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6:22

《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⒈出示九色鹿图,问:这是什么?观察,说说九色鹿的样子,出示句子读。

⒉课文围绕九色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课文,要求:

①用画出描写九色鹿内在美的句子, 用“△△△”标出关键词语。

②用画出调达被救后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并用“○○○”标出。

2.调达是否守信用?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

三、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好朗读,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

四、学生听录音,听后质疑。

五、总结:

请同学说一句想说的话。

六、想象: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一天,九色鹿又来到河边,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九色鹿飞跑过来,发现在汹涌的波涛里挣扎的又是调达……

七、作业 :搜集民间故事,准备参加下节课的“民间故事会”活动。

附:板书设计

( 见义勇为) ( 背信弃义)

拓展阅读

1、《望月》

设计思路:

学设计以“月”*,从“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逐层展开对文的解读。通过自由读,分角读等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同为提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又加入了“幻想月”环节,让学生在体悟文中心基础上展开想象,并学会用笔表达出心中所想。最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我又设计了“观察月”的作业。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分角朗读文。

3.能联系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

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一齐读(指题)。月光是那样的清纯淡雅,再读(指题)。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在望月?(作者)作者叫什么?(赵丽宏)作者在哪里望月?(江轮的甲板上)。

师过渡:对,本写了作者赵丽宏在江轮甲板上望月,那么他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然段。

、学习一部分;眼中月

1.自由朗读文(件出示自然段内容)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标记,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或是体会。

3.交流:

(1)指名读,谈感受

(2)难点词语解释:

芦荡:江边长着芦苇的地方。

剪影:指事物的轮廓(件出示插图,师解释:月光下山峰、树林只留下了黑的'影子,就像是用黑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宁静,优美)

(4)那么就请你读出这份宁静,这份优美来。

指名读,师生评议

(5)师:听了大家深情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我读一遍好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

师配乐范读——《月夜》

(6)下面,请同学们也随着音乐轻声读文,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学生配乐读文——《月夜》

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件出示:眼中月)

师过渡: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我深深地沉醉于这如水的月中,偶然回头才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谁来了?(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小外甥来了,我们一起望月,欣赏这优美的江水月夜。我们只是静静坐在那里赏月吗/?我们还做了什么?(比赛背诗和谈月亮像什么)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作者与小外甥是如何比赛背诗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12自然段。

三、学习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文(件出示7——11自然段)

2.师生分角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

师生对诗(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两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引文的省略)

4.除了文中的这些写月亮的诗,你还知道哪些写月亮的诗?同桌之间也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师生比赛背诗

师:假如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在这优美的月光下,我们也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

明月汉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师:这是我自己写的诗,还不错吧?原诗想不想看?件出示全诗——《中秋感怀》:“秋风落叶清露冷,漫夜孤星月光寒。今宵无酒空对月,寂寥相思又一年。”老师相信,你也可以写的,就像我这样)

3.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咱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四、学习三部分:心中月

1.师生分角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候是什么表情?(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他绘声绘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

3.学生自由读(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

(很奇特)

4.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爱幻想)

5.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很调皮: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过渡:这么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困了,睁不开眼睛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件出示)

五、学习四部分:幻想月——(件配乐:《但愿人长久》)

1.此,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

2.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

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观察月——(件出示)

师:同学们想象的可真好,你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下完成这样一道作业:

“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板书设计:

眼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2、《颐和园》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4~6自然段,能回答后问题,能给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学习4~6自然段,能回答后问题,能给文分段。

【学习难点】

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后的一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 能回答问题,能给文分段。

⑵ 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 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

、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

学习方法:⑴ 明地点。⑵ 看景。⑶ 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1、用学习、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四自然段:

⑴ 听文录音,练习:

① 用 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 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的句子。

⑵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⑶ 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的视频、图片。

① 体会颜美:

A 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

(一片绿

B 一片绿中出现了什么颜

(黄、绿、朱红

② 体会形态美:

A 掩映是什么意思?

B 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 指导看图:

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③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

掩映、*、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美、形态美读出来。

⑷ 出示: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

(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

(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

(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

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

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

(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

(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2、学习五自然段:

导入: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 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 )、( )、( )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育:

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

读出民族自豪感。

板贴:

民族自豪感。

3、学习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文分段。

要求:

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

1──一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1、用隐隐约约造句:

⑴ 理解词语:

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⑵ 齐读文例句。

⑶ 补充句子完整:

① 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 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 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⑷ 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⑸ 口头造句。

2、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

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2句:向下望。

3、4句:向前望。

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1、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2、背诵四自然段。

【全文板书】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3、《小稻秧脱险记》的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在朗读感悟中理解重点词句;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大意,并能进行简单的本剧表演;

3、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文主要讲了哪两大部分内容?

(这篇文主要讲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又是怎样脱险的?板书:遇险、脱险)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小稻秧遇到的危险是:它刚搬到大田来不久,一群杂草就来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如果再没有营养,小稻秧就可能会死去。)

3、有感情地朗读1、2节。

、朗读文,相机理解

1、过渡:小稻秧这真是太危险了,哪后来又是怎样脱险的呢?

2、听3-5节的录音。

3、学生练习朗读文。

4、同桌相互朗读文,相互帮助,相互提高朗读水平。

5、指名学生分节朗读文,其他学生根据同学的朗读情况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自己再朗读一段或一句。

6、师相机引导理解重点词句:

(1)警觉:A、警觉是什么意思,你们理解吗?B、这个词语的意思很难说清楚,谁能把警觉的.意思表演出来?(表演这节1、2句话)

(2)收拾:收拾是什么意思?如果不会,读读文的最后两节后回答。你怎么懂得?

(3)指导朗读有气无力说的话。理解省略号在这儿的作用,你能不能在杂草有气无力说的话中间再加上一个省略号,并读出语气来呢?(在我们后也可加省略号)

(4)纷纷:纷纷倒下理解了吗?(一个接一个地)请懂得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读文,你们做动作。(如果学生一齐坐下,要纠正)

三、复述文,加进动作

1、提出复述要求。

谁能够不看书把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呢?现在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注意:(1)复述要把文中的重点词语讲出来,其它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话说;(2)复述可以适当加进自己的动作。

2、学生练习复述文。

3、指名学生分节复述文。

四、表演实践,深入体会

1、这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非常适合进行本剧表演,接下来请同学们组成六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一人读旁白,一人做小稻秧,一人做喷雾器大夫,其他的人做杂草,要注意,旁白尽量少一点。

2、指名小组表演。

板书设计:

遇险:蛮不讲理当场病倒

脱险:下个不停纷纷倒下

4、《剪枝的学问》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通过对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投影片、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题,指名读。

2.上节,我们围绕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文。

、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样对我说?

1.自读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四自然段

师:春天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见了什么?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作者心里又惊又喜,他明白了什么?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什么?增加什么?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方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文。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5、《海底世界》

1、学目标:

(1)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味奇异、窃窃私语等词语,评价赏析本写作手法。

2、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为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好准备。

3、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内容。

(2)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去分析文理解文内容。

4、学难点:

有关海底的光亮,声音描写的生动句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大海这种环境的陌生所导致的。

5、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板书题)上节我们初步了解了文内容,并让同学们回家细读文,对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用喜欢的符号记下来,下面老师检查一下。

1、谁能把文读一遍?

2、对文内容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板书:1海面海底宁静?2黑暗有光亮?3、宁静有声音?4、奇异?丰富?)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都很好,说明你们在家也认真读书了。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文,通过深入的读和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

、讲读一段:首先找同学读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仔细体会。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师: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生:我知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候,海底为什么依然很宁静,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师:(板书:宁静)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

出示幻灯片: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能不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生:(依旧、仍然、照旧)师:用换的词把句子说完整。

2、师:继续汇报,(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板:黑暗)

生:我还知道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有许多光亮闪烁的星座,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板书:有光点)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小组交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手势)你们可真了不起,不懂的地方通过读弄清楚了,谁愿意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同学们听?

三、学习段: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三自然段,然后汇报你读懂哪个问题。

生:我知道海底为什么有声音,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板书:有声音)

师:什么是窃窃私语?(人们在偷偷地说话,这里指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

师:现在老师找一名同学表演窃窃私语。老师说什么你们听到了吗?为什么听不到?这就是窃窃私语。

师: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么小,作者是怎么知道的?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小,我们在读的候应该轻一些,听老师读一便。(范读)谁能模仿老师的样子练读一下。(生,齐)

师:海底动物声音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可是为什么经作者一说,感觉这么熟悉呢?

师:作者写得怎么样?(生动形象)

师:这里的省略号说明什么?(还有许多动物,发出许多声音。)

师: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像我们所熟悉动物发出的声音呢?谁能仿照出中句式说一说。(同学们想象真丰富。)

师: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打出: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师:你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语,但不改句子的意思。

生:(是不是、真的、难道)

师: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把这一段概括一下。

师:从这可以看出句与句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这宁静又有声音,黑暗又有光点的海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神奇、奇异(板书:景奇异)

师:把描写海底景奇异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好吗?

师:作者为什么能描写得这么生动,这么形象呢?

四、总结学法: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

逐条出示:1、细读文,提出问题。

2、精读文,解决问题,

3、赏读文,理解运用。

五、学习四段: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请同学们默读四自然。

师:运用这种方法你学懂了什么?

生: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生:它们各有各的话动方法。

师:文中具体讲了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真表格。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这几种动物吗?

师: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3万种,还有很多动物我们不知道,这说明神奇的海底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就需要掌握好科学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同学们有信心吗?

六、学习五、六段。

师:海底除子动物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扫读5、6段。

生:有植物

生:有山、峡谷、有森林、草地。

师:森林和草地指海底的海藻,海藻是植物。(板书:植物)

师:你知道最小的海藻和最长的海藻吗?

师:海底还有什么?

生:煤、铁、石油、天然气。

师:这是海底的矿物。(板:矿物)

师:海底有这么多动物、植物、矿物,这说明海底不仅景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七、学习七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文中的最后一自然段正好是回答一段所提出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海底为什么景奇异、物产丰富吗?

小结:谁能简要的说说海底景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海底奇异景象的形成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丰富的物产世界也显示出景象的奇异。为加深对文的理解,老师再找同学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欣赏这神奇的海底世界。(放海底世界光碟)

八结束:文我们学完了,我们不仅欣赏了这神奇的海底世界,还从中学到了作者认真观察事物,注意句子之间联系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去。

宁静 有声音

黑暗 有光亮

动物 景奇异

植物 物产丰富

矿物

点击查看更多《九色鹿》的第二课时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5646.html

热门阅读

  1. 帮妈妈做家务的优秀日记500字
  2. 心情说说感悟生活
  3. 两好一满意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总结
  4. 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
  5. 教师节最流行的短信祝福语
  6. 纳税实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7. 《独奏者》的读后感范文
  8. 2016年最新人生哲理的句子
  9.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0.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范文
  11. 恭祝公司周年庆贺词
  12. 舌尖上的年味优秀作文
  13. 情侣间劈腿的检讨书范文
  14. 201年母亲节经典祝福语
  15. 继续教育的心得体会
  16. 描写我的家乡的诗
  17. 后梁解释及造句
  18. 卞之琳诗歌精选
  19.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
  20. 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范文600字
  21. 国庆节看夜景的作文450字
  22. 格林童话《穷磨房小工和猫》
  23. 莫把励欲当励志美文
  24. 2018年元旦祝福语短信最新
  25. 代表学生会干事的发言稿
  26. 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原文及译文解析翻译
  27. 2019朋友新年祝福语
  28. 2015年初一上册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29. 201年春分日给朋友的问候短信
  30. 高中秋季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
  31. 寓言故事《自鸣得意的老鼠》
  32. 民风民俗作文春节
  33. 情侣情话摘抄
  34. 铁路知路护路爱路安全演讲稿
  35. 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模板
  36. 高中教师作文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37. 世界的名人故事
  38. 别把混浊当高深美文摘抄800字
  39. 201喜得千金祝福语短信
  40. 2015五一劳动节手抄报资料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9 06:45:47
本页面最近被 865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6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