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4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原文及译文赏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规劝。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

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急迫的样子。

D.若夫乘天地之正 乘:顺应。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谨拜表以闻

B.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汤之问棘也是已 不知老之将至

D.而征一国者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去今之墓而葬焉

C.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D.襟三江而带五湖

参***

8.A(劝:勉励。)

9.C(A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助词,……的人;语气词,表引出原因)

10. B (A名词作状语;C 使动用法;D名词的意动用法)

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不知道一个月的开头和结尾,蟪蛄不知道一年中有春有秋。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当作春,以五百年当作秋;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年当作春,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汤问棘是这样的。不生草木的极荒远之北,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之类一样。宋荣子轻蔑地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

拓展阅读

1、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注释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臣、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才。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帝天嘉四(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立”(《陈书・江总传》)。隋帝开皇九(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2、咏柳柳枝词、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 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地。

注释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3}妆成:装饰,打扮。{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分。{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8}似:好像,如同,似乎。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学作品里,几乎成了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3、春晴

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释

①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②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迢迢:形容遥远。

③芰荷(jì hé):芰,菱。荷,荷花。

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多。

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

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

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作者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 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学家。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在于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点击查看更多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9141.html

热门阅读

  1. 最新数控实训总结范文
  2. 乌龟胖胖减肥的睡前故事
  3. 201年鸡年新年祝福语简短
  4. 感恩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5. 儿子结婚父母贺词
  6. 关于品德的名言32则
  7. 《心灵的力量》读后感
  8. 关于建设三好银行征文3000字
  9. 2015乔迁新居红包贺词参考
  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种方法论文
  11. 关于王维的小故事
  12. 哲理长句子
  13. 5青年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14. 25句经典哲理句子
  15. 校园卫生主题班会教案
  16. 弱者都记仇强者才宽容美文
  17. 军训心得体会2000字
  18. 营销培训心得与体会范文
  19. 课文丑小鸭优秀教学设计
  20. 教师爱岗敬业学习心得体会2015最新
  21. 雨巷高二作文
  22. 《香草味的友谊》的初中读后感
  23. 201年4复活节短信祝福语
  24. 儿童故事善良的狮子
  25. 或许情感美文
  26. 弟子规听后感作文950字
  27. 201年鸡年小年简短祝福语
  28. 朝着太阳奔跑的女孩诗歌
  29. 考上大学贺词大全
  30. 最优雅的复仇美文摘抄
  31. 英语名师课堂总结反思范文
  32. 精细化管理的名言
  33. 鸡年春节给领导的祝福短信
  34. 《秦兵马俑》精品教学设计
  35. 世界名人故事精选
  36. 元宵赏灯作文550字
  37. 欢乐圣诞节优秀作文
  38. 世界名人的故事的大道理
  39. 朋友结婚幽默搞笑祝福语
  40. 好的生活方式只看这三点美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9:29:38
本页面最近被 63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澳门,TA在页面停留了 11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