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上册《〈论语〉十则》优秀教学设计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1.教读课
2.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拓展阅读
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2、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微笑》优质课教学设计(精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4.回忆自己给予或接受“微笑”的经历,并且写一写。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微笑的神奇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1.理解“为什么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
2.体会微笑在生活中的意义,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
问题引导法、讨论交流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依据学案预习。
课时安排
一、导课
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交流:在你心中,觉得曹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谈话交流)
(2)边板题“笑”边说:一竹一夭。竹,上下有节,节节贯通,说明笑可使人关节气
血畅通,为健康之妙方;下面的夭即大字头上一把刀,故有“笑里藏刀”之说,意思是笑应有度,不可大笑,大笑则夭。有意思吗?
(3)生交流笑的种类由两字到四字。(预设:微笑、大笑、苦笑、莞尔一笑、眉开眼笑、开怀大笑??)
(4)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笑”还真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一首小诗,名字就叫《微笑》。师补充板题,引导读题。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全诗。(生闭目用心聆听,整体感知。)生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2.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积累圈画好词。
3.检测读词,交流积累了那些好词。指名板书在黑板上,生练读。出示: 转瞬即逝 善良淳朴 生意兴隆 重燃希望 疲劳顿消 4.检测读文。
指名读第一节,生互评、交流。(微笑带来幸福快乐)
指名读一-三节。(引生发现每节中的一对反义词,体会诗歌的押韵αο)
小结:这首诗读起来这么琅琅上口,秘密就在于押韵。课下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一读。
(二)细读诗文,理解品悟
1.微笑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那么多人都需要他呢?请同学们默读四、五两节,思考、批注。师**指导。指名读,其他生汇报,交流。
师:微笑对于我们来说这么重要,那我们看看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生自由汇报) 课文中7次提到微笑,因为作者在这首诗中从不同方面谈了对微笑的看法,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那些生活中与微笑有关的画面?学生结合诗句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生活中的画面。
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下)
(二)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时,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候,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织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
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15、根据画横线的一句进行仿写。(3分)
16、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所写的蚕的生命过程是:(1) (2) (3) 。 17、为什么蚕用来结茧的丝是“痛苦的丝”?(2分)
18、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一句是: 19、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
。(2分) (三)爬山虎
①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他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伤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拐杖,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向围墙根投去一眼,只见一株细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忽然对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
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有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泌黏液死死地吸附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到一种向前趱(快走)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 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草露未干的清晨,归鸟啁啾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行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盛,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拉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
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了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1、 根据第①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概括补充完整 第③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④段:亲近爬山虎, 。 第⑤段:赞扬爬山虎,受伤后仍向前伸展。 第⑥段: 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2、 第③中作者忽然对一株细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2分
3、 第④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 1分
4、 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
5、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意义和作用。2分 ①[ 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
②[ 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 ③[ 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
6、 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 3分 。 (四)牵牛花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本。只要我的眼睛接触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萎不堪了。
无意中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界的地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以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枯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
说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 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养山茶、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
2、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 。
3、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 。
4、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人生意义 。
三、依照《紫藤萝瀑布》描写的手法,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落150字左右的文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说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 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养山茶、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
2、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 。
3、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 。
4、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人生意义 。
三、依照《紫藤萝瀑布》描写的手法,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落150字左右的文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4、《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 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 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5、pep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4 my home part B 教学设计
题目:My home
卢晓艳
沂水第二实验小学
My home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My home。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课利用了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的动物,并设计了联系实际的情景,主要是学习和巩固有关家的几个房间,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bathroom, kitchen,以及关于询问他人在哪的问句和答句。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十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大多数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好奇的事物所吸引而激发学习兴趣,竞争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在本科时本人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动画片里的动物引入主题依次展开话题,授课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加强学法指导, “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和巩固有关家的几个房间,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bathroom, kitchen. 2、能够听、说、认读句型:Is he/she in the?? 并利用新单词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并做出相应的真确回答,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3、能够简单介绍自己的卧室。 (二)能力目标
1、用所学的词句进行询问他人在哪里,并作相应的回答,如Is he/she in the?? 2、能简单的表达自己家有那些房间,并简单介绍卧室的家具设施,如This is?.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3、让学生理解有爱就有家,爱家人,关心他人。 四、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听、说、认读单词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bathroom, kitchen.书写四会单词room ,bed,chair, desk, door, window.
2. 听懂、会说句子Is he/she in the?? 并利用新单词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并做出相应的真确回答,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二)教学难点
1. 四会单词、短语的书写。
2
2. he和she的区分以及 isn’t 的和发音。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和图片。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课件。 4、本课人物画像。 5、用做道具的球拍。 六、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 sing a song:《喜洋洋和灰太狼》主题曲。 3. Look at the Yangyang’s family. T: Who are they? Ss: ?
T: I like Meiyangyang best. What about you? Ss: I like?best.
T: Today we go to Yangyang’s village. This is Yangyang’s home.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利用已知动画人物,接近主题,再设计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羊村参观,去看看他们的大房子,从而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融入羊村,从而引入主题。(课件展示1、2、3)
Step 2 Presentation
1.展示Yangyang’s home.
T: There are five rooms. (教学room并板书)
What are they? Ss:This is a?.
依次介绍五个房间,并练习让学生自己用句子介绍一下羊羊的家。(课件展示4) 【设计意图】 展示羊羊的家,从而熟识五个房间,让学生明白家应该有的几个主要房间的英文表达,从而能用句子介绍出家的大体轮廓,加强对家的认识。
Yangyang’shome This is a…. bedroom312study
bathroom
45kitchenliving room
3
2. 老师扮演慢羊羊村长,问羊羊们都在哪个房间,引出回答He is?. She is?. (课件展示5)
【设计意图】 教师利用图片以及肢体动作的配合,有意识的把课堂实践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进一步引出一般疑问句做铺垫。
4. 老师扮演慢羊羊,问喜羊羊在哪,学生们扮演懒羊羊,回答在书房,然后教师变换喜
羊羊待的房间,问Is he in the?? 引导学生回答no,he isn’t.Yes, he is. 老师扮演慢羊羊,问美羊羊在哪Is she in the?? 学生扮演懒羊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no,he isn’t. Yes, he is. 然后学生当懒羊羊,老师当懒羊羊,学生问老师回答。注意isn’t的发音。(课件展示6)
【设计意图】通过慢羊羊和懒羊羊的对话,引出主句型,并理解不同的回答方式的含义,直接易懂,这个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老师起示范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操练埋下伏笔,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
4
Step 3 Practice
1.同桌练习,扮演慢羊羊和懒羊羊问答.
出示课件图片暖洋洋和沸羊羊在不同的房间,区分he和she不同性别的用法。找两组学生能表演出慢羊羊和懒羊羊的对话.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具体的实际情景,很好的理解句子含义,能让学生很好的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能灵活运用的效果。
2.设置情景(一):
展示出小灰灰和懒羊羊是好朋友,小灰灰去了羊村找懒羊羊玩,问懒羊羊在哪里,一生扮演小灰灰问,其他学生回答。再一次操练主句型。
本活动引出了懒洋洋的卧室,卧室里有什么,用句子This is a?.依次呈现,并让学生书写,手指展示。教师同时板书几个四会单词。让学生描述一下懒洋洋的卧室。
【设计意图】此情景的设置,一方面操练主句型,一方面让学生熟知卧室的设施并能简单的作出介绍,以此巩固了所学的句子,并能活灵活现的运用。(课件展示7、8、9)
Where is
Lanyangyang?
Is he in the…?
Yes, heis.
no,he isn’t. This is Langyangyang’ bedroom.
This is a….
3.情境设置(二) (1)在灰太狼家。
小灰灰,红太狼很生气,让灰太狼去羊村找回来。 (2)在羊羊家。
灰太狼问慢羊羊村长小灰灰在哪里,最后终于知道在懒羊羊的卧室睡觉呢。
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体会,然后分组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到讲台表演出来。 此部分也是运用了主句型,Is he in the?? 以及他的回答,Yes, he is. no, he isn’t. (课件展示10、11)
【设计意图】此情景的设置,通过小灰灰的去羊羊家找懒羊羊的经历,让学生成组表演再一
5
次操练主句型,巩固并加深理解,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Step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教师说I have a nice room,too. What about you? (教师展示的自己卧室图片)
Draw your own bedroom。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 (课件展示12)
6
【设计意图】 此活动强化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在巩固表达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
Step 5 Summary
教师说羊羊们有个大家庭,愉悦温暖,他们彼此关心爱着对方,老师也有个幸福的家,但是老师希望自己的家更漂亮。展示教师梦想中家的样子。(课件展示13、14)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你能更爱自己的家,让学生明白有爱就有家,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Step 6 Homework
Draw your dream home.让学生画一下自己梦想的家。(课件展示15)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一个羊村的形式把四会单词和主句型板书出来。 Home
room
desk bed chair window
door
Is he/she in the…?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
7
8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