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的优秀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3

凉州词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1 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2 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 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 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 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6 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

7 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8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平明 芙蓉楼 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冰心 玉壶

拓展阅读

1、大班综合活动《兔宝宝找快乐》

幼儿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喜欢听故事,能有意识地注意倾听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在表达上缺乏连贯性、完整性,同时幼儿参加过并喜欢仿编诗歌、故事的活动,因此创此节活动,提高幼儿连贯、完整的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创编故事的欲望,为下次的创编故事活动打好基础

1、积极思考,乐意参与创编故事的活动

2、能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欣赏童话故事,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知识准备:有过让自己变快乐的生活经验、能听懂较复杂的句子,有过仿编诗歌、故事的经验

物质准备:多媒体播放 音乐 自制图片若干

1、组织幼儿讨论,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啦?你们拥有过快乐吗?怎么样会让你感到快乐?

师出示自制图片,提问:这只兔宝宝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那我们来听一听兔宝宝为什么会闷闷不乐?

2、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段,激发幼儿思考,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师:兔宝宝开始时总是不快乐,后来他出去找快乐了,他找到快乐了吗?

师:谁帮助他出了一个好主意?你猜一猜小猫咪出了一个怎样的好主意?

3、师有表情地将故事讲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兔宝宝找到快乐了吗?他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师:兔宝宝帮助了谁?是怎么帮助的?

师:为什么兔宝宝累的满头大汗,手弄脏了,胳膊累酸了,但心里却很快乐?

4、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

师:小猫咪的主意是什么?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兔兔找快乐的新方法

师:你有没有像兔宝宝一样的快乐?你能想出一个让兔宝宝快乐的新方法吗?

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师巡回倾听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1、语言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想出帮助兔宝宝的新方法,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2、美工区: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内容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制成故事书《兔宝宝找快乐的新方法》

2、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

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

2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具:学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串。

2、能指导看图,整体感知语的意思。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4、学会书写“桥、检、陆”这三个生字。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

同学们,一年中我们要过好多节日,请你说一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

1月1日 3月8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10月1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2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二、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三、细读课文,看图学,理解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

(3)出示语,齐读:“神”“腾飞”“中国龙”。

四、复习阅读,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学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桥、检;炮、焰。说说左右结构比例。

(2)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去掉“火”后剩余部分的笔顺。(或用多媒体显示)

(3)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师**指导写字姿势。(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学总结】

《识字2》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建国五十周年大典的欢庆场面,生动形象。但是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理解课文中的语,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理解。并且在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收到了良好的学效果。

首先,我在课上尊重了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竞争中求进步,阶梯式地铺展整个学过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这篇串是通过对国庆阅兵大典的描写让孩子感受祖国的繁荣与强大的,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生字多,而且前后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读音是学的一个重点。

其次,我抓住对重点语的理解进而理解韵文。特别是“大典、检阅”这类语,学生很难明白。我在学时,通过检查学生的生字读音来强调音准。对于“大典、检阅”这个语,我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图,让学生了解国庆大阅兵,*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中国人民的海陆空三军,来感受他们的威武雄壮。学生通过观看后说:*非常神气,很威风。他们的队伍非常整齐。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朗读第二行语“大典检阅海陆空”,读出*的英雄气概。对于生字的学,我主要是穿插于韵文中,比较随机。

总之,这篇韵文像开快车一样匆匆忙忙地过了,学得有点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处,如:学“城”这个生字,我只强调了读音是后鼻音,没有讲它的结构和意思,蜻蜓点水。语的理解基本是老师在讲述,留给学生的机会很少,遏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3、《花潮》

一、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三、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

3、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四、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1、阅读“学习提示”。

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讨论: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你体会到什么?

B、这两个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作业 。

1、《作业 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第三课时

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

1、《作业 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花开——花团锦簇 花的海洋

(见闻)每个花瓣各种声音

(联想)好象(扩展)犹如(海潮)

赏花——不同身份 不同特点

感受——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4、课文《借生日》的

一、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2个偏旁“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二、材说明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学重点是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三、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日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录音带。

2?要求学生问问家长什么叫生日,记住父、母亲的生日。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要借助拼音正音,学时可先让学生读读生字表(一),从自读到同座位互读互帮,做到字字读准;再出示几组音节,请学生当“正音师”,选出合适的音节带大家认读,若选得不对,大家不读,请他重选。几组音节为:

放(fànfàng)正(zhènzhèng)礼(lǐnǐ)

饭(fànfàng)怎(zěnzhěn)拿(láná)

认记生字要尽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你还会记哪些字,怎样记住它。本课生字中,“布、放、快、怎、礼、今、熊”等都可用熟字换一部分来识记。师重点指导认记“饭、物”,随生字认识“饣、”。

2、写字

指导写字,要发挥材上范字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师有重点的指导。

今:撇尖低,捺脚稍高,开口度大。撇捺相接处、点和横折收笔都在竖中线上。

正:注意横、竖的'长度。第二横是上横的一半,左竖是右竖的一半,最后一横长,稍凸起托连竖。

雨:“冂”要宽,中间的“竖”不出框,最后四“点”,两两对称,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匀滴下。

两:“冂”内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人”的“捺”均变为“点”。

(三)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着母女之间的真实情感,可抓住两处体会一下。一处是“妈妈笑着说:‘我忘了。’”结合课前准备问问学生:妈妈真的忘了吗?学生从自己的了解中知道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别人。另一处是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可启发学生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让学生受到*。

(四)朗读

文中小云的话是朗读指导的重点。“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最后对妈妈说的两句话是她经过思考想出的办法,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出小云的天真可爱。

全文朗读可采用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分角色朗读,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生日歌》。

(五)实践活动

1、课后的“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可巩固生字,增加学生的汇量。练习时,留出一两分钟让学生先自己说说,老师提示:红花中的字可以做头,也可做尾。然后分小组比赛,选出本组代表参加全班擂台赛。打擂台可两两自由结合,选出题中一个字比。如:甲说“放心”乙说“放学”,甲说“开放”乙说“解放”……重复对方的或说不出为输。

2、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3、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谁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师强化: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听说过借生日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后检查并提问: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

(三)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师引导学生围绕“借生日”进行思考,如:妈妈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日给忘了?各人有自己的生日,怎么能借?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自己还过不过生日?学生提问后先让大家讨论,师再点拨、小结。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活动

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亲。

点击查看更多凉州词的优秀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4b.cn/articles/36161.html

热门阅读

  1. 离退休工作处竞争上岗述职演讲稿范文
  2. 公司拜年贺词总汇
  3. 写荷花品质的诗句
  4. 员工年度自我评价范文
  5. 我家乡的清明节作文
  6.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
  7.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演讲稿
  8. 唐诗三百首之《送魏万之京》赏析
  9. 劳动节快乐的祝福短信2016
  10. 对话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
  11. 失忆的城市诗歌
  12. 古代婉约派最经典十首诗词
  13.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日记报告
  14. 个人出租房屋合同
  15. 幽默发言稿
  16. 初中开学广播稿
  17.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18. 《秋天的图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 克雷洛夫寓言故事《命运女神来作客》
  20. 3到岁儿童喜欢听的睡前故事有哪些
  21. 春天的古诗精选
  22. 2019年新年对联大全
  23. 不同的过年作文
  24. 201三年级春节手抄报
  25. 第一个眼帘梦现代诗歌6首
  26. 只是爱着你情感美文
  27. 关于人生青春的名言
  28. 有爱入住的房子才叫做家与大小无关情感美文
  29. 描写划龙舟的作文
  30. 立冬诗词集锦
  31. 一粒花生米教案
  32. 特别的五一节五年级叙事作文
  33. 政储蓄员工合规的心得体会范文
  34. 长辈送晚辈的高考鼓励语录
  35. 2016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
  36. 七夕情人节浪漫诗句汇总
  37. 2018最心酸的说说
  38. 《爱是什么》教学设计模板
  39. 拇指姑娘童话故事
  40. 幼儿故事《蚂蚁与大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28 22:36:54
本页面最近被 38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172 分钟。
← 返回首页