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优秀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
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课时教学内容:
《电磁铁》内容选自(注明教材版本、年级、单元及课序)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上课时间、地点、年级和学生数六年级
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二课,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教材编排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本节课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发现、大胆猜测、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的观察,是发现科学原理的前提。从而对科学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有: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设计并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数有关系。
本节课意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情感态度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2、学生分析:
“电磁铁”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身边可以找到许多实例。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身边的哪些电器应用了电磁铁了解的非常不够,因为学生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电磁铁。而学生要想真正了解电磁铁的应用就要先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再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六年级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就以在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自主去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去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构造;懂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B懂得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电磁铁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通过观察系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系列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感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合作意识,不断深入研究的科学探索精神。
(注明各环节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5分钟)1.出示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中装有回形针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回形针从盒子里杯转移到另一个盒子?要求:整个过程手不能直接接触回形针,也不能动杯子。
2.回顾通电导线有磁性
提问:如果将通电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铁钉会有磁性吗?
引导学生想到用磁铁,引起不能取下的矛盾
直接引出课题
二、探究、解释:
(一)实验一:
制作电磁铁及探究电磁铁的性质(13分钟)
(二)实验二:
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5分钟)
(三)实验三:
影响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研究(12分钟)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和构造
(提示绕线时要注意方向一致,两端留出一定长度,两头打结)
提问:你认为在绕线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1.出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表格一
提问: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接通电路,吸引了?枚。断开电路,吸引了?枚。实验结果?
预设生: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板书)
提问:既然这个装置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提问:我们来观察这个电磁铁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1:铁钉。(教师说明: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铁芯还可以是其他铁性材料)
生2:导线。(教师说明:导线像一个个圈缠绕在铁钉上,所以我们称这一圈圈的导线叫做线圈)
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装置称为电磁铁。
(四)电磁铁南北极的研究
提问:咱们现在知道电磁铁通电后就跟磁铁一样有磁性,那咱们猜想下,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追问:假设有南北极,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电磁铁的南北极呢?
预设生1:悬挂法
生2:用指南针,用指南针的南极靠近电磁铁的一端,相互吸引的是异极,相互排斥的是同极。
开始实验。并完成实验二表格
汇报实验结果
提问:观察各组实验数据,发现了什么?
提问:可能什么原因造成了电磁铁南北极方向不一样?
(老师介入提醒)
预设生1:可能是因为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不同
生2:可能是因为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同
提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如何来证明?
(提示:我们研究电池正负极的介入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时,线圈的缠绕方向能不能改变。在研究线圈缠绕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时,电池的正负极介入方向能不能改变):
预设生1:在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线圈的绕线方向。
预设生2:在线圈绕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入方向。
每个小组各自选择一个研究因素进行研究,并完成实验三的表格。
提问:先告诉大家,你们组选择研究什么因素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
预设生:我们组选择研究“电池正负极接入方向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
提问:实验结论是?
生:……
强调绕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电磁铁通电有磁性,给它命名
观察电磁体的结构
引出电磁铁可能有南北极的猜想。
讨论如何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组钉尖是N,有的组钉尖是S极
让几个组各自装置进行比较,合理进行猜测
这个问题涉及控制变量法,有必要阐释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确定研究因素
三、迁移:
(5分钟)提问:刚才我们每组只改变了一个条件对电磁铁南北极的影响,如果改变两个条件,电磁铁南北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提问:电磁铁和磁铁只有一字之差,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预设生:磁铁的磁性永远在的,电磁铁的磁性可以控制有无。
教师介入说明电磁铁再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课外继续探究。
让学生意识到电磁铁的作用。教后反思:《电磁铁》这节课是以奥斯特的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知识点为理论依据的,可以说是上节课电生磁的简单应用,电磁铁可以说是一个小的模型。这一章内容可以说是整个小学阶段接触电磁学的开始,电生磁,电和磁都是抽象的,如何让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并且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不管是改变电池的接入方向还是电磁铁的绕线方向,其实都是改变了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是一个右手定则,聪明的学生其实应该能想到,是电流产生了磁性,那么电磁铁中电流的方向改变的就是电磁铁的南北极,如何改变电磁铁中的电流,就是改变电池的接入方向和绕线方向两个方面,跟后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电流的大小就是改变磁力大小的原因。
这节课的重点为,一个制作,三个探究。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性质,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以及影响南北极的因素。内容很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就学生的接受度和我在整个设计课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想。
首先,对学生来说,制作电磁铁遇到了最大的麻烦,涉及到几个注意点,特别是导线两端打结,不会打,制作一个电磁铁要花很长的时间。其次,探究影响南北极因素时,理论知识的难点是,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到点子上,他们知道要改变所研究的因素,但是对不变的因素,脑子当中还不是很清楚,如通过改变绕线方向来改变南北极时,学生很有可能在接入的时候,不注意钉子的朝向,如果朝向相反,相当于正负极接入方向也改变,两者改变,实验就会失败。
我在设计的时候遇到的几个大问题,一.如何增强电磁铁的磁性。一开始我换成了两节电池,但是由于铁钉较小,所以效果不明显。二.如何消除电磁铁的剩磁。如果用火烧或者敲击,就势必要解释磁化的概念以及消磁的方法,增加这节课的分支,时间也不允许,因此找到了7厘米长的螺杆来代替铁钉,不仅解决了剩磁的问题,也增强了它的磁性。三.研究南北极的影响因素时,要证明绕线方向影响南北极,要重新绕线,考虑过让学生画出电路图,或者直接拿着学生的装置进行比较,但是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对绕线方向的画法不熟悉以及绕线后的电磁铁很难看出绕线方向(拿装置进行比较遇到的问题),所以就采用直接拆线绕线,希望实际操作更加有比较性,后来顾老师说直接画出来,直接进行比较,不仅能揭示影响因素,而且一目了然,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值得采纳。
设计的时候遇到的细节问题。一.制作电磁铁过程中,为了学生便于做影响电磁铁南北极因素,所以我规定了左手拿钉帽,右手拿导线的姿势,免得学生在后面左手拿了钉尖,那么就算他改变了绕线方向,实际上还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二.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时,采用指南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但是铁钉原本就可以吸引铁,严格逻辑上来说,要做两次实验,一定要一端吸引,另一端排斥才能判断南北极。这一点学生很难想到,所以就不做这么高的思维要求了,上课过程中也没有强调。三.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课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其实这里有两个地方可以换方向,一个是电池,还有一个就是电磁铁的方向改变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时间原因,就没有说明。
上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细节需要好好琢磨和推敲。我的很多语言可能还经不起推敲,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语言不够生动,显得课堂学生听课都是一个语调,希望以后能改善自己。
拓展阅读
1、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图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的大意,领悟本课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襟。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领悟本课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身品格高洁、孤傲*襟。
1课时
一、导诗:
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的吟出一两句吗?
生吟诵古诗。
在刚才同学们吟诵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名篇佳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墨梅》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
板书:墨 梅 元 王冕
(课件出示20 《古诗两首━━墨梅》)
同学们,对诗人王冕你了解哪些?生交流汇报,师补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读诗:
1、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墨梅》) 2、《墨梅》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课件出示《墨梅》范读录音)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 分组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身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身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墨梅》重点词) (1)本课需理解的重点词有:
洗砚池、淡墨、清气、乾坤 (课件出示词语注释)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4、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三个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品格? (2)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3)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课件出示代表诗人品格的相关词句) 四、品诗: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收集了几幅梅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图片)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师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墨”与“清气”,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板书:墨梅、清气
6、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身*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课件出示王冕的话: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生齐读。
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 王冕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课件出示)
板书: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同学们,此刻的你想对诗人王冕说些什么?集体背诵《墨梅》! 五、赏诗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描写梅花的诗有很多,我们再来欣赏几首:
1、课件出示王安石的《梅花》,生齐读。 2、课件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教师诵读。 3、课件出示*的《卜算子?咏梅》,男女生对读。 六 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墨梅》,同学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 1、品读其他的咏物诗。
2、拓展训练: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文和绘画作品。 七、板书设计:
元 王冕
墨梅——借物喻人——不与世俗 清气——托物言志——同流合污
2、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板块一: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1、欣赏一组梅花图。(出示课件)
2、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梅花。(生自由说)
3、出示一组赞美梅花的词语让学生诵读。
4、介绍诗人,揭示诗题: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喜欢的。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梅花,他们写诗赞美梅花的颜色、香气、品格,王冕也格外喜欢梅花,(板书:王冕,)他的屋前屋后种了许许多多梅花,取名为“梅花屋”,并称自己为“梅花屋主”。王冕还十分擅长画梅花,被人称为“画梅圣手”。这就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出示墨梅图)诗人还为自己画的这幅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板书:题画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板书:墨梅 王冕
5、看着这幅画,想想诗的题目“墨梅”是什么意思?水墨画的梅花。
过渡语:这幅梅花图与我们先前看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呢?(生答师板:艳丽、淡雅)王冕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淡雅而不艳丽的梅花呢?相信大家学完这首诗就会明白啦!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梅花、赞美梅花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自然地引出诗人,揭示课题,并结合出示的墨梅图解题、质疑,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开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学板块二:自读古诗,自主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质疑(出示要求)
(1)用“/”划出古诗的停顿,按照停顿将诗读正确,读流利;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
教学板块三:汇报交流,读懂诗意
1、汇报交流,指导诵读
(1)请生划节奏并诵读,再让全班听课文的范读、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方式读,如:竖排读,去掉标点读(告知古人写诗读诗是从右往左开始的,是没有标点的)??
(2)有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感悟来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读诗也是一样的,要读出我们自己的味道。如果我想要表现王冕很自豪地说这棵梅花树是他家的,就可以重读哪个词语的读音(示范)??想要表现每一朵花就要重读哪个词语(指名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处理重音)再指名2个读。
(3)这样你会填空式地读,据诗意选择诗句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目的,并渗透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1)
过渡语:啊,真了不起!大家都会背诵啦!
2、设问质疑,引导理解
现在,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真正明白了这首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请仔细听题: (1)、谁知道王冕画的这株梅花生长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看课文,圈画理解词语“吾家、洗砚池”,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件)介绍“洗砚池”,这洗砚池明明是王羲之家的,王冕为什么说“吾家洗砚池”?(因为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感到很自豪想说八百年前和王羲之是一家,所以他说“吾家洗砚池”,同时王冕也是想说他要像王羲之学习)(出示课件)你知道砚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有什么作用?(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请看:这是不同形状的砚,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四大名砚”。“砚”是这首诗的一个生字,你们看,这是“砚”字不同字体的写法,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字。(出示课件)教学观察示范写“砚”,再练习正确书写。
(2)、谁能告诉老师王冕画的梅花树上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课文,重点圈划词语“淡墨痕”)板书:淡墨 (3)、王冕为什么只用淡淡的墨痕来画梅花呢?板书:清气(看课文,重点圈划理解词语“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这儿的“流”字不用“留”?(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检测学生自主解疑的效果,完成教学目标2)
老师小结:古人以诗言志,大家看在这首诗中王冕在哪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诗的前两行是写什么?(是直接描写梅花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诗的整体结构,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板块四:阅读拓展,感悟诗情
过渡语:王冕为什么说“不用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表明诗人的志向呢?想要言什么志?请听老师讲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的心思啦!师讲故事,提要求:让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生自由答)
“不用人夸好颜色”表达什么样的志向?“只流清气满乾坤”表达什么样的志向?(生答后师板书: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指着板书小结:王冕借墨梅的“淡墨”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清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4、老师小结: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他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品格就是作者的人品。王冕借墨梅的品格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故事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自主地感悟诗人的品质,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完成教学目标3和4的教学)
教学板块五:拓展延伸,总结升华(10)
过渡语: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词与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强调读好停顿),也可以说一说作者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
1、学生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
3、老师也收集了两首写梅花的词,让我们读一读吧!(教师出示课件)引读:王冕的《白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师小结: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一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看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作者想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的什么志向?今天的作业是:(教师出示课件)
1.作业:自己动手画一画梅花,把它做成书签,题上你喜欢的一首梅花诗,把它自己的好朋友!
2.将有关梅花的词语和诗词收集起来,办一期以“梅花”为主题的手抄报。
3、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有关梅花的诗词,重点学习了王冕的题画诗――《墨梅》,知道诗人王冕画梅吟诗,不仅仅因为他――喜爱梅花,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梅花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冕一样借“松、竹、梅”岁寒三友,来表达高洁的志向;借“泥土”来抒发自己谦逊的情怀;借“蜡烛”来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学习梅花,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
最后老师想将歌曲《红梅赞》送给大家,衷心地希望大家像红梅一样坚强不屈,像红梅一样放光彩!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厚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完成教学目标5的教学)
题画诗
墨梅 淡墨 清气 托物
王冕 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言志
3、小学四年级语文《墨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解题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讨论
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
五、师点评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4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