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听雨诗歌
字/红莲清韵
脚步总是急促
少了温柔和娴静
多了急躁和忙碌
少了矜持和婉约
多了豪迈和成熟
//
头上墨云翻滚
还有雷鸣电闪全力相助
噼里啪啦的雨点
当机立断
说下就下
没有一丝的犹豫和踌躇
//
轰轰烈烈地去冲刷尘埃
大张旗鼓地去润泽万物
把干涸的沟渠填满
把瘦小的湖泊滋补
时间的高效利用
一点都不含糊
//
一直喜欢春雨的轻盈恬静
细细的雨丝朦朦胧胧
羞涩地编织着如梦似幻的清灵
仿佛一位温文尔雅的淑女
悠然惬意地
细咂慢品一杯温润馥郁的香茗
//
可夏雨的雷厉风行告诉我
他是粗犷豪放的壮男
正在畅饮香醇甘洌的老白干
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饮而尽的豪爽和洒脱
足以映照出义薄云天的真诚
//
喜欢春雨的温柔
欣赏夏雨的爽朗
干练果敢油然而生
仿佛心灵的玻璃窗上
镶满了珍珠的晶莹纯净
拓展阅读
1、抗日战争的诗歌
1、四五年九月三日为庆祝胜利日有作七迭城字韵柳亚子 沈祖棻
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
半生颠沛肠犹热,廿载艰虞志竟城。
团结和平群力瘁,富强康乐兆民荣。
嘤鸣求友真堪喜,抵掌雄谈意态京。
2、声声慢 闻倭寇败降有作 沈祖棻
追踪胡马,惊梦宵笳,十年谁分平安?
已信犹疑,何时北定中原?
真传受降消息,做流人连夕狂欢。
相笑语,待巴江春涨,共上归船。
肠断吴天东望,早珠灰罗烬,乔木荒寒。
故鬼新茔,无家何用生还!
依然锦城留滞,告收京,家祭都难。
听奏凯,对灯花衔泪夜阑。
3、抗日战争胜利 谢觉哉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
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
虎待全擒肱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拚将福祉遗孙子,嘉岭山头看月圆。
4、盟军胜利日本投降二首 刘克生
八年边衅起卢沟,一夕争传靖寇仇。
战马狂嘶辽岭月,归鸿遥带秣陵秋。
雄关浩气连天拥,逝水欢声拍岸流。
斫地高歌情热烈,樽前含笑洗吴钩。
同仇竟扼虎狼骄,百万雄师夜渡辽。
塞月荒凉云漠漠,边风凄劲草萧萧。
樱花泪溅红羊劫,爆竹声喧白马潮。
还我河山人鼓舞,海天兵气一时销。
5、水调歌头·彭雪枫
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
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
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
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6、 太行春感 *
一九三九年春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7、水调歌头·赵尚志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
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
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
百余战,仇未泯,恨犹长。
抛头洒血,浇我国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没 ,甲子匆匆已过,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8、沁园春·赵一曼
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
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
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
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
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
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
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9、水调歌头·左权
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
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
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
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
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
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青史记左权。
但愿蓝天下,春灿百花妍。
2、关于天气的谚语:春雾日头 夏雾雨关于天气的谚语教育
*早雾阴,晚雾晴。(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如果在高气压的*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3、《近代诗歌·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鉴赏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这首诗是秋瑾于一九○五年春,再度去日本时于舟中所作。《秋瑾足迹》中,此诗题为“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由此可知,“日人索句”,就是这个“银澜使者”;“战争地图”,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即“战争地”与“战争图”。且“战地”与“战图”是在先后两个时间见到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东渡途中,船到黄海时,大约有人指点日、俄海战的战场,于是,秋瑾联想起不久前见到的旧俄战争地图,不由地思绪万千,无限感慨。恰在此时,日本使者银澜向秋瑾索诗,她就写下这首洋溢着炽烈的爱国思想和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篇(一说,此诗写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秋瑾自日本归国途中)。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日俄为重新分割朝鲜和我国东北领土进行了一场不义战争。战场放在我国境内,而清王朝竟宣布“中立”,并划出辽河以东大片疆土为“交战区”,并严防人民起来反抗,听凭帝国主义侵犯我主权,蹂躏我国土,*我人民。这就是此诗产生的历史背景。
* * * *
以下分联详讲——
首联:乘风“只身挟春雷”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去复来,是指秋瑾曾经两次东渡日本而归国。挟春雷,“挟”,怀抱;“春雷”,是喻指**力量与意志。此诗自始至终都在畅抒作者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激情和献身**的精神。开头二句,即抒发了诗人赴日留学,寻找**真理的豪情。“万里乘风”、“挟春雷”,正是诗人借以呈现自己为祖国献身精神和豪迈气慨的载体。
颔联:岂肯“江山付劫灰!”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这联诗的感情由豪迈转入深沉悲壮。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了日俄海战的战场,又忆起了早先见到的日俄战争地图,不禁激愤满腔。因此,连用了“忍看”、“肯使”两个反诘的对偶句,表明自己决不让祖国江山改色,人民财富遭劫化灰的坚强意志;同时,对丧权辱国的清廷表示无比愤慨。这诗的忍看与肯使,都是反诘语,即“岂忍看”、“怎肯使”。图画,即地图。移颜色,即指世界地图改变颜色。日俄此次战争,沙俄失败。经美国斡旋,两国签订了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的《朴次茅斯和约》,其中规定沙俄在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等。鉴于此,秋瑾十分愤懑,于是借诗喷发了出来。
颈联:应当“仗才救时”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这里的销,同“消”。时,是指时运、国运。这一联紧接上联而转折,即诗意、诗情由“肯使”转上一层,进入认真思考:怎么才能救国济民? 怎样真能力挽狂澜呢?诗人认识到,当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之际,人们忧心如焚,但“浊酒”是不能消除国忧民困的,救时拯世,还得依靠超群拔萃的英才。出群才,原是由杜诗《诸将》中“安危须仗出群才”句,化脱而来的。引用贴切自然,但观点上,却流露了对历史人物的“唯心史观”的通病,将自己放在救世主的地位,见不着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正是辛亥**失败的主因。
尾联:拼将“乾坤力挽回”
拼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拼将,拼,同拚,即不顾惜之意。将,动词词尾,如“寄将去”、“拿将去”等。在中间两联中,作者的感情还未达极至,是处于醖酿和压束状态中,未曾“奔放”;在尾联,即不能不喷发而出,把全诗的诗情、诗意推向了高峰,从而点出诗歌之主旨,使诗歌境界来了一次 升华。诗人明白无误地亮出了自己的宏伟抱负:即使拼掉十万*,也要力挽中华乾坤,务必推翻满清*统治,拯救中华民族。其实,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诗人为之代言而已。诗人在这里的“豪言壮语”,并非空喊的口号。时隔两年,秋瑾即以**家的崇高志向,鉴湖女侠的豪迈气概和女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完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浩气凛然地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她领导的“光复军”虽然未得成功,但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所谱写的光辉篇章,永为后世所景仰、所效尤。
*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