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结合文中插图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能力。
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6、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和背诵课文。
2、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把课文读正确
1、出声试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正确的字、词、句,反复读一读。
3、圈出不懂的词语,或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3、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导学第1小节:
(l)指名读第1小节,说一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些什么?(“指南针”
原指用磁针制成的能指示南北方向的一种仪器,在课文中指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等。)
(3)小结:第1小节讲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天然的指南针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4)指导朗读第1小节。
2、自学第2-5小节,想一想,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大自然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一盏灯 乱闯 枝叶 沟渠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本课是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全诗共六节,讲了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中午时看太阳,因为正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黑夜有北极星出现的方向是北方;阴雨天时要观察大树,记清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下雪时要看地上的积雪,因为南面朝阳积雪化得快,北面背阴积雪化得慢。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只要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就会找到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多媒体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
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指导看“星象图”。
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形成南稠北稀。)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
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4)积雪指示方向。
严冬时,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结合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指导学习第6小节:
齐读第6小节,思考:人们是怎样发现天然的指南针的?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先在小组内练习朗读,互相评议。
2、小组推荐一名读得好的在全班朗读,其他同学评议、仿读,把每一节读好。
3、通过朗读、学习,你知道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课外活动
看书或问问别人,再讨论一下,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如果你在森林、郊外、街道迷失了方向,你会用什么办法辨别方向?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慌: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荒”字。
稠:利用部件记忆字形,左边是“禾”,右边是“周”。
稀:利用部件记忆字形,左边是“禾”,右边是“希”。
要注意指导笔画较多的两个生字:
慌:左窄,“忄”占三分之一,右宽,“荒”占三分之二格。
辨:左边的“辛”的竖写作竖撇,第五笔的横比第六笔的横稍长些,中间是“ ”,
右边“辛”竖要直。书写时三部分要紧凑。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
大自然真是太伟大了!
随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2、组词:
荒( ) 辨( ) 稠( ) 稀( )
慌( ) 瓣( ) 周( ) 希( )
3、选词填空
诚实 忠实
(1)王小刚从不说谎,是个( )的孩子。
(2)太阳是( )的向导,在天空给我们指示方向。
紧张 慌张
(1)小芳做数学题太( ),所以把题目看错了。
(2)*叔叔在进行( )的操练。
拓展阅读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今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
二、 检查预习、朗读评价:
1、请一位同学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请几位同学评价朗读。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请同学评价朗读。
评价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数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和评价,完成对于生字的掌握和诗歌情感的大体把握。
三、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资料,重点介绍普希金和他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816年加入文学团体“阿尔扎马斯社”。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1819年成为**外围组织“绿灯社”成员。这个时期他连续写了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著名诗篇《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这些诗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因此他被沙皇当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间,创作《短剑》、《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诗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写了表现20年代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长诗《茨冈》、探索人民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诗体小说《努林伯爵》。十二月*人起义失败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诗人对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为彼得大帝式的开明国君,同时又无法忘怀旧日友好十二月*人,写成《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阿里昂》。1830年在彼尔金诺村创作四部小悲剧和《别尔金小说集》,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命运的作品。最终完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1831年2月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 5月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创作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乔大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1837年2月在决斗中被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杀害。
本诗恰恰写于流放期间
四、初步感知——讨论完成:你更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两首诗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对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它的情绪显得积极昂扬,有面对读者娓娓而谈的亲切感,诗意直白易懂;而《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的选择,并流露出选择时的矛盾与无奈,这首诗则显得含蓄、深沉、忧郁迷离。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初步考察学生是否能读懂大意。他们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感情基调、诗歌的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选择回答的内容。
五、引导完成理解和欣赏:
1、自由朗读,读出笑对生活的乐观心态。
2、了解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试着解答问题。
期间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3)面对逆境,我们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争吗?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诗人写这首诗时正遭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这应该是作者那时那地的处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实上,他只要满怀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种抗争。我们今天碰到困难,应该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去征服困难。
3、了解本首诗歌的特点:
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齐声朗读一遍,感觉一下:它和一般的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热情坦率,似乎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每个人的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4、列举同样风格的诗歌,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语言上直白易懂,没有什么鲜明形象可言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很多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同样道理,也是诗中那种伟大无私的情怀和战斗追求的精神在*读者,荡涤了狭隘自私的人生价值观,它以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动读者。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课题《诗两首》
创意说明
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
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你对诗中哪些句子有较深的体会,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听、读诗篇
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5、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6、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研讨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7、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8、拓展提高、迁移积累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二、《未选择的路》
1、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朗读。
学生观画面的同时,听配乐朗读录音。欣赏、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综合性训练:
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简介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让学生自己朗诵,进一步激*趣。
2、解读诗歌
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