寄托?屯田兵虽有几十万,提防乱事仍多忧惧。紧急征收以供军旅所需,加重赋税以制作战器具。毁坏了祖宗画一的法度,姑且追逐眼前的利益。朝廷*流品多庞杂,律令也日渐松散废弛。夷狄一天天嚣张,百姓愈来愈憔悴。今世离太平年月太遥远,满目萧条尽是**动耗费。直到德宗贞元末,风俗越加绮靡。艰难已极泰会来,来了元和圣天子。

好个元和圣天子,英明高在商周上。茅草覆盖宫殿顶,奏章封套缀帷帐。队伍里选出勇武将,梦卜用上真宰相。好像乌云*雷震响,河南之地一举平荡。接着时至长庆初,燕赵百姓终也舁襁,率领妻儿前来,争向北阙顿颡。老人们抚摸着儿孙道:你们这辈子有了指望!

如同咽喉狭窄难吞鱼骨,就像负重还嫌体力欠壮。运筹帷幄缺少奇兵,致使吞舟大鱼漏网。蓟门外平沙上新添白骨,滹沱河鲜血流涨起大浪。只说天子出兵有征无战,哪能够真正地讨问无状?一天里派出五节度,如同飞鸟般往来奔忙。取之艰难如登天,失之却易如反掌。茫茫太行山路,重又生满榛莽。

我这关西的贱男子,发誓要把逆虏作肉羹!请让我列举捕虏之策,可又有谁为我倾听?荡荡乾坤广大,曈曈日月光明。唤起周代文武业,可以开朗洪溟。哪能让封疆之内,长有扈苗之征?当年商周只有七十里地,又何尝有过与人纷争?常常想到这里,一醉但愁清醒;闭口不言屈辱了壮心,呼吁宫门又无人支持相应。姑且写下这《感怀》长诗,付之一炬赠与知我贾生。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杜牧早年所作。题下原注:“时沧州用兵。”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横海节度使(治沧州,今河北沧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反叛。公元827年(文宗大和元年)旧历八月开始讨伐李同捷,公元829年(大和三年)旧历四月始告平息。据缪钺先生考定,此诗作于战争刚刚开始的公元827年(大和元年),杜牧二十五岁。唐朝以“安史之乱”为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乱后,唐朝*势力减弱,强藩悍将遂拥兵自重,分庭抗争,战争连绵不断,搅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生当唐朝末世的杜牧,面对藩镇的祸害和国家的危乱,心中忧虑,他以一腔青年热血写下了这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佳作。

拓展阅读

1、生物环境的的教学设计

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 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 的作用。

3、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 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生物之间相互的归纳总结。

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生物生物之间的资料。

一、 情景激疑:

1、 媒体展示:

呈现生物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 设置问题,引导激疑:

(1) 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

(2)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最后师生共同归纳:①同种动物的群体生活,虽分工不同,但彼此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同种动物之间的*虽然对于失败的个体是不利的,但对于生物种族的生存和发展是有利的。②结群是动物互助的一种常见形式,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社会性”昆虫是结群的最高形式。③“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哲理。

2、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丝子、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地衣、冬虫夏草、白蚁鞭毛虫、鳄鱼捕食、狼吃兔子、桦木树中生长的云杉、动物尸体上的细*等活 动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的:寄生在大豆植株上的菟丝子、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体现出不同生物之间的寄生;地衣、白蚁鞭毛虫体现出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鳄鱼捕食、狼吃兔子体现出生物之间的捕食;桦木林中生长出的云杉则体现出生物之间的竞争;动物尸体上的细*体现出了生物之间的腐生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比种内复杂,包括植物植物,动物动物,动物植物之间的,既有种间的互助,也有种间的竞争。其中主要是围绕着食物发生的联,主要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竞争、腐生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寄生、捕食、竞争之间的不同:①从范围看:寄生是寄生物生活在寄主的体内或体表;而竞争和捕食并无此限制,但捕食是动物所特有的。②从*的目的看:寄生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或体表获得生存所需要的养料;捕食是某动物以另一生物为食物,从那里获得食物和能量;竞争则是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包括食物、水、光、肥等)和空间而发生*。③从*的结果看:寄生,对寄生物有利,对寄主不利;捕食则是以捕食者胜利和被捕食者失败而告终;竞争的双方谁胜谁 败则不一定,也可能两败俱伤,这生物种类和时间不同而异。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在应用中不会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

3、 分组讨论各自查找的资料: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之间的是多层次的,不是单一的,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 归纳总结:

这是对探索的知识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也是本节知识的构建和升华,是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手段之一。从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从椋鸟枸杞之间的归纳出:自然界中没有一种生物能脱离其他生物而孤立生存。生物间的是错综复杂的,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网。各种生物个体都是此网中的一员,它即影响别的生物个体,同时又受着其他生物的影响。

四、 迁移深化:

1、教师出示多媒体录像:一群狼群攻击一群麝牛,狼群之间互相协作,一群麝牛之间也互相帮助,当一群狼捕杀掉一只麝牛时,狼群又为了食物争斗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录像中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又是怎样转化的?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对知识的深化。

2、 教师出示资料:

①洱海引进太湖银鱼,造成洱海弓鱼、大眼鲤鱼等近2/3的洱海土著鱼灭绝。学生思考从中有什么启示?

②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紫茎泽兰和飞机草。原产中美洲,现仅云南就达2470公顷,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群居性高的特点,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的单优势群落出现,严重影响许多物种的生存发展,含有的毒素引起马匹的气喘病,牛羊因无饲料而锐减,你能帮助云南省解决这个问题吗?

③ 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有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栌榄树。渡渡鸟喜欢在大栌榄树树林中生活,在渡渡鸟生活过或者经过的地方,大栌榄树总是枝叶繁茂,幼苗茁壮。16世纪至17世纪中,欧洲人踏上了毛里求斯的土地。他们用来福枪的射杀和猎犬的追捕,使渡渡鸟的数量急剧减少,到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杀死。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以后,大栌榄树也日渐稀少,到本世纪80年代,整个毛里求斯也只剩下13株大栌榄树。这是什么原因?(学生了解椋鸟枸杞之间的后,会理解这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五、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进行生态调查,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公园或效外的自然环境。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设计好调查表,记录完整的调查内容,如调查范围内的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名称。上述植物上昆虫及其他动物等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

在本节课中,始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问题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资料的展示给学生一个发展延伸的平台,归纳总结,锻炼了学生思维的能力。选择一些实际资料,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问题的深化给了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到了身心愉快。课堂教学中学生查找资料之丰富,令教师在兴奋、赞叹之余,又惶惶不安,从而更坚定了以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路。

2、《 ·客至》原文注解赏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醅:没有过滤的酒。

入选理由

诗中的田园诗,快乐和自由充分表达的诗,是其主题风格和题材之外的诗。

诗词赏析诗题原注有“喜崔明府相过”几个字,明府是唐代人对县长的别称,可见来客是一位县官。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期,来访的地方*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老朋友严武和高适等*。客人来访时酒食是不能少的,因此诗也就从酒上着笔。来客虽只是县长,但诗人对他却特别青睐。旧说此诗是诗人从东川回草堂后的作品,不是刚居草堂时作。从东川回草堂后,成都已经历了战乱影响,世事也发生了变化,来客,尤其是*高的来客少了,花径也不常扫了,门也常闭了,所以崔县长一来,加上又是春天,就格外使人高兴,自然想要快饮一番。“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诗人邻居相处甚善,县长也不会有什么架子,市场的酒菜太远,来不及满足急切的需要,自酿陈酒正可不拘。酒是让众人快乐的东西,一人独饮定是忧愁闷酒。心情这样好,邻翁自在邀请之中。这一下,“会须一饮三百杯”。全诗洋溢着欢快气氛,沉郁悲凉一扫而光。前四句只见“高兴”二字,后四句只见“痛快”二字。诗句是一气流畅,即使对偶句也互文见义,连贯紧密,形式内容水***融。

3、生物环境的的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环境第一章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第六单元是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十大主题的第三大主题。

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的实例;举例说出生物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生物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已有知识,在活动中获取新知。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列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以不同的程度影响着环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环境密不可分”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分析】

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编写的。第一部分通过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是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地衣和演示实验“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理解生物对环境是如何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的现象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学生能够很容易的举出相的例子,但对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还很模糊,往往会忽视“适应的普遍性”,并且对“适应的相对性”不容易理解。

可以让学生在一列直观、有趣的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形成重要的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环境的是一个相互联、相互影响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相对性及如何理解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凡是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并且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列举出一些实例,但是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也不动脑考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意识不到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尤其是相对性。

本节课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理解难度不大,这部分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对于基础不还是很好的同学而言,理解本节难点部分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本节的难点要加大讨论力度和精讲力度。

为完成教学目标,课前应让学生搜集一部分资料来说明生物环境的,例如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学生概括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促进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的实例。

2、举例说出生物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1、导入

分别出示野鸡、石蛙、蝈蝈环境融为一体的图片,进行一个“找一找”的游戏。学生思考它们隐藏自己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引出本节内容。

“找一找”游戏,思考动物隐藏自己的作用。

1、继续进行“找一找”的游戏,分别展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相图片,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观察图6.1-7中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小组讨论这六种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动画播放骆驼刺及旗形树形成过程,图片展示青蛙冬眠、鸟类迁徙、鱼类洄游,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方面都在适应环境。

4、学生举例还有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并总结出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5、生物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吗?出示兔子提前褪毛等例子引出适应具有相对性。请学生观察图6.1-8某种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示意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生物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适应特征。

小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自主阅读课本,观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图片、视频、课件等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问题。

跟随老师的总结思路,得出生物对环境适应是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结论。

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对环境有适应性,那么相应的对环境也能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P49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演示实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

2、一段时间后,湿土细沙分界是否还那样明显?简述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

并请学生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动画播放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在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自主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实验活动,并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讨论,思考回答老师问题,得出蚯蚓能够疏松土壤结论。

根据老师的小结,得出生物影响环境有有利和有弊两方面。

4、小结

请一位学生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生物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正是因为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才造就了生物圈的繁荣。

跟随老师的小结,加深理解生物环境之间的,并建立生物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

第二节

1、生物通过改变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来适应环境

2、生物的适应性既具有普遍性同时又有相对性。

点击查看更多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1147.html

热门阅读

  1. 2018企业新年拜年贺词
  2. 201年清明节问候安康祝福语
  3. 过中秋节的作文
  4.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亲子教育
  5. 讲故事不单是哄孩子也是在培养阅读
  6. 幼儿园班级常规安全教案
  7. 小学三年级关于我的新学期作文
  8. 大学升学典礼发言稿
  9. 春节幸福的预兆随笔
  10. 2016结婚贺词祝福语
  11. 描写春花的诗句两句
  1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精卫填海》的教学设计
  13. 汽车维修实习报告优秀范文
  14. 名人故事100字左右
  15. 201描写月亮的诗句
  16. 描写热闹场面的句子
  17. 怀才不遇的诗句
  18. 圣诞节手抄报简单
  19. 清明祭英烈手抄报
  20. 《离你最近的零工资员工》的读后感
  21. 排在第二也不错的美文摘抄
  22. 结婚祝福语大全
  23.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范文
  24. 关于七夕的古诗大全赏析
  25. 2016最新周末问候语大全
  26. 高士其读书故事
  27. 201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28. 《大地巨人》教学设计
  29. 时间都去哪儿了优美散文
  30. 房地产中介公司店长的优秀工作总结
  31. 星期天的教学设计
  32. 幼儿教师随笔:做“值日生”
  33. 2015年公司新春贺词
  34. 应届专科生自我评价范文
  35. 李白的将进酒及赏析
  36. 精选李白诗词40首
  37.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38. 《狼图腾》的读后感3200字
  39. 简析公民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实现论文
  40. 家乡的美景小学三年级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8 23:40:06
本页面最近被 20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西藏,TA在页面停留了 11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