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的构思与创新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创新出奇、别具一格的“留别”诗,而不是什么“记梦诗”、“游仙诗”或其他什么诗。该诗表现的是作者辞别友人、往赴吴越时的情感变化和心态意识,“梦游”在诗中只是一种表达作者“留别”心绪的表现手法,是一种虚拟的幻境。文章认为,就“留别”的题材内容而言,此诗并无超常新奇之处,全诗紧扣“留别”主题,逐层展开,表达的无非是与友人告别的话头,写出了道别的地点、别后的行程、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内心的愿望。但在艺术构思方面则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诗人一反描述留别情景的传统写法,而选用表现行人心灵意识的方式,并且不是静态地直接地描述留别情感,而是动态地委婉地表现心态意识的变化过程,使作品既体现出浓厚的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又涵纳着新颖奇妙的艺术创造。文章认为,此诗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一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别具匠心,二是在艺术表现上的推陈出新,三是在境界构造上的大胆创新,四是在文体运用上的勇于革新,五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六是体现了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一、本诗主题:“留别”而非“记梦”
李白此诗写的什么?或者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唐迄今,多有视为“记梦诗”、“游仙诗”者,甚至有人认为是“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沆《诗比兴笺》)。这些意见,虽各成一家之言而又实在难避片面穿凿之嫌。
笔者认为,弄清本诗的主题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题目,二是全诗的整体内容。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成功的作品总是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而作品的内容又高度浓缩和凝聚在题目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首先就反映在题目上。该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两层意思或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梦游天姥”,一是“留别”,这两个内容通过“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前者是“吟”的内容,后者是“吟”的目的,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梦游天姥”是本诗重点描写的内容,但并非本诗主旨,而“留别”才是诗旨所在,才是题目的重心,这是本诗创作的起因,也是该诗写作的目的,是作品表现的核心主题。关于全诗的内容,无需详作剖析,只看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足以知道是为留别而作,方东树说“留别意只末后一点”(《昭昧詹言》),即由此句而发。另外,该诗宋代刊本一般都在题下注云“一作‘别东鲁诸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河岳英灵集》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乃将二题合一,均可佐证是一首“留别”诗。
“留别”是诗歌传统的表现题材,它以情感交流为轴心、为生命,以心灵沟通为目的,一般抒发友谊、留恋、惜别,或表达*、劝慰、理解、鼓励、愿望、志趣,等等,总之以抒情言志为宗旨。李白也未超出这一樊篱。但李白笔下的留别往往奇采焕发,多具变化。诸如他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清新隽永,活泼自然;《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动形象,轻快明晰。然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格。由于作者抒发的感情因特定的环境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状态,如不仔细体察,详加剖析,则易被雄奇虚幻的意境导入误区。“记梦”、“游仙”、“寄意去国离都”诸说就是如此。
二、构思追绎:“拟梦”以写“别绪”
题目已定,怎么来写是体现作家艺术气魄、艺术腕力的重要方面。李白的这首诗正是首先在整体构思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出奇之魄力。诗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留别”的界线,遵守“留言道别”的常情常理,将被送远游的对象作为表现的主体,一方面诗人又不去正面地描述分别场面、抒发友情,而是采用了直接与间接结合、重在迂回委婉的表现方法,表达对友人挽留的感谢及深厚的友谊,通过自己心态情绪的变化,表现对友人依恋的慰解,尤其是以“拟梦”的形式抒写“别绪”,构造雄奇迷离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前人评点,多赏其句段,或称其接连,而对整体构思的审视剖析则极为少见。此诗在结构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诗的开头四句为破题之笔。发端即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东鲁近海,故言“海客”(李白《赠崔侍御》有“故人东海客”之句),此是与之“留别”的友人,同时点出了留别的地点。《十洲记》载:“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曾梦寐以求,派人去寻长生不老药,无一成功。“谈瀛洲”、“信难求”透露了“东鲁诸公”曾盛情挽留诗人,邀其同游海上,共寻仙境,而李白则婉言逊谢,遂有“越人语天姥”之句,表达了辞鲁往越的决心和意向,自然地将诗笔引向了“天姥”。实际上诗的起句就点出了创作的动因,紧扣“留别”下笔。但由于这种开头法创新出奇,高雅不俗,被动接收的读诗方法往往难以追寻作者的思绪,故连方东树这样的学人也感叹“陪起令人迷”(《昭昧詹言》)。明代胡应麟曾谓此诗“无首无尾,窈冥昏默”,其言虽非甚确,却道出了他读此诗的感觉,尤其“无首”二字正道着了该诗开头以突如其来之笔写尽千回百转之意的妙处。“信难求”、“或可睹”如同戏剧中人物的内心道白,表达的都是诗人的主观判断,体现出选择的倾向性。其二是诗的结尾五句为揭题之笔,回应全篇。“别君去兮何时还”,既揭示了题目又照应了开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脍炙人口的警言名句,不仅收束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歌开头顿入的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其三是中间部分的“梦游天姥”,这是全诗的精华和主体,也是作者匠心独到处,故最能吸引读者,也最易迷惑读者。解开此诗奥秘的关键即在此一“梦”。
“梦”是文学作品常见的题材和内容。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明代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草桥惊梦”等,有口皆碑。宋代诗词中更是俯拾即是。苏轼因梦亡妻而有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弃疾感慨国事遂书《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爱国诗人陆游的记梦之作多达上百首,《楼上醉书》“三更扶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书悲》“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感人肺腑,脍炙人口。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文学作品中的“梦”,其实内涵并不一样,至少有“实梦”与“虚梦”之分,而后者则往往是一种虚拟、虚构或者幻想、理想、梦想。研究作品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那么,本诗中的“梦”是“实”还是“虚”?是“记梦”还是“拟梦”?
当作者在运用夸张、渲染、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描述了天姥的雄奇之后谓“我欲因之梦吴越”,接着叙述了“梦游天姥”的全部历程和所见、所闻及所感,且又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诗句,从梦因、梦游到梦醒、梦感,顺序写来,不仅意境动人,而且情节完整,给人以确有其梦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全诗内容和“留别”主题,搞清“梦”在全诗中的作用,“梦”的性质也就昭然若揭。
诗的主题既然是“留别”,内容自然与留别密切相关。而“梦”一般是人的潜意识反映,往往表达怀念、思念或向往,在时间上多具以往性、过去性的特点,正如杜甫《梦李白》所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如果李白诗中的梦境内容是与留别的对象密切相关,就是对诗歌主题的直接表达。然而,“梦游天姥”与“东鲁诸君”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何况在友人相送的留别之际,也不会有做“梦”的条件。结合全诗来看,此诗梦境至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将要往游的目标,由于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向往,此处表达的只是一种憧憬之情。简言之,“游天姥”不过是诗人的虚拟,这里的“梦”也只是“虚梦”、“拟梦”,而不是“实梦”、“记梦”。因此,这里的“梦”在诗中就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法而成为诗人创新出奇的重要体现。诗中的“梦”,是诗人心绪情感的载体,是诗人道别的内容与话头。它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向慕古贤而希求知音、倾心佛老意欲超世脱俗、陶醉山水以达物我两忘的心态,也传达了诗人的志趣和意向,成为诗人辞鲁往越的理由。由此,“梦游天姥”与“留别”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前人谓“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刘熙载《艺概》),于斯可见。《唐宋诗醇》称“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正是看到了“梦”在全篇中的地位与“留别”的联系。
拓展阅读
1、梦游天姥吟留别句子解析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但又不直接落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云霞明天或可睹”,“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连用“连”“横”“拔”“掩”“倒”“倾”六个动词,把天姥与“天”相联系;与以高著称的“五岳”,与跟它相邻而名声远扬的“天台”“赤城”相对比,描写天姥的雄伟高大。这种夸张的手法下的天姥,已不是现实生活中天姥的再现,而是诗人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中反映看,是“越人”说的,诗人言之是有据的。这既体现出诗人下面以梦幻神游的形式写天姥的必要,表明了梦游天姥的缘由,从而唤起读者对天姥的向往,随诗人飞向那梦幻之境。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过渡句,由现实过渡到梦幻。这句也是点题句,“梦”与题中“梦游”相照应。“之”指“越人”之“语”,是“梦”的根据。“吴越”,从修辞看是借代,指天姥山;从语言学角度,是个偏义复词,此处指“天姥”所在的“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显示了业已入梦,否则,人岂能飞。也写出急欲游历天姥的迫切心情。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影”借代“身”,“我影”即“我身”即“我”。“送我”,以拟人手法写月,从月亮对自己非常亲切的感受中,表现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5)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尚在”,事实上本不可能,梦幻中就不足为奇了。这是为后面仙境出现作铺垫的。“清猿啼”,即“猿清啼”或“猿啼清”,把声音的特点放在前面说,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意境:未见其物,仅闻其声,更扣人心弦。用猿猴清脆的叫声反衬环境的幽静。面对幽雅,静谧的环境,自然游兴更浓了。
(6)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著”“登”,以动作写心情。“谢公屐”“青云梯”,或引史书,或引诗章;“青云梯”,兼为比喻指高入云天的山路。既突出了天姥山耸入云天,又表现登山的轻快和喜悦。对偶句。
(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见奇景,闻异声,引人继续攀登。“半壁”,半山腰就能见海日,再次突出天姥的高大。对偶句。
(8)迷花倚石忽已暝
“忽”,突然。写出山景绮丽,令人流连忘返,迷恋陶醉;带过时间的推移。
(9)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分惊层巅
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山上夜景令人恐惧战栗的画面和氛围。为仙境之出作过渡。
(10)忽魂悸以魄动,悦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这是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过渡句。与由现实到梦幻的过渡相比,这里写的比较详细。因为第一段已伏下“梦”的契机,所以那里点出一个“梦”字即可;而梦中幻境表明了诗人的向往和追求,以后一过渡就得写得细些。从“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好梦不长,怅然若失的丰富感情。“惟觉时”二句更包含了无限叹惋之意。“惟”,突出醒来时现实环境的冷冷清清。梦境在诗句中以“烟霞”作指代,仙人生活在空中,以此表现仙府图景十分恰切。增强了奇幻之感;且与第一段“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相照应。梦境奇特美好,诗人陡然收笔,大抒“惊梦”之憾,对比鲜明地表现了现实的黑暗丑恶,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1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亦”承接上文,“万事”回映梦境,以虚带实,互相照映,感慨万千。“东流水”既是比喻,又是引用。
(12)别君去兮何时还
点题“留别”,由此引出全诗主旨句,且引起读者重视下面的句子。
(1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这是照应全篇的句子。“名山”既指天姥,也指其它名山。“白鹿”照应第二段所写游仙的经历。“别君”句自问,这两句作答,但又似答非所问。正是本诗不同于一般留别诗写伤离惜别老调之处。诗人借别抒怀,另有寄托,故以设问句之答句抒情表态,申明心迹,以不似答话之答作答,意味深长,耐人捉摸,别开生面。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反话句式,分外有力,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主旨。卒章显志,表现诗人傲岸的性格,崇高的气节。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特点
(一)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理想,但他不屑由科举走上仕途,而是希望能由布衣一跃而成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他以为英雄有用武之地了,不禁得意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信若此。遗憾的是,此时的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御用文人,供己消遣,期望他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类的粉饰太平的文字。一身傲骨的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只好**花钱买醉,以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后因醉酒得罪权贵,招致排挤,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名义逐出京城。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宫廷*的血腥残酷,第二年,他借离开东鲁之机,写下这首离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与宫廷生活彻底决裂的态度。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和大多数寄托感情寻求解脱的诗歌一样,《梦》的抒情结构大致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所以文中既有直抒胸臆,也有托物言志。作者先站在千里之外的东鲁借越人之口,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神奇,用五岳、赤城、天台与之相比,烘托其雄伟巍峨,以抒发其对天姥的无限神往。此为“物我相对”。神奇的天姥强烈地诱惑着他,于是,由多情湖月相伴,一夜飞渡万水千山,目睹渌水荡漾,耳闻清猿长鸣;于是乎,登青云,赏山花,倚奇石,既而电闪雷鸣,乌云四合,云气弥漫,天崩地裂,*洞府,尽现眼前:*如麻,仙乐阵阵。此时,作者完全融入其中,远离万丈红尘,摆脱世俗的羁绊,“人生在世不称意”的烦恼,已随风而散,此时的作者以与天姥融为一体,此为托梦言志、“物我相融”。然而美妙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意味着结局,魂悸魄动之后,作者重回现实,不禁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为“直抒胸臆”。通读全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章以梦游为线索,借写游历天姥来抒写心志。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社会里属于*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3、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 A )。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 D )。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 )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习惯型
D.直线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 C )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 )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A )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B.收敛思维 2【单选题】(2分)
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人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大胆地推测出了新行星的存在。这种推测利用的是(A )思维。
A.正向
B.纵向
C.逆向 D.横向
3【单选题】(2分) 心理学家吉尔福德说,“正是在(A)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准”。
A.发散
B.逆向
C.纵向 D.横向
4【单选题】(2分)
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C )。
A.逻辑性
B.比较性
C.变通性 D.唯一性
5【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向思维的运用?( B)
A.愚公移山
B.司马光砸缸
C.月晕而风
D.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下列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B)。
A.再造性想象
B.做梦
D.科学幻想 2【单选题】(2分) 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是( D )联想。
A.相似
B.类比
C.对称
D.相关
3【单选题】(2分) 18世纪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写出了104部科幻小说,书中写到的直升机、导弹、电视台等在20世纪都已实现。凡尔纳幻想的事物70%如今已成为现实,这足以证明(B )是科学创造的前导。
C.
D.
4【单选题】(2分)
形象思维的分类不包括(C )。
5【单选题】(2分)
( B )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A.跳跃性
C.突发性
第五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在设想提出阶段,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延迟批判这一原则。( B)
A.质疑
B.以上全部违反
C.支持
D.反对 2【单选题】(2分) 在王总主持的一次会议上,为解决一个问题,他建议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王总的这个建议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 D )的规则。
A.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B.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3【单选题】(2分)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 )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A.奥斯本
B.托兰斯
C.阿奇舒勒
D.克劳福德
4【单选题】(2分)
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中的(D )。
A.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B.延迟判断
C.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D.数量产生质量
5【单选题】(2分)
关于头脑风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B.头脑风暴法既可以应用于团队,也可应用于个人 C.在头脑风暴法中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D.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第六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 )。
B.和田十二法
C.奥斯本检核表法
4、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原文与翻译
作品介绍
作者:唐·李白
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
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
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薱⑴!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
注释
⑴薱,原字形为上雨下对。
历阳郡县历史悠久,远古即有,但是曾经整体下陷成为湖泊。
山水曲折幽深,郁郁葱葱,是个龙盘虎踞,韬晦之地。
经过千年蓄集风水,风云际会。
终于诞生了勤将军你这样的天生将才,神勇无比,以一当百!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7_16曆陽壯士勤將軍名思齊歌李白
太古曆陽郡,化爲洪川在。
江山猶郁盤,龍虎秘光彩。
蓄泄數千載,風雲何霮薱。
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
5、创新与梦想作文800字
第一篇: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心的祝福,心的起点。做为一名新时代的义乌人,在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崭新时期,我们心怀梦想,坚持发扬敢于人先的优秀品质。努力让义乌这个闪亮的名字闪耀在世界之颠。
为了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坚强,遇到种种的困难与磨练时,要用乐观的心态来克服,别人的批评,更要自己虚心反思,才会进步。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必须要努力!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要更加坚强!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总是会时时刻刻的挑战自己,在前进路上的挫折要懂得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要学会自信!“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在前往梦想的大门时,自信是我们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它可以让我们受到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仍然可以获胜,我们要懂得相信自己,不论最后的成与败,因为这足以让我们在人生中获得最宝贵的财富!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要学会拼搏!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只有拼搏才会让我们敲开梦想的大门,只有拼搏,才能看见绚丽的彩虹。平凡的生活需要拼搏,只有拼搏,才能走出不平凡的路。要学会拼搏出属于自己的天下,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那些心中的美好的梦想才会实现!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要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拼搏、汗水,要成为我们年轻的资本,日积月累,在前往梦想的途中,我们要会学会人生的许多哲理,在我们朝气蓬勃的少年眼里,到处都是美好的生活,所拥有的都是绚烂的季节,现在的我们用笔描绘未来,未来的我们将创造无限的辉煌,我们立志要让义乌成为世界明珠,让我们一起放飞我们心中美好的梦想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新的挑战!
第二篇:
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我的梦想,闪耀着彩色的光,张开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梦想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梦想是呼吸的空气,沙漠中族人的饮水,我们心目中的太阳,无时无刻不在激励我们。
曾经的我不是一个狂热的追星族.就在2006年的暑假,我加入了刘力扬的粉丝阵容,深深的爱上了这个纯真善良的北京女孩.她叫刘力扬,有着王子的气质和公主的美貌.因为甜美的长相,帅气而中性的打扮和颇为不俗的唱功.早在比赛前就被盛传为是内定的冠军.因为力扬,我要做一个正义勇敢的人.2001年,力扬因见义勇为抓小偷而被登报表扬.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心里油然而生出无限的佩服,并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啊!当今的社会上.看见恶事视而不见者太多了,如果人人都站出来阻止,那些小偷也不会如此猖狂.待放花蕾需要汗水,喷薄欲出的朝阳更加努力驱除重重云雾.相信我人生的帆船会收获正义因为力扬,我要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就在2006年的10月30日,力扬遭受了对于她来说,人生巨大的一次变故,因拍摄广告而导致左脚踝粉碎性骨折.对于任何一个明星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就好比是从天堂跌入*.在事业刚刚起步的的高峰期停止工作,给了力扬无形的压力.医生也断言说她的脚伤会带来终身不便,留下后遗症,力扬不仅没有惆怅.反而鼓励安慰喜欢她的歌迷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自从认识力扬以后,每当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我都会想到力扬面对困难那坚定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在内心不断的激励自己:我是栗子,我不能在困难面前趴下,不可以低头服输.我要像力扬一样坚强!是她给我勇气和力量.因为力扬,我要做一个有主见,执著追求的人,力扬的爸爸是位严厉的军人,从小对她要求严格,一直反对她唱歌,但是力扬喜欢音乐.对于音乐一直难以割舍,这次比赛的原因很简单:为梦想而来,试过便不后悔.经历和结果同样有意义.力扬执著的追求音乐,我也要执著的追求做一个有主见的人.勇于创新,不克制别人,也不复制自己.因为我是栗子,是你给我无限梦想,带领我们一起飞翔,越过海洋去寻找,希望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60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