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7 12:02:41

柳宗元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历史故事

不是每座城市,都能拥有足够厚重且光华耀世的*文化标志。很幸运,一部绵亘千年的柳州历史,有柳宗元其人,也有他*四年留下的*思想和灿烂文化。

柳宗元是唐代着名的*家、思想家、文学家,曾任柳州刺史,今天的柳州人民还称他为“老市长”。柳州有一着名风景区大龙潭,其中有一深潭名“雷潭”(雷塘)。潭约一亩见方,三面峭壁环抱,清泉淙淙,冬暖夏凉。此乃柳宗元当年祷雨处,筑有“祷雨亭”,亭内立石碑一方,刻有《雷塘祷雨文》。因为公务的关系,我对柳宗元所作的《雷塘祷雨文》格外钟情,每每读来,总让我感受良多,回味无穷。尤其是“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八个字,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掷地有声。

据记载,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后遇到大旱。按照当地的习俗,他率众前往雷塘举行祭神求雨活动并作此祭文。祭文分为两段。第一段点明主题,说明为什么要到雷塘祈雨。其中一句这样写道:“神惟智知,我以诚往;钦兹有灵,爰以庙飨;苟失其应,人将安仰?”意思是说,神灵以大智通晓事理人情,我以虔诚的心意前往拜望。人们钦佩神灵能够感应,才会**来侍奉神。可是如果连神都失掉了灵验,百姓还有什么仰仗?柳宗元爱民而敬天,以其仁爱之心为民求雨,每当读到这几句时,我总会被“老市长”的诚意所感动,神灵有知安能不为所动?祭文第二段是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向上苍作出承诺。柳宗元以其人格向上天起誓:“廉洁自持,忠信是仗,苟有获戾,神其可罔!”即,我以廉洁来要求自己,以忠信来为人处世。如果我柳宗元有什么罪孽和过错,神可以降罪于我!这誓言充分展现了一位古代*谦恭为民、恪守廉洁的精神境界。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一月初八,年仅47岁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因为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柳宗元家中没有积蓄,家人无力治丧,灵柩被停放在他生前喜爱的罗池的西北侧。到了第二年,由老乡裴行立和好友刘禹锡等帮忙筹措了丧葬费用,才将柳宗元的灵柩运回老家山西下葬。“老市长”切实践行了自己对上苍许下的诺言。

柳宗元的廉洁自持、为民务实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留下了千古的好名声。他死后三年,柳州人为其立祠纪念,与他相关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墓、柑香亭、罗池等一大批古迹和文物也都被后人呵护至今,成为柳州的历史文化象征。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四年,重修文庙,传播儒学,教化民众,*弊政,解放奴婢,种柑植柳,开荒挖井,发展生产,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柳宗元看来,官吏自当为民服务,“为民之役”。这一*理念在*社会无疑是相当超前的。对于*来说,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就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正是柳宗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是清官是坏官,民心是秤;为正气为邪气,自己为砣。作为领导**,想事情、做决策,都应该自觉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只有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如果*员**不是围着百姓转、为着百姓想,而是处处为个人打算,事事为满足一己私利,这样的**肯定会出问题。心不正则行不正,心不清则手不清,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以身作则、廉洁自律,是我们*对广大*员**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基础。清正廉洁,对*员**而言不仅是人格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我们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崭新阶段,面对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员**更要自觉地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行为习惯和一种实践能力,敢于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如果领导**都能“廉洁自持”,百姓有心安能不为所动?

拓展阅读

1、杜甫原来也酒仙

酒仙这个称号好像李白的专利,所以老辈儿的人喝了酒就敢说有李白的感觉,随便一个酒楼都敢叫“太白楼”。还有很多李白喝酒的小,让人称赞喝酒的境 界。比如泾川豪士汪伦,久慕李白大名,非常希望有机会一睹这位大诗人的风采。他听说李白将要到安徽来游玩,就修书一封,邀请李白赴泾川游。其中写道: “先生喜欢旅游吗?这里有十里桃花的美景;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供您痛饮。”李白读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泾川,却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十里桃花和万 家酒店。汪伦告诉他:“花潭水名,并无桃花;万家一位店主的姓,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尽欢而散。其实喝酒能达到仙人级别的有的,杜甫 写的那个《酒中八仙歌》里面八个人都可以叫酒仙。就连诗人杜甫己,不但“诗圣”,也个“酒圣”,他嗜酒的程度并不亚于李白。

杜甫嗜酒,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据他己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十四五岁的杜甫已 经位酒豪了。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同李白交往,二人在一起有景同赏,有酒同醉,亲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仍然和往常一 样纵酒作乐。“朝回**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的杜甫已到了要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了,每次都要喝得“尽 醉”。没有衣服只好赊债,而且处处都有酒债。看来杜甫并没有指望活到七十岁,只要拼命喝酒就好了。

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嗜酒如命。“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咏诗。”这位白发老人嗜酒的雄心不减当年,即使用大杯受罚百次也在所不辞,喝醉了无处归身,只管己独立在苍茫之中放声诵诗。 后来杜甫一次醉后骑马,不料马失前蹄,将诗圣摔下马来。诗人卧床养伤,许多朋友前来慰问,更加够朋友的,他们都带着酒肉来的,宾主便开怀畅饮。“酒肉 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怀中禄。”酒肉如山,又有琵琶和羌笛的合奏,宾主们欢呼痛饮,不管太阳否西坠,诗人也完全忘记了 伤痛。

进入暮年的杜甫,嗜酒的欲望愈强。“酒酣耳热忘白头,感君意气无所惜。”杜甫靠贵人和朋友的接济,还要拼命痛饮。直到他喝了过多的酒,衰弱的身体实在 承受不了,就在一个晚上与世长辞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杜甫现存诗文1400首,写饮酒的300首,占总数的21%。

2、崇之奸臣还臣?崇之代表诗词将相


崇之,南宋大臣、宰相,尚书右仆射浩的孙子,右丞相弥远的侄子,鄞县人氏。崇之生于公1189年,去世于公1257年,幼聪颖好学,有大志,专功。

嘉定十三年,崇之高中进士,为光化军司户参军。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有一个做右丞相的伯父在,崇之比寻常*有更多更好的机遇。

崇之入仕之后,弥远就曾问过崇之日后想在哪里*。当时崇之表示,最想去的地方襄汉一带。他研究过当时的局势,认为襄汉一带对于南宋朝廷而言十分重要。在那里*,只要治理得当,*比其他地方更容易升迁。

弥远了解了崇之的意图之后,成全了他,不久之后崇之就被调到襄阳,任襄阳户曹。崇之在襄阳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功绩颇显,升迁迅速,任襄阳通判、京湖制置使、参知政等要职。

嘉熙四年,凭借多年的政绩,崇之入朝拜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淳佑四年,父亲去世,崇之守丧离职。丧期满想要起复,却受到极大的阻碍,最终闲居在家十三年。

宝佑五年,崇之去世,赠少师,追封鲁国公。

崇之在后世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一个有才干的人,也有人认为他一位专横独断之人。但总的来说,对他贬义的评价占据上风。

王夫之就曾经毫不犹豫的说:“夺情之言扬于廷,人子之心丧于室矣。蝇蚋不嘬生而嘬死,有以召之也,而况纷呶辩以与公论相仇!嵩之、李贤、张居正、杨嗣昌之恶,滔天而无可逭矣。”

崇之独断专横有的,但之所以评价如此之低,最重要的原因他过于贪恋权势。对权势的贪恋到了枉顾人伦礼仪的地方,父亲去世,依照规矩和礼制,若没有特例,崇之应该离职回乡,为父亲守孝。但他因为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却想要寻找各种办法为己开脱,不想守孝离职。

中国古以孝治天下,就连宋光因为不想为宋孝执丧,都直接被己的臣子撸下来,换了宋宁上位。崇之虽然占据相位,权势滔天,但再大能大的过皇帝去吗?所以崇之一表现出不想为父亲守孝,想要继续执掌权柄之后,天下人直接就爆了。

临安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孙翼凤等百四十四人,武学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京学生刘时举、王野、黄道等九十四人,学生与寰等三十四人,建昌军学教授卢钺等人都上书论嵩之不当起复,指责他席宠怙势,殄灭天良,“心术不正,行踪诡秘,力主和议,瓦解斗志,窃据宰位,处心积虑,居心叵测”。

在这样的强大声势中,宋理想要护住崇之,一心排除万难,努力起用嵩之。皇帝为什么会维护崇之,很大的原因因为崇之为相的确有才干,于国家有利。当时有大臣询问宋理为什么这样做,宋理回道:“朕当优容之,但边亦罕有熟者,嵩之久在边间,以起复。”

纵观崇之的*生涯,除了贪恋权势,独断专横之外,并没有看见他为了一己之力,损害国家利益的方面。同时他个人在军政方面都有极强的能力,多年在襄阳的经营,使得南宋朝廷需要他这样的人。所以崇之臣还奸臣,实际上很好判断。他一个能臣,也一个臣,只不过一位贪恋权势的臣。其实这也狠好理解,因为崇之幼学习的就陆学与吕学中的功学。

崇之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不仅*方面,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比较出色。不过可惜的,他只留了三首诗遗传后世。

《雪后》

同云收万里,斜日已三竿。有鸟皆潜迹,无风尚送寒。

晴檐如下雨,枯涧忽鸣渊。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宴琼林苑》

鸣跸高登秋暮天,西郊辇路直如弦。

梨园花覆千官醉,愈觉君恩湛湛然。

《中秋对月》

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

零落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

3、上的万贞儿简介 万贞儿和明宪的爱情

万贞儿,明宪一生最爱的女人,也许有人会说明宪宠万贞儿并不仅仅因为爱情,还掺杂了许多其他的东西。那么,上的万贞儿和明宪到底如何呢?上的万贞儿又有怎么样的一生呢?武林军讲述上的万贞儿简介,同时详述万贞儿和明宪的爱情

万贞儿杨怡剧照

1428年,万贞儿出生在了山东潍坊的万姓家庭,父亲叫做万贵当地的县衙的辅助官吏,生活过的还很小资的,因为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万贞儿从小就显现的特别乖巧。

1431年,万贞儿4岁了,本应陪伴在父亲身边快乐成长的孩子失去了父爱被送进了宫中。因为父亲亲戚犯罪,父亲被连累,贬谪到了河北省廊坊市,为了让女儿不跟着己受苦,就把女儿送进皇宫了。

由于万贞儿很乖巧,就被选进入服侍孙太后了,也因着万贞儿表现很好,深得孙皇后的喜爱。

1449年,因着孙皇后对万贞儿的喜爱,21岁的万贞儿被孙皇后派到了2岁的明宪身边,成为了明宪的贴身保姆。

1464年,37岁的万贞儿嫁给了18岁的明宪,成为了明宪的妃子。

1466年,39岁的万贞儿生下了一个儿子,同时这个儿子还明宪的第一个儿子。

1467年,万贞儿的儿子夭折了,也知道己再也不能生育了。从此之后就开始了她的残害有身孕的后妃、皇子的生涯。

1487年,59岁的万贞儿因太过生气,引发心脏病,最后*。

有人说万贞儿并非真爱明宪,只为了满足己的欲望,达到己的权利需求,也有人说,万贞儿如此恶毒,残害皇嗣,根本不配拥有明宪的爱,但小编想说的,万贞儿和明宪之间真爱。

为了明宪的地位,她忍受了明宪娶重臣之女,为了成全明宪的孝道,她忍受了明宪和别的女儿在一起,为了让明宪巩固朝堂,她杀害了明宪的子嗣,不让能让天平往任何一个方向偏。

就算万贵妃万贞儿没有这么伟大,起码她在残害这些孕妇或者孩子的时候,全因为万贞儿爱明宪,尽管这个爱有些私,她只希望明宪只爱己。毕竟己年纪摆在那里,就怕哪天明宪嫌弃己老,比不上其他女子,还有孩子的女子。

万贞儿和明宪的爱情并不虚假,明宪20岁的时候,终于和万贵妃有了己的儿子,还明宪的长子,明宪的心情可以用狂喜来形容,立马给万贞儿升级了,成为了皇贵妃。

万贞儿在皇宫中一直杀害明宪的孩子,明宪不可能不知道,但从来没有一次怪过万贞儿,甚至在万贞儿死后,明宪哭的昏天暗地,在同年的8月挂了。

这样的爱情还不够深刻吗?

点击查看更多柳宗元廉洁自持忠信是仗历史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0647.html

热门阅读

  1. 一个人在家无聊说说
  2. 平房买卖的协议书
  3. 可爱的家初中一年级作文800字
  4. 爱情早安语录
  5. 七年级开学第一周日记:开学有趣的一周
  6. 《两个小熊》幼儿园活动教案
  7. 微电影剧本《附体》
  8. 清明节缅怀先烈诗词
  9. 柳永《望海潮》赏析范文
  10. 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年级
  11. 关于佛教的经典语录
  12. 关于翠鸟的教案设计范文
  1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00字作文
  14. 关于影视的名言语句
  15. 儿童故事丑小鸭的故事
  16. 小学五年级暑假写事的作文500字
  17. 中学校长开学典礼发言稿
  18. 幼儿寓言故事《迷路的小鸡》
  19. 赞美海洋的诗歌
  20. 二十四节气谚语精选
  21. 睡前喝牛奶的说说
  22. 学校家长班会精彩演讲稿
  23. 优秀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24. 《凿壁借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25. 六一乐翻天作文
  26. 表示珍惜爱情的句子
  27. 太阳和月亮散文
  28. 超伤感的情感语录
  29. 201年龙抬头微信圈祝福语
  30. 蛇年六字的对联
  31. 诗经采薇的实用教案
  32. 绷紧安全弦红领巾广播稿
  33. 标准购销合同文本参考
  34. 写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句
  35. 最不该辜负的女人是母亲经典散文
  36. 像烟灰一样松散毕淑敏散文精选
  37. 关于重阳节爬山的句子
  38. 丑小鸭故事完整版
  39.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
  40. 少先队暑期活动总结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08:36:36
本页面最近被 77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6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