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井幼儿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非常精明的财主带着一个同样精明的仆人出外收账。他们走过好几个村庄,顺利收取了上年拖欠的款项,他俩兴冲冲去往最后一个村庄。
那个村庄叫山外山,十分偏僻,必须翻过几座大山才能到达。主仆二人爬上最后一座山峰时,累得浑身是汗,渴得喉咙里快要冒烟了。他俩刚坐下歇脚时,只见路边一泓清泉喷涌而出。主人立即俯身饮了一口,只觉浑身甘冽清凉,于是又饮了一口。这时,仆人惊叫了一声:“主人,这水饮不得!”
原来,泉水边立了石碑,上面刻了“愚人井”三个大字。底下还有几行小字,是说这井中泉水不可饮用,谁喝了愚人井中的泉水,很快会患上痴呆症,世上没有什么药物可以医治。
主人惊恐万状。他有百万家财,又一向精明能干,可是因为不小心误饮愚水,很快将要变成白痴,怎么办?一个白痴主人跟着一个精明的仆人岂非更加相形见绌吗?主人越想越觉得可怕,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仆人也变成白痴,这样才可以分担别人的嘲弄。
主人说:“趁我变成白痴之前,你赶快喝几口愚水吧!”
仆人说:“主人啊,你已经遭到了不幸,为什么非要我同你一样遭受不幸呢?”
主人说:“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本来你我的智商不相上下,现在我将成为白痴,而你却依旧那样聪明,我怎么做你的主人啊!”
仆人无奈,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一连喝了三口愚水,比主人多喝了一大口。
不一会,主仆二人都变成了白痴。他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齐傻笑起来。主人对仆人说:“咦,你爬到这么高的山峰上干吗啊?”仆人说:“是啊,你爬得和我一样高,咱俩是不是发疯了?”
“咦,那个袋子是谁的啊?”主人指着仆人收账的钱袋说。
“我看看,哇,谁掉了这么多钱,真是个冒失鬼啊!”仆人说。
“不得了,有人上山来了!”主人惊叫起来。
“肯定是找钱袋的,快逃吧!”
两人背上钱袋东躲西藏,没命似的逃跑了。
拓展阅读
1、寓言故事《聪明的老虎愚蠢的熊》作文
在一片深山老林里,山高林密,杂草丛生,不时可见枯木倒树。
一家有一家之主,两只黑熊是这里的山大王!他们在这里采食浆果、野草,当然,偶或有野兔撞进他们怀里,他们也乐得开开荤,他们还会下河扑鱼呢!
熊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他们就钻进树洞里睡大觉,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秋天储备的脂肪,度过漫长的冬天。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他们才从睡梦中醒来,爬出树洞,舒展身体,重新耀武扬威起来!
就在这年秋天,两只黑熊忙着采食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撞进来一头斑斓猛虎!
这还了得!两只黑熊受到了威胁!他们齐心协力要赶走这头老虎。
黑熊找到老虎,就打了起来。老虎挑单,是不怕一只黑熊的,可是对付两只黑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交手七八个回合,老虎觉得有些吃力,就闪跳出两只黑熊的合围,跑了。
两只黑熊穷追不舍,无奈跑不快,追不上老虎。
当他们找到老虎时,老虎嘴巴上还滴着鲜血。于是双方又大战起来,打了半天,老虎感到又渴又饿,就又乘二熊不备之际,逃之夭夭了。
两只黑熊,见到老虎明显地打不过自己,很是兴奋,在后面不停地追赶。
当他们找到老虎时,老虎刚刚扑到一只山鸡,还没有来得及吃,只好叼着又跑了。
两只熊正追着,老虎突然横空跳了出来,狠狠地抓了母熊一爪子!
熊和老虎就这样在林中纠缠着,二十几天过去了,黑熊顾不上吃喝,更不用说做贮备过冬的`准备工作了!当他们想到这些的时候,一切已晚。
大雪凭空而降,山林一片雪白,河面也结上了冰,两只黑熊只好带着瘪瘪的肚子,不得已钻进了树洞。
第二年大地还没有完全复苏,两只饿的实在受不了的黑熊,就匆匆地钻出了树洞,想在林中寻找一点吃的。哪想到,一口东西都没有进嘴,就遇到了冤家对头!老虎跳过来,一巴掌打倒了母熊,又扑过去狠狠地咬住了公熊。受伤的母熊悻悻地逃走了,公熊却成了老虎的口中餐!
2、识别踢人的马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人,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伯乐身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自己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又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一天,伯乐带着这两个人一起到赵简子的马厩里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人的马来。其中一个人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匹马说:
“这就是一匹爱踢人的马。”
另一个人则用手去摸马**股。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里,不仅没有踢人,甚至连一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人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摸马的人见他对自己正确的看法产生了动摇,便对他解释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一匹踢人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而马在踢人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人了。你善于识别踢人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身上的伤痛。”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是相马、看人,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干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