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名人故事
世界上有许多为人类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这些人的故事,大家可能不是那么了解,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的故事吧!
世界名人故事篇一:沙漠之狐隆美尔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德国,出现了一位非同寻常的着名将领。他既非贵族职业军官家庭出身,又未在高等军事院校里接受过正规参谋教育;但他却以在战场上风驰电掣般的行动而在德国军事史上留下盛名。他就是拥有“沙漠之狐”绰号的德国陆军元帅艾尔文·隆美尔。
隆美尔,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构成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更主要的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南部布伦兹的海登海姆镇。1910年7月入德国军队服役,不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屡建战功而多次获奖,并晋升为上尉。1919年以后,先后担任连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猎骑兵营营长、军事学校校长等职。1937年根据自己的讲稿写成《步兵进攻》一书,很受德国青年的欢迎,也为他以后担任指挥要职铺设了进身之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隆美尔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担任许多军事要职。
隆美尔认为,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两军作战中,谁先用火力压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1940年夏的对法作战中,隆美尔彻底实现了这一信念。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第7师便已开始从索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保存完整的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隆美尔在向索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射击,当占领这4座桥后,即令战车及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第7师已在索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散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可以使步兵跟上。第7师以每天70-80英里的速度前进,连克第厄普、甚瓦勒雷和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从而结束了隆美尔的闪电战。第7师仅死伤2000余人,损失坦克42辆,而俘虏的盟军官兵共计有9.7万余人。隆美尔因此而荣获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成为传奇人物。第7师也获得“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初,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大利军的德国非洲军军长,远征来到黎波里。当时,英军认为德军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决不敢贸然开战,主观上有轻敌思想;客观上英军又正处于换防阶段,补给困难。而在当时,德、意一共只有4个师的兵力,处于劣势。隆美尔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不顾柏林和罗马军事当局的坚决反对,出其不意,悍然下令,展开进攻。3月15日,隆美尔军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准备据险固守。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再创敌军,结果英军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了400英里。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也被英军总部解职。隆美尔因其指挥作战灵活,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而被称为“沙漠之孤”。同年6月隆美尔被提升为德军元帅,时年49岁,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隆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很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
世界名人故事篇二: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其他美国总统相比,有两个独特。他是总统中惟一的残疾人总统,又是惟一的连任四届的总统。由于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任,所以他又是绝后的获三任以上的总统。
有人把约翰·肯尼迪和罗斯福并列为公子总统,但两人实际上有很大不同。肯尼迪有兄弟4人,他并不是家庭的宠儿。在哈佛念书时,肯尼迪是运动健将,经常遍身伤痕。罗斯福却是他母亲的独生子,从小就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过的是真正娇生惯养的生活。所以,真正的公子总统非罗斯福莫属。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叫海德公园的小镇上。他的家庭家境殷实,是百万富翁之家。不仅如此,他的家族在*上也颇有影响。著名的“大棒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他的远房堂兄。他后来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著名的格罗顿公学毕业后,就读于哈佛大学,4年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罗斯福开始弃学从政。1909年,罗斯福参加了纽约州的参议员竞选活动,并一举获胜,从此开始了他的*活动生涯。
191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不久就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闻名。一战后,他主张美国应该加入国际联盟。1921年,39岁的罗斯福在休假期间的一次游泳后,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症) ,两腿瘫痪,不得不离开政界。这以后,他曾一度消沉,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开始重整雄风,拄着双拐继续参加*活动。1928年他竞选纽约州长,两次当选。
1929年,在美国首先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了罗斯福热情、宏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在接受民主*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又说:“我为你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举办新政。”1933年,他以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3月4日,他发表“只有恐惧本身才是我们感到恐惧的东西”的著名就职演说,就任美国新总统。那时,他50岁,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上任第二天,就开始推行“新政”,在100天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动,同时利用著名的“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亲切、轻松、及时地把大政方针告诉人民。在他的主持下,美国迅速从危机中走出来了。1936年,他因得到农民、工人和非特权阶级的坚决支持而连任。
罗斯福能成为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是由于他在反法西斯*中作出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以“中立”为名的绥靖政策,企图用牺牲别国利益的办法来缓和与法西斯德国的矛盾,推动德国去进攻苏联,然而法西斯德国却首先把矛头指向美法,并对美国磨刀霍霍。1940年6月,法国投降,英国危急,美国受到威胁。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同美国国内的和平主义、孤立主义作坚决*,使国会撤销《中立法》,通过《租借法》,规定对反希特勒联盟各国出租武器、粮食等物资,这标明罗斯福在反法西斯*中跨出一大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扩大,以带病之躯,多次离国,组织并参加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对弥合盟国间*上和战略上的分歧,对促进美、苏、英三国建立合作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1944年,罗斯福再次连任总统。1945年4月12日,他因脑溢血在温泉镇逝世。
世界名人故事篇三:牛顿爱读书的故事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拓展阅读
1、霍金的名人故事通用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不了他。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东西,他只有一次。生命不同植物,植物砍了可以再生,但人的生命永远都不能第二次。有许多人很热爱生命,如:张海迪,斯帝纷等。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热爱生命的人——霍金。
霍金是谁?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虽然霍金是个残疾人,但他依然很热爱生命,顽强拼搏,努力向三角形的斜面前进。那我们这些非残疾人又该怎样做呢?是否比他们更热爱生命?
所谓: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2、霍金的名人故事通用
在牛津大学念书时,霍金加入了学校赛艇队。据说是为了改变自己不合群的性格。瘦小的霍金其实很适合担任舵手。在牛津—剑桥流行的8人赛艇比赛中,通常桨手都需要体重在13磅(83公斤)以上,而舵手却需要尽量轻,如果体重在9磅(57公斤)以下最佳。坦率的说,进入大学的学生要在这个体重之下还是蛮难的,不过霍金倒是有他的优势:进入大学学院时,他只有17岁,比绝大多数学生年纪要小,加上看上去挺羸弱的身体,让他很适合担任舵手——他并不用划桨,职责在于控制航向和划桨速率。
事实是,霍金是一个优秀的舵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富于冒险精神。队友们在回忆霍金的赛艇岁月时都承认,这家伙在指挥航向“太具侵略性”,经常会让队友航行更便捷,但危险性更大的路线。当然,这样激进的比赛风格,经常会让霍金和他们的队友赢得比赛,但偶尔,他们也碰到过撞上障碍,船毁人落水的尴尬。
不过总的来说,这样富有攻击性和观赏性的风格,还是很受学生们喜欢的,霍金很快在学校成为了名人,这也让霍金在大二开始后更善于和别人交流,天才的他经常帮助别人在物理上不懂的问题。不过这段短暂的体育生涯,对于霍金的学习影响很大,要知道,赛艇队的训练是相当严格的,每周他们有6天下午需要在河上度过。霍金读书的时间很少,连他日后也承认“过多的训练,让他每天顶多看一小时书”,这让他毕业考试前都觉得自己过于懈怠,对考试信心不大;但相对来说,他为了能够在零散的时间中更好的应付学业,开始了“抛弃固有的方方面面都兼顾的方法,用富有创新的分析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尽管当时看来这有点投机取巧,但让霍金本已天才的大脑变得更加开阔。
3、霍金的名人故事通用
60年代,由于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激发了天体物理学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时,黑洞研究使霍金初露头角。霍金将热学引入黑洞的研究,这大大加深了对黑洞的认识。这时,霍金认为,可能存在一种'微型黑洞'。这种黑洞很小,有的会小到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的大小。按照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当物体小到这样的程度,它应服从量子力学的规律。霍金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发;黑洞越小,它蒸发得越快。1个10亿吨(个头与质子大小相当)的黑洞要用100亿年的时间才能蒸发干净,而最后0.1秒内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这就是说,大家是不是应该仔细地进行天文观测,力图在宇宙空间找到这种'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研究有很大贡献。霍金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大家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的宇宙可能将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在膨胀到极限时转而收缩至当初形成宇宙的那个'奇点'。看上去这好像很有趣,然而,这就是今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由于霍金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上取得的成绩,霍金获得1978年的爱因斯坦奖。1980年霍金又当上了三一学院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曾经是该讲座的教授。现在,霍金已快60岁了。尽管身体残疾,霍金仍经常旅行、演讲、著述。霍金的《时间简史》已发行几千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种。由于霍金那富于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霍金的《时间简史》还被搬上银幕。人们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画面,听着霍金敲打计算机键盘和计算机合成后的声音,人们为现代物理和宇宙理论的深奥所震慑,为人类的智慧所感叹,并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时仍在攀登科学高峰所表现出的伟*。
大家常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霍金的头脑却很聪明!
4、古代名人故事最新
明朝洪武年间,适逢全国灾荒,百姓生活很艰苦,而一些达官贵人却仍然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定自上而下整治一番挥霍浪费的吃喝风,只是一时又难于找到合适的时机,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了。
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宫廷里摆了十多桌酒席。朱元璋吩咐宫女们上菜。首先端上来的是一碗萝卜,朱元璋说道:”萝卜、萝卜,胜过药补。民间有句俗话说’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愿众爱卿吃了这碗菜后,百姓都说’官府进了城,坏事出了门’。来、来、来,大家快吃。”朱元璋带头先吃,其他*不得不吃。宫女们端上来的第二道菜是韭菜。朱元璋说:”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说完朱元璋又带头夹韭菜吃。其余*也跟着夹韭菜吃。接着,宫女们又端上两碗别的青菜,朱元璋指着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吃朝廷的俸禄,要为百姓办事。应该像这两碗青菜一样清清白白。”。吃法与上次一样,皇帝先吃,众官仿效,风卷残云。吃完后,宫女们又端上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吾朝江山保得牢。”朱元璋动筷后,众官也就抢着吃了。吃完后,众*以为下面可能就是山珍海味了,殊不知等了好久,宫女们就是不端菜来了。朱元璋见大家情绪有点紧张,于是当众宣布:”今后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皇后的寿筵就是榜样,谁若违反,定严惩不贷。”接着宣布散宴。
传说,自那次宴会后,文武众官宴会无一敢违例,廉俭之风倒也盛行一时。
5、霍金的名人故事通用
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的有趣的课文和一幅幅精彩的图画,我们还能看见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而当我学了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霍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吧!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在他不幸患上卢伽雷氏症后,就永远的被禁锢在了轮椅上。坐在轮椅上的霍金还有一些生活趣事呢。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时,被小汽车撞倒,右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还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物理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可是他就是面对如此境况,还是露出了他招牌微笑。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一个人,因为在他身体已经完全无法移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3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自己也在大厅里不停地转动着轮椅,那个身影真是一大奇景。有一次,他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着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指头。
正是这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但却依旧是那么活泼好动的科学巨人写的《时间简史》等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意志的坚强几乎能和他的残疾的程度能成为正比。我也要好好向他学习这种精神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