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7:24

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qí)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四岁的赵显(xiǎn)登基,成为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谢太后无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临危受命,来到元军大营中。一见伯颜,双方就唇枪舌剑交锋地论起来。文天祥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蒙古若想消灭我宋朝,未必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我们南方的广大军民一定要同你们抗争到底。”

伯颜威胁说:“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实实投降,只怕今日饶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缩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为国,哪怕刀山火海!”伯颜非常恼怒,就将文天祥囚禁起来。

不久,谢太后和赵显终于投降,他们绕过文天祥,另派贾庆余为右丞相去元营求降。文天祥仰天长叹,把贾庆余痛斥一顿,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称臣已成事实。

但是伯颜并没有善待谢太后和赵显,反而将他们当俘虏押往元大都,并将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备,同他的随从杜浒等十二人连夜逃脱。他们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后过扬州,本想联络各地宋兵,抗元复国。但因为当地宋将轻信元朝的挑拨,怀疑他是元兵的奸细,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继续往南奔走。最后到温州时,文天祥听说张世杰在福州拥立了新皇帝端宗赵昰(shì),就又赶到福州。后来他作为朝廷的大臣,积极招募人马,组织抗元,连续转战于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败元军,先后收复了不少县城。

端宗死后,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又拥立了赵昺(bǐng),继续在南海一带抗敌。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大举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转移五坡岭。军中正在吃饭时,元兵突然来到。宋兵作顽强抵抗,最后全军覆灭,文天祥被俘。

元兵将文天祥押去见张弘范。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骨气,以礼相待,想让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于是他就把文天祥软禁在军营中。当时张世杰正领兵在山抗击,张弘范知道张世杰最钦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说:“我自己无力救父母,难道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厚着脸皮,反复地威胁利诱,文天祥便将船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给了张弘范,诗中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过诗后,苦笑一声,只好下令强攻山。

山被攻破后,元军中摆酒庆贺,张弘范又劝降文天祥说:“现在宋室已经灭亡,你文丞相已经尽忠尽孝。如果你能像对宋朝那样忠心对待元室,你还会当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国家我无力救亡,为人臣者即使*也还有罪,何况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张弘范只好派人将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绝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当时,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搜罗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积翁去劝降,后来又亲自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国家重托担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愿望就是赐我一死。”忽必烈不愿杀他,就将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他在诗中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坚持正义的忠臣义士,认为他们都是正气的表现,是自己效法的榜样。其中有两句: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年,民间的义士聚积了兵马数千人,扬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为绝后患,终于下令处死文天祥。临刑时,文天祥朝南跪拜,从容地说:“我的事情到此完结了。”然后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他的妻子为他大殓时发现,他的衣带中有一篇文章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的书,学到了什么?从今以后,我真正做到无愧于己了。”

元兵乘胜南下,进逼临安。四岁的皇帝赵显,只是挂个名的。他祖母谢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诏书发到各地,响应的人很少。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起兵。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民的奸臣。有一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危急时刻,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

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天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

文天祥排除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在今杭州东北)。朝廷里一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赶紧派了一名*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

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气得带兵乘上海船出海。

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庆等到了元营,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

伯颜说:“我们皇上(指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

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

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

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拼一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我也毫不害怕。”

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庄严的语言,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色。

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却把文天祥留下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

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

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告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把赵显当作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真州。

真州的守将苗再成听到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苗再成从文天祥那里知道临安已经陷落,表示愿意跟文天祥一起,集合淮河东西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正在高兴,哪儿知道守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到真州去的内奸 命令苗再成把他杀死。苗再成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是又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出真州城外,把扬州的来文给他看了,叫文天祥赶快离开。

文天祥没办法,又带着随从连夜赶到扬州。第二天天没亮,到了扬州城下,等候开门进城。城门边一些等着进城的人坐着没事都在闲谈。文天祥一听,知道扬州正在悬赏缉拿他,不能进城了。

文天祥等十二个人为了免得被缉拿,改名换姓,化了装,专拣僻静的小路走,想往东到海边去,找船向南转移。

十几个人走了一程,正遇到一队元朝的骑兵赶了上来。他们躲进一座土围子里,幸亏没被元兵发现。

文天祥等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农民的帮助下,从海口乘船到了温州。在那儿,他得到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新皇帝即位的消息,就决定到福州去。

拓展阅读

1、

,字宋瑞,号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执教。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方案,表述*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4后父亲不幸病归家守丧3年。

宦海浮沉

后来,蒙古军两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战成都。忽必烈率东路,越险长江与自云南北上潭州(今长沙)的另一支蒙古军合围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

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国益乱。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

此后十几年中,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国难见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的,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开始了戎马生涯。义军赶往吉州,受任兵部侍郎,获令屯军隆兴(今江西南昌)待命,几经阻挠才得入卫临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奉命驰援常州。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又临阵脱逃,致使义军五百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离平江三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关已失守。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却见满朝武纷纷弃官而逃,班*仅剩6人。

1276年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指定须由丞相出城商议,丞相陈宜中竟连夜遁逃,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千难万死两个月,辗转抵温州。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州即位。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兵败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信国公。冬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被迫目睹陆秀夫负主投海,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悲痛欲绝。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灭亡了。元将张弘范在庆功宴上向敬酒说:“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尽到了。丞相如能为元朝做,元朝宰相岂不非你莫属吗?”说;“国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难道还能贪生怕死,背叛祖国吗?”

此恨凭谁雪

4月22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风雨羊肠道,飘零万死身”,路过的家乡时,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绝食反抗八,因听说船将在建康停留,又唤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复饮食。在建康,被严密隔离囚禁的写下了“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斗牛空认奇杰”的词句。

10月初,辗转万里,被押解到大都。被带到接待投降者的“会同馆”,安置在高贵的房间里,摆有佳肴美酒。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退下。接着,南宋亡国之君,9岁的赵隰又来了,连声说“圣驾请回”后,便闭口不语了。

再往后,元朝专横跋扈的宰相阿合马来了,劈面喝问:“见了宰相为何不跪?”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凭什么要跪?”阿合马见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荏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作《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时年47岁。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一月九日,是南宋名相从容就义的日子。这一,已经被历史铭记,被后人刻在心中。

公元1278年,元至十四年,在广东沿海被元朝将领张弘范俘虏,于次年送至京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对迹早有耳闻,想要让他投降,于是在宫中召见了这位南宋*。当时,元朝宫廷礼仪是下跪,而南宋的礼仪则是作揖。见到忽必烈,只是按照南宋的礼仪作揖,却不肯下跪,忽必烈也没有强求。忽必烈让投降,表示只要肯投降,原有的官职待遇可以维持不变。不愿当元朝的臣子,于是被关进了大都柴市的一个胡同里。

被关押期间,元*多次派人劝降,都没有答应。最后,忽必烈出于的号召力,还是决定杀掉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显得从容不迫,神态没有丝毫改变。这一,关押的地方布满岗哨,老百姓听说丞相要被处斩了,纷纷奔向刑场。快到行刑的时候,监斩的元朝官吏问有何话说,并表示回答就可免于一死。没有回答,向南方下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有七。

就义后,家乡的学堂将他的画像和欧阳修像挂在一起,供学子们顶礼膜拜,而他那威武不屈、忠贞爱国的精神也得以流传后世,至今流芳。

3、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选中贡士后,他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山。

公元1275年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月,元军兵临临安,武*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冒险出逃,后辗转到达福州,成为宋端宗的右丞相。

公元1277年夏,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公元1278年冬元军大举来攻,兵败被俘。服毒*未遂,元将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写信。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了。1283年,遇害。

4、

因为前几在新会的崖山看到宋朝和元朝的最后一战的战场,对非常感兴趣,今看了一下的历史,记录下来,我知道北京有个祠,数次经过都没进过。以后一定去看看。

(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山,民族英雄。选中贡士后,他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月,元军兵临临安,武*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对张世杰*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景炎二年(1277)夏,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兴元年(1278)夏,得知南宋行朝移驻新会崖山,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

服毒*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写信。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了。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以礼相待,将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现身说法,进行劝降。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入狱十几,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下跪。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回答:“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毫不畏惧,说:“我愿为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而,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歌》等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霉,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歌》。

这是写的《歌》

地有,杂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所磅礴,凛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他在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的表现。意思是:地之间有一种,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节,他们的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丞相。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

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说:“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膛。

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带出去。

第二,就下令把处死。

这一,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将要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戴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看了。他朝着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结束了。”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公元12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

点击查看更多文天祥正气浩然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20068.html

热门阅读

  1. 我的圣诞节作文
  2. 英语教师翻译个人简历
  3. 装饰艺术专业个人简历
  4. 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小学生作文450字
  5. 2016年学生送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言
  6. 三十六计故事
  7. 曾巩咏柳古诗赏析
  8. 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报告书 英语助教
  9. 《田野主人豁豁耳》的读后感范文
  10. 微信情人节祝福语50条
  11. 初二寒假学习计划
  12. 改变你一生的励志语录
  13. 描写庐山景色美丽的诗句
  14. 电网建设分包安全管理探讨论文
  15.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
  16. 《莲文化的魅力》主题班会教案范文
  17.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建议措施论文
  18. 毕淑敏《一厘米》读后感范文400字
  19. 学前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
  20. 祝你幸福的贺词
  21. 正方体的表面积精品教案
  22. 做有礼少年发言稿范文
  23. 礼品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
  24. 元宵节的祝福古诗
  25. 屈原《涉江》全诗
  26. 精选企业文化愿景口号
  27. 初中九年级家长会发言稿推荐
  28. 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单元教学反思范文
  29. 最新春节对联
  30. 大学毕业最诚挚的毕业祝福语
  31.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文翻译赏析
  32. 立冬立秋诗句
  33. 关于比喻老师的句子
  34. 送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祝福语
  35. 八一建军节祝福短句10条
  36. 安全教育宣传标语摘抄
  37. 励志的诗句
  38. 描写月亮的经典诗句
  39. 房屋买卖协议范文
  40. 中华古诗句精选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9 13:09:53
本页面最近被 16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宁夏,TA在页面停留了 10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