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论文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培养出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德育品质和身心健康的新人,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实施四个有机结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要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添置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以及指导用书供老师们自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有效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逐步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论文评选活动,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稳定心理素质、崭新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的基础。
二、课堂心育渗透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发展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全体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和谐、愉快、幸福地学习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科任老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应时时处处为学生创造条件,做到全员参与,多途径、多形式、自觉主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肥沃土壤,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强化。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活动,涉及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成才”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与学校整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心桥信箱,请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善解人意的教师兼任“心理咨询医生”。心理咨询教师可通过学生个别咨询、小组咨询、心桥信箱的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本着“帮求助者要耐心、对求助者有信心、给求助者以爱心”的原则,热情接待咨询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为面向全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在学习、交往、情绪、个性等方面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提高。心理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把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会得到真正的放松,困惑和烦恼会得到解脱和疏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家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校讲座、请优秀家长经验介绍、举办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家长会、举行“夸夸我的孩子”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请专家为全体家长做专题讲座,与家长交流座谈共商教育方法,结合家庭心育计划的实施,制订了“大心育”明星家庭评选办法,使得广大家长关注子女心灵、关心子女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结合推动教师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营造了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用知识去填补学生幼小的心灵,用行为去引导他们作人的航向,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走向健康人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了解脱,压抑的心理得以舒展,学生在理解、信任、民主的教育环境中享受着“爱”的抚慰,拥有积极、乐观、自信、合作的良好心态,学生的身心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拓展阅读
1、关于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心得优选汇总范文
最近我园组织全园教师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同时在09月19日,我还很荣幸得参加了由瑞安市教育局主办,市滨江幼儿园承办的瑞安市幼儿教师“我与指南同行”论坛活动。刚开始我对指南的了解并不多,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对指南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南》分为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总共三十六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指南》第十九条“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活动需求以及教室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在师幼互动*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关注主题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空间的利用,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家长资源、生活资源,创设适合本班幼儿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将班级(区域环境)与教学主题有机融合。”感触很大。以往在创设环境时我们总是很少考虑到“在师幼互动*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我们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1、老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
2、主题墙面语言过于简单;
3、主题墙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
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变成了“外人”,他们没有机会参与创设,只能算是一位欣赏者。我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平时的主题墙创设,反思该如何才能做的更好,环境主题是应该为教学服务,主题靠环境而深入,让幼儿在与墙饰的真正互动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我认为我们应该转变我们的评价理念,让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中体验幸福与成功;让幼儿成为主题墙创设的真正主人,视家长为主题创设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教师只是主题墙创设的艺术整合者;注重主题墙创设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
结合指南,反思自己平时的各个方面发现在《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东西,我会继续努力去学习《指南》,将其中的知道思想大胆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积极、大胆实践,认真全面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关于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心得优选汇总范文
近期为了应付教育局组织的考试,自学了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从粗粗的看到仔细阅读,使我受益良多。书中先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进一步丰富了我个人的知识经验。
《学前教育学》一书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学前教育发展。首先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以及价值,明确了学前教育理论了发展和形成。在第二、三章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下面几章中,李生兰教授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社会教育、游戏、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等等。下面我围绕幼儿教师的职业,来谈谈自己的体会、看法。
妈妈爱孩子是与身俱来,爱是最大的无止境的奉献,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爱孩子也是一种天职,没有爱的教育就像一张白纸是无效的,但是太过于爱孩子,这样的教育不是帮助孩子,而是害孩子。
一、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耐心。
俗话说“棒下出*”、“严师出高徒”总以为对待孩子尤其是幼儿应该严厉些,总是觉得只有教师严厉孩子们才会听话,才能体现出教师的威严。可通过10多年的工作实践,我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得幼稚,多么的可笑。确实,幼儿园的孩子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老师的一定要严厉,严格与严厉绝不能划等号。那何谓严格,何谓严厉呢?严格就是严而有格,这里的‘格’是指正确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严厉是指过分的苛刻的别人不能接受的规矩。”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老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老师的这些不经间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老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孩子,那么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伤害。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我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母亲,我用我的勤奋和执着提升自我,用我的热情和好学*同事,用我的母性情怀慰籍童心。在教学工作中,我逐渐摸索出教育孩子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幼儿,关心爱护她们;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的孩子;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二、教师对待幼儿要尊重。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
圆圈是人类描述之间平等的一种象征,蒙台梭利将这种平等注入于幼小的心灵,在幼儿时感受平等、和平孕育着很深的东西,蹲下与孩子讲话,老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人应该宽容、善待、学会欣赏别人,大家只要处在圆圈状态,才能看到你周围有许多与你平等站在线上的人。
如果我们早一天领悟这一人生哲理,那我们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具有一种修养。当班里的孩子用渴望的、委屈的、气愤的、求助的、俏皮的目光看你时,你不再简单的扔给孩子一句话,做出短、平、快的处理,而是蹲下来倾听,然后用你的心境去进入孩子的世界,用你修来的一种素质,得当的方法去做,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孩子通过一件小事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同伴交往的方式,会得到换位思维的启示。
如果说蒙台梭利让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平等和谐,幼儿在工作中体验一种规则、一种观察、一种过程的,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给你我带入一种平等基础上的看待与看待中的原谅与理解。孩子不在是罐子,不在是小鸭子,你不在是填鸭教学的老师,不在为班里的孩子算不出一道题而着急,讲不出一个故事而说是不聪明的。
三、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水平。
“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必须阅读有关幼教方面的书刊。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再害怕和回避孩子们的提问,努力的钻研教学科研。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老师说一句:让我们一起用爱的心态*幼儿,用爱的眼神激励幼儿,用爱的语言启发幼儿,用爱的行动帮助幼儿;让我们的爱在幼儿园,爱在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