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腊八节的故事
农历腊月初八,是家家户户喝腊八粥的日子,每逢这一天,欢声笑语总能驱走残冬的酷寒,热气腾腾的粥总能给冰凉的心里送来一份安暖的慰藉。下面是关于腊八节的故事的内容,**!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啦!每天日头不晒**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阅读延伸】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在开封,吃腊八粥是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粥距今有千年历史。经过后人不断传诵和加工,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越来越多,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变化和传承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拓展阅读
1、初中作文中秋节的故事
秋高气爽,微风习习,层林尽染,叠翠流金。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因为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由于平时不与爷爷奶奶一起住,所以,我们决定都到爷爷奶奶家过中秋节,与家人欢聚一堂,尽情享受着这团圆之夜。
早上,我们走到大街上,只见人山人海,到处是音乐的欢闹声,到处是商贩的吆喝声,到处是人们的祝福声,真是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来到超市,购物的人可真多呀!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纷纷挑选着节日的物品。我们也来到水产品区,挑选了五只大大肥肥的螃蟹,爸爸说:“过中秋节,怎么少得了吃螃蟹呢?”
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家,刚到家门口便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饭菜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去,看见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品,哇!有土豆烧肉、清蒸基围虾、南瓜丝炒肉、炸鳕鱼片、清炒西兰花,还有藕汤炖排骨。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呀!我们一家人欢欢乐乐地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席间不时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等到螃蟹蒸好上桌后,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议论着古人吃螃蟹的方法,爸爸说,古人常常月下赏菊品蟹,吃螃蟹可有意境了。
到了晚上,最重要的一项习俗开始了,那就是赏月啦!我们都来到了院子里,只见夜空如黑幕,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如雾,一轮圆月如害羞的姑娘一样,时不时躲进那黑黑的云层,时不时又从中往外窥视,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呀!当它露出真身时,皎洁的月光如倾泻的清流,注满大地,地上的一切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看着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如果我也能飞上月球,我真想到广寒宫去和嫦娥、玉兔一起吃月饼、赏月,让她们不再寂寞。
天已经很黑了,柔柔的月光洒了一地银光。我沐浴在月光中,赏月,吃月饼,度过了这个美好的中秋节。
2、初中作文中秋节的故事
今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但你明白中秋节的有来吗?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话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之后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人间,一向到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又称团圆节。
于是中午我们姥姥家人团聚在一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吃团圆饭,晚上又赶回奶奶家吃团圆饭。刚进门,一桌美食让我垂涎三尺。爷爷的厨艺不是一般的精湛,我美美的饱食了一顿!晚饭后我们来到阳台上吃月饼赏月,那轮皎洁的月亮,离我们很近很近。
天空中有层层青云,如烟似物,溟蒙在月光下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宁静、团圆的象征。在这一刻看着月亮散发着幽蓝的清光,一丝惆怅浮上心头。今日的团圆饭小叔叔又不在家,它常年因为在四川工作,很难碰上节日在家过。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时仅有我们彼此的思念,相邀在这月圆之下。
深蓝色的天空悬着明灯一样的月亮,它虽然没有太阳的炙热,但照的大地堂堂亮的,给一切披上一层银色的纱。我更喜欢月亮的恬静,今年中秋节的月亮可真美呀!
3、初中作文中秋节的故事
我终于盼到这一天了!那就是星期四中秋节——我们家要烧烤了!妈妈刚吃过早餐,就飞快地蹬着自行车,赶去市场买今天烧烤所用的炭、鸡中翅、肉丸、香肠……我想今晚肯定是一个十分快乐的夜晚。
终于盼到了晚上,来的小伙伴们还真不少,已经把阳台占了一大半了。爸爸妈妈一起生火,我和小伙伴们有说有笑地一起灯笼,灯笼里面的灯光闪闪发光,好像要与天上的月亮斗明亮。
生好火后,烧烤就开始了。我兴奋地拿来一个烧烤叉串起两个鸡中翅,放在烧烤炉上。小伙伴们有的**肠,有的*翅,有的烧肉丸子,还有的……我们围成一圈,烧烤着手中的美食,说说笑笑,还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烧烤叉。烧烤炉里的炭红火火的,烤得鸡翅直冒油,发出“滋滋滋”的声音,柔和的.月光和烤炉里的火光融合在一起,映在每个人的脸上……经过十几分钟的烧烤,我的鸡翅熟了。风娃娃把鸡翅的阵阵香味送到了我的鼻子里,渗入了我每个细胞里。哇!好香啊!我望着两个好吃的鸡中翅,恨不得一口把它们都吃掉,可惜它们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让我直咽口水。
吃了鸡中翅后,我和小伙伴们提着灯笼在阳台又唱又笑,那欢乐的笑声穿过夜空,传得很远很远……抬头看月亮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见我们小孩子这么高兴,大人们也被我们的笑声*了,高兴地与我们猜起了灯谜,你一言我一语,热闹极了。
玩着玩着,我觉得有点饿,所以又烧了香肠,肉丸子等,它们的味道都不错。我还喝了王老吉凉茶,因为可以降低烧烤的热量。
我一只手提着灯笼,一只手拿着鸡中翅,嘴中品尝着美味的肉丸子,沐浴在温柔的月光中,心里觉得特别幸福,再看看身边的每个人,他们的脸上流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是难忘今宵,今宵难忘!
4、有趣的腊八节风俗作文1200字初中初三作文
过几天就是腊八节了,在民间这一天有着许多的风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腊八节的风俗吧。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祭祀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节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大家可要记住这些风俗哦。
5、初中作文中秋节的故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簇拥着漫天的星星,家家户户欢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都在姥姥家过的这个中秋节。
那天晚上天气不大好,所以月婆婆的脸盖着一层薄薄的雾。面色有些朦胧,但还是能隐约看到圆圆的月亮和漫步四周的星星,突然感受月婆婆像是一位老婆婆,因为她是那样的微弱,那样的柔和……
我在姥姥家的院子里看月亮,吃月饼,好不快活。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想着一个传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从前月亮上有一个仙女,她和她和玉兔住在广寒宫,据说是吃了一粒长生不死药,那药吃了一粒长生不死,一日成仙,正想着那嫦娥在月亮上,没有家人的陪伴,不孤单吗?她是否后悔偷灵药?突然听见妈妈叫我吃饭。
姥姥忙了一下午,做了一桌子好吃的饭菜。吃饭时,姥爷高兴的和爸爸喝起了啤酒。我的馋猫儿弟弟看见了,一溜烟的挪到姥爷那儿,拍拍姥爷的腿,指指酒“啊啊”的要酒喝。姥爷拿着筷子沾了一下酒,就放到他的小嘴上,让他舔一舔。*砸巴嘴后觉得还可以,还继续“啊啊”的要。姥爷说“不给了,不给了,再喝就喝醉了。”*瞪着大的眼睛,委屈的看着姥爷。边拍打姥爷,边回头看看大家。我们都故意的低头吃饭,不看他。这时他小人国的小人们开始下起了大雨,眼泪哗哗的往*。边哭边说“妈妈呀妈妈呀”,姥爷笑着说“叫妈妈爸爸都没有用。”
这时大家都乐了,妈妈笑得一直在说,“哎哟哎哟。”姥姥笑得刚喝了一口果汁,一点没浪费,全笑喷出来了。我笑的捂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儿。小姨笑的嘴里那口饭,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呛得直咳嗽。姨夫笑得差点满地找牙。
这就是我家的八月十五,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在姥姥家喝着茶,看着月亮,吃着水果,和月亮一起开怀畅饮,通宵达旦。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希望明天的月亮更圆,也希望我们的家庭能年年团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