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别》全诗鉴赏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①云帆:帆船。
七言古诗《送别》是一首送行诗,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作于浔阳。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这两句是说,友人离去,诗人仍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帆船,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时,天色已晚,只有长江在那里空荡荡地东流而去,显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愁怨心绪。这两句,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句,写景相近,但“黄鹤”诗乃作于诗人年轻快意的时候,与孟浩然的分手是愉快的分手,没有忧伤,而且诗人对扬州之行还十分向往。这首诗却不同,那是在诗人*上失意之后,隐居庐山之时,愁怨占了主导地位,而诗的意境全为愁所笼罩,写景亦觉昏暗、阴沉,内含愁怨。
拓展阅读
1、李白《送友人》全诗详细赏析《送友人》古诗鉴赏
城、郭
城本义为城墙,古时建邑立都先要建城池作防务之事,《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成,成亦声。”段玉裁注:“言盛者,如黍稷之在器中也。”古时指墙的同义词很多,像“墉”“堵”“垣”“墙”等。如仔细考究,现代汉语常用的“墙”字,《说文》日:“垣蔽也”。段玉裁“垣”下注日:垣自其大言之,墙自其高言之。可见,墙字强调的是遮蔽、保护功能,与“城”义最近。现代汉语中“城”的基本义是城市,但一些古词汇留传至今,仍保留“墙”义,如万里长城的“城”。即是万里长墙。。宋周密《齐东野语·避讳》说:“梁太祖父烈祖名‘诚’,遂改城曰‘墙’”。
郭字在《说文》中的本义早已废而不用,《说文》“郭:齐之郭氏虚。”按照段玉裁注“郭本国名,虚墟古今字”的理解,“郭”应指郭国的废城垣。因古时建城常有两重或多重城墙,内城较坚固正规,外城一般只用泥土堆砌,要求不高,故借用“郭”字称之。“城”“郭”二字分言时常有区别,如《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时只是调换用词的泛指,如此诗的“北郭”“东城”,郭、“城二字无别,“郭”仄声不入韵,“城”平声入韵;也可理解为互文。
班马
《说文》“班:分瑞玉,从珏(jué)刀。”这是个会意字,刀置两玉之间,故为“分瑞玉”。引申有“分离”“赐予”等义,诗中指“离别”,故《左传》有“班马”一词。’王琦注李白此诗说:“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联是名词语,在张志和《渔歌子》中对此类型已有接触。名词语能产生含蓄的诗歌美学效果,为前人所看重。清人《一瓢诗话》说:“欲知杜诗大义,先准张表臣《读杜》一则,略有端倪矣。其日:余读杜诗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功业频看镜,行倚楼’,叹其含蓄如此。”分析可知,杜诗此两联都是名词语。再向后,温庭筠《早行》诗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句,陆游《书愤》诗有“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名句,皆为含蓄的名词语。
李白为一代诗宗,在其前代,名词语多见于散文,自兹之后群起效尤,足见影响之大。
2、李白《送友人》全诗详细赏析《送友人》古诗鉴赏
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融,别是一番风味。
3、李白《送友人》全诗详细赏析《送友人》古诗鉴赏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诗人通过对蒹葭、月光、寒霜山色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苍凉(悲凉、凄凉、凄清)的秋夜图,为友人的离别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言之有理即可)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寒夜送别自己的友人,此时寒霜满天,山色苍茫,想到友人此去,不知相见何年,不由得悲从中来,心中惆怅。
【解答】
(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这两句的意思是: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本句借景抒情。通过“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等词语,写出了了一种秋天月夜之景的苍凉。为全诗奠定了离别感伤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抓住能表现感情的句子去理解。“离梦杳如关塞长”离别之梦遥远的如同边塞那么长。把“离梦杳”比作“关塞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译文:
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
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自是从今日开始了,我的梦杳而去,它能够跨过迢迢关障,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5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