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终南别业》的诗歌及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3:30

王维《终南别业》的诗歌及鉴赏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拓展阅读

1、《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参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

这首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曲。

人剪裁下这临行送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的酒吧!依依惜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对如何设宴饯,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以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曲。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人,有“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是盛唐人的代表,今存400余首,重要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孟”。

2、题目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完成6~8题

皎洁的月光

(法国)魏尔伦

皎洁月光

照亮树林:

树枝摇晃,

发出鸟鸣,

回荡树下……

心上人啊,

好似明镜,

池塘映出

垂柳身影,

幽暗模糊,

风儿饮泣……

入梦之时

一片平静

柔和无边,

仿佛降临

从那苍天,

月泛彩虹……

其乐无穷。

6.这是一幅月下漫步图,它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7.人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方式?有何艺术效果?

8.全三个节,写了哪三种声响?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6.答案:表现出人对天籁之音的心灵体验。

7.答案:人采用了两种表现方式:一是以色彩入,一是以音响入。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之下,那幽暗密林中的斑驳树影在随风摇晃,那映出长长垂柳身姿的池塘里,荡漾着一层层银白的光;而天宇之上,则弥漫着一片柔和,更显得辽阔、宽广。这种美好夜景的描绘,创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气氛,与关于音响的描写相融合,烘托出一种令人遐思的意境。

8.答案:鸟鸣、风鸣与苍穹的宁静。前两种是有声之声,后一种则是无声之声。鸟鸣之声“回荡树下”;风鸣之声似嘤嘤啜泣,给人一种沉郁感;而天宇的“宁静”则使人在沉思中豁然开朗,进入到“在另外的爱情天地里翱翔”的境界。从结构安排方面看,前两种声音的描写与后一种声音的描写之间有着烘托关系,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人那种“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的神秘经验”。

阅读下面一首,完成9~10题

弗朗西斯亚默

群鹤上了灰暗的天,把一字长队排列,刺心的哀号郁闷,冰冷,

就像阴云和寒雪,天间已到修整坟墓的季节。

悲惨的盲人将出外乞讨度日,伸出冻得红肿发亮的手指。

待夜幕降临,露着瑟缩作成的笑脸,他们离开人世。

悲牲也要吃苦,我就曾遇见一位老乞丐,眼睛上沾着泥点,正把可怜的老狗虐待。

狗尾巴夹在肚皮下,浑身颤抖地那样厉害。

一条绳索勒住狗的脖子,主人边拖边说:我已经把它扔到水里三次了,

可绳子总是断,它又回来了,这蠢货!

绳索被拉紧,那患难伴侣好像在说话:还是让我留在这土地上吧,

像以前那样紧贴着你吃透灰尘的裤褂。

身为人类的老乞丐似乎比狗还凶恶,蠢货!滚开!看我非把你淹死不可……

只见一人一狗在巨大的青灰色天幕下走着。?

9.的主旨是什么???

10.本述说“老乞丐”与“狗”的故事,为什么以“鹤”为题?

答案:(四)9.答案:本主题思想的表现,具有一种双关性:乞丐对狗的虐待是一种深爱,人的凶恶是一种人道,人道必须被迫以扭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透过老乞丐对狗进行虐待这朵“病态的花”,可以看到人同情“饥寒交迫”的人的痛苦的心态。

10.答案:答案:为了突出人世间的“饥寒交迫”,人在开头紧扣题,先描写鹤的哀号,创造了阴郁、悲苦的气氛,然后再写乞丐杀狗的'悲剧。这样,自然界中的悲哀与人世间的悲哀相烘托,便产生了极强的艺术*力,读来震撼人心。

阅读下面一首,完成11~12题

致海伦注

爱伦坡

海伦,你的美对于我

犹如尼萨的船舸,在往昔,?

它们滑过芬芳的海波,?

把漂泊者从倦人的旅羁?

载回故国的陆地。?

经历了海风多次的吹拂——?

你那风信子般的美发,?

你典雅的脸庞,?

水仙女的风姿,?

带我回到希腊的熠熠光华?

和古罗马的气魄。?

看!?

在一个华美的窗龛?

你如雕像那样伫立,?

玛瑙明灯擎在手里!?

啊,赛琪,你来自彼岸?

那不可的圣地!?

注:据说此是作者为中学一位同学的母亲斯丹娜夫人而作。?

11.吟诵这首后你有什么感觉??????

12.这首联想、想象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五)11.答案:在吟诵这首时能领略到一种音乐美。篇节奏分明,读来抑扬顿挫,起伏有致,*力极强。?

12.答案:由现实中的美人斯丹娜夫人,想到荷马史中的美人海伦,想到希腊神话中的水仙女,想到身生双翼、弯弓射箭的爱神丘比特的恋人赛琪(一译普赛克);由现实进入到古老而神奇的境地,进入到象征着至善至美的艺术殿堂。?

二、表达交流?

1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请你仿照它的结构,再续写一节。?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14.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为一部微型戏剧,试试看,应该怎样改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试将《三棵树》改写成一篇散文。????

答案:二、13.答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14.答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古:渔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1。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白鹭:一种水鸟。

3。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渔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作者写了五首《渔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子》。

4、《宿府》唐译文 《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

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炬:一作“烛”。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整夜。自语:自言自语。

中天:半空之中。

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犹辗转,指时间推移。

关塞:边关;边塞。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pīng):流离失所。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之时,正是十年。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强移:勉强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

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人早在《恨》一里写道:“洛城一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意蕴深远。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人自我解嘲。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压在人身上的愁苦使人无心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风沉郁。

《宿府》创作背景

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这首,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因为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宿府》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府巩县(今**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杜甫被世人尊为“圣”,其被称为“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艺精湛,在中国古典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终南别业》的诗歌及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19108.html

热门阅读

  1. 建筑公司企业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 最新广告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3. 电网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分析的论文
  4. 学校伙食科炊管竞争上岗演讲稿范文
  5. 七夕情难了的诗歌
  6. 201年母亲节祝福语
  7. 水电科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8. 所谓“小寓言大道理”
  9. 2015感恩亲情的作文3000字
  10. 长征时的故事
  11.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作文400字
  12. 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13. 新年愿望的作文650字
  14. 中学语文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15. 关于教训的经典名言
  16. 爱国诗句有哪些呢
  17. 2016年圣诞节情侣之间简短祝福语大全
  18. 电信工程公司员工个人的工作总结
  19. 宋词三百首精选·柳永《迷神引》
  20.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范文
  21. 希望水窖“1+X”策划范本
  22. 26句饶雪漫经典爱情语录
  23. 相约大洋学堂 共享文艺盛宴的心情随笔
  24. 《正气歌》文天祥的诗
  25. 二年级儿童安全手抄报内容
  26. 初一第二单元语文的测试卷总结
  27. 中学生征文: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28. 《苦儿流浪记》中学生读后感850字
  29. 关于感恩母亲节的句子
  30. 《快乐读书屋六》教案
  31. 水利施工管理控制措施论文
  32. 非常有理的句子
  33. 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范文
  34.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35. 曾经拥有的句子
  36.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
  37.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38. 多彩的暑假生活日记
  39. 夏天来了优美句子
  40. 有关流行的网络经典签名语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6 18:33:08
本页面最近被 33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8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